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单骑救主,遭到张飞误解,声称要杀赵云,张飞能杀掉赵云吗?
恕我直言,正常情况下,张飞是杀不死赵云的。张飞和赵云是同一等级的超一流高手,常态下他们谁也杀不死谁。但是,长坂坡,赵云在曹兵大阵中,七进七出,杀得血染征袍,筋疲力尽。此时,张飞要杀赵云的话,还是大有可能的。
那么,我为什么说张飞在正常情况下,杀不了赵云呢?
第一、从张飞的临阵斩将能力来看,常态下,他杀不了赵云。
我们先要看看张飞所杀的敌将是哪些人,来分析评估一下张飞斩杀敌将的能力和特点,以此类推,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张飞一共斩杀过七人,具体如下:
1、一矛刺死黄巾将领邓茂。
2、三合大败曹豹,曹豹逃跑,张飞赶到河边,一枪刺中曹豹后心。
3、无十合,大喝一声刺死纪灵。
4、一矛刺死曹仁部将吕翔。
5、一枪刺死夏侯惇的副将夏侯兰。
6、大喝一声刺死江夏叛将陈孙。
7、一剑砍死东吴周善。
张飞所杀七人都是名不见转的普通战将。他缺乏斩杀一流高手的经验,更别说名列超一流高手的赵云的。
第二、从张飞和一流以上高手单挑啊情况看,他最好的战绩就是打败对方,而斩杀不了对方。
1、张飞奋力杀退夏侯渊。
2、十几合打败于禁。
3、十几合打败马岱。
4、大战马超200合以上不分胜负。
5、五十多合打败张郃。
6、大战吕布100合不分胜负。
从以上盘点,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于禁马岱这样的二流高手,张飞也斩杀不了,就更不用说一流和超一流高手了。
第三、从张飞和赵云共同单挑过的对手来看,当时的张飞已经过了巅峰期,武功修为似乎比赵云略低。因此正常情况下,张飞绝对斩杀不了赵云。
大家都知道,零陵上将邢道荣的故事吧。邢道荣号称万夫不当之勇,张飞十几回打败了他;而赵云却不到十合斩杀了他。根据大战邢道荣的表现来看,张飞非但杀不了赵云,还可能被赵云打败。当然,赵云也杀不了张飞。
那么,张飞明知自己杀不了赵云,为什么还说要一枪刺死赵云呢?
当时是刘备被曹操的军队追得狼狈不堪,刘备只顾逃跑,家属就被冲散了。刘备坐在一棵大树下休息,糜竺跑过来,告诉刘备,说赵云向西投曹操去了。
是啊,人家都往东跑,赵云反而背道而驰,迎着曹操去了,确实是值得怀疑。
但是,刘备并不怀疑。刘备说:子龙与我是患难之交,不可能投曹操。”旁边的张飞来劲了:“他看我们山穷水尽,为了荣华富贵,难免要背叛大哥。”刘备还是对赵云坚信不疑,说:“别怀疑错了,你忘了你二哥斩颜良的事吗?子龙此去,必有事故,我料定子龙必不弃我而去。”
这就是刘备的人格魅力所在,无论怎样的处境,刘备都能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来权衡、来思考、来判断、来决定。而且,无论别人怎么撺掇,刘备都信念坚定,不受影响。
后来的夷陵大战,黄权带兵投降了曹丕,人人都认为黄权全家必遭灭族。而黄权却说:“不可能,我相信蜀主的为人。”
我们看《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忽近臣奏曰:“有细作人自蜀中来,说蜀主将黄权家属尽皆诛戮。”权曰:“臣与蜀主,推诚相信,知臣本心,必不肯杀臣之家小也。”丕然之。
看,黄权非常相信刘备能够理解和原谅他的投降。曹丕也深以为然。
而张飞则不然,他总是喜欢对别人做有罪推定,就连自己的生死弟兄也不例外。当年,关羽为了保护二位嫂子,有条件地投降了曹操,获得了曹操的赏识和尊重。而张飞却一心认为关羽是为了富贵真的投降了曹操。直到关羽斩了蔡阳,张飞才对关羽冰释前嫌。
今天,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张飞自然固执己见,对刘备的话也不以为然,就带二十余骑兵前去捉拿赵云。
当张飞赶到当阳桥,埋伏好士兵,准备擒拿赵云时,等来了怀抱阿斗,血汗淋漓的赵云。赵云见到张飞犹如见到救星一般,大喊:“三哥救我!”张飞这才醒悟,赶紧接应赵云过桥。张飞当阳桥,一声喝退曹兵数万,冲天豪气无与伦比,被人们赞不绝口,也成为古代战争史上万古长青的经典战例。
实话实说,此时的赵云已经是强弩之末,别说是张飞了,就是李通、潘凤、方悦等三流战将要杀赵云可能也是不费吹灰之力。当然,张飞此时已经明白了事实的原委,他不但没有任何理由刺死赵云,而且对赵云的所作所为感激不尽、佩服不已!
至于张飞大声嚷嚷着要刺死赵云,纯属一时冲动的气话。其实,他内心深处,恨的不是赵云,而是背主求荣、不仁不义一类的小人。
赵云单骑救主,遭到张飞误解,声称要杀赵云,张飞能杀掉赵云吗?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情节,在长坂坡之战时,刘备等人在惨败后逃离了战场,有人前来报告说,赵云去投奔曹操了。当时张飞就恼怒万分,要去寻找赵云,还说找到后就一枪刺死他。那么张飞去追寻赵云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他真的要和赵云相遇交战,并能按照他说的刺死赵云吗?
一、寻找赵云的张飞。在长坂坡之战时,刘备和张飞杀出重围。在此时刘备身边仅有百余骑跟随,其他人都不知下落。此时糜芳面带数箭,踉跄而来。他向刘备报告说,赵云投奔曹操去了。刘备当时就怒叱道,赵云和自己是故交,岂肯背叛自己。
但是张飞的看法却不一样,他认为现在刘备阵营势穷力尽,赵云也有投奔曹操,去寻求荣华富贵的可能。糜芳有在旁边说自己亲眼看见赵云西去来佐证自己的看法。张飞听后说自己要亲自去找寻赵云,如果撞见,就一枪刺死他。于是张飞不顾刘备的劝说,带领手下二十余骑来找赵云。
不过我们看张飞去寻找赵云的过程,就会发现是虎头蛇尾的。张飞并不是按照他说的,带领部下冲入曹营,来寻找赵云,而是带领这部下来到长坂桥就停止了行动。他让部下在马尾拴上树枝,在桥东的树林中往来驰骋,冲起尘土,以为疑兵。张飞本人则立马在长坂桥上,向西观望。
二、嫉恶如仇的张飞。如果赵云背叛了刘备,张飞是必然要找他寻仇的。张飞此人是非分明,嫉恶如仇,他最看重兄弟间的情谊,也同样最仇恨背叛。当年徐州兄弟失散,关羽来到了曹营之中,在白马斩颜良诛文丑,回报曹操的恩义。但是这件事也引发了张飞对他的误会,认为他卖主求荣,不讲信义。
于是在古城相会的时候,张飞面对迎来的关羽举矛便刺。他对关羽大肆兴师问罪,指斥关羽的不义行为。关羽为了表明心意,斩杀了蔡阳,这才解开了这场误会。在得知真相后,张飞方才大哭参拜关羽,与他相认。
对兄弟情义如此看重的张飞,对赵云自然也是一视同仁。赵云在公孙瓒之时就与刘关张相识相知,用关羽的话来说,就如同大家的兄弟一般。如今糜芳言之凿凿,说赵云背叛刘备投奔了曹操,张飞怎么会不火冒三丈呢?正是对赵云有着深厚的兄弟情谊,才使得张飞一定要追讨背叛的罪责。
张飞的武艺与赵云不相上下,他没有必杀赵云的能力。但是如同当年对待关羽一般,张飞就算是千难万险,也绝不会放过背信弃义的叛徒。这正是张飞所说的撞见赵云后,一枪刺死他的原因。这虽然是一句气话,但也表达了张飞的心情和誓言。
三、张飞追寻赵云的真实意图。我们看张飞追寻赵云的过程,这中间就出现一个疑问,既然是张飞要找赵云寻仇,为什么走到长坂桥就不走了?那他找赵云不就成了一句空话,更不要说一枪刺死赵云了。那么,张飞的真实意图又是什么呢?
其实此时的张飞早已经不是古时的张飞了。在张飞来到荆州后,有徐庶、诸葛亮的言传身教,让他明白仅靠武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作为一员成熟的武将,要智勇双全才行。因此,张飞开始学会动脑,形成了粗中有细的性格。在此后的作战中,我们可以看到张飞多次使用计谋,出奇制胜的军事行动。
在张飞离开刘备去追寻赵云的时候,刘备就多次阻拦。刘备出于对赵云的了解,根本不相信赵云会背叛自己。在正史中说到这件事时,刘备甚至把手中拿着的手戟投向报告人。在张飞离去时,刘备还拿当年关羽的事情提醒张飞,自然会对张飞的心里有所触动。
这样,张飞的这次追寻赵云的举动,就有着特殊的目的。张飞经过思考,也认为赵云背叛刘备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张飞认为有必要去探察一番,为下一步的行动做好准备。张飞的心中,有着两个方案,分别对应为赵云是否投降了曹操。
如果赵云投降了曹操,他肯定会带领曹军跟踪而来。在这种情况下,张飞就有了与赵云交手的机会。在两虎相争的情况下,张飞一定会拼尽全力,和赵云决一生死。在这场决斗中,张飞真的可能有一枪刺死赵云的机会。
如果赵云没有投降曹操,他的行动肯定是有自己的目的。虽然张飞不知道赵云的目的,但是他可以肯定赵云的行为对刘备是有利的。他就有帮助赵云断后,保护他脱离战场的义务。这样一来,无论是哪种情况,张飞都要与曹军一战。
这才是张飞在长坂桥停下来的原因。长坂桥地形有利,张飞在设下疑兵,防止曹军强行渡河后,独自镇守桥头。张飞凭借自己的勇力,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抢先占据了战场的主动权。如果赵云投靠曹操,就在这里与他决一死战,如果赵云没有投靠曹操,撤退而归,张飞就在此接应,为他断后。
事实果如张飞所料,在此后他得到了确切消息,赵云并不是背叛了刘备,而是去就刘备的家眷了。于是张飞便把自己的任务变为接应赵云。在赵云怀抱刘禅冲出重围的时候,张飞伸出援手,救下了处于危难之际的赵云。
在此后,面对曹操的众多名将和大军,张飞在桥头三声大喝,吓得曹军丢盔弃甲,狼狈逃窜。至此张飞完成了断后的任务,安然返回刘备那里。从整个事件的过程,我们看到张飞智勇双全的行为,如果没有他的独断专行,刘备一行人很可能再次遭遇不测。
当时赵云去救刘备家小,并没有向刘备报告。如果没有张飞在长坂桥布置疑兵,预做准备,赵云很难甩开曹军追兵,回到刘备那里。更可怕的是,如果赵云把追兵引到刘备那里,没有准备的刘备一行人就难逃被曹军再次追杀的结果。因此,张飞在长坂桥的行动,与其是说为了追寻赵云,不如说是为了刘备断后,实际上张飞也圆满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结语:在长坂坡之战时,张飞得知赵云去投奔曹操的消息后,十分生气。他带领手下的二十余名骑兵去追击赵云,还扬言要一枪刺死赵云。其实张飞说的是气话,他对兄弟情义看得很重,自然对背叛的人恨之入骨。不过张飞粗中有细,他在长坂桥停留下来,并没有冲入敌阵。
这是因为张飞对赵云的行动有了预案,相对于惩罚背叛者,大家的安全更为重要。张飞主动担负起断后的任务,如果赵云背叛,就在长坂桥与他决一死战。如果赵云没有背叛,张飞就接应他返回,迎击曹操的追兵。张飞把长坂桥选为战场,先行占据了战场之利。
结果一切没出张飞所料,他解救了赵云,同时也成功完成了断后的任务。这一次张飞虽然犯了拆断桥梁的错误,显得使用计谋有些瑕疵。但也是从此开始,张飞逐渐成长为智勇双全的将领,在以后的战斗中奇计百出,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赵云单骑救主,遭到张飞误解,声称要杀赵云,张飞能杀掉赵云吗?
类似的事发生过一次,就是张飞在古城会关羽,而且张飞确实向关羽动了手,好在蔡阳千里送人头,帮兄弟二人冰释前嫌。
而在当阳,如果不是简雍先一步被救回,解释了来龙去脉,张飞恐怕真的会向赵云动手,那么结果会怎样呢?
张飞的矛盾性格演义中的张飞一直以粗鲁、莽撞甚至蛮横的形象示人。但他并不少智,有时候还颇有国士之风,比如义释严颜。所以说这个人物的性格是非常矛盾的。
首先无论古城还是长坂坡,正常人听闻关羽、赵云这样的人物降曹,第一反应肯定是不信的,可张飞听了就直接喊打喊杀,但这却不代表他真的相信这些。
他和关羽、赵云相处了那么久,怎么会不知道他们的为人,他的第一反应同样也是不信。但由于张飞极为看中忠义,所以他不能允许与刘备、关羽之间的感情有任何的瑕疵,也不能允许赵云背叛,所以他认为空穴来风未必无因,于是失控了。
一方面,他希望赵云可以证明自己没有背叛,另一方面他又不会给机会解释。不过从让关羽斩蔡阳来证实自己的清白看,他还是留有余地的,而与赵云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刻,估计也会同样是这个套路,除非赵云措手不及之下真的被他一枪刺死了。
然而会有这个可能吗?我想多数人会持否定态度,毕竟赵云也是顶级上将。但是别忘了,颜良也是不下于关羽的顶级上将,却被关羽秒杀,所以就当时的情况看,如果张飞真的对赵云出手,起码有三成概率赵云非死即伤。当然,这无关武艺。
非常态下的假设性争斗由于简雍的诉说和关羽的前车之鉴,所以张飞在看见赵云之后,先问了问,而没有直接动手,其实凭他对赵云的了解再加上简雍的叙述,心中已经确定了赵云没有背叛,但是或许是因为性格的原因,不怼两句又憋得难受。
但是假如没有简雍先一步回来,恐怕就像张飞说得那样“怎肯干休”了。好在有被救出的甘夫人同行,以赵云的武艺也不至于被张飞一枪秒杀,所以夫人只要解释解释,八成又是一出会古城。
最坏的结果是没有简雍也没有甘夫人,赵云杀到最后救阿斗出来,以强弩之末的状态大叫“翼德援我”,那八成赵云要吃亏。此时的赵云已经接近力竭,便是有通天的本事也发挥不出来,虽然不至于被张飞秒杀,但是估计撑不过二十合就会遮拦不住。那么就只有两个可能,要么非死即伤,要么就是脱身去找刘备,到时候刘备拦下张飞,赵云把阿斗一交就真相大白了。
不过这样一来刘备很可能也要全军覆没了,毕竟都进了小树林,文聘的先头部队就可以过当阳桥,然后直接面对刘备,那张飞就真的万死难辞其罪了。
如果当场伤了甚至杀了赵云更糟,因为阿斗还在赵云怀里呢,赵云要是坠马,压也把阿斗压死了,甚至于整不好张飞一枪刺中赵云前胸,把阿斗一块穿了糖葫芦。
过后知道自己杀了阿斗又冤枉了赵云,估计谁也拦不住张飞自尽了。
张飞与赵云的实力对比如果在正常状态下,张飞不可能杀得了赵云,毕竟二人是实力相当的超一大将。
张飞最强战绩是两次战平了吕布,一次五十合,一次一百合。也因此很多人认为张飞是天下第二的不二人选。但是在嘉靖版中,张飞第一次对战吕布并没有战平,而是不明回合之后枪法散乱。第二次战平诚然有张飞成长的因素,但未尝不是吕布不在巅峰,毕竟从年龄上讲,吕布比刘备还大,徐州大战时已经不怎么年轻了。
而且即便按照毛本的设定,张飞两度战平了吕布,但是赵云从来没和吕布打过,不能证明不能取得和张飞同样的战绩。所以张飞两平吕布,无法看做他强过赵云。相反,同样对战张郃,赵云的表现比张飞则好得多。
当时赵云在厮杀了一夜之后,突袭枪挑高览,从后军杀到前军,三十合战败张郃。而张飞在兵势占据大优势的情况下,被张郃挡住三五十合不分胜负,最后突围而走。当然了,这不能说赵云一定比张飞强,但说明起码不比张飞弱。
其实所谓的“一枪刺死”不过是张飞对自己情绪的宣泄和态度的表明。按武艺看,两人都不具备杀死对方的实力。如果不死不休一战,我反而觉得赵云的赢面更大些,毕竟赵云的体力是出名的好,而且技术流本身就更省力,耗到最后,张飞吃亏战败也不是不可能。
赵云单骑救主,遭到张飞误解,声称要杀赵云,张飞能杀掉赵云吗?
张飞那只是气话而已,他和赵云的武艺在伯仲之间,打起来难分胜负,更不要说杀死对方了。
曹操率五十万大军南征荆州时,刘备自知无力对抗,只能率军退往江陵。因为有大批百姓跟随,每天只能走十数里,结果在当阳被曹军追上。刘备只有三千多人马,遭到曹军袭击以后被杀得大败。
刘备在乱军中奋力厮杀,后来幸亏张飞带兵赶来杀开一条血路,才得以脱身。刘备一直跑到天明时分,才远离了战场,此时身边不过百人相随,百姓、老小、糜竺、糜芳、简雍、赵云等人都不知下落。
刘备正伤心时,糜芳带伤而来,说赵云投奔曹操去了。刘备自然不信,不过张飞可是火爆脾气,听了大怒,说要去寻着赵云,将他“一枪刺死”,说完不顾刘备阻拦,带着二十多骑兵就去找赵云了。
不过张飞这也只是一时的气话而已,真的论武艺,他对上赵云并没有把握取胜。
赵云不仅和张飞齐名,后来并列为蜀汉五虎上将,而且实战战绩也非常惊人。赵云是演义中单挑次数最多,杀敌数量最多的一人。他刚出山还是少年时就战平了河北名将文丑,此后在穰山之战又一人独战许褚、李典、于禁三人不落下风。
文丑、许褚的武艺和张飞差距不大,从赵云的战绩来说,绝对可以算得上超一流之列,不要说张飞,就是对上吕布也不会落于下风。
更何况演义中即使武艺差一个层次,要杀死对方也不容易。像公孙瓒、夏侯惇对吕布,张郃对赵云、马超、张飞等战斗,公孙瓒、夏侯惇、张郃虽然都败了,但是最后都成功脱身。
所以很明显, 张飞不可能杀死赵云,他只是一时气话而已。实际上张飞到长板桥以后,已经冷静了下来,没有继续去追赵云,而是带着手下扼守长板桥观察形势再做决定。
赵云单骑救主,遭到张飞误解,声称要杀赵云,张飞能杀掉赵云吗?
在长坂桥,如果张飞存心要杀赵云,赵云恐怕有可能要被刺死。
张飞要杀赵云,是三国演义的剧情。说的是在当阳混战中,赵云为了救回夫人和阿斗,回身冲入曹军,糜芳误以为赵云投降曹操去了,大叫要杀掉赵云。后来,因为刘备的劝告,加上简雍报信,这才知道误会了。相关剧情如下:
……忽见糜芳 面带数箭,踉跄而来,口言:“赵子龙反投曹操去了也!”……张飞曰:“待我亲自寻他去。若撞见时,一枪刺死!”玄德曰:“休错疑了。岂不见你二兄诛颜 良、文丑之事乎?子龙此去,必有事故。吾料子龙必不弃我也。”张飞那里肯听,引二十余 骑,至长坂桥。……云请甘夫人上马,杀开条大路,直送至长坂城。只见张飞横矛立马于桥上,大 叫:“子龙!你如何反我哥哥?”云曰:“我寻不见主母与小主人,因此落后,何言反 耶?”飞曰:“若非简雍先来报信,我今见你,怎肯干休也!”首先,赵云和张飞的武艺,三国演义中都是在伯仲之间,如果两人正面交锋,估计几百回合也难以分出胜败。硬要打到死,甚至赵云胜算可能还更大。
但是,在长板桥两人所处的状态不同。赵云是一心想要找回夫人、公子,正在毛焦火辣,又在曹营中冲杀数次,体力产生了下降(后来对张郃都不敢恋战了,当然那是后来,前期体力还没下降那么多)。这时候,如果张飞拿出当初在古城突袭关羽的派头,而赵云完全把张飞当做自己人,防备不足,弄不好就要被一矛刺死了。
不过,这一切是建立在“张飞处心积虑要杀死赵云”的基础上。实际上,张飞只是鲁莽,不是傻帽,而且粗中有细。他听到刘备拿出关羽的例子,其实心里已经有动摇了。到长板桥上,就算没有简雍报信,他看见赵云带着甘夫人过来,也不会鲁莽到直接去杀赵云。毕竟如果赵云投降曹操的话,何必又护送甘夫人到桥头来?所以遇上这种情况,张飞就算会冲下去抢先进攻赵云,也不会不给赵云说话的机会直接刺死的。而一旦开了口,双方就可以沟通化解误会,赵云也就不会死了。
欢迎关注巴山夜雨涮锅,更多精彩三国题材共享。
赵云单骑救主,遭到张飞误解,声称要杀赵云,张飞能杀掉赵云吗?
张飞性如烈火,嫉恶如仇,有时一遇突发事件,往往缺少了理智,当听说赵云投曹,立马怒火冲天,竟扬言要杀掉赵云。一是张飞性格决定,眼里容不得一切背叛行为,二是对赵云的赤胆忠心和人品还缺乏了解。也说明张飞在知人方面的欠缺。如果了解赵云的为人和武艺超群恐怕就不会这样肆无忌惮了。张、赵二人武艺应在伯仲之间,公平对决,谁也赢不了谁。如果要用智慧取胜的说,赵云取胜的可能性要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