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有过被人开玩笑式的侮辱的经历吗?如何应对?

如果有人动不动就叫你贱人,虽说这是开玩笑,但给人感觉还是尴尬的。如果是你被人开玩笑式的侮辱,你会怎么应对呢?

我小时候曾经有过两次被严重侮辱的事件,这两起事件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的巨大创伤简直无以复加。我经过多年的苦苦挣扎和修心养性,才得以解脱出来,并以此为戒,磨砺以须,终于使得自己在集团中脱颖而出,成为老总心中举足轻重的人。

下面,我就分别给大家讲述一下,我的两次受辱事件的经过。

第一次:发生在我的小学生时代。那一次,我赤身裸体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很多人欣赏,被无数人点评……

那是我和班上的小伙伴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私自组织去水库洗澡学游泳,并且带头吸烟。我们错误行为被同学举报了。

学校就要对我和另外一个带头的伙伴进行惩罚。我们的校长想出了一个十分别出心裁的处罚措施。于是老师让我们两人脱光衣服,一丝不挂,连内裤也不让穿。然后让我们每人抽上一支烟,喷云吐雾,押着在我们村里转上一大圈,再到每个教室转上一大圈,总之就是让所有熟悉的人都来观看。

我们两个就低着头,光着身子红着脸转来转去。人们对我们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我亲耳听到了有人惊呼:“看哪,某某某的那个真不小啊,真是人小心不小啊!”等等侮辱性的语言表达层出不穷。

这件事情,处理的方法虽然太过粗暴,但是却是的确有效果。我当时是小学三年级,只有十一岁。从那一年起,我再也不敢违反任何规章制度了。因为我懂得了,违章行为是多么的丢人现眼。

第二次:发生在我读中专的时候。那一次,一位同学的玩笑式谈话,让我无地自容。但是我并没有颓废,而是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影响了我的大半生。

那是我在千里之外的他乡读中专。那是三十多年前,那个时候的中专也是十分难考的,我们一个班六十多人,也就只考上了三个。我们的班主任说过,只要能考上中专的学生都能考上大学。不过有的学生选择去读中专,一般都是要么家庭条件不允许继续读书了,要早点参加工作;一方面是自己读书读够了,想早点工作。我就是这两方面的原因都有:自己意志不坚定,家庭条件也不大好。所以我就毫不犹豫地去读中专了。

在校几个月后,同学们都彼此熟悉了,开始无话不谈了。一天晚自习,一个女同学故作玄虚地对我说:“你知道吗?你是我们班上的‘四大帅哥’之一,排名第二位。”

我知道自己的相貌不好,我就很是不明就里。她又补充说道:“这四大帅哥可是反过来说的。”

我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原来自己的相貌丑陋排名第二。十八岁的我,瞬间感觉心灰意冷,我的世界好像崩塌了。

那是个爱意朦胧的美好年龄啊!我也有自己心中暗暗喜欢的女孩子了。但是这位女同学的话,使我对爱情不再奢望。对于那个深深打动我衷肠的女孩也不敢再心存幻想。

于是周末之夜,其他的男女同学成双成对地去享受风花雪月的时候,我孤苦伶仃地呆在寝室背诵唐诗宋词;节假日,其他男女同学结伴爬山、旅游的时候,我在乒乓球室里挥汗如雨;晚自习结束,其他男女同学漫步与校园的小树林里的时候,我独自一人在教室里奋笔疾书……

三年的中专生活,我荣获了两次学校的乒乓球比赛冠军;学校演讲比赛三等奖一次;我背诵并且永远牢记了唐诗宋词共二百多首,背诵文言文十余篇,背诵现代诗文几十篇;我在各类报刊发表诗歌、散文二十余篇;为了克服由于相貌不好产生的自卑感,我阅读了各类公共关系学和心理学书籍一百多本。

这些成绩的取得使得我开始变得信心勃勃。无论何时何地,我因为自己腹有诗书而高视阔步,成竹在胸。虽然我相貌不好,但是我可以在不需要好相貌的领域充分展示自己。这就是我前进的动力。古人云:

“力行近乎仁,好问近乎智,知耻近乎勇。”

我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一个平庸的人。三年的中专生活,使我变成了大家眼中的一个智慧理性,博古通今,富有文采的大才子。

中专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家市级国企干仓库保管员。那年我二十一岁,正是谈婚论嫁的年龄了。但是我有自知之明,我知道没有美女会无缘无故地喜欢一个相貌不好而又事业无成的人。我还是以努力学习,积极投稿,刻苦读书来打发自己的业余时间。

这样,我因为在市日报上发表了文章,而被主任发现,主任的年终总结就由我来写了。我妙笔生花,写得主任在系统内获得了一致好评。于是我被业余科长要到了业务科,负责省内区外的业务并负责业务科长的总结报告和购销计划一类的写作。一年以后,我担任了业余主管,二年以后升任副科长并和办公室主任一起负责起草老总的各类总结报告。二年以后,我担任了业余科长,又过两年,我担任了我们集团的一家分公司的经理。我就业六年,就担任了我们这个行业的分公司经理,这在我们学校的毕业生中也是难得一见的。我们学校十年校庆的时候,几千名毕业生,统计的只有一个担任了我们这个行业的分公司经理。(当时,我还没有毕业。)

我们公司有人不服,就向主管部门举报。主管局派出一位局领导前来视察,最后对我管理的这家分公司给出的结论就是:

计划进度好,库存结构好,经济效益好,精神面貌好。

于是我又因祸得福,担任了我们集团的总经理助理。当时我二十八岁。

回想起来,正是两次受辱的经历使得我变得勤奋好学,并不惜牺牲自己的美好的爱情生活。通过自强不息,出自农村寒门的我终于在城市里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并且一直在业内的同龄人中名列前茅。所以说,遭受屈辱不一定是坏事,就看怎么去对待它。

年轻的朋友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由于阅历浅、经验少,难免出错,因此就可能要遭到旁人的奚落和嘲笑而倍感屈辱。如果此时,你辍学止步,知难而退;或者从此以后,你为了免受屈辱而掩非藏短,畏畏缩缩,那么你就会一生平淡毫无作为。

相反,如果你把遭到歧视、承受屈辱的压力转化为反作用的驱动力,那么坏事就可以变成好事。

屈辱使人遭到精神上的压迫,我们对它的反抗就可以使我们的生命内在潜力得到最充分、最完全的发挥。屈辱就像一条皮鞭,它鞭策我们鼓足勇气,横刀立马,勇往直前。历史上,被屈辱的鞭子所驱策向前的人也是大有人在的。

像司马迁,遭受了宫刑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卧薪尝胆写出了鸿篇巨著《史记》;像韩信被市井之徒折辱,却不以为然而成为历史名将;像苏秦被亲戚奚落嘲讽,却幡然醒悟,“头悬梁,锥刺股”,终于出人头地,挂六国相印……

所以,屈辱可以成为泯灭一个人理想之火的冰水,也可以成为一个人励精图治的动力。

历史和现实许多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在遭受屈辱时,沉则颓,颓则毁;愤则兴,兴则进。

当然,要把屈辱变成动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需要牢固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坚定不移地耸立起我们的精神支柱,并立即行动起来,才有可能步入人生的成功之旅。

不相信冬天过去就是春天,寒号鸟成了暴风雪的陪葬;不相信狂风过去会有日出,萋萋花草一夜之间化作了伤感的落英;相信悬崖峭壁过后就是坦途,邓艾率领全军偷渡阴平而似天降神兵,兼并了西蜀……

所以,无论遭受到什么样的屈辱,我们都不要自暴自弃做虚无缥缈的行尸走肉;我们一定要坚信:风雨过后,天空定有彩虹;暗然至极,黎明即将来到!

你曾有过被人开玩笑式的侮辱的经历吗?如何应对?

那时候,我已经二十岁了:同村几个老头:看到我们家三间毛草屋:就说:小伙子还好有三间屋:我回答:可以住宿人不差了。

你曾有过被人开玩笑式的侮辱的经历吗?如何应对?

我给一桌人敬酒的时候, 曾被别人无视,别人直接对我说你没资格敬我们。

我家在农村,自己院里有个哥入狱获释,出狱后摆酒席接风。我们那前些年民风不怎么好,这种没脸面的事情,在一些人眼中意义不一样,有些人认为有本事的人才会进去,因此那天来了不少人捧场。

我当时大一暑假在家,因为是自己院里的事,所以帮忙打点下手,给一桌在当地算是比较有脸面的人上完菜后,我爸把我拉到一边,让我给这一桌人敬个酒。

我本身不愿意去,我就是个学生,和别人哪里都搭不上杠,所以说不上话;另外,从心理上,我其实有点看不起这些人,这一桌坐一起的人,有的做村官的时候拿村里的补贴起家,进城后买房买地,然后把儿子们安排得体体面面;有的干脆在当地涉黑起家,后面洗白成了所谓有头有脸的人物。

虽然心理不情愿,但我也了解我爸,他是那种喜欢和别人拉关系,但是总不得体的人,这个和他成长环境有关,这点不去细讲,如果我不去,他会以讥讽形式说出我没出息之类难听的话,我想了下,选择了满上一杯酒,端进了屋里。

那群人本来热烈地聊天,我进去后屋子一瞬间安静了下来,人们抬头看着我,有些人可能还觉得我脸生,一个劲儿地盯着我。我笑着说各位长辈,我来敬个酒,说着走到一个辈分大的人身边,端着酒杯说伯伯,今天我代表我哥和您喝个酒,感谢您百忙来关照……

我话还没说完,这个人半抬起脸,带着讥笑表情看着我,重复了一遍我的话,说:你……和我喝个酒?

我预感到接下来场面会很尴尬,这个时候脸已经有些发烫了。

“你还不够资格,去叫你爸过来……”

本来这个话就够难听的了,这个时候我那个哥的爸,也就是本院那个大伯,非但没有给我解围,反而说了一句:“你还没这个资格和这些长辈喝酒,去把宝瑞他们叫来……”

宝瑞他们,指的是他孙子,论辈分是我侄子,让他们来敬酒,同时说着我没有资格。在这个人眼里,我的身份得卑微成什么样子!

我当时脑中的场景是大吼一声把酒泼他们一脸,然后说你们算什么货色,给脸不要脸,一堆社会的渣滓而已。但现实中,我什么也没做,撩开帘子走出屋把酒泼出了门外,然后自顾回家了,虽然内心激愤,但是理智还在,那时如果做点出格的事只会让自己更难看。

我当时脑中只怪我爸没有分寸感,他也许想让我给他争些面子,但是别人眼里他儿子明显没什么面子可言。

这个事情至今徘徊在我脑中,只是现在想起来,不再觉得自己丢脸,因为这件事从始至终不是我的错,那帮人本身无素质、无情面可言,我只把这件事当成一种鞭策,时时警醒自己,不要攀无谓的关系,做好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毕业后三年,我靠自己努力,在我们的县城买上了房子,那时这桌上的某个人还有杂音传来,说我爸还挺行,能供得起儿子买房,敢把老底掏出来。

毕业后四年,我买了一台还不错的车子,那人又说谁家那小子还行,买个什么什么车子,不过还是比亚迪,我儿子是奔驰GLA。

毕业后五年,我在上海买了自己的房子,这之后,耳朵瞬间变得清静了。

那些人无论说什么,对我来讲从来没在乎过,因为人不能争一时的气,还是要把眼光放长远。

我还给我妈买了一条金项链,花了近两万,满足了我爸结婚时就答应她,但从没给她实现的愿望。

你曾有过被人开玩笑式的侮辱的经历吗?如何应对?

想起了中学时的一堂英语课,还有那个英语女老师。当时她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女老师,穿着打扮非常有个性,也许是学英语教英语的吧,有点西化,八十年代末的校园里戴渔夫帽,穿大红色的斗篷,在校园里招摇。她对学生的喜好是非常明显的,班上英语课代表是一个女生,微黑的皮肤,大大的眼睛,扎一个歪辫子,上课时她毫不掩饰对她的偏爱,在学到美丽的英语词时,就请这个女生站起来,说她是美丽的。一次上课,学习新和旧两个单词。她请一个女生和我一同站上讲台,当时我不知道为什么,站上去之后,她指着前一个女生的裤子说,这是新的,指着我的裤子说,这是旧的。没错,那个女生家境优越,平时穿着打扮很是时尚,而我上有姐姐,平时难得穿新衣服。当时我的脸刷地就红了,恨不得脚下有个地洞钻进去,我低着头,两腿并拢,听到同学们的笑声,有如万箭穿心。是的,这样讲课是很直观,但是作为一个青春期的女孩是多么尴尬。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强忍着没有掉下来。这件事一直放在心里多少年也不能释怀。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这样的老师还以这种方式授课。以至于后来我的英语课成绩直线下降,因为从心里讨厌这个老师。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也许她觉得我们这些学生太小了,在她眼里怎么说都可以。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无论他(她)是否年龄小。

你曾有过被人开玩笑式的侮辱的经历吗?如何应对?

中国式四大宽容:

来都来了,人都死了,大过年的,他是孩子。

虽然是开玩笑的说辞,但有点让人不好意思的拒绝,确实有点戏谑和有点委婉欺负的意味。特别是有些亲戚朋友不按套路说出来,你又碍于面子的时候。

所以,你必须要怼回去才行。

来都来了,请你回去。人都死了,你去陪他。

大过年的,就你添堵。他是孩子,我帮你教。

你曾有过被人开玩笑式的侮辱的经历吗?如何应对?

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玩笑可以给人们增添一些乐趣,让人们感到心情愉悦。玩笑让人与人之间交流时,在语言上充满生机,不但能使交流顺利进行,有时也能化解生活和工作中的矛盾,玩笑有它自身的好处和优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玩笑话都能轻易去说。开玩笑也要有个度,超过了一定的标准和界限,就容易造成误解和反感。因此,一个明智的女人,在与他人开玩笑时,要把握好度,让玩笑为你的语言增添色彩,努力做到恰到好处。

杨艳是某事业单位的报关员,不但人长得漂亮,脑子反应也很快,说话犀利而又富有幽默感,因此同事们都称她为“乐天派”。但是,如此聪明可爱的女孩子却始终得不到主任的青睐。

杨艳在工作上一直都很努力,有时为了赶时间,天不亮就要出发,到海关处报关。而当她完成任务,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单位时,主任不但不体谅,还不分是非地说她是迟到,再多的解释也无济于事。杨艳感到十分委屈,于是向一位年长的老员工请教。老员工问她:“你平时是不是说话不恰当,得罪了领导啊?”杨艳仔细回想了

一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上次和主任开的玩笑引起的。

原来,杨艳平时就爱和同事之间开玩笑,后来她看主任斯斯文文的,有着一副好脾气,对员工总是笑呵呵的。于是杨艳的胆子一大,就开起了主任的玩笑。一天,主任穿着一新来上班,从上到下一身灰色:灰西装、灰衬衫、灰裤子、灰领带。杨艳不顾形象地大叫一声:“主任啊,今天居然穿新衣服了!”主任听了咧嘴一笑,还没来得及品味喜悦的感觉呢,杨艳接着来了句:“就像一只灰溜溜的耗子!”

老员工说:“也许就是你开的玩笑得罪了领导。开玩笑的确可以拉近你和同事或者上级领导之间的距离,稳定和维护人际关系,但如果玩笑的内容含有人身攻击的成分,就是黑色玩笑了。这种黑色玩笑对人际关系有极强的杀伤力。”

在现实中,黑色玩笑体现了一个人在其性格上的某些弱点。当你把开黑色玩笑当作一种思维习惯时,无论是何种身份的人,也无论是何种事情,你都会控制不住地挑刺。生活中那些爱开黑色玩笑的女人,很大程度上都是爱挑他人刺的女人,这类女人往往都尖酸刻薄,常常引起他人的反感。不管是同事还是领导,一旦你冒犯了他人的尊严,那么后果同样会很严重。如果想在他人面前留个好印象,就要努力克服自己人性上的弱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发掘他人的长处,慢慢改变自己在他人眼中那种尖酸刻薄的不良形象。

总而言之,开玩笑要把握分寸,时常记得,玩笑话不能随便说。要因人、因时、因地而有所区别。一个懂得玩笑有度的女人,一定会是个聪明的女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