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曹仁,曹休,曹真,曹爽,曹彰是什么关系?谁是曹操心腹?

这些都是曹魏宗族成员,但是他们身份却各不相同,而且他们不是一代人,跟曹操的关系就有远有近了。像曹爽是曹家孙子辈的,曹操可能压根就不认识他。

曹仁是第三批投奔曹操的。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回到家乡陈留招兵买马准备讨伐董卓。第一批来投奔的是李典和乐进;第二批是夏侯惇和夏侯渊兄弟二人,两人各带一千士兵前来;第三批是曹仁和曹洪兄弟,他们也是各带士兵一千左右。这三批人马都是曹操起兵以前来投奔的,是曹操起家的班底。夏侯兄弟和曹仁兄弟肯定是积极支持曹操的,可能是为了召集人马,就比李典和乐进晚了几天。

曹操本姓夏侯。曹操的父亲曹嵩原是夏侯之子,过房给了曹家,因此夏侯惇兄弟也属于曹操的同宗。

曹仁是曹魏的开国元老,也是曹魏宗族的第一代人物。曹仁自幼弓马娴熟,乘豪杰并起,他暗中联结青少年,得一千余人,加入曹操集团后,先是担任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他的主要功绩有:

第一、征讨袁术有功,斩杀和俘获的敌人很多。

第二、攻打徐州时,一次大破吕布,一次大破陶谦。

这一战,曹仁还生擒吕布的部将刘何,并攻克了句阳城。

第三、曹操攻打张绣的时候,曹仁负责周边的府县,俘虏了张绣部三千多人。

宛城之战,曹操被张绣打败,曹操撤兵张绣追赶,曹仁大破张绣的追兵,掩护了曹操的撤退,受到了曹操的器重。

第四、官渡之战,刘备在曹操后方袭扰,曹仁带兵大破刘备,收复了被刘备占领的郡县。

由于曹仁在后方的机动作战,使得袁绍不敢再分兵打击曹操的后方。曹操得以专心对付袁绍,最后大败袁绍。

第五、曹操攻打壶关,扬言要杀尽全城的人,因此遭到了顽强的抵抗。曹仁及时向曹操提议,给城里的人一条生路,城里人很快投降了。

曹仁因功受封都亭侯。

第六、平定荆州后,曹仁担任征南将军,驻扎江陵,抵抗周瑜。

第七、以必死之心,坚守樊城,阻住了关羽的北伐。

关羽的北伐,打得曹操欲迁都以避锋芒。于禁带七路大军前来增援,七路大军也被关羽水淹了。面对威震华夏的关羽,曹仁选择了与樊城共存亡,终于又等来了徐晃的增援,最后击退了关羽。

曹仁与公元223年去世,是曹魏集团首任大司马。曹仁和曹操是堂兄弟关系。

曹休字文烈,是曹操的本家子弟,曾被曹操称为“曹家的千里驹”,长期统帅虎豹骑。汉中之战,大破张飞的部将吴兰。曹丕继位后,历任镇南将军、征东将军、征东大将军、大司马等军职。长期在东南抗击东吴。后因和东吴的战事失利,后背突发疮痈而死。

曹真字子丹,也是曹操本家子弟,系曹操养子。曹真颇有军事才干,也统领过虎豹骑。曹真曾经打败过蜀汉的高翔。街亭之战,曹真派大将张郃大败蜀汉的马谡。诸葛亮首次北伐,攻取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后被曹真平定。曹真的部将郝昭坚守陈仓,挫败了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曹真还建议主动伐蜀,魏明帝曹睿批准了他的建议。曹真就和司马懿分兵两路伐蜀,结果因为天降大雨,一连下了三十多天,很多栈道被山洪冲毁,路途隔绝,无法入蜀,曹真等只好班师回朝。

曹真能够与将士们同甘共苦,而且经常把家财赏赐众将士,所以曹真在军中的威望很高。

曹真死后,儿子曹爽继承了他的爵位。曹爽年轻时谨慎稳重,颇受曹睿器重,历任散骑常侍、城门校尉、武卫将军等职务。后来,曹睿驾崩时担任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和司马懿一起担任顾命大臣。起初,曹爽有事都和司马懿商议,后来受到丁谧蛊惑,把司马懿明升暗降为太傅,开始独掌朝政。曹爽任人唯亲,任命弟弟曹曦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侍讲,其余诸第皆封为列侯,伴随在幼主曹芳身边。曹爽还提拔亲信何晏、邓飏、李胜等人。曹爽在邓飏等人的煽动下伐蜀,被蜀兵打败。

曹爽后来骄奢淫逸,飞扬跋扈,曹曦几次劝谏无效。司马懿暗中准备夺权。公元236年,曹爽和诸兄弟随同曹芳到高平陵朝拜,司马懿乘机发动政变,夺取了曹魏政权。曹爽诸兄弟、何晏、丁谧、李胜等也全部被诛杀,被夷灭了三族。

曹彰是曹操和卞皇后所生第二子,是曹丕的弟弟、曹植的哥哥。曹彰好武勇,臂力过人,曾力搏猛虎,被曹操称为“黄须儿”。曹彰参加征讨乌桓的战争,立有军功,降服过辽东鲜卑轲比能。在《三国演义》中,曹彰参加了汉中之战,并三合打败了刘封。公元223年,曹彰莫名其妙地死去。

曹操和曹仁是兄弟关系。曹休和曹真都是曹操的养子。曹彰是曹操的亲子。曹爽是曹真的儿子。

曹仁、曹真、曹休、曹彰都辅佐曹操建立帝业,对曹魏的创建和发展功劳很大。曹爽德业菲薄而地位尊崇,他沉迷于酒色,不知进取,乃大凶之兆,最后招致灾祸,被诛杀而败亡,实在是咎由自取的。

曹仁、曹真、曹休、曹彰都可以说是曹操的心腹干将了。

曹操,曹仁,曹休,曹真,曹爽,曹彰是什么关系?谁是曹操心腹?

在研究三国历史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对曹操身边的一些大将与曹操的关系比较模糊,尤其是曹姓宗室后人,我们就更加分辨不清了,在曹魏的历史中,出现过太多曹姓狠人,比如曹洪、曹仁、曹休、曹真、曹爽、曹彰等人。

这些人都是很厉害的角色,而且与曹操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那么这些人究竟与曹操是什么准确关系呢?在这些人当中,曹操最信任的人又到底是谁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曹操的家族历史。

曹操家族的奠基者

曹操家族的来源,根据现在的史料记载来看,拥有比较清晰记载的最早的人就是曹操的爷爷曹腾了,曹腾在家排行老五,前边还有四个哥哥,分别是曹伯兴、曹仲兴、曹叔兴以及曹褒。因为曹腾是一个太监,所以很明显曹腾是不可能生下孩子的,但是在古代收养儿子来继承家业,是一件普遍正常的事情,所以曹腾就收养了一个养子曹嵩。

曹嵩也就是曹操的父亲,至于曹嵩的亲生父亲是谁,史料中并没有更加详细的记载,所以我们也就无从得知了,不过曹嵩在成为曹腾养子之后,在宗室之内还是有其余兄弟的,比如曹鼎、曹炽等人就是曹嵩的同族兄弟。

曹炽是曹褒的儿子,后来曹炽又生了两个比较厉害的儿子,分别是曹仁和曹纯。换言之,曹操、曹洪、曹仁、曹纯,实际上就是同族兄弟,类似于我们自己和大伯家儿子那种关系,还是十分亲近的。

当然了,在一些史料当中,也有说曹操是曹嵩养子的说法,主要原因就在于曹操的亲兄弟们在史料中记载过于模糊,基本上只记载了二弟曹彬、五弟曹玉以及六弟曹德,曹操还有两个弟弟的姓名以及生平事迹就没有任何记录了。

甚至连有记录的3个兄弟,也几乎是一笔带过的,比如六弟曹德,生平事迹很少,几乎只知道他最后是跟着父亲曹嵩一起被陶谦派人所杀,其余的信息就少有记载了,我们想要知道更多也实在太难。

曹操的亲兄弟们的记载颇少,然而曹操的同族兄弟记载却颇多,这就让人比较怀疑曹操到底是不是曹嵩亲生的了,但是因为没有足够证据说明他不是曹嵩亲生的,所以这个也比较难以定论。

不过我们可以很明确看到曹操在同族兄弟中的影响力也是很大的,在曹操开始创业之后,自己的同族兄弟曹仁、曹洪、曹纯都加入到了曹操的队伍中,并且成为奠定曹操后来事业的关键人物。

曹仁在三个兄弟中算是曹操最信任,并且实力最强,帮助曹操最多的,当初他加入曹操的时候,实际上自己就已经拥有一部分人马,在他加入曹操之后,不管是开始阶段的攻徐州、打吕布、征张绣,还是后来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襄樊之战等,都有曹仁的身影,他在其中给了曹操太多帮助,曹操对他的信任,已经达到可以允许曹仁直接进入自己寝宫之中,足以说明兄弟两人关系和睦,曹操对曹仁信任有加。

除了曹仁之外,就应该算是曹洪了,曹洪在曹操开始打天下的首次战争汴水之战中就已经加入了曹操队伍,在此战中,曹操被董卓手下大将徐荣击败,慌忙之中差点丢了小命,幸亏曹洪把自己的战马让给曹操,曹操才因此捡回一条小命,由此可见曹洪对曹操是有救命之恩的,曹操当然也比较信任曹洪。

不过曹洪的能力比起曹仁来,还是有所差距,这一点从后边的一些战争表现就能看出来。曹纯比曹洪能力又稍微差一些,他20岁就开始跟随曹操起兵,后来成为了曹操手下最精锐的虎豹骑骑兵统领,在南皮之战中击败袁谭,给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后来曹纯还参与了白狼山之战,在战争中以少胜多击败乌恒,只是可惜曹纯去世比较早,在公元210年就去世,阻碍了他继续前进和建功立业的步伐。

综上所述,在曹魏基业奠定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人物就是曹操、曹仁、曹洪、曹纯,这四人属于同族兄弟,要论信任程度,曹仁排在第一,曹洪第二,曹纯因为去世得早只能排在第三,要是活得久一些,可能情况会有所改变。

曹魏政权的稳定者

在曹操死后,把江山交给了曹魏的第二代掌门人曹丕,曹魏政权的稳定与发展,就只能交给曹丕这一代人来完成了。曹丕是曹操的嫡长子,他还有三个兄弟分别是曹植、曹彰、曹熊,这三人当中曹植就是七步成诗的大才子,可惜英年早逝了,曹彰、曹熊建树不多,在当时没有太大影响力。

在曹魏政权的二代当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除了曹丕之外,就应该算是曹休与曹真了。曹休是曹洪的亲侄子,至于父亲是谁,没有明确记载,他从小就没有父亲,一直跟随母亲居住在江东避难,曹操起兵之后,曹休就去投靠了曹操。

曹操对这个侄子也算不错,在曹休投靠曹操之后,曹操任命其担任虎豹骑中的一个宿卫,给了曹休建功立业的机会。曹休一生当中,丰功伟绩众多,包括开始阶段在汉中之战中识破张飞诡计,取得胜利,还有后来曹操去世后跟随曹丕南征孙权,取得不俗战绩,同时也赢得曹丕信任。

曹丕去世之后,曹休官至大司马,在当时而言,曹休已经是曹魏政权拥有实权的最高指挥官,不过曹休没有迷失自我,继续联合曹真等人一起为曹魏政权的稳定奋斗。

曹真是曹操的养子,其亲生父亲是曹操的一名下属,在父亲战死之后,曹操看着年幼的曹真可怜,就将其收为养子进行培养,结果曹真不负曹操众望,为曹魏的江山稳定效了犬马之劳。

曹真最开始阶段的培养与曹休几乎一致,只是后来曹操对其进行明确分工,曹真负责镇守西部地区,讨伐河西,成为曹魏在西部地区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后来更是成功抵御住了诸葛亮的前两次北伐,只是可惜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时候,曹真病死。

从曹魏政权的第二代人各方面综合情况来看,要论能力,曹休比曹真更胜一筹,要论信任度,曹操肯定信任自己的儿子曹丕,至于曹休与曹真,无法谈论曹操对他们的信任程度,反而是曹丕对他们信任有加,尤其是曹休,曹丕更是对其寄予厚望。

曹魏政权的灭亡

三国就是这么凄惨,不管是蜀汉、东吴还是曹魏,都有着类似的命运,从开始阶段兢兢业业的奋斗,到有了一定基础,好好静下心来稳定江山,结果所有努力最后都在一辈人或者是一个人的手里转瞬即逝,让人悲哀叹息。

曹魏政权在第二代人曹丕这群人的手里成长稳定下来,到了第三代人曹叡时期,基本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尤其是曹爽的一些举动,将曹魏政权彻底推向了深渊。

在曹魏政权的第三代人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曹叡和曹爽,其中曹叡是曹丕的嫡长子,在曹丕去世之后,让其继承了大业,曹丕去世前就告诉曹叡,要小心提防司马懿,不过后来因为战争以及用人问题,曹叡对司马懿还是经过逐渐信任到怀疑再到信任的过程。

也就是最终曹叡听信了宠臣孙资、刘放两人的建议,在自己临死之前,任命司马懿与曹爽两人为辅政大臣,这一举动直接加速了曹魏政权的灭亡。

曹爽是曹真的长子,按理来说是没有曹操家族的血脉的,不过受益于父亲曹真的奋斗,曹爽得以在曹魏拥有较高地位,因此在曹叡去世之前,才会任命其为辅政大臣。

奈何曹爽与自己的父辈们,能力相差实在太远,自己明明手握曹魏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并且已经将司马懿架空了,一手好牌即将王炸顺利宣布成功,却被司马懿和司马师等人发动高平陵政变搞定了,简直可悲可叹。

要说到曹爽最终的结局,其实也是他一手造成的,要是他在手握大权的时候,不要胡作非为得罪朝中士族阶级官员,想必司马懿家族想要造反也没有机会,单纯从阴养三千死士这件事情,就足以说明一切,要是曹爽没有彻底失去人心,司马师阴养三千死士,肯定会有人发现禀报的,那样一来,司马懿想要发动高平陵政变也无能为力,曹魏政权自然就不可能被司马家族窃取了。

结语

曹操家族这些人的准确关系,我们最后梳理总结一下,曹操、曹仁、曹洪、曹纯是同族兄弟,并非亲兄弟,曹休、曹真、曹彰也算是兄弟关系,曹休是曹洪侄子,曹真是曹操养子,曹彰是曹操亲生儿子,曹爽又是曹真亲生儿子,从法律意义上而言,应该叫曹操爷爷,但是他们并没有什么血缘关系。

曹操家族的发展历史,就是曹魏政权的兴衰史,当人才济济的时候,曹魏就在不断向前发展壮大,比如第一代人曹操、曹仁、曹洪、曹纯时期,兄弟齐心,和力断金,曹魏迅速建立起来,当人才失去之后,曹魏就逐渐走下坡路乃至灭亡,比如第三代曹叡、曹爽时代,真正的人才越来越少,曹魏灭亡就快了!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曹操,曹仁,曹休,曹真,曹爽,曹彰是什么关系?谁是曹操心腹?

怕大家搞不明白,特意画一个图:

曹仁、曹洪、曹纯三人是曹操的同族兄弟,但因为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因此曹操身上是没有曹氏血统的,但奈何曹操太牛叉,曹仁、曹洪这些人才心甘情愿为曹操效力。

曹真是曹操的养子,但因为曹操身世的缘故,曹真这样的养子也能进入权力中心,出任大司马、大将军,成为曹魏第二代统治集团的中坚力量,而曹真的儿子曹爽亦是如此,只是曹爽太草包,手握最高军政大权,最后反倒被司马懿篡了权。

曹彰是曹操的次子,曹操一共有25个儿子,诸如曹丕,曹彰,曹植、曹熊、曹昂、曹冲等,就不一一介绍了。

关于曹操父亲曹嵩的身世,吴国人曾写过一部《曹满传》,里面提到曹嵩本姓夏侯,是夏侯惇的叔父,联想到曹魏的曹氏家族和夏侯家族都来自谯县,且夏侯惇、夏侯渊兄弟自曹操起事是就一直跟随曹操,足见两大家族关系紧密,因而裴松之在给《三国志》作注的时候,引用了《曹满传》的观点。如果曹嵩真的是夏侯惇的叔父,那这里面的关系可就有意思了。

夏侯惇和夏侯渊是族兄弟,夏侯渊又有一个在谯县老家侄女夏侯氏。有一天夏侯氏出城捡柴火,结果被张飞抓去当了老婆,后来生了两个女儿,先后嫁与刘禅为皇后。也就是说,刘备、张飞勉强都可以算是曹操的远方亲戚,曹魏和蜀汉之间,因为夏侯氏而产生了血缘上的奇妙联系。

再后来,司马懿发动政变,大肆诛杀曹氏和夏侯氏,屯驻陇西的夏侯霸投奔蜀国,因为夏侯氏是刘禅的丈母娘,而在蜀汉受到重用。

曹操,曹仁,曹休,曹真,曹爽,曹彰是什么关系?谁是曹操心腹?

和曹操对应关系。儿子曹彰,养子曹真,曹真儿子曹爽,族弟曹仁,曹洪,曹洪侄子曹休。曹操时期,这些人成长起来的都在高位,都算心腹。1,曹仁不用说应该最出名的,一直跟随曹操身边,赤壁失败留下断后,后来坐镇樊城抵抗关羽,一员合格的守将。2,曹洪一直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基本所有战役都在。3,曹休更是统领王牌虎豹骑。4,曹真在曹丕时期,官至大都督,抵抗诸葛亮北伐,有勇有谋。5,曹彰率军讨打乌桓,征服辽东,保证后方没有后顾之忧。6,曹爽在曹真死了之后继任大都督,更是后来的四大托孤大臣之首,但是能力和前面几个比差太多,也是因为曹丕时期打破了之前的宗族和氏族平衡,导致宗族无人,只有曹爽一个能拿得出手的了。

曹操,曹仁,曹休,曹真,曹爽,曹彰是什么关系?谁是曹操心腹?

首先得了解曹操的来历,曹操是曹嵩的长子,曹操还有五个弟弟,分别是:二弟曹彬,三弟姓名不详,三弟之子是在宛城被杀的曹操侄子曹安民的父亲,四弟姓名不详,只知道四弟有个女儿嫁给了夏侯渊的长子夏侯衡,五弟叫曹玉,六弟叫曹德,跟曹嵩一起被陶谦派人杀死。

曹嵩是谁的儿子,史书没有记载,《三国志》裴松之注上说曹嵩是夏侯惇的弟弟,但是《三国志》作者陈寿说没有人知道曹嵩的来历,但可以肯定的是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腾是太监,太监是没有后代的,但为了继承香火,太监是可以收养儿子,所以曹腾就收养了曹嵩为养子。

其实曹操父亲曹嵩的来历在史书中就没人说得清,曹嵩法律意义上的父亲是曹腾,但是曹嵩血缘关系上的父亲是谁,不知道,但应该不是夏侯惇的弟弟,因为现在DNA检测过,曹操与夏侯家没有血缘关系,况且按照当时的收养惯例来说,曹腾收养子一般会是从本族中收养,而不会从夏侯家收养。

曹腾

举个例子,诸葛亮四十多岁还没有儿子,便收养了自己亲哥哥诸葛瑾的次子诸葛乔作为自己的养子来继承香火,这是从宗族内收养,还有司马师有四个女儿但没有儿子,为了继承香火,于是收养了他亲弟弟司马昭的次子司马攸作为自己的养子,也是宗族内收养,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也是当时强大的宗族观念在起作用。

一般来说,收养都是宗族内部的收养,像刘备那种情况,收养寇封为养子,那是极为特殊的情况,因为刘备的家族在北方,而刘备当时四处漂泊极不稳定,最后还流落到南方的荆州,无法收养本宗族的子弟。

所以,曹嵩本身极有可能就是与曹腾同宗族的子弟,至少曹嵩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了,只要知道他是西汉丞相曹参的后人就行了,这也是《三国志》明确记载了的,想要分清曹家的宗族关系,首先得从曹腾这一辈开始说起,为了叙述方便,暂时把曹腾作为曹操家的第一辈人开始说起。

曹操与曹丕

第一辈人:曹腾、曹伯兴、曹仲兴、曹叔兴、曹褒

曹腾有四个哥哥,分别是:曹伯兴、曹仲兴、曹叔兴、曹褒,从名字上看,前三个不是真名,只有曹褒是真名,并且曹褒做过颍川太守。如果曹腾的关子是从同宗族过继,那么曹嵩很有可能是曹伯兴、曹仲兴、曹叔兴、曹褒其中一人的儿子,《水经注》就记载了曹嵩是曹褒的儿子,但这是孤证,也无法确诊是否正确,但可能性极大。

第二辈人:曹嵩、曹鼎、曹炽、曹胤、曹瑜

曹嵩被曹腾收留后,就成为曹腾法律意义上的儿子,又由于曹腾是太监,所以只有曹嵩这么一个养子,所以曹嵩没有法律意义上的亲兄弟,至于血缘关系上的亲兄弟肯定是有的,不然也不可能过继得来,谁也不会把独生子过继,一定是有兄弟的,但我们暂时不知道。

虽然亲兄弟没有,但是曹嵩有同族兄弟,分别是:曹鼎、曹炽、曹胤三人。

根据《三国志》的说法,曹鼎是曹洪的伯父,曹休的祖父,但是曹鼎的儿子是谁,没有记载。曹炽是曹褒的儿子,然后曹炽有两个很有名的儿子,分别是曹仁和曹纯,他俩是亲兄弟。曹胤同样也是曹褒的儿子,但是曹胤的儿子是谁,没有记载。此外,还有一个曹瑜是曹操父亲曹嵩的同族兄弟,出身不详。

曹操与儿子们

第三辈人:曹操、曹仁、曹纯、曹洪

曹操是曹嵩的长子,曹仁和曹纯是曹炽的儿子,曹洪的父亲不详,只知道曹洪与曹操是同族的平辈兄弟,也就是说曹操、曹仁、曹纯、曹洪四人都是同族平辈兄弟

曹仁、曹纯、曹洪基本上从曹操首次起兵,就开始跟随,这三人中以曹仁能力最强,在加入曹操前,曹仁凭借自己的能力,就聚集了一支上千的部队在淮河和泗水之间活动,后来直接率军加入曹操,给了曹操很大的帮忙,曹操率军出战时,曹仁总是独自率领一支军队助攻,曹操攻徐州,曹仁不仅是先锋,还独自率军攻陷了徐州的四座县城,曹操打吕布,曹仁独率一军攻打句阳,并生擒吕布手下将领刘何。

曹操征张绣,曹仁独率一军攻打周边县城,俘虏了三千敌军,官渡之战期间,曹仁在后方击败了刘备和刘辟在汝南的骚扰,之后,曹仁成长为曹操手下独当一面的大将,南郡之战期间,曹仁独自镇守南郡江陵城,抵抗孙刘联军一年之久,避免了曹操在赤壁之战大败后全军的迅速溃。

襄樊之战期间,曹仁作为征南将军镇守樊城,这个时候的曹仁已经是曹操手下三大军区指挥官之一了,镇守襄樊,面对三国第一名将关羽狂风暴雨般的进攻,曹仁坚守不退,直到后来徐晃战胜了关羽,才保住了襄樊,曹仁在曹操去世后成为车骑将军,统率荆州、扬州、益州三州军事,成为独当一面的军事大将,曹操与曹丕父子都信任的人之一。

曹仁

曹纯20岁就跟随了曹操起兵,后来成为曹操手下最精锐的虎豹骑骑兵的统领,曹纯率领虎豹骑参与了南皮之战打败了袁谭,还参与了远征乌桓的白狼山之战,受张辽指挥,以少胜多击败了乌桓人,还俘虏了乌桓单于蹋顿,曹纯还参与了长坂坡之战,并俘虏了刘备的两个女儿,但曹纯去世得早,公元210年就去世了。

曹洪也是很早跟随曹操,曹操打天下的首战-汴水之战,曹洪就参与了,当时曹操被董卓手下大将徐荣所击败,曹洪把自己的马让给了曹操,曹操才捡了一条命,而曹洪也奇迹般地活着回来了,曹洪随曹操参与徐州之战、兖州之战,并迎立汉献帝入许昌,还参与了官渡之战和汉中之战,官渡之战中,曹洪在荀攸的建议,接受了张郃和高览的投降,汉中之战,曹洪听从了曹休的建议,击败了张飞、马超、吴兰和雷铜。

曹仁、曹纯、曹洪三人其实都是曹操信任的人,如果一定要排外名将,以三人所受重用的程度来看,曹仁第一,曹洪第二,曹纯第三。

第四辈人:曹休、曹真、曹丕、曹植、曹彰、曹熊

曹休是曹洪的亲侄子,也就是曹操的同族侄子,曹真是曹操的养子,曹操有个特殊爱好,喜欢收编寡妇,并且同时收编了寡妇的儿子,比如秦朗、何晏,都是曹操收编的寡妇的儿子,也是曹操的养子,曹真的父亲原是曹操手下,但被人杀,曹操见曹真可怜,就收养了他。

曹睿

而曹丕、曹植、曹彰、曹熊是曹操的亲儿子,也是曹操的嫡子,是卞夫人生的四个儿子,也是曹操最有名的儿子。

曹休与曹真是曹家第四辈人中杰出的代表,曹休很早就死了父亲,与母亲一起要江东避难,后来曹操起兵,曹休辗转千里投靠曹操,从此一直跟随,成为虎豹骑中的宿卫,参与汉中之战,并识破了张飞的诱敌之计,曹操在世时,一直受到培养,曹操去世后,曹休开始担当大任,曹丕即位后,曹休先后成为镇南将军与征东大将军,数次跟随曹丕一起南征孙权。

曹丕去世后,曹休成为曹魏军队最高指挥官,官至大司马,地位比曹真还要高,但在石亭之战中因为轻敌大意,被吴军击败,之后因为羞愧以及背上的痈发作而去世。

曹真起初与曹休一起在虎豹骑中担任宿卫,后来又一起参与了汉中之战,与曹休不一样的是,曹真主要镇守西部边境,主要是关中及雍州凉州一带,成功讨伐河西,并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成为曹魏在西部最高军事指挥官,并在诸葛亮北伐前两次成功抵御了诸葛亮的进攻,并且有一次不成功的伐蜀之战,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前病逝。

曹操族谱

曹休的地位比曹真稍高,也更受信任,至于曹操的四个亲生儿子,就不用说了,当然受到曹操的信任。

第五辈人:曹爽、曹睿

曹爽是曹真的长子,曹睿是曹丕是长子,他俩是同辈,不一样的是,曹爽与曹操没有血缘关系,而曹睿则是曹操有血缘关系的亲孙子,曹操生前就很喜欢曹睿,至于曹爽,只是后来曹睿在去世前,受到侍中孙资、刘放的蛊惑,才会选了曹爽成为辅政大臣,但曹爽的能力比起他父亲曹真来说,差得太远了,曹爽后来在高平陵政变中受到司马懿的欺骗而被灭族。

所以要说曹操最信任的,应该是夏侯惇、曹仁、夏侯渊三人,因为这三人是曹操时代镇守整个边境最重要的三个人,有兵权、有地位、受信任,尤其是夏侯惇,可以自由出入曹操的内室而不用通报,这是一种极大的荣耀,所以夏侯惇是曹操最信任的人,没有之一,其他所有人都没有这个特权。

曹操,曹仁,曹休,曹真,曹爽,曹彰是什么关系?谁是曹操心腹?

曹仁属于曹魏的第一代核心亲族将领,曹真、曹休属于第二代,其中曹仁是曹操心腹,曹休曹真是曹丕心腹。至于曹彰是曹操儿子,曹爽是曹真儿子。

第一代核心

曹仁是他手下第一代的核心亲族将领,也是族弟。

第一代核心将领,如果只说统军,一般是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四人。在魏国的防御布局中,夏侯惇、夏侯渊、曹仁基本分属东部扬州、西部长安、南部荆北一带,曹洪是在豫州,跟着曹操征战。

虽然同属一代核心,但是实际年龄上相差不小。以曹操为基准,他是155年人,208年赤壁之战结束后,曹操是54岁。而曹仁168年人,也就是41岁,193年才出现在曹操与袁绍的对战中。

不像夏侯惇184年跟随曹操讨伐黄巾,也不像夏侯渊189年在陈留跟着起兵,曹洪是出现在讨董中,估计也是189年加入队伍。小王觉得这三人跟曹仁在年龄差距上至少有4年以上,甚至更多。以此看,曹仁算比较年轻的一代将领,但曹仁能力确实不差,这估计也是他年龄虽小,但能快速成长为一代核心的重要因素。

第二代核心

曹休、曹真都是曹操手下的第二代核心亲族将领,曹休是曹操的族子、曹真是曹操的养子。

第二代核心除了他两还有夏侯尚和夏侯楙两人。夏侯尚是夏侯渊的堂侄,这个比夏侯楙那个有能力多了,夏侯楙简直是靠着裙带关系混上来的。

回到曹休曹真两人,曹休虽然历史文献没有记载年龄,但2010年洛阳邙山挖出的曹休墓,推测是50~60岁死亡,以228年石亭大战后死亡倒推,曹休应该是公元169~179年人。也就是和曹仁年龄上可能相差不大,但辈分差了一辈。

曹真没有记载年龄,但是他和曹休一样,都是最初被曹操安排在虎豹骑中进行培养,直到上一任虎豹骑统领曹纯(曹操的堂弟)210年去世后,曹操先自领一段时间后,才让曹真接任,年龄上可能与曹休相差不大。

这两人也是在第一代死亡后才开始走上舞台,都是曹丕的发小。曹真是夏侯渊汉中之战阵亡后,被曹丕任命为西线最高统帅总督雍凉军事,顶替了夏侯渊的位置;曹休是夏侯惇死后,被曹丕任命镇南将军,顶替去防守东吴。

曹氏子孙

曹彰是曹操的儿子,曹爽是曹真的长子。

曹彰是曹操所生,189年人,亲儿子就没有什么心腹不心腹的说法,从年龄上可能比曹真小不了几岁,由于能与猛兽搏斗,臂力过人,武力方面当属曹操儿子里面最强的。

曹爽跟曹叡交情好,出生估计是在公元200年左右,是曹叡发小。曹爽是曹叡226年即位后,才走上的舞台担任散骑待郎,曹操在世时,估计年龄还小,没有给予任用,所以也没有心腹一说。

曹操惯用宗室将领,他的早期武将班底出自谯沛豪族和乡党,尤其是曹氏和夏侯氏的同族兄弟,都属于他的嫡系。像夏侯惇能力并不是特别突出的人,都能坐上曹魏第一武将的位置,因为忠诚度高、能放心。

所以,曹仁也是曹操依为臂膀的心腹,曹丕和他爹一样用人,曹真曹休也是他的心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