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生前没有称帝,而刘备却称帝了,为何后人痛斥曹操是汉贼?
带头说曹操是贼的人是汉献帝。并且,汉献帝以诏书的形式,称曹操为贼的。皇帝以诏书的形式给一个大臣扣上了一顶大帽子,大家想想看,这顶大帽子是不是高耸入云,很难摘下来了?我们看汉献帝的诏书是怎样写的:
董承急取刀拆开视之,乃天子手书血字密诏也。诏曰:朕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君臣为重。近日操贼弄权,欺压君父;结连党伍,败坏朝纲;敕赏封罚,不由朕主。朕夙夜忧思,恐天下将危。卿乃国之大臣,朕之至戚,当念高帝创业之艰难,纠合忠义两全之烈士,殄灭奸党,祖宗幸甚!破指洒血,书诏付卿,再四慎之,勿负朕意!
建安四年春三月诏。
这就是《三国演义》中反复提及的衣带诏。是国舅董承从汉献帝赏赐的玉带中找出来了。在这封诏书中,汉献帝首次对曹操使用了“贼”的称呼。这封诏书可谓字字带血,句句是泪啊!董承看了以后,当场放声大哭,彻夜难眠。那么汉献帝为什么如此痛恨曹操,曹操不是救汉献帝于危难之中吗?怎么转眼之间就成了国贼了?
是许田狩猎,许田狩猎的猎场上,曹操强行使用并占有了汉献帝的金批弓和金批箭;曹操射中大鹿被百官以为是皇帝所射,百官山呼万岁,曹操竟然挡在汉献帝的身前,接受百官的朝拜。
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啊,汉献帝被曹操当众羞辱,忍无可忍了。应该说,曹操掌握实权,汉献帝做个名义上的君主,汉献帝尚且可以接受。但是,曹操得给汉献帝一定的尊严和起码的尊重。但是,曹操现在却当众摊牌了,向全天下的人公开表示了:
我曹操才是大汉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汉献帝只是一个傀儡。“在此之前,曹操是“奉天子以从众望”;从此以后,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曹操对汉献帝的态度大变了。由原来的恭敬有礼变成了喝来呼去的了。许田狩猎,是曹操由功臣转化为国贼的分水岭。
“君忧则臣辱,君辱则臣死”从这个角度考虑,曹操辱君,罪该杀头。所以,在场的关云长擎出青龙刀,就欲飞马上前斩杀曹操。刘备则投鼠忌器,怕伤了汉献帝而犯下大罪,因此阻止了关羽。
汉献帝说曹操是贼臣,究竟是不是欲加之罪?我们看《长短经》中对贼臣的定义:
依仗势力专权擅国,颠倒轻重,结党营私,化公为私,以富其家。假诏君主之命,窃居显贵之位。这样的臣子是“贼臣”。
曹操专权擅国,结党营私是确凿无疑的了。至于化公为私,以富其家,曹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曹操岂止是化公为私,而是化汉朝为曹魏了,把大汉江山都化为已有了。由此可见,汉献帝称呼曹操是賊丝毫也不为过。但是,当时汉献帝的诏书是密诏,所以只能看做是汉献帝在泄私愤,而不是正式定义曹操为国贼。
汉献帝毕竟是皇帝啊,是金口玉牙嘛。所以,即使是他在泄私愤,也是影响深远的。于是,对曹操是賊的骂声在东汉末年的整个天下纷至沓来,一发不可收拾了。我们看都有哪些名士把曹操称为賊的(按时间顺序):
第一、工部侍郎王子服:“吾祖宗世食汉禄,岂无忠心?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第二、长水校尉种辑:“忠臣不怕死,吾等死作汉鬼,强似你阿附国贼!”
第三、西凉太守马腾:“汝尚以曹賊为好人耶?”
第四、国丈伏完:“许田射鹿之事,谁不见之?但满朝之中,非曹宗族,则其门下。若非国戚,谁肯尽忠讨贼?”
第五、大汉皇叔,蜀汉昭烈皇帝刘备:公既奉召讨贼,备安敢不效犬马之劳?”
第六、袁绍的谋士郭图:“愿从郑尚书之言,与刘备共仗大义,剿灭曹賊;上合天意,下合民心,实为万幸!”
第七、谋士许攸:“讨汉贼以扶王室,起兵是也。”
第八、名士陈琳:“身处三公之位,而行盗贼之态,误国害民毒施人鬼!”
连鬼都深受曹操之害了。陈琳骂的很有力度。把曹操的头痛病骂好了。
第九、太医吉平:“操贼性命,只在某手中。”
第十、大将军、冀州牧袁绍:“汝托名汉相,实为汉贼!罪恶弥天,甚于董卓!”
“托名汉相,实为汉贼”的提法首次出炉。从此,曹操被正式称为“汉贼”。袁绍对曹操痛斥使得曹操的贼称有了升级版的。
第十一、蜀汉丞相,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曹操乃汉贼也,又何必问?”
第十二、东吴著名谋士,第二任大都督鲁肃:“汝教吾主屈膝受辱于国贼乎?”
第十三、东吴首任大都督,著名军事家周瑜:“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第十三、东吴开国皇帝孙权:“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所惧者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唯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
第十四、马超:“操贼!欺君罔上,罪不容诛!害我父弟,不共戴天之仇!”
第十五、赵云:“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
俗话说得好:众口铄金。这么多的人说曹操是国贼,而且其中有三位皇帝,四位三公级别的大官,其他人也都是名震一时的大人物。这些人在当时的影响有多大,就不言而喻了。最重要的是:曹操虽然没有称帝,但是他有篡汉之心。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他称帝的野心才没有实现。通过盘点,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曹魏集团的人没有称呼曹操是国贼的。东汉、蜀汉、孙吴称呼曹操为国贼已经蔚然成风、愈演愈烈。
刘备虽然称帝,但是刘备是在汉献帝下野以后才称帝的。当时,汉献帝禅让皇位给曹丕,东汉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刘备肯定不是汉贼。再者,刘备的国号是汉,是为了恢复汉室而称帝的。所以,对于汉朝来说,刘备是功臣而不是賊臣。
汉献帝并未失德,只是生不逢时,他仁慈爱民,又克勤克俭。因而对于曹操的逐步夺取东汉的江山,很多人同情汉献帝而对曹操怀有不平之心。就连曹操自己的“子房”荀彧,都反对曹操称王,由此可见一斑。
如果按照曹魏的世界观,讲究弱肉强食,谁有能力谁就可以坐江山,那恐怕就天下永无宁日了。也正是因此,司马家族篡夺曹魏的江山,人们对曹魏丝毫没有同情之心。
相反,如果汉献帝荒淫无耻、残民以逞、穷奢极欲、迫害大臣,是个无道昏君,那么曹操想取代他就不会被称为“国贼”了。曹操虽然以周公自居,却依然挡不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曹操生前没有称帝,而刘备却称帝了,为何后人痛斥曹操是汉贼?
正是因为曹操没有称帝,才被人骂作汉贼,如果曹操称帝了,那就是开国皇帝了,比如说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了,建立了魏朝,有人骂曹丕是汉贼吗?没有,人家是开国皇帝。
再比如后来的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被骂作魏贼,而司马昭之心更是路人皆知,但有人骂建立晋朝的司马炎吗?没有,人家是开国皇帝。
之所以被骂作汉贼,那是因为站在汉朝的立场上评价,曹操身为汉臣,干了很多僭越本份的事,超越了自身职责范围,以汉朝的立场看来,就是汉贼。
那么曹操干了哪些僭越的事呢?
一、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献帝自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开始被曹操控制,曹操控制汉献帝的目的也就是为了政治正确,和利用皇帝的名义方便行事,虽然早期曹操对汉献帝是相当的恭敬,但是越往后,曹操对汉献帝越不尊重。
汉献帝身为大汉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从法理上来说,曹操如果是汉臣的话,理应让皇帝掌权, 还政于皇帝,这才是一个汉臣应该做的事,如果曹操真这么做了,那么中国历史上又会多一个千古忠臣。
可是曹操并没有,既然没有还政于汉献帝,也没有履行作为汉臣的职责,反而将皇帝终生控制在手中,让皇帝失去自由,失去决策权,这不是汉贼又是什么?
事实上,如果曹操果断称帝,就没有人骂他汉贼了。
二、肆意杀害大汉皇帝的老婆儿子、大臣
衣带诏事件,董承等人反对曹操专权,事情泄密后,除了刘备逃走后,董承等人全部被杀,是曹操决定杀的,除了杀这些反对自已的大臣外,曹操还杀了汉献帝怀孕的贵妃董贵人,连皇帝的老婆和尚未出生的皇子都被曹操杀了,这不是汉贼又是什么?
这还没完,包括汉献帝的皇后伏皇后因为害怕曹操专权,写信给自已的父亲伏完,请父亲协助诛杀曹操,但他父亲没敢动,曹操得知后派人杀害了伏皇后,然后将皇后的族人全部诛杀。
曹操还逼迫汉献帝娶自已的女儿为皇后,还一口气嫁了三个女儿给汉献帝,身为汉臣的曹操做的这些事,从汉朝的角度来看,不是汉贼又是什么?所以周瑜才会说”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这在当时应该是一部分人的共识。
三、曹操打破汉制封公拜王
两汉的规矩是刘邦定的白马之盟”非功不得封侯、非刘不得称王“,可是曹操不姓刘,却依然逼迫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一旦称公拜王,就等于是纂位的流程了,上一个被封公拜王的人是王莽,纂位者。
曹操纂位就纂位吧,废了汉献帝自立为王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可曹操偏偏口中说自已要作汉臣,却干着纂位的勾当,还为此写文章为自已辩护,这怎么不被天下人骂作汉贼呢?如果曹操顺利纂位,那就是开国皇帝,就没人骂他了。
刘备一生的行为却与曹操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刘备没有任何对汉朝皇帝不敬的事情,即使刘备称帝,那也是曹丕废除汉献帝之后干的,并且刘备建立的朝代仍是”汉“,与刘邦建立的“汉”和刘秀建立的“汉”是同一个汉。
其次,刘备所建立的汉朝,完全是靠着自身的努力打拼出来的,既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没有将大汉朝廷控制在自已手中,更没有杀害大汉朝的皇亲国戚和王公大臣,刘备当然不算汉贼了。
最后,刘备不仅不算汉贼,还要算汉朝。刘备起兵是以兴复汉室为口号的,刘备在汉献帝所代表的东汉朝廷灭亡之后,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汉朝政权,理论上延续了汉朝的寿命,并且刘备还兴建了汉朝的祖庙,供奉了自汉高帝刘邦以来的所有汉朝皇帝,理论上刘备是大汉王朝的倒数第二位皇帝,怎么会是汉贼呢?
曹操及他的后代是纂汉,刘备及他的后代是延汉,虽然曹操没有称帝,但他干的都是帝王的事,与皇帝没什么两样,刘备虽然称了帝,但那是在汉朝灭亡之后的事,无论汉献帝是否活着,只要曹丕纂了汉,刘备延续了汉,那刘备就是汉臣,而曹操自然就是汉贼了。
曹操生前没有称帝,而刘备却称帝了,为何后人痛斥曹操是汉贼?
曹操生前果然没有称帝,但"挟天子以令诸侯",用五个女儿强势包围汉献帝,政出曹门,已是不争事实。
三国鼎立是曹操死后,曹丕刀逼献帝禅让,汉废魏继。消息传到成都,汉中王刘备和众文武官员齐声痛哭。刘备在众人劝进下才"勉以为继",建立季汉政权(史称蜀汉)。
刘备称帝与曹操没有直接关联,是在曹丕废汉建魏称帝之后。
曹操生前未称帝,却威逼汉帝加九锡封魏公,遭到荀彧等忠汉派反对。可见二汉四百年,汉室正统观还是根深蒂固,西南还有大量汉家宗室,就是孙权别有用心上表劝曹操称帝,曹操也把它扔之火炉:"这小子将害我上火炉烤啊!"可见,曹操在世,也有顾忌,不愿被人当成董卓遭受十八路诸侯的围攻。他只想稳稳坐拥北方半壁江山,等得时机再赢得南方,取代汉室不迟。
刘备丶孙权等集团可以"除汉贼曹操"为名,建立自己的武装讨伐曹操,不可能听之任之,等待被宰割的命运。
三国鼎立前后,刘备以刘皇叔之名匡扶汉室,名正言顺。曹操父子"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必然会背负骂名的。
曹操生前没有称帝,而刘备却称帝了,为何后人痛斥曹操是汉贼?
曹操虽然没有称帝,但却欺君罔上,独断朝纲,挟天子以令诸侯,大搞顺者昌,逆者亡。忠于汉室的大臣多被杀戮,如孔融、崔琰、杨修、荀彧等人,把个汉献帝握在手中如玩物,完全违背了当时的纲常伦理,但又自称为汉臣,似此行为不是汉贼又是什么?以曹操的权谋焉能不去权衡利弊,即然已大权独揽,至高无上,对他来说称帝只是一个虚名而已,况且晚年的曹操已风烛残年,当务之急就是为儿子曹丕扫清篡汉的障碍,把称帝留给曹丕去完成。他曾面对劝进的人说:“若天命在我,我愿作周文王。”大概是曹操还有一个顾虑,那就是名声,后世人对的评价问题。不管怎么样,我终生未去僭越。刘备称帝是在曹丕篡汉以后的事,只要曹氏奉汉号一天,刘备决不会称帝。刘备是汉家的宗亲,并且以匡扶汉室为己任,汉室既以被篡,汉献帝也已下落不明,刘备继位汉家皇脉就成了蜀汉官员的必选之课。刘备称帝继位也完成了蜀汉国家的称号。
曹操生前没有称帝,而刘备却称帝了,为何后人痛斥曹操是汉贼?
严格意义上讲,刘备曹操够不上汉贼,真正的汉朝早已亡在董卓进京那一年,那时刘备曹操不过是个老百姓!甚至还可以断定,汉献帝遇到曹操,实乃人生大幸!假使没有曹操,汉献帝将饿死在他十六岁那年!某种意义上说,曹操不仅不是汉贼,还是对汉朝刘氏保护有加的人!
一、如何界定“汉贼”
应该说,在189年刘辨被杀之前任命的汉官,特别是有职有权的,如果未有“保家卫国”,反而窃地割据的,可以定位“汉贼”!刘备与曹操显然不属这一类。
曹操是丢了兵的西园校尉,落荒逃回家乡募兵雪耻;刘备是丢地的县官,投靠老同学公孙瓒栖身!实际上两人已是纯老百姓,后期发展,全靠白手起家,从别人虎口夺些地盘!尽管这些地盘名义上,勉强算作汉朝地盘,实质上早已易主!按“盗汉”论处,已经转手好多次了!
二、曹操对汉献帝最好
益州的刘焉是最早割据的汉贼,在汉灵帝去世前一年,自带文武,请命当“益州牧”,一去不复返!益州刘表是董卓任命的荆州牧,等董卓一死,自任老大当起荆州王!袁术天天巴望汉献帝早死,自己好称帝;袁绍不承认汉献帝合法性,要立刘虞为帝,可是人家刘虞宁做幽州王,不当假皇帝;至于西凉白波那帮军阀,更是拿汉献帝当尿壶,不管死活!
上述这些人,都是在曹操之前崛起与割据,才是真正该骂的汉贼或逆臣,但是他们昙花一现,似乎不值得后世文人政客的唾骂。他们自抬身价,要骂就骂三国前三名的曹刘孙!
曹操在南有袁术,东有吕布,北有袁绍情形下,率领二万大军,屯兵洛阳附近,派使请示汉献帝,望准许护驾!汉献帝衡量:“能成事者,对朕的威胁更大!可惜没有选择,除了曹操,没人愿来护驾,总不能让朕饿死吧!传令曹操进驻洛阳护驾!”
从此,汉献帝及大臣们,再也不用为树皮野菜多寡操心了,终于重又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了!移驾许都,曹操更是尽力讨好汉献帝,带头捐出家里宝物古董!给皇帝盖金殿,给大臣们盖别墅,耗资巨大,弄得军需都紧张,各级将领相当不满!曹操为了养活朝廷,决定开始实行屯田制,得以扭转财政窘境!
三、曹操打下的地盘,本已不姓汉了
曹操从青州黄巾军手下掠得兖州,从袁术嘴里抠出豫州,从吕布戟下抢出徐州,从袁绍怀里豪取冀青幽并,从马腾韩遂那里拿取凉雍,从张鲁帐中逼出汉中,等等。这些人哪个诚服过汉献帝!可见,这些地盘早已不属于大汉,更不属于汉献帝,却被汉贼逆臣们视为自家禁脔!曹操只是借下汉家旗号,最终靠实力,血拼得来!
或许,最初曹操确实想把所得地盘交给汉献帝。自从他在官渡之战危难时刻,汉献帝在大臣们蛊惑下策划衣带诏事件后,开始明白,大汉已经不存在了,这个世界再也回不到从前。现有条件下,自己将军政大权交给这样患难君臣,不仅会使跟自己打天下的兄弟们有难,而且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也将得而复失!汉献帝,当傀儡久了,已不再可能具备君临天下的能力,却热衷玩汉灵帝玩坏朝纲那套宫廷内斗!那帮腐朽的大臣,没有真枪实干本领,连董卓李傕都治不了,吃饱喝足却想玩颠覆,无知至极!在现今各地武装割据的条件下,把军政大权交给这样一个皇帝,无意识将他送死,而且要赔上整个曹魏集团!
四、曹操与汉献帝成为最好的政治搭档
衣带诏后,又有伏皇后事件。从此以后,汉献帝再也不玩东汉刘氏擅长的外戚干政的把戏,开始积极地扮演“君主立宪”的角色!不知是曹操主动找他,还是汉献帝找曹操,反正两人有一番长谈。曹操决定将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两人开始搭档,出演军政舞台剧,曹魏开始真正地内无忧患开启帝国争霸!
起初我以为,曹操将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是为了控制与监督汉献帝。后来一想,真是好笑!伏皇后事件后,所有活下来的朝政大臣都经过血洗,剩下的都是忠于曹操,汉献帝已成为孤家寡人,而且斗志皆失,还有什么可防呢!其实,这里面充斥了曹操尊重汉室的初心,以及对汉献帝的同情!大汉已亡,新时代到来,是大势所趋!一个曹操退出下,将会有无数袁术站出来!曹操不能谦让,因为不愿看到,自己及团队的努力付之一炬,以及被反血洗的局面!
汉献帝为人还算正直,天慧好学,在和平年代,或许是个优秀的皇帝,可是在狼烟四起的汉末,也只能算作一头羔羊!曹操毅然把他收为女婿,没有辱没他高贵的血统!他那三个如花似玉的闺女,可都是绝代美人,曹操的老婆哪个不是三国绝艳!既然朝代更迭难以避免,曹操不想当皇帝,不能保证他的后代不做,那样他们至少不会杀掉他们的妹婿或姑父吧!也算是曾受浩荡皇恩的曹家,对得起汉朝刘家了!
历史就该这样,需要用一种人性的逻辑去推理、敲打与拷问!说曹操是汉贼,不过是古代“奉天承运”的隐形马屁意识作祟,以及“吃不到葡萄嫌酸”的心理条件反应!曹操不仅不是汉贼,甚至还应当说,是他在改朝换代的历史关头,保护了刘秀家族的免遭灾难!
同意我的观点,给点个赞吧!不同意,欢迎喷一下!
曹操生前没有称帝,而刘备却称帝了,为何后人痛斥曹操是汉贼?
因为刘备是姓刘,曹操只是一个帅,当时是汉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