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诸多猛将,马上吕布,马下谁是第一?
《三国演义》中对于大将马战描写得眼花缭乱、精彩绝伦;对于步战的描写不多,我从这次数不多的战斗中和一些勇于进行步战的趋势中洞察秋毫,找到了以下八位步战大高手。
下面,我就由弱到强依次介绍一下这八位大高手。
第八、胡车儿。理由就是:
胡车儿夜行七百里,负重五百斤。这样的速度和力量,是灵活度和打击度很高的铁证,很利于步战,都是《三国演义》中绝无仅有的;考虑他没有实际战绩支撑;再者他不敢单挑典韦,只是偷走了典韦的双戟,因此把他排名最后一位马下步战大高手。
第七、魏延。理由就是:
刘备进西川协助刘璋抗击张鲁。刘璋亲自带着钱粮到涪城迎接,于是三国版本的“鸿门宴”上演了。
庞统安排魏延在酒席是舞剑助兴,意在趁机刺死刘璋。结果,蜀将张任看穿了魏延的用心,就以助舞为名,上去截住魏延。二人展开剑法,在席间一番大战。后来,刘封也加入,蜀将刘鐀、邓仙、冷苞加入,六人展开了混战,席间一片刀光剑影。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有两点能够证明魏延的马下功夫不错。
1、庞统首先派魏延出马。庞统肯定希望一击得手,所以就会派出最厉害的杀手上场。庞统没有派五虎上将中当时在场的黄忠,说明黄忠的步战水平不如魏延。
2、魏延和刘封两人迎战张任、刘鐀、冷苞、邓贤四人,杀得难解难分。
魏延还步行带兵杀了韩玄,说明他对自己的步战还是信心满满的。
第六、庞德。证据确凿,我们看《三国演义》:
庞德踊身一跳,跃出土坑,立于平地,立杀数人,步行砍出重围。韩遂已被困在垓心,庞德步行救之。正遇到曹仁部将曹永,被庞德一刀砍于马下,夺其马,杀开一条血路,救出韩遂,投东南而走。
这是庞德连人带马掉进陷阱后的表现,他从马背上一跃而起,这简直就是轻功绝妙的表现了。能做到马下斩杀马上大将的人也不多,所以庞德的步战水平不低。
第五、马超。马上排名第五,马下还是第五,看来第五是实至名归了。
证据就是:马超步战韩遂手下六将,剁倒了梁兴,砍死了马玩,砍断了韩遂的一条胳膊。说明马超的剑法和武功修为都是绝对的超一流。考虑到他的出其不意地发动进攻,杀了六将一个措手不及,因此排名在老关之后。
第四、关羽。证据确凿:
关羽保护二位嫂子去寻找刘备,一路斩将过关,来到了汜水关。
汜水关守将卞喜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远远不是关羽的对手,就决定阴谋智取关羽。
卞喜在镇国寺安排为关羽“接风洗尘”。
关羽当然不是贪吃贪喝之人,只是一路上鞍马劳顿,伙食也十分将就,难得有这个机会吃点好的,改善一下;关羽其实不怎么在乎饭菜,毕竟他曾经被曹操“五日一大宴、三日一小宴”地请过,所以他从来不贪杯好吃;但是,他考虑到两位嫂子这些日子,天天都是馒头就咸菜,没有吃过一顿好饭,觉得十分对不住她们。
这样,关羽为了改善一下二位嫂子的伙食,当然也不排除虚荣心作祟,就带着二位嫂子前去赴宴。
卞喜则在大厅的“壁衣”中埋伏了二百多名刀斧手。这里说的壁衣,应该是帷幕或者是门窗帘一类的布制品吧。
幸亏镇国寺的方丈普净长老是关羽的老乡,看不惯卞喜的做派,就偷偷地一再打手势和递眼色暗示关羽。
关羽觉得蹊跷,就仔细观察,发现了壁衣后边的刀斧手。于是,关羽大喝一声,就动手砍人。卞喜的左右出手稍慢,被关羽拔剑砍死,卞喜只好四下绕着廊庭而走,关羽紧追不舍。卞喜就拿出流星锤和关羽大战,被关羽用大刀隔开,赶将上去,一刀把卞喜劈为两段。
我们知道,流星锤是软兵器,这样的兵器,如梭标、长鞭等一般都较长,攻击距离远、打击范围大、打击点难以捉摸;但是软兵器很难练习得很熟练,难以运用自如;因为它不好把握,因此经常容易伤到自己,所以凡是使用软兵器的人一般都身手不凡。卞喜身手不凡,却被关羽一合秒杀,由此可见关羽的步战能力不低啊!
第三、典韦,理由就是他的两次实战。
第1次:在濮阳,曹操被吕布的士兵们追杀。典韦负责掩护断后。典韦就站在当地,使用小短戟,飞戟杀死五步以内的追兵,戟无虚发,剿连杀二十多人,追兵不敢继续往前。
第2次:宛城之夜,曹操和张绣的婶娘大搞风流,典韦负责保护。张绣为了洗刷耻辱,派人暗杀曹操。
典韦被人偷走了双戟,只好用刀杀敌;刀被砍得卷了刃,他扔掉刀抓起两个士兵做兵器,拼死拦住张绣的士兵。最后,典韦力尽而被乱兵杀死,尸骨无存,极其惨烈。典韦两手各抓一人作为兵器,这也是空前绝后之战了。要不然还有两个更牛的表现,典韦凭着此战,就可以排名步战第一了。
第二、甘宁。证据就是:
攻打合肥之战,甘宁踏上云梯,手持铁链;用铁链拨打敌人射来的羽箭,直打上城楼,杀死守将朱光。
在矢石如雨中,仰攻攻上城楼,杀死守将。这样的攻城战绩,在《三国演义》中是独一无二的;在整个战争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这不仅仅是武功强、身法快,还得运气好吧;当然了,也需要队友的掩护;从云梯往上爬,不但步调不稳,而且还得遮挡射来的箭雨啊;甚至可能还有扔下来的石头,泼下来的开水、粪汁等,总而言之,难度系数太大了。
第一名、赵云。理由就是:他无与伦比的自信心和震慑力。
赵云没有步战的实际演练,但是有两个亮点使我们必须把他排名第一。因为《三国演义》中再也没有像他这样如此豪迈地自信和震古烁今的震慑力。
第一个亮点:准备步行冲出百万曹兵的包围圈,而且还要救出幼主阿斗和糜夫人。
找到了抱着阿斗的糜夫人,因为只有一匹马,赵云就准备让糜夫人抱着孩子骑着马,自己步行跟随,保护她们母子的安全。
天哪,百万曹兵撒下了天罗地网,覆盖了方圆几十公里。赵云步行,即使不用保护糜夫人母子;即使曹兵也不怎么阻拦,或者干脆说是百万头猪拦着赵云,赵云边走,边驱赶着拦路的几十万头猪,请问几十上百公里的路,有谁能走得下来?累也累死了吧?恐怕最后,一头猪撞了过来,赵云连躲开的力气都没有了吧?
这当然是我的一己之见。赵云面对的不是百万头猪,赵云依然敢步行冲出包围圈,还必须确保糜夫人母子平安。这是何等的勇气,是何等的豪迈?
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就是赵云赵子龙的豪迈气概。没有任何人能唬得住子龙哥哥,没有任何困难能吓阻我们的子龙哥哥。什么虎豹骑,在子龙的眼里、在子龙的“青釭剑”下,就是蔬菜瓜果,一剑下去,他们支离破碎;一枪下去,他们头爆血流……
这一次,子龙虽然没有步战,但是他敢于步战的信心已经是天下第一了。有人可能要说,赵云当时也就是心血来潮,吹牛拍马而已。这样说的话,就太冤枉子龙将军了,也太小看子龙将军了。因为,他当时有救出阿斗的重任,因此就不可能信口开河地表态自己可以步战,把马让给别人。
我们也知道,赵云不是那种高傲自大、盛气凌人的大将,他向来都是谨言慎行、慎终如始的。所以,他的每一句话都是深思熟虑以后才出口的。
第二个亮点:独自一人保护军师诸葛亮去东吴给周瑜吊唁。
周瑜之死,东吴诸将人人迁怒诸葛亮,恨不能把他生吞活剥了。但是,诸葛亮安然无恙。原因何在?
周瑜部将欲杀孔明,因见赵云带剑相随,不敢下手。
这是《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柴桑口卧龙吊丧、耒阳县凤雏理事》中的原话。
周瑜部将恨不得立即杀了诸葛亮,但是因为赵云带剑相随,竟然无人敢动手。
周瑜的部将又多少?周瑜是大都督,是东吴最高军事统帅,部将即使没有上千,几百是有的;当然除去一部分值班的,还有部分没有资格参加周瑜的追悼会的;那么,中高级以上的将军怎么也应该有三四十个吧?还有那么多的卫兵,竟然都不敢动手。
赵云的震慑力就是这样强悍:不用打,也没有人敢和他动手,他不是第一谁是第一?甘宁厉害不假,典韦厉害也不假,但是需要热热闹闹地打来证明;而赵云的厉害不需要证明了。赵云一出现,人人都屏住呼吸,往往现场平静的如一潭死水;而赵云的武功修为也正如这一潭水,无波无浪、深不可测!
三国诸多猛将,马上吕布,马下谁是第一?
马下第一者,胡车儿也。此
人力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这个绝对力量,三国时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若论步战,可以横扫千军。曹操爱其勇,亲手赠其黄金。在张绣手下时,曾灌醉典韦,盗其双戟,致典韦战死。
《三国演义》中,孙坚与太史慈曾在马下撕打,那个水平在胡车儿面前不过是个儿童互斗,按胡车儿的力量,完全可以将任何马下对手掷出去数十步摔死。
三国诸多猛将,马上吕布,马下谁是第一?
马上吕布,若论马下,当属典韦。
三国诸多猛将,马上吕布,马下谁是第一?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极言吕布是武将之中最能打的,赤兔马是千里马之中最能跑的。而吕布与赤兔马强强联合,在冲锋陷阵的过程中,如入无人之境,所向披靡。吕布不但武艺高强,而且有领兵的能力,三国时期马上武将无出其右者。
但是,一旦吕布没有赤兔马,没有方天戟,就顿时感到力不从心,毫无斗志,最终被曹军击败,束手就擒,命丧白门楼。
如果吕布具有周仓那种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能力,就不会遭遇一蹶不振,兵败身死的结局。
周仓是关羽帐前大将,一生中取得了其他将领难以望其项背的辉煌战绩。他曾经肩扛青龙刀,徒步跟随关羽纵横驰骋,转战四方,先后参加了千里走单骑,古城会,华容道,战长沙,镇荆州,取襄阳,战樊城,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等一系列大战要战,助力关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威震华夏。
而周仓生前建立的不朽功勋,都是在不骑马不驾车,不管春夏秋冬,不管风霜雪雨,分秒必争,徒步穿越的情况下实现的。因此,周仓是三国时期战绩最卓越的马下大将。
如果吕布有周仓的徒步穿越能力,再加上手中方天画戟,即使没有赤兔马,仍然可以斩将挈旗,攻城夺隘,跨州连郡,割据一方。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吕布必须持方天画戟,驱赤兔战马,才能决胜两军阵前,而一旦不能有,就必然遭遇无法挽回的失败,成为阶下囚,难道不悲哀吗?
三国诸多猛将,马上吕布,马下谁是第一?
你说的是三国演义并不是三国,因为真实的汉末乃至三国时代,举世公认的万人敌仅有关羽张飞,远胜于其他所有武将一倍都不止
三国诸多猛将,马上吕布,马下谁是第一?
经常听评书的人肯定对这样一句话不陌生:“长拳短打马上步下高来高去陆地飞腾”。这句话就是在说一个人武功的全面程度。不过,这句话主要还是出现在“短打公案”的评书当中。
而以《三国演义》为核心的三国故事,则属于评书里面的“长枪袍带”。比较经典的“长枪袍带”的故事有《东汉演义》《大隋唐》《杨家将》等等。
在众多的长枪袍带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马上”虎将。可是步下将却并不多见,大家耳熟能详的怕是只有隋唐里面的罗士信和说岳里面的张保、王横了。
分析“斗将”情节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在真实历史上很少出现发生的事,在众多的演义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三国演义》的“斗将”可以说是众多古典小说中最为精彩的。与其他作品中的“斗将”相比,《三国演义》更真实、更朴素,细节刻画也更完整。
但大家在看惯了马上“斗将”之后,也难免不会产生一些遗憾——为什么仅有马上斗将,却缺乏了步下斗将呢?
- 吕布:当之无愧的马上第一
不管吕布的人品如何之无耻,但有一点是我们绝对可以肯定的。吕布是《三国演义》中当之无愧的独一档,毫无质疑的战力天花板。
虽然说,张飞两次力战吕布都与吕布杀的是不分胜负。第二次的时候,更是与吕布交手了一百余回合。但张飞不如吕布还是事实。
在整部《三国演义》中,能够独自面对一人以上一流武将的人很少,更何况是独自面对张飞、关羽这种级别的勇将。
“三英战吕布”,既是刘、关、张三人的“进阶”之战,他们凭借这一战让世人认识了刘、关、张。同时也是吕布的“封神”之战。
刘备的武力值虽然不高,可关羽、张飞都是“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般的人物。
如果这一战吕布不能“封神”,那濮阳一战独自面对曹营六将也应当足够了:
许褚便出。斗二十合,不分胜负。操曰:“吕布非一人可胜。”便差典韦助战,两将夹攻;左边夏侯惇、夏侯渊,右边李典、乐进齐到,六员将共攻吕布。布遮拦不住,拨马回城
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这六个人可以说都是勇将。尤其是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那都是可以和关、张媲美的勇将。
这里面最弱的也就是李典了,可他再弱也是曹营的“第一助手”。他和曹营很多人都有过搭档的经历,而且每次搭档的结果都是成功的。
吕布独自一人面对如此骁勇善战的六个人,虽然不敌,也是“虽败犹荣”。换句话说,能从此六人手中“死里逃生”,就足以担得住“战力天花板”这个荣誉了。
- 步下典韦无可替代
如果我们不看《三国演义》,而是去追溯三国正史,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有很多的“马下高手”。
如果给这些“马下高手”统一一个称呼的话,他们可以被称之为剑客。在当时,产生了很多高明的剑客,这众多剑客中就包括曹丕:
予又学击剑,阅师多矣。四方之法各异, 唯京师为善。桓灵之间,有虎贲王越,善斯术,称于京师。河南史阿,言昔与越游具得其法。余从阿学之,精熟。
这里面的王越、史阿都是当时名动天下的剑术大师。除了他们,还有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人,也是剑术大师,甚至还对剑术有所贡献,譬如说刘备、马超:
识者数十氏焉,惟卞庄之纷绞法、王聚之起落法、刘先主之顾应法、马明王之闪电法、马超之出手法,其五家之剑庸或有传。
说完了这些,咱们还是一同回到演义当中。在演义中,典韦是当之无愧的步下第一,没有人可以比肩:
惇出射猎,见韦逐虎过涧,因收于军中。今特荐之于公。••••••只今所使两枝铁戟,重八十斤,挟之上马,运使如飞••••••忽见帐下大旗为风所吹,岌岌欲倒,众军士挟持不定;韦下马,喝退众军,一手执定旗杆,立于风中,巍然不动。操曰:“此古之恶来也!”
在整部书中,除典韦之外,没有一人享受过如此细节的“气力”描写。而从武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典韦的这对铁戟,是重量上仅次于青龙偃月刀的武器。典韦之勇,足以赶超关羽:
马军队里,一将踊出,乃典韦也,手挺双铁戟,大叫:“主公勿忧!”飞身下马,插住双戟,取短戟十数枝,挟在手中,顾从人曰:“贼来十步乃呼我!”遂放开脚步,冒箭前行。布军数十骑追至。从人大叫曰:“十步矣!”韦曰:“五步乃呼我!”从人又曰:“五步矣!”韦乃飞戟刺之,一戟一人坠马,并无虚发,立杀十数人。众皆奔走。
在这一段中,典韦的悍勇、胆气,体现得淋漓尽致。敌人步步紧逼的紧张感,与典韦的松弛形成对比。敌人越来越近,而典韦却并不在意。这就是大将风度,泰山崩于前而不溃。
结语如果仅从“斗将”的角度出发,那《三国演义》中的步下第一将是典韦,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当然,在整部三国中,有奇特技能的步下将还是出了一些的。譬如张绣手下的胡车儿:那故车儿力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亦异人也。
还有那个给追随关羽鞍前马后的周仓,他的气力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一绝:元绍曰:“离此二十里有一卧牛山。山上有一关西人,姓周,名仓,两臂有千斤之力,板肋虬髯,形容甚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