老年赵云吃了亏,如果是巅峰时期的赵云,几个回合能斩少年姜维?

巅峰时期的赵云最多也只能打败姜维,不可能斩杀姜维。

赵云的巅峰期应该是从穰山之战开始经历了赤壁之战、刘备取四郡之战、刘备进川之战,直到汉中之战。汉中之战,徐晃和张郃两位一流高手不敢迎战赵云,给广大三国谜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记忆,这就是赵云的巅峰战绩。

我们知道:赵云的武功修为和战斗特色有以下几点明显的特征:

第一、秒杀敌将的数量最多。

赵云一共斩杀了七十多名敌将,都是秒杀的,没有超过五个回合的。这一点比关羽和张飞还要利索多了。关羽有过三十回合斩杀管亥的污点,张飞有过十多回合斩杀纪灵的蹭蹬。

而赵云,要么不杀,要么不到五合一枪刺死,干净利索,手脚麻利,丝毫没有拖泥带水的成分。赵云斩杀敌将的数量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杀敌速度也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第二、赵云“持久战”的能力最强,耐力之强,无与伦比。

穰山之战,赵云同许褚、于禁、张郃、高览、李典、乐进等曹魏大将鏖战了一天一夜,还取得了杀高览、败张郃、救刘备的巨大成就,着实不易啊!

长坂坡,赵云又七进七出,救出了后主刘禅、甘夫人和简雍、糜竺等谋士,也是大战了将近一天,还斩杀了曹将五十多人,杀得血染征袍。这样的耐力,的确令人瞠目结舌了。

第三、赵云的突围救人能力无人能比。

磐河之战、穰山之战、长坂坡之战、汉中之战乃至夷陵之战,赵云都有突出重围,救出主公或者是救出队友的表现。赵云是《三国演义》中突出重围的次数和救人的数量都是无人打破的记录。

第四、赵云的保护能力最强。

保护能力包括保护他人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这两者,赵云能够做到兼顾,从来没有顾此失彼。赵云多次在千军万马之中保护刘备突围,两人都毫发无损,这是很难想象的。像许褚为了保护曹操,就经常受伤;像东吴大将周泰为了保护孙权,自己搞得遍体鳞伤。周泰的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值得称道,但是不得不承认他的能力远逊赵云。典韦为了保护曹操,更是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从这个角度考虑,典韦也是不如赵云的。

赵云保护领导的能力,从他的信心十足中也可见一斑。周瑜去世,诸葛亮要去东吴吊孝,刘备担心诸葛亮的安全。赵云一句话打消了刘备的顾虑,赵云说:

“我愿保军师前去,保证安然无恙。”

东吴大将们见赵云带剑相随,果然无人敢于对诸葛亮下手。这样傲视天下,在龙潭虎穴之中,保护主公来去自由的大豪杰气概,恐怕只有赵云了。赵云以实际行动证明:

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既然赵云是如此的完美无暇,如此的英勇善战,我为什么还要说他斩杀不了姜维呢?

第一、姜维是一流高手,不是说杀就可以杀的。

我们知道,一场战斗下来,一流高手是很难被斩杀的。因为凡是一流高手,都有一定的自保能力和严密的保护措施。

超一流高手大多时候,也只能打败一流高手,而一般不能斩杀一流高手。比如:

1、颜良二十合打败徐晃,徐晃全身而退。

2、马超二十合打败张郃,张郃也是全身而退。

3、马超四五十合打败曹洪,也拿曹洪没有办法。

4、张飞四五十合打败张郃,张郃也能保住性命。

5、文丑三十多合,令徐晃知难而退。

6、许褚大战徐晃和高览,甚至一度持平。

7、庞德大战关平三十多回合,也奈何不了关平。

8、张飞二十合杀退夏侯渊,夏侯渊也是毫发未损。

甚至二流高手,在超一流高手的手下,也大多可以逃出生天。比如:

1、公孙瓒在吕布和文丑两位超一流高手手下逃走。

2、李典和乐进在吕布手下生还。

3、李典大战赵云十几个回合,知难而退。

4、马岱大战张飞十多回合,也全身而退。

5、于禁大战马超,不到十个回合,就立即退走。

由此可见,一流高手在超一流高手手下生还是合情合理的。

第二、赵云缺乏斩杀一流高手的经验和狠心。

我们知道:《三国演义》中,被当场斩杀的一流高手只有有三人,他们是:华雄、夏侯渊和高览。其中夏侯渊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黄忠斩杀的,高览则是被赵云在背后突袭斩杀的,只有华雄是实打实地被关羽斩杀的。所以赵云应该是缺乏经验或者说是不忍心斩杀一流高手。被赵云斩杀的大将,不是赵云有意要杀死他们;而是他们太过脓包,即使是赵云轻描淡写的一招,他们也抵挡不住、躲闪不了,这就怨不得赵云了。

第三、赵云并不是嗜杀成性的人,对于风度翩翩的姜维,他绝对不忍心下手。

赵云在战斗中,一贯贯彻不杀、少杀的原则,而从来没有斩尽杀绝之念;只要不是冥顽不灵之徒,赵云一般能放则放。这个从赵云手下留情放过周仓和万政,生擒敌将数量最多,这两个方面就可以管中窥豹,得见其心。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赵云的武功修为和绝世风采,已经是家弦户诵、万流景仰了;他完全不需要再去斩杀一位风采绝世,又忠义无双的一流高手来证明自己!

老年赵云吃了亏,如果是巅峰时期的赵云,几个回合能斩少年姜维?

凤鸣山之战,七十余岁的赵云遇到了二十六岁的姜维,双方单挑厮杀,赵云略显狼狈,似乎吃了大亏。

这是赵云的最后一次单挑,却是姜维的首次高调亮相。姜维的惊艳出场,以及与赵云一战的表面结果,容易让读者产生误判,在错觉中拔高了姜维的武力值。

我们看一下该战的作战背景及大致过程。

诸葛亮首次北伐,初期势如破竹,接连拿下南安郡、安定郡,然后准备夺取天水郡,并定下计策,想要引诱出天水郡城中之兵。赵云随后依计而行,引五千兵向天水郡进发。

姜维识破了诸葛亮的计策,向太守马遵献出了将计就计,获批执行。姜维率三千精兵埋伏于要路,马遵与部将梁虔率兵出城,然后在城外隐蔽策应,而留下部将梁绪、尹赏守城。赵云赶到天水郡下,大声招降,城上梁绪却突然大笑着说,“汝中吾姜伯约之计矣”!赵云心下狐疑,刚要准备攻城,忽然四面火光冲天、喊声大震,姜维挺枪跃马而来。我们看一下二人的单挑过程及结果,引用原文:

云挺枪直取姜维。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云大惊,暗忖曰:“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正战时,两路军夹攻来,乃是马遵、梁虔引军杀回。赵云首尾不能相顾,冲开条路,引败兵奔走。

这一战,很多人认为赵云败了,也有人认为赵云吃了大亏,到底如何呢?

天水郡之战,赵云到底战败了,还是吃亏了?

我们从以下几个细节,深入解析此战的过程及结果。

1.战前形势。

不管是诸葛亮,还是赵云,都绝对没有想到,在这小小的天水郡,竟然隐藏着一位少年奇才!

此前,诸葛恪称得上算无遗策,所以赵云根本没想到会中别人之计。当梁绪在城上大笑时,当伏兵从四面举火而来,当姜维先声夺人地冲出,并高叫道“汝见天水姜伯约乎”,赵云没有心理预期,内心肯定是慌乱的。

所以,战前形势对赵云大为不利。

有太多的战例可以证明,如果劫寨或攻城一方遭遇伏击,主将在气势上就馁了五成,队伍在斗志上就泄了八成,然后就是主将立即调头撤退,结果往往被杀到狼狈而逃。但赵云的表现是“挺枪直取姜维”,看来,老赵云仍然不失为“浑身都是胆”!

2.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

有些人会说,姜维“精神倍长”,说明他占据了上风,这只是想当然而已!当年樊城之战,庞德火并关羽,“二将战有百余合,精神倍长”,两个人都精神倍长,那么谁输谁赢了?众所周知,这是庞德、关羽的第一场单挑,两人完全战平了。

因此,“精神倍长”,只能说明姜维在气势上不落下风,敢于奋力作战,敢打敢杀、毫不手软,具备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打出了英勇果敢的斗志,仅此而已!

3.“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

又有人说,赵云的内心独白,表明了他处于下风。其实,这句话更不能说明什么!

赵云一生杀人无数,包括长坂坡五十余人,再加上有姓名者24人,是名副其实的杀人王。不管是单挑斩杀,还是混战狙杀,赵云大多都是“一枪刺死”,基本没有超过三合的!试看赵云此前遇到的一些对手,汉水之战的焦炳、慕容烈,夷陵之战的朱然,南征遇到的金环三结元帅,还有刚刚团灭的韩家五口,哪个不是三枪之内解决!

我们再看一下赵云的其他几个对手。

许褚,单挑赵云30合,战平;张郃,单挑赵云30合,败走;李典,单挑赵云十余合,自认为不敌,飞马回阵;周仓,单挑赵云却连败数阵,还被扎了三枪。这几位可都是猛将啊,比如被很多人低估的李典,在徐庶计取樊城时,是李典拼命死战,顶住了拦路截杀的张飞,才最终保着曹仁下船渡河。

试想,在偏僻的天水郡,一位从不知名的少年,能够与自己单挑的有模有样,还毫不怯场,这是赵云从未遇到过也从未想过的!因此,赵云内心才会惊讶不已,这是他完全始料不及的!

4.引败兵奔走。

此败非彼败,这是战场局面之败,绝非武力不敌之败!

原因很明显,赵云的部队被两面夹击,首尾不能相顾,绝对不能继续单挑了,即便自己能够脱身,麾下的步卒也要遭殃,很可能要损失殆尽!这种局面不是逞能、要面子的时候,保全部队的生命力要紧!

5.此后,有人在诸葛亮面前称赞姜维为“文武双全,智勇足备”,赵云的表现呢,“又夸奖姜维枪法,与他人大不同”。

赵云夸奖姜维的枪法,并不能证明赵云输给了姜维。南郑之战,庞德与曹营四将交手,许褚放水而战,在战后还夸奖庞德的武艺呢,但庞德绝对不如许褚呀!

周瑜说,“既生瑜、何生亮”;陆逊说,“孔明真卧龙也,吾不能及”;司马懿说,“孔明神鬼莫测,吾不如也”;此三人在对比自己而评价诸葛亮时,都明确表达了技不如人。关羽评价黄忠,“老将黄忠,名不虚传”;关羽评价庞德,“刀法惯熟,真吾敌手”;在评价黄忠、庞德时,关羽都明确表明,这两人与自己相当。

赵云夸奖姜维的枪法,只是说“与他人大不同”,并未说什么“平生仅见”甚至“吾不如也”等等!

打个比方,赵云对于姜维的评价,就好比一位久经沙场的体育教练,见惯了那些“白斩鸡”一类的废物,忽然遇到了一位好苗子,就会情不自禁地在人前夸奖赞叹,说他与别人如何不同!

赵云遇到姜维,顿时眼前一亮,似乎从姜维的身上,他依稀看到了当年界桥之战时那个惊艳出场的少年!

小结:天水郡一战,赵云在武艺上并未出现任何败绩,也没有任何武艺层面的吃亏!赵云只是在中计后心理预期不足,又遭遇前后夹击,吃了局面失利的大亏,为了保全实力,才引兵败走!而在这种局面下,火速撤军是最明智的选择!

姜维的武力到底如何定位?

其实,与赵云一战,是姜维的武力最高表现!

在跟随诸葛亮的时代,姜维几乎没有展示武力的表现,在自己北伐的时代,姜维的武力值就更没法看了!

王双,乃曹魏后期猛将,对蜀将造成极大压力。兵退陈仓时,诸葛亮选择让最勇猛的魏延断后,根本没考虑姜维。

张郃,让诸葛亮最为头疼。

诸葛亮设计了诱杀计,让魏延诈败诱敌,怕他难以成功,又让关兴辅助(此时张苞已逝)。为什么不让姜维辅助呢?诸葛亮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关兴能够在张郃面前自保,姜维却可能存在风险。这次任务的执行情况是,关兴提前退场,魏延最终通过逼真的演技,成功将张郃引入彀中。看来,关兴还是不如魏延,而姜维可能还不如关兴。至少关兴的斩杀战绩非常多,远胜过姜维。

魏延,在造反时逼停诸葛亮的灵柩。姜维是诸葛亮的得意弟子,但他在兵力占据绝对优势,身边又有王平、张嶷、张翼、廖化等人的辅助下,竟然不敢与魏延交战,反而请杨仪商量,“魏延勇猛,虽然军少,何计退之?

姜维的种种表现,怎么看都不像猛将的样子!到了姜维北伐期间,他的武力值衰退到难以想象。

徐质,魏国后期的猛将,可以连败廖化、张嶷。姜维没有选择与之单挑,反而向夏侯霸请教,“徐质勇甚,当以何策破之?”最后还是靠夏侯霸的运粮诈败之计,伏击了徐质,在徐质冒火逃命时,姜维从斜刺里忽然冲出,刺倒对方坐骑,才率众人上前将其乱刀砍死。

小将邓忠,姜维三四十合拿不下他,诈败反身射之,还差点被对方刺中,情急之下用险招,才勉强将其吓退。

邓艾,是姜维一生的劲敌、苦手,论斗智,姜维并不占优,论单挑,姜维也从未沾光。

姜维还有哪些表现呢?

牛头山单挑陈泰,洮水单挑司马师,天水单挑王颀,都是三合取胜,但这些都是三流武将(只论武力值),没什么可吹的!这些人如果遇到少年赵云,估计就是一合送人头!

姜维曾经射死郭淮,但那是郭淮过于大意,认为对方没有箭,放心追赶,惨遭反杀。姜维后期的箭术简直不忍卒视,疆川口一战,姜维遇到了不入流的武将杨欣(金城太守),“连射三箭皆不中”,盛怒之下,“自折其弓”,然后挺枪上前,结果却“战马前失,跌在地上”!

这种表现,实在不好说什么了!也许,姜维太累了,心力交瘁而犯了心疼病,武力值早就衰退到不堪一战了!

小结:客观评价,姜维的武力值,明显不如张郃、魏延、王双这些一流猛将,与关兴、徐质这些弱一流相比,姜维也未必能及。我们不参考姜维后期的战绩,只看中前期的表现,他的武力值最多就是弱一流!如果单论上场厮杀的次数、斩将的人数,姜维明显不如关兴、张苞,甚至马岱的各种战绩都比他抢眼!

我们回到最终的问题上。

巅峰赵云,几个回合能斩少年姜维?

凤鸣山、天水郡的赵云,已经七十余岁,雄风早已不再!

在遭遇韩氏三兄弟围攻时,赵云曾经被逼到“弃枪于地”;在遭遇夏侯楙的大军魏军时,赵云“从辰时杀至酉时,不得脱走”,还被逼到“卸甲而坐”,甚至发出感叹“吾不服老,死于此地矣!”这种表现,与巅峰期的赵云差了十万八千里!

即便是这样的赵云,在中计被伏遭受两面夹击的情况下,姜维都没能战胜他!如果少年姜维遇到了巅峰期的赵云呢?

赵云的巅峰期比较长,从穰山之战,到长坂坡,再到汉水之战,一直是充钱开挂般地存在,尤其是汉水之战的魔幻枪法,直接吓跑了两位强一流武将,这在演义中是仅有的一次!

巅峰赵云有多强,不用过多赘述,我们只看四次战例。

1.零陵之战。张飞单挑邢道荣,不数合,邢道荣气力不加而逃;赵云冲阵遇到邢道荣,一合将对方刺死!

2.雒城之战。张飞遭遇张任、吴懿围攻,难以脱身,赵云冲过来,一合生擒吴懿,张任立即跑路。

3.汉水之战。黄忠遭遇张郃、徐晃围攻,在中央难以突围,赵云冲阵而来,那枪法直接让张郃、徐晃不战而退。

4.夷陵之战。赵云已经人到中年,巅峰期已过。火烧连营后,关兴、张苞保着刘备,却难以突围,赵云赶来,一枪刺死朱然,陆逊闻听赵云赶到了战场,立即退军!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巅峰赵云,相比于少年姜维,至少强了两个档次!

我们还是以李典为参考。其实,李典的武力值,与乐进、凌统基本在一个水准!不吹不黑地讲,姜维的武力值,绝对不会强过李典、乐进。

李典在赵云面前很有自知之明,十几合就主动认输,根本走不到二十合,如果单挑到底,估计撑不过三十合就会挂彩,甚至直接被刺死!

因此,笔者认为,如果少年姜维遇到了巅峰期的赵云,绝对扛不住二十回合就会落败,如果咬牙死顶,恐怕坚持不到三十回合,就会遭受重创,一旦赵云杀心大起,姜维几乎没有逃命的机会!

老年赵云吃了亏,如果是巅峰时期的赵云,几个回合能斩少年姜维?

事实上,若是少年姜维碰上巅峰期的赵云,二十回合姜维必败!若是姜维不知进退,执意死战,那么赵云斩杀他最多不过四十回合!

少年姜维战老年赵云

诸葛亮用兵,历来都是计谋为先,很少一上来就和别人硬刚的。在他第一次北伐时,他也是采用的这种策略,无论是对曹魏的整体作战,还是在进攻陇右的局部战役,诸葛亮都是优先使用计谋的。当时诸葛亮想要进攻天水郡,于是派人诈称魏将,想要把天水郡的军队引诱出来,趁机夺城,只不过他的这个计谋,被姜维识破了!

彼时的姜维还是魏国将领,他为人聪慧,战力颇强,轻松地就识破了诸葛亮的计谋,并打算将计就计,引诱蜀军进攻,趁机合围蜀军!姜维和天水太守商议,太守先带兵出去,让蜀军误以为城内空虚,前来进攻,等到蜀军上当,姜维就率军杀出,天水太守再率军杀个回马枪,必定可以大败蜀军。

姜维的这个计划非常不错,不仅成功地破解了诸葛亮的计谋,而且还打了赵云一个伏击!也就是在这次交战中,少年姜维和老年赵云第一次有过交手,而且赵云还吃了不小的亏。

原文:云挺枪直取姜维。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云大惊,暗忖曰:“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正战时,两路军夹攻来,乃是马遵、梁虔引军杀回。赵云首尾不能相顾,冲开这条路,引败兵奔走。

赵云中计,原本他还想凭借武力干掉姜维,来个擒贼先擒王,结果才交手几个回合,姜维的表现就震惊了赵云。赵云没曾想到,在陇右这么偏的地方,竟然还有姜维这么厉害的对手,再加上天水太守马遵率军杀到,赵云面对被合围的危险,只能突围而去。

从姜维和赵云的这一次交手来看,其实赵云是落于下风了的,他不仅中了姜维的计谋,而且在武力上也无法压服姜维,只能狼狈逃走,算是吃了不小的亏。而且从赵云回到蜀军阵营后所说的话来看,他对姜维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原文:赵云归见孔明,说中了敌人之计……赵云又夸奖姜维的枪法,与其他人大不同。

赵云在和姜维的对阵过程吃了亏,且他战斗还夸姜维的枪法好,那么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姜维也有超级猛将的实力,赵云无法拿下他呢?

事实上,这种看法是有点问题的!赵云之所以在和姜维的对阵中吃亏,其实主要有三个原因!一、赵云中计,战场形势比较被动。赵云兴冲冲地去夺取天水郡,结果天水郡没拿下,自己倒是陷入了重围,这其实非常影响他的心情!在此之前,可从来没人能够识破诸葛亮的计谋,所以赵云对诸葛亮是非常钦佩的,此次作战,诸葛亮使用的计谋非常到位,赵云信心士十足,结果一来就碰到了打击,这其实间接影响了赵云的发挥!

二、姜维的枪法怪异,赵云没办法快速适应。这一点,其实是赵云主动说出来的,他称赞姜维强大,和其他人大不相同,这其实就间接的说明,赵云在和姜维对阵过程中非常不适应!在此之前,赵云一直在中原、荆州、益州方面作战,他的对手用的武功套路都差不多,结果突然碰到姜维这么个凉州少年,使用的枪法和之前赵云的对手完全不同,这令赵云短时间内没法适应,所以他才会大夸姜维枪法。

三、赵云老了,战力下降严重。这一点,其实从凤鸣山之战中,赵云的哀叹便可以看出来!长坂坡之战,赵云单枪匹马,于数万曹军中杀进杀出,没有任何人能够挡住赵云,而赵云自身也没有一丝慌乱,信心十足。然而在第一次北伐的凤鸣山之战中,当赵云陷入重围后,他根本就无法突破重围,只能哀叹:“吾不服老,死于此地矣” !由此可以看到,当时的赵云确实老了,实力下降严重,他再也没有了当年长坂坡冲杀的勇猛了!

赵云本身中计,失了先机,又碰上了姜维这么个使用怪异枪法的对手,再加上赵云老了,没有了当年的那种勇猛,所以才会出现少年姜维打平赵云,甚至击退赵云的场景!也就是说,赵云虽败,但也是情有可原的,姜维虽胜,但也并不能因此就认为姜维具有超级猛将的水平!那么少年姜维的水平究竟如何呢?若是他遇到了巅峰期的赵云,他还能保持优势,击败赵云吗?

姜维的实力

事实上,就在姜维击退赵云不久后,他就碰到了另外两位蜀将的围攻,而这一次,姜维的表现就一般般了,也正是通过姜维这一次的表现,我们完全可以界定他武功的上限!

诸葛亮欣赏姜维的才干,想要将姜维收为己用,但姜维很明显不愿意,于是诸葛亮命手下进攻姜维所在的冀城。在持续的进攻过程中,冀城的粮草越来越少了,于是姜维率军出城抢夺蜀军的粮草,姜维倒是把粮草抢到了,但是在回城的路上,他遭到了张翼的拦截,几个回合后,王平又杀了过来,这一下姜维挡不住了,只能灰溜溜的撤回城内。

原文:忽然一彪军拦住,为首蜀将张翼也。二将交锋,战不数合,王平引一军又到,两下夹攻。维力穷抵敌不住,夺路归城;

从“维力穷抵敌不住”这几个字我们可以看到,姜维是挡不住张翼和王平二人进攻的,所以说,他的战斗力绝对不会超过张翼和王平两人的联手。而张翼和王平二人的实力,只能算是个二流的水平。在和张郃的交手过程中,王平只能抵挡数十回合,而张翼在面对魏将徐质时,和廖化的表现是一模一样的,可见他们两人的水平是差不多的。

原文:却说王平见魏兵到,引军杀来,正遇张郃;战有数十余合,平力穷势孤,只得退去。

王平和张翼的武力都只能算是一般,二流水平最多了,他俩加起来,最多也不过是张郃的水平。从诸葛亮的用兵安排来看,每次对阵张郃,他都不敢派姜维上去单挑,或者让王平和张翼上去,可见在诸葛亮看来,其实王平和张翼加起来也抵不上张郃,蜀军中真正能挡住张郃之人,只有魏延!

也就是说,其实姜维打不过王平和张翼的联手,他也打不过张郃、魏延,他的上限便是张郃、魏延这种水平了!不能再高了!

这一点,其实书中给出过多个暗示!从不派姜维去对阵张郃是一个暗示,诸葛亮死后,魏延反叛,姜维自己所说的话,也是一个暗示。

原文:姜维令人请杨仪商议曰:“魏延勇猛,更兼马岱相助,虽然军少,何计退之?”

当时魏延兵少,蜀军的主力都在杨仪手中,然而姜维却对杨仪说,魏延兵虽少,但太勇猛了,该怎么办?这其实就暗示了在姜维看来,他的战斗力是比不上魏延的

总的说来,姜维虽然是蜀汉后期数一数二的猛将,但是在老一批三国猛将中,他其实算不上顶尖,他最多也就是张郃的水平,和赵云相差非常大!若是遇到巅峰期的赵云,姜维将会败得很惨!

少年姜维战巅峰期的赵云

穰山之战中,赵云和张郃有过交手,三十回合张郃便败于了赵云之手,也就是说姜维要是碰到了巅峰期的赵云,最多就能够撑三十回合。而如果我们再仔细分析,会发现姜维很可能连三十回合都撑不住!因为穰山之战中,赵云并非处于真正的巅峰期!

当时赵云为了掩护刘备撤离,先是和许褚鏖战,之后又同许褚、于禁、李典三人纠缠一番,,再然后赵云踏上了寻找刘备的步伐,并未歇息,在发现刘备遇险后,赵云又爆发超强战力,一枪刺死高览,杀散高览的军队。经过这一系列高强度的作战,赵云的体力、精力都不可能在巅峰期了,也就是说,赵云当时并非处于巅峰期,若是他处于巅峰期,击败张郃和可能会更快!

潼关之战,马超击败张郃,只用了区区二十回合,而马超投靠刘备时,对赵云所展现出来的武力,反应是这样的:马超亦惊,倍加敬重。这至少说明在马超看来,赵云是一个不输于他的对手,否则他不会倍加敬重!也就是说,马超能够二十回合击败张郃,赵云也可以做到!事实上,从汉水之战张郃面对赵云的表现我们也可以印证这种推论。

原文:云大喝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

经过数次和赵云的交手,张郃深知赵云之能,面对赵云的冲杀,他根本不敢迎战,即便身边还有个徐晃这样的高手,可见张郃是多么的畏惧赵云!

马超和赵云的武功差不多,马超能够二十回合击败张郃,赵云自然也可以做到,而姜维的武力上限便是张郃,也就是说,若是姜维碰到巅峰期的赵云,二十回合内他必败!若是姜维仍然执意死战,不愿撤退,那么四十回合内赵云必斩姜维!

结语

综合来看,少年姜维之所以能战平老年赵云,主要是因为赵云中计失了先机,且赵云年老战力下降,姜维枪法怪异。按照真实武力来看,当时的姜维,最多也就是张郃的水平,而张郃是完全比不上赵云的,所以说若是换成巅峰期的赵云对阵少年姜维,那么二十回合内姜维必败,四十回合内赵云必斩姜维!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老年赵云吃了亏,如果是巅峰时期的赵云,几个回合能斩少年姜维?

赵云和姜维都是三国时期蜀汉中后期的中流砥柱,两人都是诸葛亮信任的人。众所周知姜维原先是曹魏将领,后来中了诸葛亮之计兵败,归顺诸葛亮,深得诸葛亮信任。赵云与姜维之间还单挑过,那场单挑的结局令人有些意外,一向武艺超群的赵云败给了姜维,在单挑中赵云吃了亏。

在天水关,姜维识破诸葛亮之计策之后,亲自率军与埋伏在外的赵云交战,赵云与姜维大战数回合之后,姜维越战越勇,让赵云非常吃惊,在无法取胜的情况下,再加上姜维援军对赵云的包围,赵云放弃与姜维单挑杀开了一条血路,在张翼和高翔的接应下,得以走脱。三国演义中这样描述:

云挺枪直取姜维。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云大惊,暗忖曰:“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正战时,两路军夹攻来:乃是马遵、梁虔引军杀回。赵云首尾不能相顾,冲开条路,引败兵奔走。

这场赵云和姜维的单挑中,赵云对姜维武艺十分佩服,吃了大亏,估测赵云自己无法战胜姜维。这在赵云生平单挑史中是非常少见的情况,面对这么一员小将,赵云没有胜出,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了。

其实赵云没有战胜姜维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姜维并不弱,且当时赵云已经年纪很大了,在武艺上和巅峰时期相比肯定退步不少。那么如果赵云在巅峰时期,他想斩杀少年姜维,需要多少个回合呢?下面一起来分析一下。

首先姜维单挑一流武将的场次不多,除了与赵云交过手之外,大多数次交手都是在姜维北伐期间与邓艾父子在打,值得注意的是姜维曾在非常劣势的情况下射杀了魏将郭淮,这算是姜维单挑的巅峰战绩了。

当时姜维兵败被追杀,手里没有武器仅仅只有一张弓,箭也用完了。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姜维首先假射了几箭,骗过郭淮以为自己不会射箭,在郭淮放松警惕的情况下,姜维徒手接住了郭淮射过来的箭,然后自己反射过去,一箭命中郭淮,把郭淮杀了。三国演义中这样描述:

维望山中而走,背后郭淮引兵赶来。淮见姜维手无寸铁,乃骤马挺枪追之。看看至近维虚拽弓弦,连响数次。淮躲几番不见箭到,知维无箭乃挂住枪,拈弓搭箭射之。维急闪过,顺手接了那枝箭,就扣在弓弦上,待淮追近,望面门上尽力射去。淮应弦落马。

姜维在单挑方面其实并不出众,但是赵云就不一样了。赵云在和姜维单挑之前已经成名已久了,在战场上厮杀了几十年,有着很多单挑一流名将的经历。

首先赵云刚出场就和姜维一样,有着一鸣惊人的效果,救下公孙瓒与袁绍大将文丑大战了四十回合不分胜负。当时赵云也仅仅是初出茅庐,却能和当时已经闻名天下的河北名将文丑一战,根据后来文丑记录中可以得知,当时曹魏将领如徐晃、张辽等人都不是他对手,说明赵云能和文丑单挑不落下风,已经远超曹魏的一流将领了。

其次,赵云斩杀高览,击败张郃,在博望坡战役中一人打败于禁、夏侯惇两人。这些曹魏将领都算是当世名将行列,算是颇有名气,赵云能轻松将其击退显然和这些人相比,单挑能力方面还要高出一个档次了。

最后,赵云一打多能力同样出色,赵云多次经历过一打多的情况。在救刘禅的过程中,独自冲往曹操阵营,面对多人挑战可谓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一回合斩杀夏侯恩,三合刺杀晏明,十个回合击败张郃,有连续砍伤马延、张顗,焦触、张南四将,如入无人之境。

此外赵云在老年时期跟随诸葛亮北伐,也力战韩德四子全部将其斩杀,武艺不减当年之勇。又如在赤壁之战截杀曹操中,赵云在树林里埋伏,杀曹操一个措手不及,曹操大将徐晃与张郃力战赵云,最终也被赵云击败夺路而逃。

通过赵云和姜维的单挑对比,两人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在演义中赵云可以说是未尝败绩,且与多员一流战将交战都丝毫不逊色,再加上有着强力的一打多能力,其单挑能力是姜维不能比的。所以如果姜维在和巅峰时期赵云单挑的话,运气好点能打几个回合可能溜走,万一赵云来个爆发,说不定二十多回合将少年姜维斩于马下。

(本文以三国演义为主。)

老年赵云吃了亏,如果是巅峰时期的赵云,几个回合能斩少年姜维?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准确,其实老年赵云在和姜维单挑时并没有吃亏,论武艺可能还在姜维之上。而姜维的武艺和巅峰时期的赵云相比,差距就更大了。不过赵云要杀姜维也没那么容易。

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赵云此时年事已高,不过他并不服老,主动请命担任了先锋一职。在出兵以后,赵云首战就一人杀死了号称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西凉大将韩德和他的四个儿子韩瑛、韩瑶、韩琼、韩班,接着又击败了潘遂,秒杀了朱赞、苏颙,一箭吓退万政。

论战绩,赵云一人杀死的魏将超过了其他蜀将在北伐时杀敌的综合,说明赵云不服老并不只是一时意气用事,而是他确实老当益壮,武艺不减当年。

不过赵云在第一次北伐时也吃过亏,第一次是在凤鸣山中了夏侯楙的诱敌之计,中伏被围,幸亏关兴、张苞两人接应才得以反败为胜,第二次就是天水之战遇到姜维了。

天水之战诸葛亮派人假装夏侯楙的心腹裴绪,去天水求救,然后命赵云等天水守军离城以后乘虚去取。然而此计被姜维识破,反而将计就计,让太守马遵、主记梁虔假装带兵赶往南安救夏侯楙,自己却带兵伏在城外。

果然不出姜维所料,马遵等人离开以后赵云就来攻城,姜维率兵从后杀来,和赵云大战数合精神倍长,越战越勇,赵云也暗暗吃惊,感叹“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赵云和姜维正斗之时,马遵、梁虔率军杀回,赵云首尾难顾,奋力杀开一条路败走。姜维率兵追击,被接应的张翼、高翔杀退。

这是赵云极少数战斗失败的经历。加上赵云败回大营以后,向诸葛亮夸奖姜维枪法与众不同,武艺了得。因此有些人认为姜维的武艺强于老年赵云,不过这个看法并不准确。

演义中明确写明了是马遵、梁虔杀来以后,赵云首尾难顾,为势所迫才不得不败走,并不是单挑不敌姜维。类似的战例我们可以参考董卓死后,李傕、郭汜起兵作乱。吕布去迎战时,李傕、郭汜前后夹击,将吕布杀败。这并不是说李傕、郭汜武艺就比吕布强了。

所以我们并不能说姜维就比老年赵云厉害了。姜维的真实水平,还是要参考不久之后的冀县之战,姜维遭到蜀将王平、张翼的围攻,力穷抵敌不住,只能败走这个战例。

王平在此后的街亭之战中和张郃交手数十合以后,力穷败走,最多只是二流水平。张翼在姜维北伐时,面对魏将徐质只是数合就败。即使考虑姜维北伐时的张翼年纪大了不少,已经老迈,冀县对姜维时他年轻力壮武艺还要强一些,也最多只是和王平相当。

因此按照王平和张翼的水平,联手也不过勉强和张郃战平。

而赵云对张郃可是绝对优势。穰山之战赵云护着刘备杀出重围,再一人独战许褚、李典、于禁三将,将他们杀退,又枪挑高览。这么一番折腾以后遇到张郃,赵云照样三十几个回合将张郃击败。

显然姜维遇到巅峰时期的赵云,那么最多也就是能坚持二十几个回合而已。即使是面对老年赵云,继续打下去姜维也未必能讨好。

当然,在演义中即使两个武将武艺相差一到两个层次,武艺差的一方要逃命往往还是能做到的。比如说于禁在徐州遇到张飞,潼关遇到马超,都是不到十合就败,但是都全身而退。

姜维和赵云的差距显然比于禁和张飞、马超的差距要小,所以他尽管打不过赵云,但是要逃命问题还是不大的。

老年赵云吃了亏,如果是巅峰时期的赵云,几个回合能斩少年姜维?

少年英杰出天水,将才砥柱中流间。

铁马不掩书生气,精忠何畏蜀道难?

三更挑灯谋大略,九伐策马越关山。

人生莫以成败论,留得雄烈震宇圜。

蜀汉大将军姜维,少年英武,多谋妙算,天水关下,逼退威震天下的蜀汉名将常山赵子龙,可谓是一战成名。

当时赵云已是“寿已七旬,英勇如昨”,凤鸣山一战,灭了大魏西凉“万夫不当之勇”猛将韩德之满门,力敌八将,所到之处,无人敢当。当时赵云可以说是天下第一猛将,世间再无敌手。那么,天水关一战,为何又会被少年姜维逼退呢?

诸葛亮设下“调虎离山”之计,意欲将天水城中的魏军主力诈出城外,然后乘虚攻下城池。但这个阴谋被姜维识破,将计就计,假装主力出城而去,实则早早埋下伏兵,专等蜀军上钩。

赵云奉军师诸葛亮之命,探知天水关内魏军出城,立即率兵杀至城下,威胁守城将士出降。但被关上嘲笑“汝中吾姜伯约之计”。赵云当然不能被他们的只言片语就唬住了,于是准备攻城,但此时“喊声大震,四面火光冲天”,姜维率伏兵冲出来了。

此时,久经沙场的赵云当然能够意识到,前有坚城,后有伏兵,先前制定的战斗计划已经失败了,攻下城池是不可能了。当务之急应该是迅速率领部队撤离战场,最大可能地保存有生力量。赵云并不怕被包围,他这一生中陷入包围圈的次数太多了,而赵云是三分时代突围能力最强的猛将,所以他也根本没在乎。

赵云突围有个鲜明的特点――斩将破围。总是把敌将干掉以后,震慑敌军士卒不敢穷追,然后从容而退,如磐河之诛麹义,穰山之挑高览,长坂坡之斩五十余曹将,马首山杀朱然。有经验的敌将都知道,想拦阻赵云突围,比与他正常厮杀都危险。所以米仓山破围时,徐晃、张郃都“心惊胆战”,不敢迎敌。

按照以往的惯例,赵云立即“挺枪直取姜维”,但一交手,赵云发觉情况不对,“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在短时间内无法迅速解决掉敌将,而敌人的包围圈却越收越紧,“正战时,两路军夹攻来”,诈作出城的魏军也回来了,若再打下去,即使赵云能够突围,他部下的将士们也必然遭到惨重的损失。赵云选择了立即撤退,“冲开条路,引败兵奔走”

所以我们可以确定:并不是赵云的武艺不如姜维,而是当时的战斗形势不允许赵云继续厮杀下去了。赵云是个很理智的武将,绝不会为了自己“常胜将军”的面子而浪费麾下将士们的性命。

那么,如果不是在这种特殊的战场形势下,而赵云仍在青壮年巅峰期,两军阵前堂堂正正地厮杀,姜维又能抵挡赵云多少回合呢?咱们就根据姜维的武力值来分析一下。

其实即使是在后期蜀军中,姜维也并不是武艺最高强的。比如说,诸葛亮数次北进中原,都曾经遭到魏军猛将张郃的全力阻击,当时天下能征善战武艺高强的名将逐步凋零,张郃在战场上基本就没什么对手了,诸葛亮为了对付张郃,每次都是派魏延去与之抗衡;后来,魏军中涌现出一个猛将王双,诸葛亮也是派魏延去执行干掉他的任务;诸葛亮死后,魏延作乱,领兵在南郑关堵截蜀军主力,而姜维仍然忌惮“魏延勇猛”。可见当时蜀军中武力值排在第一的乃是魏延而非姜维。

姜维在冀州城驻守时,率兵出城劫夺蜀军粮车,正遇蜀将张翼,“二将交锋,战不数合”,王平赶到,与张翼一同夹击姜维,“维力穷抵敌不住,夺路归城”。以王平的武艺,也就是个二流水准,而张翼则是个三流武将,姜维以一敌二,尚力穷不敌,可见其武艺如果放到三分前期,太过平平。而赵云则是实打实的“超级猛将”,对付起几个二三流武将的围攻简直不要太轻松,即使是张郃、徐晃这样的的一流猛将,尚且不敢合力直缨其锋。可见姜维与赵云相比,两人之间武力值的差距还是相当巨大的。

以姜维的武艺来说,在三国武力排名榜上属于“弱一流”的层次,与臧霸、乐进相近,而强于李典、曹仁。与巅峰期赵云“超级猛将”相比,还差着两个档次。

结论:如果巅峰期的赵云在两军阵前与姜维单挑厮杀,姜维顶多撑住二十余合就得败下阵去,若死战不退,性命难保。

当然,由于后三国时代诸将武力值普遍下降,自魏延死后,姜维也曾经坐过一段时间的“天下第一猛将”的宝座,直到文鸯出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