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国时代的魏延,张郃,姜维,关兴,张苞谁更强?

我个人认为:从武艺高低上看,是张郃最强;从战功上看,魏延最强,从历史作用上看,姜维最强;从杀敌数量上看,关兴最强。

今天,我参考《三国演义》来回答这个问题,所以,就只能重点阐述张郃和魏延两位了。

从武力值来看,张郃是这几人中不容置喙的第一高手。依据如下:

第一、参照张飞等超一流高手。

张郃曾经在宕渠山颉颃张飞将近百合,张飞竭尽全力才打败了张郃。那一战的凶险,就连诸葛亮每每回忆起来,都感到不寒而栗。

张郃又单挑黄忠二十多合不分胜负。

张郃还单挑过马超和赵云两人,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是能够在巅峰期的马超、赵云二人手下全身而退,也是难能可贵的。

第二、从诸葛亮的表态来看,张郃的武功修为是这五人当中最高的。

诸葛亮多次表态,张郃是蜀汉最大的隐患。眼看着张郃在万军之中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诸葛亮只能摇头叹息。诸葛亮见过无数次大将之间的单挑,所以他的评价有一定的权威性。

第三、张郃大战张辽五六十合不分胜负,令曹操惊奇不已。

要知道,张辽的武功高强,关羽曾经对张飞说过:“此人武功不在你我之下。”虽然当时关羽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是这也说明张辽的武功无限接近五虎上将。以关羽的个性,绝不会故意抬高一个二流高手来阻止张飞出战的。

关羽对张辽一向是尊重有加,说明张辽的武功修为必有过人之处。而张郃能够战平张辽,证明张郃的武功修为在众多的一流高手中毫无疑问是名列前茅的。

第四、从魏延、姜维等大将们的态度来看,他们是不如张郃的。

诸葛亮多次公开表示对张郃武勇的无奈,魏延、姜维、关兴也都在场,没有一人站出来表示不服。这足以证明他们都有自知之明,都自忖不是张郃的对手。

种种迹象证明:张郃的武力值是这五人当中最强的。当然,其他四人也都是一流高手,比之张郃也差之不大。

从军事上看或者是从战功上看,魏延应该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依据如下:

第一、关羽攻取长沙魏延功不可没。魏延对刘备收取大将黄忠居功至伟。

在关羽和黄忠相持不下的时候,魏延杀了长沙太守韩玄,救了黄忠。魏延又打来城门,向关羽献了城池。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魏延,关羽会如何收场。

再者,如果不是魏延的挺身而出,黄忠就被韩玄咔嚓了。魏延帮助刘备收了一员五虎上将,这份功劳可是太大了。因为,黄忠对于刘备进取西川和蜀汉的建立都立下了汗马功劳。黄忠所做的一切,追本溯源,其实都来源于长沙城,魏延的那一次拔刀相助。

第二、刘备进取西川,魏延和黄忠担任先锋,立下了大功。

刘备要攻打雒城,就要拔掉城外邓贤和冷苞两个寨子。魏延在拔掉这两个大寨的战斗中,生擒冷苞立下刘备进川第一功。介于魏延的表现,刘备才破格提拔,派魏延镇守汉中。

第三、宕渠山一战,魏延协助张飞打败张郃。

这一战,不管是从军事上还是单挑,张飞都打败了张郃。但是张飞的胜利离不开魏延的配合。

第四、汉中之战,一箭射掉曹操一颗门牙,差点生擒曹操。

曹操被及时赶来的庞德救走了。曹操也因为这一箭,备受打击,意志开始消沉,就决定退兵了。刘备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

第五、镇守汉中近十年,汉中固若金汤。

在此期间,大破曹魏大将郭淮和费耀。

第六、担任诸葛亮南征的大将,并在南征的战争中屡立大功。

1、诸葛亮七擒孟获,第一次擒拿孟获的就是魏延。

2、捉拿祝融夫人的时候,魏延负责引诱祝融夫人,他胜利完成任务。祝融夫人被魏延诱出,被马岱等擒拿。

3、成功引诱兀突骨大王进盘蛇谷,藤甲兵全军覆没。

第七、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因为街亭大败撤兵,魏延负责断后,斩杀了曹魏大将王双。

王双使六十斤大刀,有万夫不当之勇。魏延在诸葛亮的巧妙筹划下,斩了王双。

第八、簊谷之战,魏延救出被曹魏包围的大将陈式。

陈式违抗诸葛亮的军令,孤军轻进,被曹魏包围,五千士兵只剩下几百突围。要不是魏延的营救,陈式就会全军覆没。

第九、诸葛亮火烧上方谷,是魏延负责把司马懿父子引诱进了谷中。

魏延经常担任诱敌深入和断后的任务。这两大任务都是最艰巨、风险最大的,而魏延每次都胜利完成,这充分证明,魏延不但武功高强,而且军事素养也很高。

魏延尽管没能跻身超一流高手行列,但是他少又败绩;即使是偶尔失败,代价也非常小。这一点是其他人难以做到的。姜维独立带兵打仗,基本是胜负各半,而且有几次是惨败,是不如魏延的。

从所担任的职务和历史地位来看,毫无疑问是姜维最强。

姜维担任的最高职务是大将军,这也是最高军职了。大司马虽然排名在大将军之前,但是大司马不是纯军职,也没有兵符。大司马在朝中的地位在大将军之前,但是大司马没有自己的将印,具体职权只能依附所兼任的其他职务。大司马更像一个资格型的职务,而不是事务性的职务。因此,大司马和大将军平起平坐,合称“二大”,地位在三公之上。

这五人当中只有姜维担任过大将军,达到了军职的巅峰。其他四人都没有。

张郃的最高职务是曹魏的车骑将军,相当于大将军的副手。地位略微次于三公。

魏延的最高职务担任蜀汉的征西将军、凉州刺史。

关兴和张苞两人只担任了杂号将军,相当于少将军衔,就不赘述了。

姜维的历史地位也比其他四人要高。姜维几乎就是蜀汉后期的支柱,对蜀汉的存亡绝续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

从杀死敌将的数量来看,是关兴最强。

第一、关兴杀死敌将六人,在整部《三国演义》中也是排名头十名的。

关兴斩杀的敌将是:东吴的战将:李异、周平、潘璋。羌族的越吉元帅。曹魏的战将杨陵、董禧。

第二、张苞,共杀死四名敌将。

他们都是:东吴的战将谢旌、夏恂。曹魏大将崔谅、薛则。

第三、姜维、张郃、魏延各自杀死两名敌将。

姜维斩杀曹魏大将郭淮、徐质。

张郃斩杀的是蜀汉的雷同和张鲁的部将杨昆。

魏延斩杀的是曹魏大将王双和曹遵。

这五人当中仅有关兴一人是因病去世,其他四人均死于非命。这正如古人所言:

“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

后三国时代的魏延,张郃,姜维,关兴,张苞谁更强?

后三国时代,武将的战斗力普遍弱了一个档次,五位将领按照武力值的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1.张郃、2.魏延、3.姜维、4.关兴、5.张苞

一、张郃

张郃是后三国时代曹魏阵营中的第一猛将,也是天下第一猛将。

若在汉末三分的前期,就张郃这两下子,根本就排不上号,能挤进武力排名榜的前二十名就算不错了,与他武艺相当的战将比比皆是。

但张郃能熬啊。

凭着“熬”这项绝技,张郃把所有比他强的猛将们都熬死了。曾经击败过他的张飞、马超、黄忠、赵云,比他强悍的许禇,比他勇敢的庞德,老战友徐晃,和他武艺相当的张辽,甚至还熬死两个上级领导――夏侯渊和曹真。

到了后三国时代,诸葛亮二次北伐,最后一个能镇压张郃嚣张气焰的猛将赵云也去世了,张郃终于扬眉吐气,成为天下第一。

二、魏延

对于蜀汉中后期,魏延这个人太重要了,他是蜀汉阵营壮年派的代表人物。在老一代纷纷凋零,新一代尚未成长起来的这段时期,魏延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使蜀汉阵营不至于发生断代的现象。

诸葛亮数次北伐,对魏延都相当倚重,通常是做为关键时刻的底牌和法宝来使用的。诸葛亮对曹魏猛将张郃颇为忌惮,魏延就承担着抗衡张郃的重任。

张郃木门道中伏身亡后,魏延就取代了张郃成为当时的天下第一猛将。

诸葛亮死后,魏延作乱。以寡击众拦截蜀军主力,姜维仍然十分忌惮其勇猛,可见魏军武艺在姜维之上。

三、姜维

姜维能文能武,智勇双全,还很有政治头脑,是蜀汉阵营后期唯一的一个帅才。

不仅能统率大军攻杀战取,姜维上阵厮杀的武艺也是相当不错的。天水关一战,迫退威震天下的赵云,可见姜维战斗力之强悍。

但姜维有个毛病:发挥极不稳定。比如:三十合拿不下邓忠,诈败放暗箭又被躲过,枪尖快捅住后背了突然又挟枪拔剑,吓跑邓忠;追击杨欣三箭射不中,又马失前蹄栽倒,杨欣回头杀来,姜维又蹦起来一枪捅烂敌人马头;被郭淮追得落荒而逃,又突施空手接箭的绝技,射死郭淮。

这就是姜维的特点:玩的就是心跳。

四、关兴、张苞

虽然都是五虎上将的儿子,但关兴和张苞比起他们的父辈来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有着巨大的差距。

不要把关兴和张苞当成是关羽和张飞的减配版,差得远呢。无论武艺、战绩还是勇气,都差着两个档次。

刘备征吴,关兴和张苞随军出征,初露头角。与东吴两个“万夫不当”――李异、谢旌阵前厮杀,打得难解难分,侥幸取胜。这样的表现非常普通。想当年,东吴这些所谓的“万夫不当”在关羽、张飞眼中都是鼠辈渣渣,三个回合搞不定都会感到耻辱。

关兴的战绩比张苞要略好些,所以把关兴排在张苞之前。

后三国时代的魏延,张郃,姜维,关兴,张苞谁更强?

这几个人中,从战绩看,魏延最强、张郃次之,再其次是姜维;关兴、张苞跟前面这三位不在一个层次上。魏延堪称常胜将军,其指挥或参与的所有战役,全部获得胜利。只有最后被杨仪诬陷叛乱,兵士倒戈,魏延兵败被杀。

建兴八年(公元230年),魏延奉命向西进入羌中,在阳溪一带与曹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展开大战,大获全胜。

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

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与司马懿对峙。司马懿派遣张郃攻王平于南围,诸葛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获甲首三千级,司马懿还保营。这一战消灭魏军5万。魏延功不可没。

魏延有大将之才,可惜发挥的空间太小。欣赏他的刘备死的太早。在诸葛亮的手下,魏延很少有单独领兵作战的机会,杰出的军事才华难以完全施展。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张郃是曹魏一流战将。

张郃之能,不在张辽之下,比之夏侯渊之流高出几个层次。连智计百出的曹操,也对他颇为赞许。他打过很多胜仗,是蜀汉一个十分难缠的对手。

说他不如魏延,是因为他在瓦口关被张飞打的大败,只身逃走。汉中之战又被刘备耍的团团转,处处被动挨打。最后中了诸葛亮诱敌之计,被射杀。

虽然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但是张郃屡次三番被蜀军击败,确实比不过魏延。

姜维难称优秀。

《三国演义》把姜维塑造成麒麟才子一样的天才,又继承的诸葛亮的绝学。九伐中原也取得了不少战果。

但是历史上的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姜维两次大胜,就是他第一次和第二次北伐,此后几乎没有取得过大的胜利。被邓艾连续击败多次。姜维是越打越被动,把蜀汉丞相费祎积攒了二十多年的老底都打光了。蜀国的灭亡,姜维是有一定责任的。

关兴从小就很有名声,诸葛亮非常器重他,认为他不同于常人。二十岁就当了侍中、中监军,可惜几年以后去世了。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

关兴这一脉似乎身体不大好,关兴二十多岁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关统娶了公主,当了驸马、虎贲中郎将,可惜死的时候还没有儿子。好在关兴还有个儿子关彝,有他继承关家的爵位。

张苞是张飞的长子,身体也不好,史书记载“长子苞,早夭。”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并没有说他是战死的,应该是得病去世的。张苞的儿子张遵,担任尚书,跟随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驻守绵竹,一起战死了。

总的来说,关兴张苞运气太差,身体也不好,没能为蜀汉建功立业。但是他们的后人为国尽忠,没有辱没先祖的威名。

后三国时代的魏延,张郃,姜维,关兴,张苞谁更强?

魏延、张郃、姜维确实是后三国时期非常杰出的将领,不过说到关兴、张苞,则另当别论了,因为这两人完全是演义吹捧出来的人物,与历史真人相比,实在是相差甚运。此五人若真要分个高下,我个人认为是张郃居首、姜维次之、魏延居三、关兴居四、张苞居末。

历史上的关兴、张苞

我们先来说说这有名的“小关张”,关兴乃名将关羽之子,张苞乃名将张飞之子,关羽,张飞是三国时期响当当的名将,此二人到底是名将之后,故备受小说演义的青睐,经过演义塑造,二人逐渐成为了后三国时代鼎鼎有名的大将,随诸葛亮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关兴斩杀吴国名将潘璋为父报仇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关兴、张苞究竟如何呢?看到史书记载,不免令人叹息。

史载关兴此人确有才能,深得刘禅、诸葛亮器重,早在弱冠时便官至侍中、中监军,然关兴年不过三十便英年早逝真可谓天妒英才。

关于张苞的记载,在《三国志·张飞传》中有简单的概括:

“长子苞,早夭。次子绍嗣,官至侍中、尚书仆射。”

张苞与关兴一样,都是早夭,所以并没有随诸葛亮北伐建功,更别说是后蜀汉时期的名将了。

张郃

张郃,字儁乂,黄巾起义时张郃应募入伍,先后在韩馥,袁绍账下为将。官渡之战时,曹操采纳谋士许攸之计夜袭乌巢焚烧袁军粮草,时张郃因未能完成救援乌巢的任务恐遭袁绍怪罪,故无奈归降曹操。时张郃归降,曹操可谓惊喜万分,《三国志》中这样了记载了当时曹操的一席话:

“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

在曹操眼中,张郃便是那商朝的微子启,汉初的韩信,足见曹操对张郃的认可。

张郃自归曹以来也着实没领曹操失望,随曹操南征北战数十年,立下赫赫战功。昔日刘备攻取汉中,亲率数万众攻打张郃所部,然激战数日终难攻克张郃。后驻守汉中的曹魏主帅夏侯渊阵亡,又是张郃挺身而出主持大局,率众退守阳平关以阻蜀军。《魏略》记载:

“刘备惮郃而易渊,及杀渊,备曰:‘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

张郃不仅仅是将才,更有帅才。

曹操死后,张郃又相继辅佐曹丕、曹叡,曹丕时期张郃官拜左将军,曾南下江陵大败吴军。曹叡时期的街亭一战更是让张郃闻名天下。张郃街亭败马谡,直接瓦解了诸葛亮的首次北伐大计。

纵观张郃一生,鲜有败绩,唯有一战惜败于西蜀名将张飞之手,至于木门道追击蜀军反中埋伏不幸战死,实乃张郃无奈之举,时张郃本无追击蜀军之意,怎奈主帅司马懿强令而行,终致张郃走上了不归之路。

《三国志》作者陈寿曾对张郃作出高度评价:

“郃识变量,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张郃作为后三国时期首屈一指的大将,实乃实至名归。

姜维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天水姜伯约,凉州上士也。这是名相诸葛亮对姜维的高度评价。姜维北伐的事迹相信大家是耳熟能详,继诸葛遗志,姜维北伐十一次,其中大胜两次,小胜三次,持平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时蜀弱而魏强,姜维能取得如此成绩,足见其军事能力非凡。只可惜姜维军事能力虽强然政治智慧不足,与内臣关系不佳,时姜维北伐,蜀汉内廷反对之声甚重,故屡次北伐收效甚微;官拜大将军却受制于宦官黄皓,无奈避祸沓中,真是可悲可叹。

对于姜维的评价,我认为陈寿所说的非常中肯:

“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

魏延

魏延其人历来争议颇多,有人说他有反心,在我看来这个是不存在的!

自刘备入荆州时魏延便开始追随刘备,后随刘备征战西川,汉中,所立战功无数,可谓蜀汉的开国功臣。公元221年,刘备建国称帝,时魏延进封为镇北将军,刘备更将镇守汉中的重任交付与魏延,足见对魏延的信任以及其才能的肯定。而魏延也不负刘备,镇守汉中十余载,屡破曹军,将蜀地的北大门给牢牢守住。诸葛北伐期间,魏延屡次被拜为先锋大将,立功于军前。

魏延其人的军事才能虽毋容置疑,然其性格高傲,狂放不羁却是他为将的致命弱点,也正因为这个弱点使得魏延不得善终,更落得个后世“反贼”的骂名。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时诸葛遗令撤军,魏延不从欲率军继续北伐,由此落得把柄于宿敌杨仪之手,时杨仪向刘禅进言魏延谋反,魏延无奈南撤,一面上表刘禅杨仪要反,一面率军阻击杨仪大军,然魏延先前毕竟有违诸葛遗令,故难得将士之心,终被杨仪击败,落得个身首异处,夷灭三族的悲惨下场。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后三国时代的魏延,张郃,姜维,关兴,张苞谁更强?

许多读三国史或《三国演义》的读者都有这样的感慨,三国前期英雄辈出,有许许多多智勇双全,勇猛无敌的人物,他们开创一段热血沸腾的历史。但到三国后期却似乎人才凋零,与前期相比,有些凄凉。也因如此,许多读者钟爱三国前期史,不喜后期史。

但其实,三国后期也是有许多能人的,例如魏延,张郃,姜维,关兴,张苞都是在三国后期活跃的人物。

在这里,我们姑且把曹丕、刘备、孙权形成鼎足之势并先后称帝开始的一段时间称之为"后三国时代",探讨一下魏延,张郃,姜维,关兴,张苞等将领。

那么,他们中谁更强呢?

我们先来看看这五人中唯一的曹魏将领张郃。

其实,严格说起来张郃不能完全算后三国时代的人物。早在袁绍,曹操争锋之时,他就已崭露头角,只是他跨越的时间很长,在曹丕时期也发挥重要作用。

东汉末年,张郃出生于河间鄚县,也就是今河北沧州任丘县一带。声势浩大的黄巾军起义发生后,张郃不忍家乡被贼寇所掳掠,便毅然从军,并很快凭借才能当上了军司马。最初,他是韩馥的部下,但韩馥性格怯懦,且没有进取之心,于是张郃过得很不顺心。

后来,韩馥被迫将冀州让给了袁绍,自己则担心加害而逃到张邈手下,不久又因惶恐而自尽。张郃自然没有跟随韩馥逃走,他留下为袁绍效力,并被封为校尉,前去迎击河北地区的另一大势力——公孙瓒。公孙瓒被困死于易京楼后,张郃因战功赫赫而被封为宁国中郎将。

袁绍虽然比起韩馥要好上不少,但张郃仍觉得他不值得自己效命,官渡之战爆发后,曹操亲自率军突袭袁军粮草的存放地乌巢,张郃向袁绍建议道:"曹公兵精,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但袁绍却听信谋士郭图的话,用一招拙劣的围魏救赵直取曹军大本营。

结果,不但大本营没有攻下,乌巢也被曹军焚烧,大军损失惨重。结果这时,郭图却把责任推卸给了张郃,这让他怒而转投了曹操。这之后,张郃在曹操帐下得到了信任和重用,他先后参与了攻打邺城、袁谭、柳城、东莱、陈兰、马超、梁兴、宋建、张鲁的战役,立下了汗马功劳,于是被委派和夏侯渊一同镇守汉中。

据《魏略》记载,"刘备惮郃而易渊",让一代枭雄加以忌惮,可见其能力的出众。夏侯渊身死后,其部将郭淮还以"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的理由拥立他为新任统帅。此后,张郃便成为了曹魏在西线的主将。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马谡镇守街亭,"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西北三郡响应诸葛亮,张郃也悉数平定。《三国志》称:"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总体而言,他是一位文武双全,领兵有方的良帅。

和张郃比起来,蜀汉将领们就要逊色一些了。

魏延算是蜀汉中后期少数猛将之一了,他跟随刘备平定蜀地,因功受封牙门将军。刘备攻取汉中后,更是力排众议任命魏延镇守这一要地,诸葛亮北伐,便令魏延为前督,他大破郭淮,受封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南郑侯。

后来,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即偷渡子午谷直取长安,但诸葛亮却始终没有应允。诸葛亮去世后,魏延与杨仪爆发冲突,死于马岱刀下。诸葛亮去世后,蒋琬、费祎先后担任大将军,主持军事,他们先是主张休养生息,随后慢慢将权力交给了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姜维。

姜维本是魏国人,但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关在城外,最终只得归蜀。他掌握兵权后,便沿着诸葛亮的轨迹北伐,但都没能取得太好的效果,在他的数次北伐中,曾经有过"守狄道长李简举城降。进围襄武,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於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的优异成绩,也曾经遭遇重大失利,损耗大量民力财力,导致蜀汉国内怨声载道。

曹魏大军长驱直入,而姜维虽然与廖化的军队会合。但仍然敌不过钟会,只得退往剑阁,以保蜀汉之根基,一时之间钟会不能攻克剑阁。谁曾想此时邓艾以奇计,成功偷渡了阴平,直取成都,刘禅面临曹魏大军直接投降了,而姜维也被迫投降于钟会。姜维无力拯救蜀魏,但他的谋略还是堪称一绝。他策反钟会,利用钟会拉邓艾下马,最后钟会被杀,而邓艾死于田续之手。

曹魏两员伐蜀大将被灭,不过很可惜,最终得便宜的是司马家。

关羽、张飞是一代名将。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他们去世后,他们的儿子关兴、张苞登上历史舞台,并为诸葛亮北伐做出了贡献。

然而,据史书记载,关兴确实少年成名,以致"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不过他英年早逝,刚刚成年不久就去世了。而张飞的长子张苞则是早夭。由此可见,二人的战绩和从军事迹大多是小说的虚构。

总体而言,笔者认为位列"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军事能力更强。

后三国时代的魏延,张郃,姜维,关兴,张苞谁更强?

姜维,关兴,张苞可以先行忽略了!以上三人捆在一起都没有魏延或张郃来的厉害。至于魏延和张郃相比谁更强呢,个人认为是魏延!

魏延属于投奔了蜀汉政权以后,就官运亨通的类型,当然这与其自身过硬的军事,战略以及思维是密不可分的!

刘备入川蜀巩固其政权,建立其根据地,但东吴和曹魏仍虎视眈眈。此时蜀汉两大门户之地即荆州、汉中。关于受刘备所拖,任关羽军事及行政最高长官。那么汉中之地是谁呢?

当时蜀汉政权一直公认非张飞莫属,因为不论地位或出身,张飞都是仅次于关羽的不二人选,但是刘备和诸葛亮慧眼识人并且力排众议,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督汉中军事,可见魏延所展现出来的实力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认可。

拜演义所赐,魏延被刻画成一个同诸葛亮不合,且有意谋反的角色深入人心,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根据史书记载刘备去世,诸葛亮夺权以后,魏延任丞相府的最高军事参谋,可以说即便在诸葛时期的蜀汉,魏延都是军中仅次于诸葛亮的存在!

带孩子了,下回再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