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有哪些武将能和关羽单挑?
关羽敢于单刀赴会,说明他对东吴的藐视不是盲目的自高自大,而是能够打败东吴任何将领的信心满满。
关羽为什么如此地自信呢?因为自从关羽白马坡斩颜良诛文丑,又过五关斩六将以后,就基本上是天下无敌了。这当然不是关羽自以为是,而是普天之下,人人公认的。曹魏集团有几个不甘雌伏要生擒关羽的人,下场怎样,大家也是有目共睹了。所以,无论是曹操集团还是刘备集团,关羽都是神话一般地存在。
东吴呢?东吴集团的众将虽然对关羽的故事耳熟能详,但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啊,所以他们都摩拳擦掌等待着大战关羽的时机。
时机很快就到来了。刘备应邀前来东吴商议破曹的有关事宜。刘备送上门来了,而且只带了二十余人。周瑜喜出望外说:“刘备命该休矣!”周瑜的狼子野心,刘备自然也有所防备,为了抗曹的大局,刘备冒九死一生的风险前来参加周瑜的“鸿门宴”。
周瑜立刻布置刀斧手埋伏在大帐之中,然后礼请刘备进帐,设宴招待刘备。
刘备气定神闲,谈笑风生,丝毫没有担心自身的安危。刘备当然不用担心,因为他的身后站着神威凛凛的关羽。
那么关羽随同前来,对刘备的安危起了多大作用呢?我们看《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中诸葛亮和周瑜的表现就可见一斑:
且说孔明偶来江边,闻说玄德来与都督相会,吃了一惊,急入中军帐窃看动静。只见周瑜面有杀气,两边壁衣中密排刀斧手。孔明大吃一惊曰:“似此如之奈何!”回视玄德谈笑自若,却见玄德背后一人,按剑而立,乃云长也。孔明喜曰:“吾主无危矣。”
周瑜与玄德饮宴,酒行数巡,瑜起身把盏,猛见云长按剑立于玄德背后,忙问何人。玄德曰:“吾弟关云长也。”瑜惊曰:“非向日斩颜良、文丑者乎?”玄德曰:“然也。”瑜大惊,汗流满面,便斟酒与云长把盏。
看到了吗?一听说是云长,立即把刺杀改为敬酒了。由此可见,关羽的鼎鼎大名对东吴的震慑力有多大。
周瑜之所以不敢杀害刘备,是因为关羽的到场使得他无法想象杀了刘备的后果。关羽在万军之中取了上将颜良的首级如探囊取物一般。此时此刻,如果周瑜杀了刘备,关羽要取周瑜的首级,恐怕很难有人能够拦得住啊。因此,由于关羽的存在,刘备安然无恙。这也是诸葛亮看到关羽站在刘备身后,就无忧无虑地离开的原因。
这一次,关羽破坏了周瑜刺杀刘备的计划。东吴众将扼腕叹息之余,对关羽产生了无端的恼火。但是令东吴众将尤其是吕蒙更加仇恨的是关羽的大放厥词。关羽不止一次地在大庭广众之下蔑视东吴的君臣。关羽经常称呼孙权为“碧眼小儿”;称呼东吴诸将为“江东鼠辈”。这就使得仇恨关羽、恐惧关羽、嫉妒关羽、谋害关羽的种子在东吴落地生根并且无限地蔓延生长。
关羽成了东吴的众矢之的,这其实是关羽的失误。关羽镇守荆州,按照诸葛亮的思路应该千方百计地搞好和东吴的关系才对。而关羽对东吴的一贯轻视和反复侮辱,换作谁也都是忍无可忍。
于是,东吴又一次专门策划了谋害关羽的行动。那就是:故技重施,再针对关羽来上演一次“鸿门宴”。东吴的思路是:如果关羽不敢来,那就折损他三十多年的威名;如果关羽敢来,那就叫他有来无回。这一次是主张吴蜀联盟的大都督鲁肃在孙权的逼迫之下,不得已而为之,亲自安排导演伏杀关羽的整部大剧。这部大剧就是家喻户晓并且脍炙人口“单刀赴会”。
以关羽的个性当然是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关平以鲁肃不怀好意,此行危险万分来阻止关羽。关羽说:
“吾于千枪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忧江东群鼠乎?”
马良也谏止关羽。关羽又说:
“昔战国赵人蔺相如无缚鸡之力,于渑池会上,觑秦国君臣如无物;况吾曾学万人敌乎!既已许诺,不可失信。”
这就是豪气干云、狂妄至极的关云长。不过,大家如果认为关羽只是固执己见呈匹夫之勇,那可就大错特错了。难道关羽这次东吴之行是厕所里打灯笼——找屎(死)?
非也,关羽其实是成竹在胸。那就是:在确保自己此行的人身安全第一之时,也借此机会大挫一下东吴众将的士气,以再次震慑东吴,最终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军事目的。
关羽到了,在东吴众将面前高视阔步,并且和鲁肃唇枪舌剑交锋了一番。鲁肃跟他的前任周瑜一样在关羽面前哆哆嗦嗦,惊疑不定而没敢下达击杀关羽的军令。关羽擒贼擒王,亲手挟持鲁肃直到江边,上了船扬长而去。鲁肃等人目瞪口呆、如醉如痴。埋伏在草丛中的吕蒙、甘宁等将领也是手足无措眼睁睁地看着关羽安然离开。
东吴诸将两次近距离接触关羽,而没有动手,那么他们在关羽手下真的就不堪一击?也不能这么说,时也、势也。这两次他们没有跟关羽动手都是由于投鼠忌器,而只好窝窝囊囊地放弃了击杀关羽的机会。真的要和关羽正面单挑,应该还是有人能够和关羽一战的。
第一、甘宁:甘宁曾经斩杀四个敌将,射杀四个敌将,是稳妥妥的一流高手。一流高手都是有跟超一流高手一战的实力的。但是,一流高手要打赢超一流高手基本也不可能。就象徐晃在关羽右臂少力的情况下,也只能打平关羽。
第二、太史慈:太史慈颉颃过孙策和张辽两位一流高手,都以平手而收场。因此太史慈也是一流高手。那么太史慈在正常情况下也不可能打败关羽。
第三、周泰:周泰的武功修为在东吴是名列前茅的,但是他也不能打败关羽。周泰曾经和陈武两人联手大战许褚,许褚打得游刃有余。而许褚的武功修为明显是不如关羽的,以此类推周泰也绝对不是关羽的对手。
既然东吴的头三大高手都不是关羽的敌手,那么其他人就没有必要逐一去评估了。看来关羽把东吴众将看得轻如鸿毛也不是毫无根据。但是关羽对东吴君臣的再三蔑视、辱骂、斥责使得东吴众将人人切齿腐心。从此以后,东吴众将纷纷以消灭关羽为己任,他们卧薪尝胆厉兵秣马等待着对关羽一击得手的机会。
几年以后,东吴终于等来了百年不遇的良机。关羽奉命北伐,荆州空虚了。于是东吴孙权蝇营狗苟,暗中背叛联盟投降曹操,以夺取荆州击杀关羽。关羽在曹魏和东吴两国都几乎以倾国之力的前后夹击下,全军覆没,被擒身亡了。
应该说,只要魏吴联手,关羽必败无疑。这种态势,别说是关羽,即使是刘备、诸葛亮在,也受不住曹魏和东吴的联手。
按照当时的实力对比:如果孙、刘联手,则可和曹操抗衡,打成平手;而如果曹操联合刘备,则孙权必败;曹操如果联合孙权,则刘备必败;如果孙、刘翻脸,曹魏各个击破,也是大势所趋。谁先打破这种平衡,谁就成为三国的“出头鸟”而提前自取灭亡。
关羽先一步被曹魏和东吴联手做掉了。不少人在不停地谴责关羽,说关羽大意失荆州。其实还是看问题只看表面。只要孙权觊觎荆州之心不死,仅凭关羽一人之力,丢失荆州是早晚的事。
“人们呼唤爱,是因为世间还缺少温暖;人们渴望理解,是因为不希望彼此的隔膜漫长的如那没有尽头的似水流年”。关羽的苦衷想与谁言,又能与谁言?
如果“东和北拒”改为“东防北拒”即东防孙权;北拒曹操,是否更适合关羽的性情?所以,我为关羽感到自豪;我为关羽感到悲伤;我也为关羽感到遗憾……
东吴有哪些武将能和关羽单挑?
在《三国演义》里关羽老是嘲笑东吴的武将是“江东鼠辈”,这虽然看着有些过于高傲自大,不过老实说,东吴的武将和关羽单挑的话还真的没一个是他的对手。当然,如果只是敢不敢的话,还是能找出几个的。
《三国演义》里,东吴在魏蜀吴三国中属于配角,不仅戏份较少,武将的总体实力也要差着一截。即使东吴集团里那些相对比较厉害的武将,和关羽之间也有着不小的差距:
比如东吴名将太史慈,他的最好战绩不过是和孙策、张辽战平而已。而关羽虽然夸过张辽武艺不错,不在自己之下。但是从后来张辽对张郃只能战平,张郃却先后败在赵云、马超、张飞手下来看,张辽的武艺显然比关羽要差了一个层次,自然太史慈也不是关羽的对手。而且和太史慈战平的孙策,武艺也要弱于关羽。
而东吴猛将甘宁战绩尽管不错,先后杀了凌操、黄祖、蔡曛、邓龙、马延、张凯等将,是东吴集团杀敌最多的一人。不过他遇到曹洪也不过是一个平手而已,这总体水平也算不上顶尖高手了。
还有像东吴大将凌统,他战平过张辽、乐进。张辽前面说了,乐进则和于禁联手被吕布轻松击败,凌统的武艺和顶尖高手也有着不小的差距。
此外周泰、韩当联手不过战平许褚,程普的武艺比太史慈还要略逊一筹,黄盖则和程普、韩当相当,统统不是关羽的对手。
考虑到演义中差一个层次最多只能打上三五十合看,如果是比武艺,东吴集团没有一人能在关羽面前走上五十个回合。
不过按照问题问题,只是说敢不敢和关羽单挑,那就要另算了。
演义中武艺不如对方敢上去单挑的例子不少。这些人有些是过高估计了自己,比如像潘凤等人;有些则只是上去诱敌,并不需要拼命,打几个回合就可以走,像关羽走麦城时蒋钦、潘璋等人都曾经和关羽虚战数合;还有一种则是因为情况特殊不得不拼命,比如曹洪为了就曹操,就和马超拼过一场。而且演义里武艺不如对方,战败以后却能全身而退的例子不少。
所以像太史慈、甘宁、周泰等人如果有需要的话,也敢和关羽一战。当然打一阵以后他们得找机会快点撤,不然就未必走的了了。
东吴有哪些武将能和关羽单挑?
我估计周瑜不死或许可以。
周瑜文治武功,智谋超群,他如果武功不好,估计也做不到大都督的位子。但是三国里没有看到周瑜与谁直接对战,所以不好论断。
太史慈死的比较早,和关羽打一下应该也可以。至于胜负不好说。
还有凌统,周泰,吕蒙,黄盖,甘宁等我看都可以和关羽打一下。至于胜负不好论断,毕竟关羽是蜀汉的五虎上将军,一般人估计不是他的对手。
关羽的武力值肯定很厉害,这一点毋庸置疑,你看他过五关杀六将,那是何等的英勇。不愧为关大将军的名号。
当然,东吴也不缺乏名将。只不过有的过于早亡,比如太史慈,那是鼎鼎有名的大将军,能文能武。虽说不一定赢的了关羽,但是打个几十个回合应该可以吧。
(程普画像)
(东吴名将甘宁)
(东吴名将凌统)
(东吴名将太史慈)
这里只是说能够出战单挑,没有说谁一定赢。周泰,程普,黄盖等老将从孙策的时候就一起打江山,没有一点武力能在东吴立足吗?由此可以想象啊。
这里补充一下三国名将凌统事迹:
凌统字公绩,吴郡馀杭(今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少有盛名,为别部司马,行破贼校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再次攻打江夏,凌统部队为先锋,斩敌将张硕,破其水军,吴军最终得以斩黄祖,大胜而还。
被孙权任为承烈都尉。之后,随周瑜在乌林大败曹操,攻打曹仁所在的江陵,使曹仁退走。升迁为校尉。建安二十年(215年),随军攻破皖,升为荡寇中郎将,领沛相。
又随吕蒙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任右部督。从益阳回来后,跟随孙权攻打合肥。孙权未能攻下合肥而撤军。撤军时,前部军队已经出发,魏将张辽等突然出现在津北,包围孙权。凌统率亲近士兵三百冲入敌围,护卫孙权突围而出。
凌统回身再战,左右士兵全部战死,凌统依然亲自斩杀数十敌兵。直到孙权彻底安全后才退还。因此,凌统创伤甚重,多亏卓氏良药才得以不死。战后,被拜为偏将军。
凌统在军旅中亲贤礼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受命去接纳山中之人,一路上很受敬仰和欢迎,得精兵万余人。
事毕病卒。
如章如愚先生点评:如程普、黄盖、甘宁、徐盛、潘璋、朱然、朱桓、贺齐、凌统、全琮、吕范,皆智足以御众,勇足以却敌,未有不为守令之职者。
所评点,东吴名将颇多也。关羽虽勇,这些吴将未必不能单挑之,至于胜败不在这里讨论。
以上一家之言,只供参考,谢谢大家。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东吴有哪些武将能和关羽单挑?
关羽最看不起的即是东吴也些将帅,动辄江东鼠辈,紫须小儿。这种高傲自负资本的表现,尤其是对东吴明显,就连东吴大督都周瑜也不加辞色。保刘备去赴周郎设的鸿门宴竟然连眼皮都没抬,以致于周瑜闻知是关羽时,竟也吓出了一身冷汉,其威慑之力可见一斑。关羽的骄傲大概从关东诸侯讨董卓时就开始滋生了。当时孙坚作为一方诸侯被华雄杀得七零八落,十八路诸侯无人可敌华雄。竟然被关羽温酒斩杀,这就是赖以自负的资本。后来孙坚藏匿玉玺被揭发,仓揘而去,这又给关羽增加了对江东人的乜视。再后来孙策依附袁术,并用传国玉玺换的兵马经略江东,才开始大杀四方,开疆僻土,赢得了江东这面土地。曾经依靠过袁术这种小人起家,会让关羽更加不齿。说来孙氏运气也算不错,打下了江南六郡八十一州,竟没折损多少兵马。倒是成全了孙策的小霸王名称,也使得他常有袭击许都,劫持献帝之心。充其量也就孙策、太史慈能入围一流名将之列,其他程普、黄盖、韩当、甘宁、凌统只能是二流货色。称雄江东未尚不可,但一入中原遇到超一流如许褚等则相形见绌了。自然在关羽那里,如何能入法眼?“:自古骄兵多致败,从来轻敌少成功。"关羽万没有想到,一生英名,纵横天下三十余年谁不畏服的万人敌,竟折在区区东吴手里。这就是轻敌的后果,也是看不起人的下场。虽然东吴没有超一流高手,但却也能北抗曹操,西败刘备,稳坐半壁江山,稳居三足之势。
东吴有哪些武将能和关羽单挑?
关羽作为演义中接替吕布的存在,手中青龙偃月刀不知拿走了多少的名将的头颅。不过关羽虽猛,无奈名气太高,是个人都想和他干一架,给自己镀金,就连孔秀、韩福这些九流武将,都敢直接和关羽开打。
而在孙营中,敢直面关羽的人也不少,光是十二虎臣里就可以挑出几个出来。
太史慈作为能和小霸王孙策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还顺势夺去孙策兜鍪的太史慈来说,绝对是江东孙策以下的第一猛将,要不是寿命太短的话,肯定是排名在江东十二虎臣之首的。甚至如果要选江东五虎将的话,太史慈也绝对在其中。
而且太史慈不止武力高,箭法还好,可能是《三国演义》中射死人数最多的人,其技艺已经到了“指哪打哪”的境界。以太史慈的箭术,面对着“箭神”关羽,很大几率会将其射死的。
甘宁人称“锦帆贼”,曾经百骑劫曹营,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回来复命后不损一人一骑,其武艺和胆气比后期同样劫营的文鸯要高得多。孙权赞其足以与曹魏张辽相对,称“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
而且甘宁也是正史记载中,唯一一个敢以八百兵直面关羽五千精锐的人,还逼退了关羽。
宁时有三百兵,乃曰:"可复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羽闻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肃便选千兵益宁,宁乃夜往。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今遂名此处为关羽濑。此外,周泰、韩当、丁奉、凌统等人也有和关羽一战的勇气,当然打不打得过就另说了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东吴有哪些武将能和关羽单挑?
东吴好向没哪各人才敢于关羽单挑,出非死去的小霸王孙伯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