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与公孙瓒是同学,亲如兄弟,他为何却脱离公孙瓒?

刘备脱离公孙瓒是必然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刘备一开始就是准备独立创业,轰轰烈烈地干一番大事业的。但是,由于本身的条件局限,刘备的创业之初,不得不寄人篱下。

刘备看到郡里的招兵榜文,就有投军报效朝廷的想法,但是却因为孑然一身,没有资源而一筹莫展。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他是准备干大事业的。否则,为什么不去投军当个小兵呢?当兵吃粮,在乱世之中不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吗?

刘备在犹豫什么?显然是因为他不是仅仅为了找口饭吃,而是要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如果仅仅是为了混口饭吃,那么刘备的小个体户干得也是有滋有味的。卖卖竹席,卖卖草鞋,混口饭吃,还是可以的。

从刘备一出场的派头来看,刘备还是衣食无忧的。一方面,他打扮十分得体;一方面遇到张飞,他立即把张飞拉进了小餐馆喝酒吃饭,说明他的手头还是比较宽裕的。所以说,刘备参军打仗就绝对不是为了混口饭吃那么简单。

那么刘备是为了什么?我们看《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时的誓言:

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看到了吗?他们要济困扶危,保国安民。这样的理想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做到的,也不是在普通岗位上能够实现的。也就是说,刘备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必须当大官、干大事。

这个世界总是这样的:有的人只忧其身,有的人只忧其国,有的人则忧天下。刘备是忧天下的人,所以刘备就不能总是寄人篱下。

可以说,刘备自始至终都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一开始把自己的定位是:拯救苍生的人。何以见得?

第一、刘备想要参加镇压黄巾起义的行动,是以结束生灵涂炭为出发点的。

当时,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刘备就有打败黄巾,安定百姓的大志向。我们看《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

看,刘备的拳拳之心表露无遗。张飞也因此立即表示愿意贡献出全部家财,帮助刘备干一番大事。

第二、刘备高瞻远瞩,起点的定位就是以一个主公或者说是一位君主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周书.帝纪第四》云:

“帝王之道,以宽仁为本。”

由此可见,仁义道德是一位国君最珍贵的品质。而刘备自始至终都大声疾呼要仁义待人,要宽容大度,这都是作为一个主公最需要的品质。只有讲究仁义道德,才能得到四方豪杰的投奔和追随。也正因如此,关、张二人对刘备生死相随;赵云、黄忠、魏延等大将忠贞不二;诸葛亮、庞统、法正等谋士一心辅佐;孔融、陶谦等诸侯心向往之;曹操、袁绍等大佬也不敢加害于他……

曹操曾经说过:“刘备最大的武器就是‘仁义’。”

刘备以一名主公的标准要求并定位自己,其他人就自然而然也只好顺水推舟地承认他的主公地位。

刘备的宽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刘备的仁义道德四海之内皆知。像北海被黄巾军包围,太守孔融立即想到的是请刘备帮忙解救。刘备当时也兴高采烈地前去帮忙,以成就自己的仁义之名而努力践行。

2、刘备的宽容更是无与伦比。张飞因为喝酒,丢了徐州,刘备从来没有责备;关羽无奈投降曹操,刘备也十分理解;黄权投降了曹丕,刘备也不予追究。

第三、刘备具有高屋建瓴的政治眼光,格局大,不以一时成败为怀,愈挫愈勇、屡败屡战,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刘备一次又一次地被曹操打得无家可归,一次又一次地重整旗鼓,终于修成正果,开辟了自己的根据地。刘备听了诸葛亮的一番谈话,就立即决定全权委托诸葛亮负责军事指挥,这种格局和胸怀不是一个普通的创业者能够拥有的。诸葛亮不过是一介书生,而刘备能够把军政大事全部下放给诸葛亮,完全是被诸葛亮胸怀天下,造福苍生的理念所打动。至于成功与否,刘备根本没有计较那么多。刘备发现自己和诸葛亮的理想信念是一致的,就放心大胆地重用诸葛亮。刘备知人善任而又用人不疑,这无疑是一名领袖最难得的素质。

第四、刘备出身宗室有号召力,又能在创业过程中不停地困知勉行,从不松懈,因此就会从弱小逐步发展壮大。

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因此有很大的号召力。刘备从不因此沾沾自喜,而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闲暇之时,就检讨自己的言行。在新野期间,有一次他闲着没事,就做起了家务,被诸葛亮看见。诸葛亮对他提出严厉的批评。刘备立即醒悟改正过来。刘、关、张三人创业初始只有几百人的小队伍,还几次被打光。但是,正是因为刘备的人格魅力,每次失败,很快就又组织起来新的队伍东山再起。像袁绍、吕布、袁术等军阀,一旦失败就“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而刘备每次失败以后,总是有人对他给予同情和帮助;手下的将士们也没有抛弃他,而是想方设法重归他的阵营。这在历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

刘备和公孙瓒情谊深厚,他们经常互相帮助。刘备到徐州支援陶谦的时候,公孙瓒就借给刘备三千兵马和大将赵云;公孙瓒和袁绍发生战争的时候,刘备也携带关张二人前去帮忙,惊得袁绍丢掉了手中的大刀。但是,刘备不是给人打工的命。刘备的行为习惯已经形成了一个国君的习惯,完全符合为君之本。

为君之本有哪些?《长短经》是这样说的:

设置官员,分清职业,是为君之本。下放权力,安职责成,是为君之本。喜好谋略,乐此不疲,是为君之本。宽厚待人,深得众心,是为君之本。含垢藏疾,心胸宽广,是为君之本。

以上五本,刘备似乎完全符合。最重要的是刘备能够慎终如始,直到去世之际,还念念不忘要做个好人,并且把去恶扬善作为政治遗嘱留给了他的继承人刘禅同学。

刘备与公孙瓒是同学,亲如兄弟,他为何却脱离公孙瓒?

首先,刘备不算脱离公孙瓒。刘备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投靠公孙瓒而成为其部下,他只是与公孙瓒因同窗关系而找过他借兵借粮的,或停留在公孙瓒的地盘,这还不能称其为投靠,所以刘备离开公孙瓒也就算不上脱离。

其次,刘备这样的枭雄,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兄弟。刘备的理想不是一般人能摸透,他也结交了不少的所谓兄弟好友,如与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也曾下一段佳话,但关羽、张飞却只是把刘备认着是他们的“主人”,而并不是兄弟。当然刘备也是这样的认为的,也只是把他们当部下,而从未真正把他俩当成真正的兄弟。关羽、张飞都是如此,更不用谈其他人了。所以,其实刘备是孤独的,他算得上孤独的英雄。

第三,刘备的远大志向决定了他不可能长期投靠别人。刘备是一个有大志向的人,他为了完成他的宏伟的理想,他经历了无数的坎坷,也经历了无数次“屈辱”,他曾多次寄篱于他人之下,如曹操、袁绍、刘表等。然而,他终究不是一个任人摆布的人。他是一个英雄,他能忍受失败,忍辱负重。这是他走向成功的“砝码”。所以,他投靠别人而又脱离,这只是他向成功迈进的一个过程而已,是他的一种成功“策略”而已。

刘备与公孙瓒是同学,亲如兄弟,他为何却脱离公孙瓒?

读三国,品人生。和广大三国迷们朋友们聊聊三国时代的“同学情”

在我们的人生中,有许多感情值得一生永志不忘。毕生涌泉难报万一的父母养育之情,携手白头共历沧桑的夫妻之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舐犊之情,一个战壕里并肩面对生死的战友之情,还有同窗数载一齐走过青春年华的同学之情。

因为曾经共同经历过一段岁月,共同面对过风雨沧桑,时间将这份感情刻印在我们心底,难以割舍和忘怀。

公孙瓒和刘备也做过同窗,他们一同在卢植老师的门下求学。公孙瓒这个人性格强势刚毅,喜欢出头,比较仗义,在同学们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而刘备虽然自诩为汉室“中山靖王之后”,但由于当时家境不是太好,大家都不当回事,多看做是个笑话,受尽冷落和嘲讽。但公孙瓒有个优点,他与人交往更注重品行才能,并不在意贫富贵贱,所以公孙瓒的人缘比较好,刘备也对他很是敬重,两人关系处的不错。

学业完成,各奔前程。公孙瓒出身贵族,家底厚实,关系网多,在老师和同学们中口碑颇好,自己又善于折腾,混得相当不错。进入政府工作,当了个小吏,工作表现出色,被涿郡太守相中,看这年轻人很有出息,就将女儿嫁给了他,不久后升了“中郎将”。公孙瓒性格强势,雷厉风行,对北方边境的入侵者打击毫不留情,立下了战功,威震北方。他干掉了持怀柔政策的官员刘渊,又通过运作,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朝廷授权,成为北平太守,大权在握。

而刘备毕业以后则混得很不好,家境贫穷,也没有什么关系,生活困难,主要靠“织席贩屦”艰苦度日,这段艰辛的岁月也磨炼了刘备坚韧不拔的意志。

汉末时分,天下大乱,爆发了黄巾起义。刘备三兄弟桃园结义,组织了一批民兵,随着政府军一同参加了镇压黄巾军的战斗,立下不少功绩。但由于“朝中无人”,所立下的功劳就被湮灭了,无法上达天听。而公孙瓒也因有功被朝廷召见封赏,公孙瓒这人很热心,就在面奏圣上的时候特意提到了刘备这位同学,为他说好话请功,朝廷就下旨让刘备当了个“平原县令”。

回想一下咱们自己,大家也都有很多同学朋友,关系处得怎么样呢?关心过他们的生活吗?了解过他们的近况吗?当你升腾得意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伸出手去拉一把哪个身处困境的同学?或者在你面临危机的时候有没有哪个同学向你伸出过援手?

万事因一而成,因二三而败。为什么有些群体整个都没出息,就是因为成员们从来都不能彼此照应,团结一心,而如散沙,各谋出路,凝不成一个圈子,也谋不成一件大事。

刘备当县令不久,得罪了来巡视的督邮,张飞一顿皮鞭暴打,三兄弟又只能隐回乡野了。董卓进京,滥杀无辜,擅自废立君王,激起天下诸侯之义愤,决定会盟讨董。此时雄踞北方大权在握的公孙瓒收到了会盟邀请,率兵向会盟地点进发,恰好路过刘备的地盘,公孙瓒非常高兴,邀请刘备一同前往。

公孙瓒这个人没有什么架子,不但对学弟处处照顾,对他手下的弟兄也很关心。他看到刘备身后的关羽、张飞器宇不凡,就询问起来,得知他们曾经在战斗中表现勇猛,屡立战功,但至今仍然只是担任着马弓手和步弓手这样的低阶职务,公孙瓒立即为两人鸣不平:“如此可谓埋没英雄!”大家看,这就是公孙瓒的优点,不在乎别人的高低贵贱,愿意肯定别人的成绩和优点,为别人操心,所以后来虎牢关之战他被吕布追杀之时,张飞能够豁出命斜刺里杀出来,“酣战吕布”,救下了他的性命,这说明张飞对公孙瓒还是很有好感的。

这个世界处处藏龙卧虎,你千万不要瞧不起人。有些人物今时虽困浅水平川,但它日却难保不会腾云驾雾,覆雨兴云。你的一番鼓励和认可对你来说是只言片语,但对某些有心人来说就有可能如醍醐灌顶,意气风发,视你如伯乐,报之以涌泉。所以你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你在肯定别人的同时,你也得到了别人的肯定。路,就是这样越走越宽的。

公孙瓒和桃园三兄弟到达会盟地点,十八路诸侯互相见礼,公孙瓒向大家介绍刘备“此吾自幼同舍兄弟,平原令刘备是也。”强调自己与刘备的关系,希望大家能给个面子。大家看在公孙瓒的面子上,“玄德乃坐于末位”,也列为诸侯级别。

这个世界上有个无形的东西叫做“圈子”,千万不要小看圈子的能量,圈里的人和圈外的人那完全是两个概念。与能力无关,即使你有降龙伏虎之技,如果是被排斥在圈子外面,终身无用武之地,发挥不出你的才能。引人入圈,这是巨大的恩德,对大家来说,也就是卖你个情面,但对于苦苦寻找晋身阶梯的人来说,这可是个天大的机会。

西凉大将华雄力斩鲍忠,夜袭孙坚,刀劈祖茂,“战不三合”斩杀骁将俞涉,无敌上将潘凤“去不多时”亦血染沙场,众诸侯惶惶。关羽出列请命出战,众人询问,公孙瓒又出来为关羽帮腔,说“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他不说是马弓手,而强调是刘备的兄弟,也是为担心关羽会因职位低微而遭到众人鄙视。

公孙瓒能够肯定关羽和张飞是被埋没的英雄,还能处处为他们着想,这对关张二人来说非常重要,内心非常感激。虎牢关吕布大发神威,连胜数阵,诸侯震恐,而公孙瓒“挥槊上阵,亲战吕布”,是唯一一个敢于亲自上阵搏杀的诸侯级别人物,有勇气,能担当,敢出头,关羽和张飞就更敬佩他了。所以当公孙瓒被吕布穷追不舍的危急时刻,张飞为了要救下他,豁出去和吕布玩了命。

由于十八路诸侯各怀异志,勾心斗角,彼此拆台,互相攻杀,联盟不攻自破,终于分裂。刘备随公孙瓒离开,拔寨北行。到了平原地界,公孙瓒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权力,“令玄德为平原相,自去守地养军”。这就将地方上的军政权力赋予了刘备,使刘备获得了人生中第一桶金。

徐州的陶谦严重得罪了曹操,曹操全军挂孝,麾师征伐徐州,陶谦四处求救。而在北海孔融处做客的刘备敏锐的发现了这个千载良机,于是来向公孙瓒借兵。公孙瓒先是为刘备着想,认为他实力单薄,不值得为此得罪了势力庞大的曹操,但刘备以信义为理由,执意要去,公孙瓒就借给他马步军两千,还把麾下第一猛将赵云借予他随行一同出征。

到了徐州,刘备让赵云驻军城外,自己和张飞杀进城去。刘备非常聪明,赵云所率的这部兵马虽然只有两千,但绣着“公孙”两字的大旗在营寨中一竖起来,曹操就不能不考虑了,他可以不把刘备放在眼里,但对北平公孙瓒这人的脾性和实力还是得了解的。出兵就代表了公孙瓒的立场,双方一旦动起手来,互相有所杀伤,以公孙瓒极度自尊爱面子的性格,那是决不肯吃亏示弱的,肯定会率主力部队来进行报复,那就平添一个劲敌。所以曹操思虑一番,决定退兵。刘备巧施妙手,借兵,借名,借势,片纸退雄兵,威震诸方。后又迁延不走,收尽徐州官民之心,终于熬倒了油尽灯枯的老狐狸陶谦,“不费半箭之功,坐得徐州”,终于成为一方诸侯,脱离了公孙瓒。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和理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彼此相识是因为缘份,相知是因为信任,相离是因为彼此深深的了解。无论聚合离散,都很正常,鸢飞唳天者心在天下,终究不会长久地寄身于他人的荫蔽之下。

刘备对公孙瓒这位同学很了解,也很感激,但不会因此而牵拌自己远征的步伐。感情是感情,事业是事业。公孙瓒性情率真,乐于助人,是个好同学,好朋友。但他的脊骨过分刚直,不愿意委屈别人,更不愿委屈自己,没有曹操那样“宁负天下人”的狠决,也没有刘备那样能屈能伸的韧性,他只能做个雄踞一方的诸侯,无法成为志在天下的枭雄。所以公孙瓒最终一战而殁,宁可引火自焚,也决不肯屈身逃跑,向他人乞留。

由于出身和境地不同,我们很多朋友虽身负大才,心怀远志,但始终难以一展雄风,因为能够为我们施展才能的平台少之又少,缺乏晋身之阶。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度”你,往往能事半功倍,收到以往千般努力辛劳也难以得到的效果。而在我们的人生中偶尔也会遇到公孙瓒这样的人,他性情真挚,乐于助人,爱面子,喜欢当“大哥”,愿意为人铺路,扶人登梯,予人荫蔽,这就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

无论将来你有了多大成就,身居何位,千万不要忘记那位曾经扶你上马,送你一程的“公孙大哥”。

刘备与公孙瓒是同学,亲如兄弟,他为何却脱离公孙瓒?

刘备从小饱经风霜,但他心中一直抱着皇家子弟的梦想,所以他养成了宁愿吃苦挨饿,也不轻易屈人之下的孤傲品格。就如同韩信无限落魄之人,忍受着别人讽刺谩骂,也要始终佩戴着宝剑,证明自己出身于没落贵族之家,保持着最后的一丝尊严。在苦难中,刘备从无乞求恩师大儒卢植和同窗好友公孙瓒等人。

他最后选择了同逃犯关云长和屠夫张翼德一起去勤王。可见,刘备除了报效朝廷亦既本家皇族之外,不会去投靠和依俯他人。这同他从小生在单亲家庭长大的经历有关,饱尝了人间冷暖,只希望靠自己的双手去打拼人生。

同样是关云长,吃尽沦落天涯的酸甜苦辣,也养成了决不卑躬屈膝,因此他二人加上豪畅不羁的张飞,才会三人抱成一团,生死相依,自树一帜,去闯荡天下。

刘备在勤王路上也算有斩获,得到了一个平原令。虽然说不满督邮敲诈,鞭打督邮挂印而去,但是心中却不满足一官半职也是很大原因。

后来数度寄人篱下,也是边走边看。直到遇到爱惜人才的曹操,为了拉拢三兄弟,将刘备亲自推荐给汉帝,得到了皇叔待遇和将军名份,刘备才实现了宿愿。从此才真正踏上一线的舞台。

公孙瓒也深知刘备心志,除了接济丶照顾外,并不会另有打算。

刘备一直保持着独立心态,才会在后来积极奔走寻找谋士,欲求扩大队伍,开创大业。而曹操早就察觉刘备有大志,曾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中,半试探半赞扬当今天下英雄唯有刘备和自己。吓得刘备险些露了破绽,幸好一个惊雷才掩饰住自己的慌张,迷惑了曹操。最后以征袁术之名,骗去三千兵马扬长而去。

后来三人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当军师,才真正朝着心中的大目标而去。才有了后来的蜀汉政权和五虎将的传奇故事。

刘备与公孙瓒是同学,亲如兄弟,他为何却脱离公孙瓒?

三国时期,公孙瓒与刘备的关系非同一般,首先两人曾是同学,有深厚的友情,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瓒深与先主相友”。而且“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说明两人关系好到刘备以兄长来对待公孙瓒。

既然刘备与公孙瓒是同学,亲如兄弟,为何刘备会脱离公孙瓒呢?

首先,刘备投公孙瓒后,并未受到重用

当年,落泊的刘备投奔公孙瓒,可是,公孙瓒并没有重用老同学刘备,只是表刘备为别部司马,安排到青州刺史田楷处抵御袁绍。

后来,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备“数有战功”,升为平原令。刘备在公孙瓒处,一直未受到重用,让刘备看不到希望,于是刘备就萌生了离开公孙瓒的想法。

其次,刘备救徐州,受到陶谦青睐,于是刘备趁机脱离公孙瓒

公元194年,曹操为父报仇出兵徐州,陶谦不敌,向公孙瓒求救。于是,公孙瓒派田楷与刘备率军前来援救陶谦,一到徐州后,刘备受到了陶谦青睐,并收到了陶谦4000丹阳兵,这笔大礼让刘备看到了未来希望。

最后,刘备趁着救援徐州这个好机会,“去楷归谦”,脱离了公孙瓒,正式投奔了陶谦。

最后,公孙瓒杀刘虞,让刘备不满

公元193年,刘虞看不惯公孙瓒纵兵害民等行为,选择了起兵对抗公孙瓒,但是刘虞被公孙瓒很快击败,并被活捉到蓟县。最终,公孙瓒以刘虞和袁绍谋取称帝为由将刘虞杀害。

杀刘虞此举导致公孙瓒的人心尽失,自己口碑也大跌,而刘备对公孙瓒的此种暴行也非常不满,这也促使刘备到达徐州后,选择投靠陶谦。

刘备与公孙瓒是同学,亲如兄弟,他为何却脱离公孙瓒?

严格的说,刘备不算完全脱离公孙瓒,他留在徐州应该是得到了公孙瓒的许可。而且陶谦给的条件太优厚,刘备自己肯定也是心动了。

公元193年,曹操的父亲曹嵩因为董卓之乱避居琅琊,结果被陶谦手下士兵所杀。曹操大怒,起兵攻打徐州要为父报仇。曹军攻势猛烈,陶谦无法抵挡,被曹操连续夺取了十几座城池。特别是彭城之战,陶谦损失惨重,所幸曹操因为军粮原因主动退军。

公元194年,曹操再次攻打徐州,陶谦无力抵挡,于是向公孙瓒的部下青州刺史田楷求救。陶谦之所以向田楷求救,是因为之前袁绍、袁术兄弟相争,互相拉拢其他实力派。这公孙瓒、陶谦都是和袁术交好,算是盟友。而曹操和袁绍关系密切,公孙瓒正在和袁绍打仗,曹操也算公孙瓒半个敌人。所以公孙瓒时最可能来帮他忙的人。

果然田楷在接到陶谦的求救以后,就立即率军前往徐州。此时刘备也在他的手下任职,因此一起跟着田楷去了徐州。

陶谦对刘备非常欣赏,刘备一到徐州,就立刻给了他四千丹阳兵,以加强他的实力。此前刘备在公孙瓒手下屡建战功,所部只有一千多人。陶谦一下子让刘备实力翻了几倍,可以算是给了刘备一份大礼。

而更重要的是,田楷并没有因为陶谦这个举动而生气,而是继续带部队留在徐州帮陶谦和曹操作战。显然陶谦事先应该已经和他通过气,田楷才会对这种公然挖墙脚的行为不当回事。

田楷这么大方当然也有自己的打算,刘备转投陶谦带走了本部的千余人,确实让他的实力受损。但是刘备在徐州可以牵制袁绍的盟友曹操,田楷在青州的压力也会减小,实际上不亏。

既然田楷也默许了,陶谦的诚意又那么足,刘备当然会心动,决定留在徐州也不奇怪。事后陶谦表刘备为豫州牧,还把小沛给他驻守,刘备这次跳槽获益丰厚,而且还没得罪原东家,可以说非常划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