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门楼,曹操明明是想杀刘备,为何最后却杀了吕布?
刘备投奔曹操之初,曹操动过杀掉刘备以除后患的念头,但是他没有下定决心,而是踌躇不决。刘备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能为己用,前途不可限量;刘备又是心头大患,如果成了对手,那又将后患无穷。曹操犹豫不决就征求大家的意见。《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吕奉先辕门射戟、曹孟德败师淯水》中描写了刘备投奔曹操的情景:
次日,玄德留关、张在城外,自带孙乾、糜竺入见曹操。操待以上宾之礼。玄德备诉吕布之事。操曰:“布乃无义之辈,吾与贤弟并力诛之。”玄德称谢。操设宴相待,至晚送出。荀彧入见曰:“刘备,英雄也。今不早图,后必为患。”操不答。彧出,郭嘉入。操曰:“荀彧劝我杀玄德,当如何?”嘉曰:“不可。主公兴义兵,为百姓除暴,惟仗信义以招俊杰,犹惧其不来也。今玄德素有英雄之名,以困穷而来投,若杀之,是害贤也。天下智谋之士,闻而自疑,将裹足不前,主公谁与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阻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不可不察。”操大喜曰:“君言正合吾心。”次日,即表奏刘备领豫州牧。
我们通过这一段描写,可以看到曹操本来就不想杀刘备。刘备来投奔曹操,曹操觉得很有面子,很高兴。荀彧建议早图刘备,曹操沉默不语,就可以看的出来曹操不想采纳荀彧的建议。而郭嘉说不能杀害刘备,曹操立即大喜,表示郭嘉的分析正合自己的心意。
也就是说,曹操的初衷就是能够领导刘备,而不是杀害刘备。曹操对刘备十分礼遇,又马上答应帮助刘备诛杀吕布,给刘备报仇。因此,曹操对刘备可以说是宠爱有加。
后来,如何瓦解吕布和袁术之间的关系,消灭袁术就提到了议事日程。刘备也派关羽和张飞杀了先投奔袁术又投奔吕布的韩暹、杨奉二人。曹操又封刘备为左将军。曹操又留下刘备驻扎徐州,实施“掘坑待虎”之计,叫刘备联合陈登对付吕布。
曹操打败张绣之后,就开始着手解决吕布。先是曹操偷偷地下令刘备杀掉吕布,刘备没有执行曹操的命令。吕布得知刘备与曹操有勾连,大怒就兴兵讨伐刘备。吕布大军包围了刘备的驻地小沛。
曹操也派出夏侯惇、夏侯渊、吕虏、李典带领五万大军,开往徐州,准备一举歼灭吕布。
在此之前,吕布一直都是曹操的心头大患。曹操讨伐徐州陶谦时,吕布在后方骚扰曹操的大本营兖州,致使曹操功败垂成。现在,刘备和吕布翻脸;袁术又被打败,吕布此时陷入孤立无援之境地。
曹操和刘备的联军把吕布围困在下邳城,吕布几次突围都没有成功。陈宫建议吕布带兵出城驻扎和城里形成犄角之势,吕布又在老婆大人的阻挠之下,没有接受陈宫的建议。
吕布被围困了一阶段后,内部矛盾激化,军心涣散。最后吕布手下大将宋宪、魏续、侯成投降了曹操。在白门楼,宋宪和魏续趁吕布熟睡之机,把吕布绑在了柱子上,献给了曹操。陈宫也被徐晃擒拿。
白门楼上,曹操劝降陈宫,陈宫宁死不屈。曹操只好斩杀了陈宫。吕布此时却出乎意料,提出要投降曹操。曹操沉吟片刻没有决定,就去为陈宫送行了。吕布就犯了一个难以挽回的大错。
方操送宫下楼时,布告玄德曰:“公为坐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寬乎?”玄德点头。
吕布让刘备为他求情,可以说是饥不择食了。且不说刘备对吕布恨之入骨,曹操此次攻打吕布就是打着为刘备报仇的旗号。刘备再为吕布求情的话,那么曹操将处于何种境地?
曹操肯定会想:“我是为了给你报仇雪恨,才发兵前来的。几万大军劳师远征容易吗?你又为吕布求情,合着把我老曹当彪子耍啊!我老曹里外不是人,你刘备是驴粪蛋子八面光啊!”
所以,刘备如果再为吕布求情,那就是引火烧身。曹操也想杀吕布,以永绝祸患,只是不愿意背负杀害“诛董英雄”的恶名而已。因此,当曹操征求刘备的意见时,刘备立即替曹操找到了诛杀吕布的最佳理由,那就是:吕布不义,害死了两个主公,两任干爹。
于是斩杀吕布就成了伸张正义,曹操就理直气壮地斩了吕布。
曹操杀了孔融,杀了杨修,杀了伏完,杀了马腾,逼死荀彧等等。唯有杀死吕布这一次,没有留下任何骂名和非议。不得不说,刘备的“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这句话为曹操彻底洗白了这一次的害贤之行为。
刘备心中雪亮,曹操征求他的意见不过是一次政治试探而已。如果他为吕布求情,那么死的就是他自己。曹操是绝对不允许刘备再联合吕布的。刘备如果为吕布求情,曹操就有了杀害刘备的借口。那就是:
第一、刘备出尔反尔,纵容地方军阀反抗朝廷。
第二、刘备居心叵测,意欲养虎为患,谋害曹操。
第三、刘备假公济私,准备结党营私对抗朝廷。
这三大理由,任意一个都足以致刘备于死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刘备身在局中,却能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准确无误地分辨出各种真真假假的机会和潜在的危险实属不易啊!面对五花大绑的吕布,刘备如果产生丝毫的同情,立即就会招来无妄之灾。
《易经》云:“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刘备虽不喜读书,但是对于大道的理解和贯彻却是浑然天成。每每关键时刻,刘备都能够做到明哲保身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所以说刘备创业的成功绝非偶然!
在白门楼,曹操明明是想杀刘备,为何最后却杀了吕布?
在下邳白门楼,吕布被擒。在杀不杀吕布的问题上,曹操和刘备有过一问一答的交锋。这一问一答,充分体现了两个当世枭雄的聪明才智和随即应变的超强能力!
曹操想杀吕布是真,想嫁祸刘备也是真,那时候还真没有杀刘备之意!刘备后来反了曹操,杀车胄再夺徐州之后,曹操才下的决心要杀刘备的。
刘备跟吕布有仇,吕布夺了他的根基——徐州。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起身于微末,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幸有关羽、张飞两个万人敌和简雍、孙乾和糜竺等人鼎力相助,他也是冒着生命危险,与为报徐州杀父之仇的曹操死磕,来解徐州之围。恰巧当时吕布抄了曹操的老家兖州、濮阳等地,从侧面帮了忙,逼迫曹操回去解救,曹操这才给了刘备一个顺水人情,徐州之围算是暂时解除。
徐州的当家人陶谦觉得刘备仁义厚德,临终前就极力要把徐州交给刘备管理。刘备几经推辞,在孙乾、简雍、糜竺等人支持和劝说下,刘备接了徐州牌印,自领徐州牧。
吕布在山东与曹操交锋,被打的大败,无处可去,在陈宫的建议下投靠了刘备。
刘备见吕布来投,也不好意思拒绝,同时也有抱团取暖的想法,大家互相照应总是好的。于是刘备很大度的收留了吕布。
曹操看到刘备与吕布想联合跟自己对抗,就用荀彧“驱虎吞狼”之计,假借天子之诏,让刘备去攻打袁术,好让吕布趁机夺徐州,让他们拉仇恨。
正当刘备带着关羽和袁术的兵马在盱眙厮杀之时,留守徐州的张飞喝醉酒打了吕布的老丈人曹豹。曹豹怀恨在心,连夜修书一封送给在小沛驻扎的吕布,吕布带着人马就杀了过来。曹豹打开城门,吕布军涌入徐州。张飞仓皇应战,因酒未醒,迷迷瞪瞪,再说也打不过吕布,张飞顾不上他大哥刘备在徐州的家眷,跑到盱眙请罪!
刘备没有办法,又打不过袁术,又没地方去,只得把徐州让给吕布,刘备委身驻扎小沛。刘备心里由此开始怨恨吕布。
吕布和刘备中了曹操的计谋,互相厮杀。刘备被打败,投靠了曹操。刘备更加怨恨吕布。曹操利用刘备怨恨吕布的心理,再加上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就“秘密”下诏命令刘备做好军事准备,听候他的将令,随时准备合围吕布。没想到下书人在拿到刘备的回信后,骑马回许都之时被陈宫截获(不知道曹操是不是故意安排的!送信人去的时候没被发现,回去怎么就被发现了呢?曹操善用诡计,这里也不排除有这种可能!)。
吕布看信后勃然大怒,带着高顺、张辽等人就杀奔小沛。刘备那点兵马怎么经得起打,四散奔逃。刘备无奈之下,只好带着关羽、张飞等投奔了曹操。估计这才是曹操最想要的结果。
刘备乱世中拼死拼活才拥有了徐州,坐徐州牧的位置,屁股还没捂热,就因为吕布,徐州丢了,让刘备没有了立锥之地。没有自己的根据地,就是随波逐流的飘零之草,刘备还怎么发展?刘备即便拥有关羽、张飞这样的万人敌,没有根据地,也不得不到处依附别人,四处游荡漂泊。吕布这次又把他从小沛赶跑,他算是一穷二白,一块立身的地方都没了。刘备这时候对吕布的愤怒已经像烧开了锅的沸腾的水一样,可以说是愤怒到了极点!
曹操联手刘备,下邳城白门楼吕布被擒。刘备无奈之下“投降”了曹操。为啥投降两字加引号呢?用投靠或者依附也没啥错,但我觉得用投降更准确。考虑到刘备内心当时纠结的程度,还是加个引号吧。毕竟他也算是被曹操认可的当世之英雄。
刘备这次投降曹操,那可是竭尽全力的打吕布,关羽、张飞也是憋了一肚子的火,跟吕布玩命死磕。
很快,在内应陈珪、陈登父子的策应下,徐州、小沛等地相继被曹操占领。吕布困兽犹斗,最后逃到下邳城坚守不出。
曹操带着刘备把下邳团团包围。吕布向淮南的袁术求救。袁术因吕布之前有赖婚行为,感觉吕布是个反复无常之人,就开出前提条件,吕布必须先把女儿送过来,袁术才能出兵相救。
吕布没办法,只得背着女儿带兵往外冲杀。刘备率着关羽、张飞拼死拦住吕布等人的去路,曹操手下的徐晃、许褚等大将也闻讯杀来。吕布抵敌不过,冲杀不出去,只能又退回下邳城。
荀彧、郭嘉给曹操献计,决了沂、泗两河之水淹了下邳城。吕布更加无可奈何,整日就知道酗酒贪色,士气低沉,手下众将皆有异心。侯成、宋宪、魏续密谋反叛。侯成盗走吕布赤兔马,宋宪、魏续趁着吕布睡熟,绑了吕布,献城投降。
吕布不听陈宫良谋,误信陈珪和陈登父子之语,丢了徐州、小沛等地。吕布困守下邳时,又贪杯好色,只顾妻儿内室,对待手下众将如同草芥一般,随意鞭挞责骂,造成手下将领哗变,吕布被擒,纯属咎由自取!
曹操故意问刘备杀不杀吕布,他是想栽赃刘备,让刘备背负杀吕布的恶名。刘备回答巧妙,曹操无奈杀了吕布。吕布嫌绑绳太紧,请求曹操给松一松。曹操说,你吕布是个大老虎,不绑紧点,我怕你跑喽!
吕布又求告刘备:
“公为座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玄德点头。——《三国演义》
吕布说,刘备你现在是曹操跟前的大红人、座上宾客,吕布我是倒霉蛋、阶下囚犯,看在辕门射戟帮过你的份上,可不可以帮我向曹操求求情,饶我不死呢?
刘备看着吕布,点了点头(心想,你夺我徐州,我不杀你才怪,还给你求情?做梦去吧!)。吕布一看刘备点头,哪里知道刘备点头是想杀他,还天真的以为刘备会帮自己说好话,于是,吕布又赶紧冲着曹操大喊:
“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三国演义》
吕布向曹操大声喊道,吹捧曹操是圣明的主公,您一直不就是担心、忌惮我吗?如今的我对明公您那是心服口服,五体投地!我愿意投降明公。明公以后您就是老大,我吕布就是您的左膀右臂,甘当您的手下,当个副手就行,为您冲锋陷阵,这样的话,搞定天下应该不难吧!
吕布在当时那可是天下第一猛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那吕布是何等的威风?
曹操听了吕布的一番话,心头一动,但是他并没有立刻回答吕布,而是问刘备:
操回顾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三国演义》
曹操斜眼看着一旁的刘备,问道:“吕布想投降,你怎么看?”
刘备心里对吕布恨得咬牙切齿,听到曹操问他。刘备装模作样的想了想,没有直接回答曹操的提问,而是很巧妙的反问曹操:“明公你难道没看到吕布是怎么样对待丁建阳和董卓的吗?”
刘备知道这是曹操故意试探他,所以就反问曹操:吕布连丁原和董卓两个干爹和旧主都敢杀,难道就不敢杀你曹操吗?刘备心里话,赶紧把丫吕布砍了,这家伙走头无路投靠的我,我好心收留他,谁知道他反而趁我跟袁术作战之时夺了我的徐州。夺徐州之恨,我岂能忘记?辕门射戟的那点小恩又算得了什么?
曹操听了刘备的回答,心想也对。吕布乃是反复无常之人,没有任何诚信可言,连刘备这样仁厚的老实人都觉得应该杀吕布,那就杀了吕布,以绝后患!再说是刘备劝说我杀的吕布,以后有人问起来,我就可以栽赃刘备,说刘备让我杀的吕布,让吕布手下的人恨刘备去吧。
想到这里,曹操下定决心,命人缢死吕布,然后枭首示众!
曹操对于吕布的投降,还是有点心动。曹操犹豫不决,才会问刘备应该怎么办。
刘备回答的天衣无缝,曹操也很满意刘备的回答。这次曹操与刘备的交锋其实并不亚于后来在许都煮酒论英雄时两个人精彩的对话!
大家觉得是不是这样?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朋友们讨论、交流、指正。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违者必究。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在白门楼,曹操明明是想杀刘备,为何最后却杀了吕布?
白门楼上,曹操要不要杀吕布,他自己心中有数,根本不会因主意不定而问别人意见。他即然问了,一定有其它目的。曹操不过是试探刘备,刘备早已识破,建议杀吕布,才得以自保。高手过招,都在不经意之间,外人看似风平浪静,实则背后暗潮涌动,生死皆在一念之间。一、曹操不是看不透吕布,而是看不透刘备
曹操驭人之术出众,识人之术不凡。赤脚迎许悠,出门下马迎张郃。刺杀董卓的时候玩的简直是脑筋急转弯儿,换别人恐怕早就被董卓躲成肉酱了。收买人心,逢场做戏,这些技术曹操早已炉火纯青。曹操早知道袁绍难成大器,吕布不能收留,但唯独对刘备还没完全参透。
刘备这个人平时表现的无武将之勇、无文臣之谋。但是曹操一定会想,为什么却有像关羽、张飞等一帮能人愿意追随他?难道此人有大才?确实,论武功和带兵打仗十个刘备都比不上一个关羽,但论掌控大局,十个关羽都比不上一个刘备。如果刘备抓住一个好时机,绝对是曹操心腹大患。但刘备却一直在曹操面前演戏,表现的只是想混口饭吃。曹操怀疑,于是曾经多次试探,试图想扒掉这层外衣。其中白门楼问话就是冲刘备来的,而不是吕布。青梅煮酒论英雄更是将二人的心斗演绎到极致。
二、白门楼问话的真实目的吕布的黑历史不用人扒,全天下人都知道,他认一个干爹杀一个干爹,投降谁就把谁给整没了。曹操生性多疑,怎么可能收留吕布?当吕布愿意投降的时候,曹操自然就想起了站在旁边的刘备,这不正是试探刘备的机会吗?
当年,袁术派大军攻打刘备的时候,正是吕布辕门射戟化解了刘备的危机。按理说,吕布对刘备是有恩的。但曹操的这点儿心思被刘备早已看穿。如果刘备建议留下吕布,这不正是借明主爱才之名让吕布除去曹操。可想当时刘备的内心是十分惊恐的,于是当机立断,回复曹操还记得丁原、董卓乎?吕布没有想到刘备会这样治他于死地。而曹操对刘备也多了些宽心。
实际上可以这么说,吕布之死并不是刘备所致,刘备如果建议收留吕布。曹操也不可能不杀吕布,同时,诛灭刘备也会提上日程。你怎么看?
在白门楼,曹操明明是想杀刘备,为何最后却杀了吕布?
白门楼那会,刘备还是曹操的手下,况且当时刘备与曹操是并肩对吕布作战刚刚击败吕布的时候,曹操又怎么会是想杀刘备呢?
想要弄清清来龙去脉,就得弄清楚当时在白门楼发生了什么?
话说吕布被曹操率领各路人马困在下邳城中,而刘备作为曹操手下的一支军队也参与了攻城,吕布军想了很多办法也无法突围,只能在城中固守,曹操听从了郭嘉的建议,决开了沂水和泗水,以水淹下邳来攻城,吕布无奈,只得整日饮酒度日,又因酒色伤身而下禁酒令。
结果吕布手下的侯成违反了禁酒令,被吕布下令打了一百军棍,因此侯成怨恨吕布,与宋宪、魏续一起密谋绑了吕布,三人偷了吕布的方天画戟和赤兔马,将吕布在睡梦中五花大绑,然后举城投降了曹操。
于是下邳城破,曹军绑了一干人审问,主要是吕布手下的大将,就连吕布本人也是五花大绑,曹操还特意交待过绑吕布要绑紧一点,接下来曹操就开始一个一个审问吕布的手下,并决定这些人的命运了。
曹操第一个问到的是高顺,曹操问高顺:你有什么话说?高顺默不作声,曹操大怒,命令手下推出去斩了,于是高顺被杀,其实不说话也是一种态度,表示高顺不愿意投降,都到生死攸关的时候了,如果高顺想投降,早就降了,对于不愿意投降的人,曹操一向是杀一敬百。
接下来,曹操问到陈宫了,于是曹操就与陈宫有了一番对话,曹操原本就与陈宫相识,当年曹操行刺董卓时,一路逃命,就是陈宫救了自已,陈宫还为了曹操放弃县令的官职而一起逃亡,只可惜由于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引起陈宫的厌恶,认为曹操太心黑手辣,不值得跟从,才跟随吕布的。
原本曹操就不想杀陈宫,甚至还想再次招降陈宫,可是陈宫一心求死,并不愿意投降曹操,曹操抬出陈宫的老母妻子来,希望能劝住陈宫,可是陈宫仍然大义凛然,不为所动,一心求死,最终还是被杀。
曹操在杀陈宫这会,身上被绑得结结实实的吕布,曾经对坐在上席的刘备说:现在我是阶下囚,而你是座上宾,请你为我求情一下。刘备假意的点了点头,等到曹操回来后,吕布对曹操说:你现在所担心的不过是我吕布,现在我吕布愿意归降你,如果我们联手,那天下何愁不能拿下呢?
曹操听了吕布的话,很是动心,便有点想放了吕布的意思,便回过头来问坐在身边的刘备:你觉得如何?
刘备一字一句的说道:曹公难道没看到丁原与董卓的下场吗?刘备的意外之意就是说吕布杀了他所投靠的丁原和董卓,是一个无情无义、卖主求荣的人,如果留着,那么曹操的下场就会和丁原与董卓一样,刘备的意思就是让曹操杀了吕布。
吕布一听到刘备的话,马上就愤怒的大骂起来:大耳贼最不讲信用!不记得辕门射戟吗?我当时还救了你一命呢?
正在这时,只见曹操的刀斧手推过来一个人,这人就是张辽,张辽看到吕布这般模样,还大骂吕布:吕布你这个匹夫,死就死呗,你怕什么!
曹操这个时候已经拿定了主意,命令手下人,先将吕布绞死,然后再砍下首级,一代枭雄吕布就这样被曹操所杀,想当年,三英战吕布,曹营六将战吕布,吕布是何等威风和天下无敌,想不到现在却落得个枭首惨死的下场。
而张辽却不惧曹操,反而破口大骂曹操,曹操一生气就想着要杀了张辽,拔出刀来准备亲手杀张辽,这个时候关羽死死抱住曹操,在跪下磕头为张辽求情,说张辽是一个难得人才,而且张辽在关羽的劝说下同意投降曹操,曹操才勉强同意放了张辽。
这就是曹操白门楼杀吕布的整个过程,注意当时是曹操审判吕布一方战败的人员,决定如何处理这些人的时候,当时的吕布是阶下囚,而刘备当时是曹操的手下,其手下关羽、张飞在这一战中,都与曹军一起围攻吕布,刘备当时是座上宾。
要决定生死的是吕布一方的阶下囚,曹操就算想杀刘备,也没有借口,总不能杀人把座上宾客也给杀了,这可不是曹操的作风,曹操虽然心狠手辣,可是并不傻,杀刘备没有理由。
再一个当时的刘备还只是刚刚投靠曹操,刘备还没有见过汉献帝,也没有参与衣带诏,更没有与曹操青梅煮酒,那都是后来才发生的事,虽然后来曹操有杀刘备的猜忌之心,但在白门楼时,双方还是较为亲密的战友呢!
在白门楼,曹操明明是想杀刘备,为何最后却杀了吕布?
曹操看到这个问题后,无言的笑了,并表示道:大家冤枉我了,刘玄德何许人也?当世之英雄也,我怎能舍得杀之。
说实话,曹操根本没有想到要杀刘备,甚至对于吕布开始都没有要杀的想法。
曹操喜爱人才是三国时期出了名的,而且曹操对人才的任用主张不拘一格、量才使用,这与当时主张任用士族的风气截然不同。
曹操不杀刘备理由有二:一是曹操当时仅有兖州一州地盘。虽然兖州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但是兖州同样是四战之地,周围有袁绍、袁术、吕布、泰山诸将等势力虎视眈眈,此时的曹操急需人才支持。面对前来投奔的刘备,曹操是不愿意、也不会因为杀一人而堵塞天下人才投奔的门路的。
二是对于吕布曹操也是抱有招徕的心思的。后来由于吕布的翻覆多变,在天下已经形成背叛主子的恶劣影响。正如刘备建议的那样,曹操不想走丁原、董卓的老路,此时杀掉吕布不会造成曹操不爱惜人才的恶名。更重要的吕布手下有赖以征战成名的并州军团,除掉吕布更能很好的掌握这支久经沙场的部队。
在白门楼,曹操明明是想杀刘备,为何最后却杀了吕布?
题主这个问题有误,白门楼时曹操并没有杀刘备的打算,倒是有了杀吕布之心。
白门楼时曹操不可能杀刘备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术出兵攻打徐州,刘备率军迎击,双方在盱眙、淮阴一线展开激战。两军相持一个多月以后,被刘备收留的吕布起了异心,勾结下邳守将曹豹夺取了下邳。
刘备得到消息以后败逃到海西,后来因为军粮不足,只能向吕布求和。吕布开始倒也没难为刘备,把小沛还给他安身。不过不久之后刘备招兵买马,收拢残兵,吕布疑心刘备要打自己,于是出兵攻打小沛。
刘备新败之余无力抵抗,只能弃城而走。此时刘备无路可去,只能去投奔曹操。程昱劝曹操说刘备有野心、有能力,而且深得人心,肯定不会甘居人下,日后必成祸害,不如趁早杀了。
曹操却认为天下大乱,群雄并立,收服群雄必须有容人之心,杀了刘备其他人肯定都不敢来了,所以不仅收留了刘备,还热情款待,给他兵马钱粮,收拢流散的士卒,和自己一起去攻打吕布。
公曰:“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曹公厚遇之,以为豫州牧。将至沛收散卒,给其军粮,益与兵使东击布。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曹操是把刘备当成了千金市骨里的那个千里马的马骨,有意通过厚待刘备使其他群雄放心来归顺。而在白门楼之战时,刘备刚配合曹操击败了吕布,也算立下了大功,曹操更加不可能把他杀了。
实际上在击败吕布,返回许昌以后,曹操就表奏刘备为左将军,“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对他更加礼遇。如果不是后来出了衣带诏事件让曹操和刘备反目,刘备作为招揽人心的活招牌,估计会在曹操手下混得不错。
曹操并没有留下吕布的想法曹操白门楼抓到吕布以后,吕布主动请降。曹操还在犹豫的时候,刘备进言说“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曹操立刻下令把吕布处死。从表面看,吕布之死是因为刘备进言所致,不过实际上曹操早有了杀吕布之心。
曹操是个做事果决的人,围城那么久,怎么处置吕布肯定早就有了打算。如果他真有心要招揽吕布,那么根本不会等到刘备说话,早就答应了。
但是吕布是个反复小人,先是杀了丁原和董卓两任主公。此后和袁绍、刘备合作后来都反目成仇。曹操虽然要招收天下群雄,但是吕布这种人物还是招惹不起,不可能将他留下。
曹操的犹豫,主要还是因为和演义里不同,正史上吕布是被困白门楼以后主动投降,不是直接被俘虏。曹操既然是要收服群雄,自然不可能随便杀一个降将,总要找点理由。刘备那句话对曹操来说简直说的太是时候了,于是立刻下令杀死吕布。
所以吕布之死是必然的结果,和刘备关系不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