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死后,一个狱卒偷偷的背着岳飞的尸体出城,把他埋葬在九曲丛祠里,这个狱卒是谁?

偷偷背出岳飞、岳云、张宪遗体下葬的是倪完狱卒,协助倪完的是两个狱卒。他们叫做王能和李直。

公元1142年1月27日,对南宋有盖世功劳的岳飞,却因为功高震主、反对议和、提出迎回二圣等原因被南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风波亭。

岳飞被宋朝廷杀害后,高宗还颁布了一条法令,就是禁止任何人给岳飞收尸,否则将会被以同党的罪名入刑。这个罪可就大了,也就是说谁要是不经过朝廷的同意,私自把岳飞的遗体埋起来,也要被杀头的。

岳飞被冤杀时,倪完觉得岳飞是一代忠良,朝廷不应该让岳飞等三人暴尸荒野。于是倪完痛哭一场后,偷偷摸摸地把岳飞的遗体背出了城,城外有王能和李直接应。王能和李直提前买好了棺材,他们把岳飞、岳云、张宪的尸骨从城墙上吊下去,连夜盛殓,写了记号,悄悄地抬到城外,埋葬在西湖边。

秦桧是怎样害死岳飞的?原来,秦桧命奸臣万俟卨和罗汝楫两人对岳飞父子和张宪严刑拷打,逼迫岳飞招供,承认自己造反。但是,经过两个月的逼供,毫无结果,秦桧对此闷闷不乐。

此时,一个叫刘允升的平民,写出岳飞父子被害的内幕,挨家挨户地分派并发动群众要约定日子,共上万民表,要替岳飞申冤。秦桧得知以后,愁眉不展,不知道该如何收场。秦桧的老婆却认为:富虎容易纵虎难!现在暗流涌动,夜长梦多,必须尽快杀死岳飞,以斩草除根。所以说:

最毒莫过妇人心。

真是一点不假。秦桧想害岳飞,还要处心积虑地找个罪名,岳飞不认罪,秦桧还不能下手。而秦桧的老婆却认为,不管三七二十一,杀了就是。杀了就没有后患了?事实证明:秦桧的老婆的决定只不过是掩耳盗铃而已,杀了岳飞,他们秦家的末日也不远了。杀了岳飞,人家岳家军能就此罢休?关羽不过是通过正常手续斩了庞德,还被庞德的儿子报仇雪恨,制造了灭门惨案。何况,秦桧杀害岳飞完全是诬陷。

秦桧采用夫人的计策,把杀害岳飞的命令藏在黄柑壳内,令万俟卨杀害了岳飞。万俟卨安排监狱的禁子在风波亭用麻绳勒死了岳飞等三人。岳飞死时三十九岁,公子岳云才二十三岁。

以上是《说岳全传》里的说法。还有一个说法是一个叫隗顺的人,把岳飞的尸骨安葬的。

根据《朝野遗纪》的记载,岳飞冤死后,岳飞的遗体被一名素来敬佩岳飞,并在岳飞被关押期间,照顾过岳飞的一名狱卒收敛。这名狱卒名叫隗顺,他冒着生命危险,在夜间背着岳飞的遗体,翻出了城墙,将遗体背到了城外的九曲丛祠。

隗顺将岳飞的遗体葬在了祠旁的北山之下,为了日后便于辨别,隗顺还将岳飞曾经佩戴过的玉环绑在了遗体的腰下,并埋葬处栽了两颗桔子树作记号。

无论哪种说法,都证明了岳飞被害死的幕后黑手是宋高宗。这两个说法比较一致的是:岳飞的尸骨,都是被一名狱卒偷偷地运送出来的。只是两个说法提到了狱卒的名字不一样。岳飞被害以后,激起了许许多多富有正义感的人无限的同情和愤慨。浙江衢州太学生徐应鹿祭岳飞文云:

舍生取义,抚植纲常。来今往古,人谁不死?轰轰烈烈,万古流芳!呜呼!罄南山之竹而书情无尽,决东海之波而流恨难量。王之名,与天地同大;王之德,与日月争光。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根据《说岳全传》,宋孝宗给岳飞平反,并将参与谋害岳飞的罗汝楫、万俟卨、张俊、秦桧的儿子秦熹等全部正法。秦桧死于背疮崩裂,咬舌而死。

岳飞死后,一个狱卒偷偷的背着岳飞的尸体出城,把他埋葬在九曲丛祠里,这个狱卒是谁?

岳飞是南宋名将,是中国名将里面的巅峰人物,更难得的是功勋卓著却依然忠于朝廷,最后面对皇帝的不信任和奸臣陷害,慨然赴死。岳飞虽死,但是精忠报国的名声却传了下来,在宋朝就有很多人崇拜他,在后来人们不但抬高他的地位,还将曾陷害岳飞的秦桧狠狠地才在脚下。虽说曾经被害死,但是能得到后人如此肯定,也算是历史给了岳飞一个公正的评价。岳飞的故事,也给许多奸人很大的震慑。

岳飞被处死后,高宗觉得不会再有人想着迎回那二位太上皇了,于是很开心,忘记了摧残岳飞的身体。正好,一位非常佩服岳飞的狱卒趁乱将他的尸体背起,一路逃出城外,把他埋在了一个叫九曲丛祠的旁边。那这位狱卒是谁,又为何会这么干呢?

此人叫隗顺,一生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但是在岳飞被处死的那年,他刚好做了狱卒。岳飞是当时民族英雄,他年轻时候投军,两战高捷,后来带着士兵,即便是少量士兵也能打胜仗。后来在他的努力征讨之下,一度恢复了半个宋朝,已经收复了河南等地,只要一点时间,也许就能彻底复国。如此功劳,如此战绩,当时的百姓们每一个不感到高兴的。但是因为继续打胜,被掳走的前两个皇帝,可能就要被放出来了,到那时,高宗可就做不成皇帝了。于是他在关键时候很机智地把岳飞调回去,又在若干奸臣的劝谏下,最后居然处死了这个罕见的良将。

如此做法自然会得到很多官员、百姓的痛恨,但是高宗迎战外地是个废物,对内高压统治却是一把好手,于是最终大家不得不承认了这个结果,岳飞最终还是被处死了。当然,大家虽然被迫接受这个事实,心里还是拥护岳飞的,而这位叫隗顺的人,更是崇拜他,并且为了他,可以赔上自己的性命。

于是他冒着被杀的危险,将岳飞的尸体背走,外面找地方埋葬。因为当时时局动荡,战争太多了,所以隗顺怕以后找不见岳飞的尸体,所以就想给他做个记号。而且他觉的,像岳飞这样的忠臣,早晚会得到平反,那时候如果找不到尸体,岂不是件憾事?于是他就找了一块玉,拴在了岳飞的身上。岳飞下葬后,他还特意在坟头种了两颗桔子树,这样就比较方便辨认了。

后来孝宗继位,岳飞终于得到了平反,于是朝廷赏银五百两寻访岳飞尸体,于是隗顺的后人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朝廷。朝廷在核实没问题后,给这位冤死了二十多年的英雄重新安葬,将他葬在了西湖的旁边。当时朝廷不但给他恢复了名声,后来还多次给他追封谥号、爵位。

历史上有很多大人物,但是更多的是像隗顺这样的小人物,可是即便是这样不起眼的人,其实都在默默地贡献自己的能量,如果没有这位小小的狱卒的舍命之举,很可能世间再也没人能够找到岳飞的尸体。

岳飞死后,一个狱卒偷偷的背着岳飞的尸体出城,把他埋葬在九曲丛祠里,这个狱卒是谁?

岳飞,一个名垂千古的大将!

他是自古忠义之人的代表和悲剧英雄的典型,自宋以后,历朝历代为无数人所扼腕叹息!

好长不长命,祸害遗千年!大概就是岳飞和秦桧的人生真实写照!好好的中兴名将,极有可能恢复宋室的国家柱石!就硬是被秦桧赵构以莫须有的罪名活活扼杀了!

岳飞三次北伐,差点恢复旧都!

从1134年开始,岳飞一气攻下了襄阳、岳阳六郡!1136年,岳家军势如破竹攻下伊阳洛阳!但是孤军无援,被迫撤退,无奈悲愤的岳飞并写下了名垂千古的《满江红》!

1140年,岳飞更是大败金兀术,收复郑州洛阳,进至朱仙镇,当时离宋朝的旧都汴梁只有四十五里了!

但正在此时,临安12道金牌把岳飞召了回去!精忠岳飞,不愿叛国,痛哭流涕的下令撤退,大呼:

十年之功,毁于一旦,社稷江山,再难中兴!

绍兴十一年除夕,岳飞在风波亭被赐死,并枭首!

只留下供状上的八个大字: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不仅后世仰慕并钦佩岳飞,当时很多人对这位爱国常胜将军的死都极其不满,对岳飞冤死充满同情和愤懑,天下百姓无不为之流泣!

冒死偷出遗体的英雄

其中关押岳飞大理寺中就有一个岳飞的仰慕者,大家要记住他的名字,他叫隗顺!

他做一件让后人也对其非常非常钦佩的大事,他冒着被杀头的风险,在岳飞死后收拾他的尸首,并偷偷运出城外,埋在城外的一座九曲从祠旁!

为了让后人日后去找寻,他在这座无名坟墓前栽了两棵桔子树,并把一块玉佩放在岳飞腰上作为标记,收拾完一切之后,他对墓庄重的三拜之后,偷偷离开。

后来这位狱卒直到死前才把这件事告诉他的儿子,并对儿子说岳帅如有昭雪之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终于岳帅的昭雪在20年后得以成为现实,宋孝宗继位后,为岳飞平凡昭雪,并追赠谥号为武穆!还广发皇榜,昭告天下,有得知岳帅遗体埋于何处者,赏万金!

至此,隗顺的后人才把父亲葬岳武穆的事情告知朝廷和岳家后人。最终迁葬杭州西湖湖畔,形成今天的岳王墓。

岳王最终昭雪,隗顺也终于可瞑目了,他们都是值得尊重和敬仰的人,只不过后者更像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不求回报的他,大难不避,冒死而成就忠义,这种淳朴的精神令人动容!

可是,岳飞的死其实对于宋朝而言,代价巨大!他们损失的是一个完全有能力复国的大元帅,本来汴梁唾手可得,可是赵构和秦桧不仅把他召了回来,导致十年努力,一切成空!最终还杀了这位为老赵家去流血卖命的精忠岳飞!

关键是这俩混球,秦桧和赵构还都长寿,秦桧活了65,赵构活了80岁,还都是寿终正寝!除了祸害遗千年,这应该实在找不到其他理由了!

最终宋朝的历史也从此亡于赵构,岳飞之死导致宋朝再无人可以收复失地,北伐金国,南宋最后只得偏安一隅,再无统一之机。

多年后,国小民弱的小南宋朝廷,毫无疑问的被蒙元所灭,面对庞大的蒙元,南宋毫无一战之力,根本无法抗衡!且国土狭小,失去抵抗纵深,被蒙古铁骑一举而灭,最终崖山跳海!

究其原因,与岳飞之死关系甚大!秦桧赵构,纵死,应无面目见赵室祖宗于地下!

岳飞死后,一个狱卒偷偷的背着岳飞的尸体出城,把他埋葬在九曲丛祠里,这个狱卒是谁?

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家喻户晓,以岳飞的军事才能,这样的一个人本该是受朝廷重用,但却被“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令人感到心寒的是,这样一个立有大功之人,在被处死后,朝廷竟然还下令任何人不能为他收尸。

眼看着我们的抗金英雄就要暴尸荒野,以至于尸骨全无,在这个关键时刻还是有一个人冒着杀头的风险,偷偷的把岳飞遗体背出城外草草的埋葬了。

埋葬岳飞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又是做什么的?

把抗金英雄岳飞背出去埋葬的人叫做隗顺,这个隗顺一生本就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但是就是这次的埋葬岳飞一事,让他有幸得以光荣的被记录在历史上。

隗顺本来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小卒,在宋朝的一个监狱里当一个看管犯人的监狱小卒。如此卑微的职业,按道理来说是无法和统帅级别的岳飞有任何交集,但是偏偏造化弄人。

岳飞在狱中得到隗顺的一些小帮助

岳飞遭到秦桧等人陷害后,皇帝老儿就把我们的大英雄抓入大牢,也许是机缘巧合,或者说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岳飞恰巧就被关押在隗顺所在的监狱。

当隗顺看到浑身是伤的岳飞被送进了他自己所在的监狱时,觉得这个人和别的犯人有很大的区别,觉得这个人有一种刚毅、果敢、宁死不屈的精神。通过私底下的交谈,隗顺知道了这个人就是大英雄岳飞。

当隗顺知道了岳飞的身份后,他有意无意的在给岳飞多一点照顾,让他心目中的大英雄能够在监狱里活得潇洒一点,因为除此之外的事他也无能为力了。

岳飞死后遗体被偷偷埋葬在何处?

公元1142年1月27日,对南宋有盖世功劳的岳飞,却因为功高震主、反对议和、迎回二圣等原因被南宋高宗赵构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岳飞被宋朝廷杀害后,高宗还颁布了一条法令,就是禁止任何人给岳飞收尸,否则将会被以同党的罪名入刑。这个罪可就大了,也就是说谁要是不经过朝廷的同意,私自把岳飞遗体埋起来,也要被杀头的。

岳飞被冤杀后,隗顺觉得朝廷这样做太不人道和没有同情心了,不管这个人生前是不大英雄也好或者是个恶贯满盈的大坏蛋也好,死后讲究的是入土为安。

于是隗顺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偷偷摸摸的把岳飞的遗体背出了城,埋葬在城外九曲丛祠旁。隗顺害怕自己死后,无人可以认出岳飞遗体所葬之地,在埋葬岳飞时,隗顺特意在岳飞腰上绑了一块岳飞随身携带的玉佩,并在岳飞墓旁种了两棵橘树(也有说是其他树木的)。

隗顺坚信岳飞一定会被平反

隗顺把岳飞埋葬后,心里也忐忑不安,深怕被官府的人知道岳飞的遗体被葬在九曲丛祠旁。虽然他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敢告诉,但是他深信总有一天岳飞会被平反的。

随着隗顺的身体越来越差,他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了,自己也没有机会再等到岳飞被平反的那一天了。在他临死前他把岳飞被埋葬在九曲丛祠的真相告诉了儿子,让他在岳飞得以平反时,带官府去把岳飞的遗骨找出来。

二十多年后岳飞得以平反昭雪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岳飞遗骨都默默无闻地躺在九曲丛祠的那个破墓中,每年只有隗顺的家人偷偷去祭拜。

公元1162年5月28日,宋高宗赵构以身体疲倦需要修养为由,让养子赵昚继承皇位为宋孝宗。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南宋的皇位从此又回到了赵匡胤这一脉。历史上有:“北宋从太祖赵匡胤后皇权全集中在太宗赵光义一脉;南宋至高宗后皇权又回到了太祖赵匡胤一脉”的说法。

赵昚继承了皇位后,启用了主战派人士,励志收复中原,他还接受下面臣子的要求为冤屈而死的抗金英雄岳飞平反。

岳飞被平反时,已经过去了20年了,隗顺的儿子得知岳飞被平反的消息后,就高兴的跑到官府,把岳飞埋葬在九曲丛祠旁的墓地告诉了官府,官府的一把手对这个消息非常的重视。

岳飞遗骨被从新隆重的迁葬别处

在隗顺儿子的带领下宋朝廷的人找到了埋葬岳飞的地方,从新把岳飞的遗骨启出来,用隆重的仪式迁葬于栖霞岭下,也就是现在的岳飞墓所在地。

坐落于西湖旁边栖霞岭的岳王庙,这千百年来,五湖四海的人都来瞻仰目睹岳王庙的风采,追思民族英雄的伟大事迹。

在岳王庙前跪着秦桧、王氏、张俊、万俟离四人的铁像。跪像后面的岳王墓两边的墓阙上写着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岳飞死后,一个狱卒偷偷的背着岳飞的尸体出城,把他埋葬在九曲丛祠里,这个狱卒是谁?

岳飞,字鹏举,河南汤阴人。自幼臂力过人,能开三百斤硬弓,后师从当时的著名武林大师周侗习武,学得了一身好武艺。

岳飞不但武功了得,还爱读《左氏春秋》,《孙武兵法》等书,可谓是文武双全。

岳飞所写的《满江红》等词作,更是气势恢宏,让人不免对岳飞的拳拳报国之情,产生由衷的敬佩。而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也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不畏生死,为国而前仆后继。

岳飞1122年从军,最初活跃在抗辽前线。1125年,金灭辽,进过开始大举南侵。岳飞也从此走上了抗金的道路。

岳飞最初跟随刘浩、宗泽、王彦、杜充等人,在河南、山东等地作战抗金。杜充弃守开封之后,岳飞开始得到赵构的重用,逐渐成长为了南宋的“中兴四将”之一。

岳家军军纪严明,坚持“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的军规,深受百姓爱戴,军队士气旺盛,屡创金军。

岳飞先是参加了收复建康(南京)之战,之后又率兵收复了襄阳六郡,建立了岳家军的大本营。岳飞抗金最辉煌的战绩,就是先后进行的四次北伐。特别是岳飞最后一次北伐,他率领岳家军,挺近中原,兵锋直指旧都开封。

岳家军在颍昌、郾城等地,数次击败完颜宗弼的十万主力大军,全歼了金军所剩下的精锐骑兵铁浮屠和拐子马。岳飞趁完颜宗弼收缩兵力退还开封之际,全线进击,大军快速行进至朱仙镇,兵临开封城下。

完颜宗弼原本准备弃守开封,北渡黄河。岳飞却在一日之内接连收到高宗的“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立刻班师。岳飞愤泣道:“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岳飞此次退军之后,心灰意冷,再无作为。

1141年,金国进攻南宋无果,准备议和。高宗也有意议和,开始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尤其是岳飞。

高宗指使秦桧审讯岳飞、张宪、岳云案。秦桧以“莫须有?”诬告岳飞等人谋反。岳飞被赐死于风波亭,张宪、岳云则被判弃市处死。

根据《朝野遗纪》的记载,岳飞冤死后,岳飞的遗体被一名素来敬佩岳飞,并在岳飞被关押时,照顾过岳飞的一名狱卒收敛。这名狱卒名叫隗顺,他冒着生命危险,在夜间背着岳飞的遗体,翻出了城墙,将遗体背到了城外的九曲丛祠。

隗顺将岳飞的遗体葬在了祠旁的北山之下,为了日后便于辨别,隗顺还将岳飞曾经佩戴过的玉环绑在了遗体的腰下,并埋葬处栽了两颗桔子树作为记号。

隗顺在去世前,将此事告诉了他的儿子:“异时朝廷求而不获,必悬官赏,汝告言曰:棺上一铅筒,有棘寺勒字,吾埋殡之符也。”

狱卒隗顺除了《朝野遗纪》之外,鲜有记载,因此,并没有相关他的更详细的信息。但是,他的义举,却让英雄岳飞有了沉冤昭雪,重塑名誉的机会。

1162年,宋孝宗继位,他为了北伐,给岳飞等人昭雪,并以500银的高价寻找岳飞遗体。隗顺的儿子就将其父告诉他的岳飞遗体真相告知了官府。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赐钱百万,求其后悉官之。”并且建庙于鄂州,庙号忠烈,后又赐谥号武穆。

岳飞自此,沉冤昭雪,并有了名震天下的岳武穆之名。

岳飞死后,一个狱卒偷偷的背着岳飞的尸体出城,把他埋葬在九曲丛祠里,这个狱卒是谁?

在巜说岳全传》第六十一回《东窗下夫妻设计,风波亭父子归神》一文中,岳飞子在狱中,有一位狱官名叫倪完。实是照顾岳飞父子,在腊月二十九晚,岳飞父子被奸臣在《风波亭》被害,时岳飞三十九岁,公子岳云二十三岁,女婿张宪也一同被害,三人归天之时,狂风大作,灯火皆灭,黑雾漫天,飞沙走石。当时倪完痛哭了一场,有二位义士,王能,李直,暗买三口棺才,将三人尸骨从墙头吊出,连夜入棺盛殓。写了记号,悄悄抬出了城,到西湖边爬开螺丝壳,将棺埋在里面。

有诗曰,

缚虎难降空致疑,

全凭长舌使谋机,

仗此黄柑除后患,

东窗消息有谁知?

诗曰,

秦桧无端害岳侯,

故令宋祚一时休。

至今地狱遭枷锁,

万劫千回不出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