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长沙关羽与黄忠战平,如果换赵云去单挑黄忠是何结果?

刘备和诸葛亮带张飞和赵云取了零陵;张飞又带三千兵马取了武陵;赵云又带了三千兵马取了桂阳。荆南四郡只剩长沙一个了。

长沙是刘备志在必得的。问题是谁去取?必须是关羽去。为什么呢?因为张飞和赵云都已经各取一郡,功劳不能都给他俩啊!云长也要立功啊!要不然,云长怎么做这些武将的老大。不让云长立功,云长在荆州也就没有大的发言权哪!所以,如果要云长镇守荆州,就必须让云长为取得荆州立下汗马功劳。

这就是刘备和诸葛亮的长远打算。因为,总有一天,刘备要去取益州,荆州只是暂时的落脚点,益州才是将来的发展重心。刘备将来亲自去取益州,要留下云长守荆州,就要树立云长的威望和地位。所以,剩下的这一个郡必须由云长去取。

但是,长沙不好取啊,因为长沙有一位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老将黄忠。而且黄忠能开二石力之弓,箭术是百步穿杨、百发百中。应该说,长沙是块硬骨头。

关羽和刘备心有灵犀,他急三把火地赶来了,自告奋勇去取长沙。诸葛亮要关羽也带三千兵马,和张飞、赵云一样。但是,人家关二哥不用啊,人家二哥只用手下500校刀手就可以了。这就要二哥的与众不同之处,绝对要用最小的投入而产出最高的效益。别人用三千人马打下一座城市,我也用三千人马,那还用我干什么?所以二哥只用500人去取了长沙,这才显得更高一筹。

黄忠根本不怕关羽,虽然关羽有过斩颜良诛文丑的灿烂辉煌。黄忠很自信哪。《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孙仲谋大战张文远》中这样写的:

忠曰:“不须主公忧虑。凭某这口刀,这张弓,一千个来,一千个死。”

看老将黄忠是多么的豪迈自信,多么的发扬蹈厉。可惜他保的不是明主。长沙太守韩玄,平生性急,轻于杀戮,众人都十分厌恶他。

黄忠还没有来得及出战,管军校尉杨龄窜出来了,说要活捉关羽。结果不到三合,被关羽手起刀落,砍于马下了。

这个时候,黄忠出马了。两人交锋,大战了一百余合,不分胜负。韩玄恐黄忠有失,鸣金收军。这个细节其实就是黄忠处于下风的一个暗示。韩玄恐黄忠有失,如果是打得好好的,韩玄凭什么怕黄忠有失?肯定是黄忠的刀法有点凝滞或者是体力有所不支,出现了苦撑局面的现象。观战的韩玄看出了苗头。

第二天,早饭过后,黄忠和关羽又接着开战了。两人又斗了六十回合不分胜负。这时,云长要用拖刀计斩杀黄忠,结果出乎意料的是,黄忠马失前蹄跌落马下。云长举起刀,但是刀却没有落下,只是猛喝一声:

“我且饶你性命,快换马来厮杀!”

这其实又是一个暗示:关羽是有把握打败黄忠的,否则咔嚓一刀了事,还换什么马再战?要知道,关羽临行前,军事诸葛亮可是反复叮嘱了,要小心黄忠。而今,斩杀黄忠就是举手之劳,关羽却冒着拿不下长沙之险放黄忠回去,关羽就是再傻,也应该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吧!

所以,关羽对黄忠能杀而不杀,唯一合理解释就是:关羽有必胜黄忠的把握。这也是后来,刘备称“汉中王”时,把关羽跟黄忠并列,关羽颇有微词的主要原因。在关羽的眼里,黄忠应该比他和张飞、赵云、马超要低一个档次。

关羽大大方方地放过了黄忠这个前提,很多人早就“贵人多忘事了”,反而清清楚楚地记得黄忠不忍心射关羽。因此,又有人不遗余力地鼓吹黄忠年轻是三国第一高手,因为老年的黄忠还饶过关羽一命。真是好笑,如果不是关羽先饶了黄忠一命,关羽还用的着黄忠饶命吗?黄忠当然心中有数,他深知自己能够名列“五虎上将”其实完全是拜关羽所赐,因为关羽有百分之百的机会斩杀他而没有杀他。

关羽不贪斩杀大将之名;不贪可以速取长沙之利,而是选择了义气。这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之上是何其的珍贵?何其的冒险?所以,关羽死后,黄忠为关羽报仇雪恨表现的十分积极与主动。黄忠也因此命丧东吴,马革裹尸而还。

关羽和黄忠前后三次一共大战了190合不分胜负。他们都是使用的大刀,因此互相之间没有什么相互生克的关系。应该说关羽和黄忠拼的就是刀法加上出刀的力度和速度。

从刀法上看,关羽和黄忠是不相上下的,这也是他们能够大战一百余合不分胜负的前提。如果谁的刀法上有破绽的话,决出胜负不要百合。在两个人的刀法都没有破绽的情况下,要决出胜负,只能看体力和耐力了。谁最先体力不支,谁就会露出败像处于下风。这样的拼法,拼到二百合左右,基本就可以分出胜负的。一般来说,是黄忠先支撑不住,毕竟他的年龄比关羽大十几岁。书中的各个细节的暗示也大体都是这个方向。

那么,如果是黄忠对阵赵云,会出现什么结果呢?结果会大相径庭。因为他们的兵器差别太大。

赵云用的是枪,枪的特点大家都知道,那就是非常灵动。对枪的防守难度要远远大于对大刀的防守。枪比较轻灵,因此速度快,变化多,变招容易。所以古代人们把枪叫做“兵器之王”。而大刀使用起来,横扫一片,打击面大,但是速度就不如枪,刀法的变化也没有枪法多。因为大刀毕竟重量大,变招慢,使用起来十分耗费体力,所以使用大刀的高手斩将杀敌大多数都是在五合以内。像许褚斩杀李暹、李別只用一合,斩杀张先只用了三合,斩杀尹楷也是一合。超过二十合以上,就很难再斩杀了,像面对高览、徐晃,许褚最多也只能把他们打的处于下风而已,想要斩杀是不可能的。

关羽也是这样,斩杀的敌将基本都是一至三合。唯一一个合数多的是是管亥,用了三十合。这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特殊例子了,整个《三国演义》中超过三十合以上斩杀敌将的,这是唯一一例。其他的斩杀行动最多就是十合了。

所以有人说,谁在关羽手下坚持三十合,就能够保命而且可能不分胜负,原因是关羽缺少耐力。这话可以说是信口开河。关羽没有耐力又怎么能够颉颃状态良好的庞德一百五十多合不分胜负?而且还得到了庞德的好评。其实我觉得,无论是谁在谁手下能坚持三十合,一般都是全身而退的。这本来是战场上司空见惯的正常现象,可是一到了关羽身上,就成了关羽不行的铁证。真不知有些人,为什么非要证明出关羽是徒有虚名的武圣?我就问你一句:“就算是关羽不能当武圣了,那么能不能让你来当?”其实这些人的论证恰恰相反,只有关羽才可以杀死对抗了三十合以上的对手。

枪使用起来,技术性就更强,但是体力消耗就不如大刀。所以赵云如果对战黄忠,赵云的枪舞动起来如漫天梨花,又如瑞雪纷纷,攻击面大、速度很快。黄忠防守起来,要做到面面俱到,就要把大刀舞的风雨不透,那就十分耗费体力了。

如果黄忠采取主动进攻,以攻为守,那赵云的枪很容易找到空隙乘虚而入,黄忠必然受伤。所以,黄忠还不能不有所防守。防守枪和防守刀完全不一样。防守大刀,可以一挡、一磕、一碰的点状遮挡,基本就可以了。但防守枪,却要防四面八方。尤其是赵云的枪,一旦发动攻击,就如万蛇出洞。你根本就判断不准枪会刺向哪里,所以只能全面防守而加倍耗费体力。时间一长,黄忠就会左支右拙,大汗淋漓了。这样黄忠和赵云五十合左右可以不分胜负;五十合以上,黄忠必须设法退出,否则会因反应稍迟而受伤。最多八十合,黄忠必败无疑。

所以黄忠单挑赵云,五十合以内肯定不分胜负;五十合以上,黄忠会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而渐落下风。黄忠必须想办法全身而退,否则百合以上,黄忠性命堪忧。

战长沙关羽与黄忠战平,如果换赵云去单挑黄忠是何结果?

战长沙关羽与黄忠战平,如果换赵云去单挑黄忠,结果很可能和大家想象的不一样!关羽虽然是五虎上将之首,尚且只能打平黄忠,但赵云当时才打过长坂坡之战,战力正值巅峰,且他有击败徐晃张郃的记录,所以说,赵云很大概率能够击败黄忠!

关羽战黄忠

关羽战黄忠,其实并不是刘备和诸葛亮的本意!当时赤壁之战刚刚打赢,曹操败退,刘备和孙权都忙着扩大战果,孙权在那边硬刚追击曹军,而刘备则带着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夺取荆南四郡,让关羽驻守在荆州。本质上来说,关羽当时是没有被带着去打仗的,攻打桂阳郡,诸葛亮是派的赵云,攻打零陵郡,诸葛亮是派的张飞,至于攻打长沙郡,诸葛亮其实还没有考虑好人选。关羽见赵云张飞立功,急于展示自己,所以主动请战,想要去攻打长沙郡,给刘备写了一封信,得到了刘备的允诺,但很显然,诸葛亮其实是并不怎么赞同让关羽去夺取长沙郡的。

诸葛亮之所以不愿意关羽去攻打长沙郡,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关羽打不下长沙!因为长沙那边有一员猛将黄忠,而这个黄忠虽然年老,但老当益壮,还能够拉开两石的弓,箭法精准,关羽要是得知了长沙郡只有一个老将,势必产生骄傲的心理,不一定能够顺利拿下长沙郡。所以说,诸葛亮其实是并不想关羽出战的,但无奈刘备下令了,自己也不好拒绝,本来他和关羽的关系就不是非常的融洽,之前还借华容道之事坑了一把关羽,所以他现在也不好公开反对,只能劝关羽谨慎行事!

不过关羽这人,出了名的高傲,本来就看诸葛亮不爽,对于诸葛亮的建议,自然是不怎么听的,竟然大言不惭,说只需五百校刀手,便可以拿下长沙郡,令诸葛亮颇为忧心,只能让刘备跟着去看看,免得闹出什么幺蛾子。

原文:云长曰:“军师何故长别人锐气,灭自己威风?量一老卒,何足道哉!关某不须用三千军,只消本部下五百名校刀手,决定斩黄忠、韩玄之首,献来麾下。”玄德苦挡。云长不依,只领五百校刀手而去。孔明谓玄德曰:“云长轻敌黄忠,只恐有失。主公当往接应。”玄德从之,随后引兵望长沙进发。

在诸葛亮的作战生涯中,做好战事安排后,很少再让刘备跟着去压阵,这一次他让刘备亲自前去,实际上就是他对此战的担忧,拿不下长沙倒是小事,要是把关羽给搭进去了,那可就亏大了。而事实上,事情的发展果然如诸葛亮所料,关羽在对阵黄忠的过程中,根本没有占据丝毫优势!

双方光明正大的对阵时,关羽和黄忠打了一百回合不分胜负,可见此时的黄忠,战斗力是丝毫不弱于关羽的。这一点,从关羽自己的感叹就能看出来。关羽在和黄忠对战一百回合后,回到本阵,感叹道,老将黄忠,果然名不虚传。这其实就说明,关羽对黄忠的武艺,其实是认同了的,关羽为人骄傲,能得到他的认同,其实就说明黄忠这人,是有真本事的,功夫很高!

而关羽说过这句话后,又说来日我用拖刀计,必定斩杀黄忠。关羽第二天的作战计划,是打算用拖刀计斩杀黄忠,而不是光明正大对战斩杀黄忠,这其实就已经暗示了,关羽是无法正面击败斩杀黄忠的,只能用计谋!而此时的黄忠,其实还有一个大绝招没有使用,那就是百发百中的弓箭!从后文的描述可以看到,黄忠这人箭法非常高超,如果他用弓箭射关羽,关羽很可能落败,毕竟关羽可是出了名的中箭王!

虽然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但从当时的作战情况来看,当时的关羽攻取长沙郡的作战任务,其实是失败了。从战斗上来说,他根本无法击败黄忠,无法拿下长沙,而且看样子黄忠倒有可能干掉关羽的。要不是魏延反水,击杀了长沙太守韩玄,主动打开城门,很可能这一次关羽就只能望城兴叹了。关羽还是太骄傲了,500校刀手,怎么可能拿下长沙郡?事实上,后来关羽不满马超,不满黄忠,就是没有不满魏延,估计就是因为魏延在这里帮了关羽一个大忙,要不然关羽的面子都要被丢光了!

赵云战黄忠

既然攻打长沙时,关羽只能和黄忠打一个平手,那么把关羽换成赵云,结果会如何呢?能击败黄忠,拿下长沙郡吗?事实上本文认为,只要有魏延在长沙郡内,无论是关羽赵云张飞谁来,最终都是能拿下长沙郡的,至于说击败黄忠,本文认为,赵云是能够办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赵云此时还在巅峰期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赵云虽然一出道就打平了文丑,而且在穰山之战中还曾打平许褚,甚至隐隐占据上风,但赵云的名气,一直是不怎么大的。直到长坂坡之战,赵云以一己之力,在曹军中杀进杀出,最终救出刘禅,安全脱身,令天下震惊,此时的赵云才开始名满天下!可以说赵云成名的时间相对是比较晚的,不过从赵云在长坂坡之战的表现来看,此时的他,已经是处在了巅峰期,不然此战中赵云表现出了战力,耐力就太不寻常了!

长坂坡之战,赵云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基本是无人能够挡住他,他的武力耐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连见惯了高手的曹操都不得不感叹,刘备手下咋还有这种猛将啊,于是生出爱才之心,想要降服赵云。长坂坡之战不久,便是赤壁之战,而赤壁之战不久,便是攻打长沙郡之战,这两场战争中间估计最多隔了一两年,也就是说,攻打长沙郡时,赵云还处于武力巅峰期!耐力非常强!

而当时的黄忠,已经是年近六旬了,虽然他的战斗力还是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但他的耐力是肯定不如赵云的。一百回合内,黄忠也许能和赵云打个不分胜负,但一百回合后,赵云必胜!赵云此时的耐力,体力远超黄忠,打持久战黄忠必败!

二、黄忠打不赢徐晃和张郃

汉中之战时,黄忠率军去偷袭曹操的粮营,结果遭到徐晃和张郃的攻击,被团团围困,无论怎么打,都冲不出去,可见黄忠并非徐晃和张郃的对手。不过赵云一来,当即吓得徐晃和张郃不敢动手,眼睁睁的看着赵云左冲右突,救出黄忠,可见徐晃张郃是多么的惧怕赵云。有人说了,徐晃和张郃此时打累了,面对赵云这么一个生力军,自然是不敢出手的,万一赵云和黄忠联手怎么办?事实上,就算我们不看这一战,也能发现张郃和徐晃二人,是打不赢赵云的!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被迫走向了逃亡之路。曹操这个人,嘴巴比较碎,一边逃亡还一边耻笑诸葛亮,说他不会用兵,没想着埋伏士兵伏击他,结果他念着念着,赵云的伏兵便出现了,把曹操吓了一大跳!曹操见赵云拦住去路,当即命张郃与徐晃去和赵云交战,自己先逃。

原文:操教徐晃、张郃双攻赵云,自己冒烟突火而去。子龙寻思:“归师勿掩,穷寇勿追。”因此不来追赶,只顾夺掳旗帜。曹操得脱。

原文中并没有交代徐晃张郃二人对战赵云,到底是谁胜谁负,但从后文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那就是自从此战过后,张郃暂时消失了!这一现象非常不合理,之后面对张飞的伏击,面对关羽的伏击,徐晃都曾现身作战,但张郃就是不出来,这说明什么?当时的战况可是非常紧急的啊,曹操这边本就缺少人手,张郃还不出来帮忙,不怕曹操生气?对于这些问题,本文认为,唯一的解释就是张郃在与赵云的作战中受伤了,要不然他不可能眼看着大家中伏而不出手,他要真敢这么敢,估计曹操会宰了他。

可事实上,后面曹操还是非常重用张郃的,这就说明,当时张郃徐晃与赵云作战时,张郃很可能负伤了,也就是说,张郃徐晃加在一起,也打不赢赵云,汉水之战时,他俩之所以不敢出手,就是因为打不过!

三、赵云并不弱于黄忠

黄忠不仅武力强,还有一个大绝招就是善用弓箭,而这其实也是他对关羽的一大优势。不过对于赵云来说,黄忠的这个优势其实也算不上什么,因为赵云本身也是非常善于射箭的,就算是在颠簸起伏的江面,赵云仍然能做到百发百中,射箭能力其实还要强于黄忠!而且除了善射,赵云本身的闪避能力也是非常强的,擅长冲阵的赵云,从来不会中箭,靠的其实就是他灵活的身法,他可不像关羽,老是中箭!

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其实如果赵云代替关羽进攻长沙郡,他是更有可能击败黄忠的,能够更体面地拿下长沙郡!鉴于黄忠能跟关羽硬刚一百回合不落败,实力强悍,本文不敢说赵云能在一百回合内击败黄忠,但是一百回合后,黄忠体力下降,那他就肯定不是赵云的对手!毕竟此时的赵云,也还在巅峰时期,体力耐力首屈一指,在这方面不可能输于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而且从赵云和徐晃张郃的对战来看,赵云的实力其实是要强于黄忠的,所以不管怎么说,赵云此战,必胜!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战长沙关羽与黄忠战平,如果换赵云去单挑黄忠是何结果?

赤壁之战后,刘备集团展开了向外扩张的步伐,先后收取了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四郡。

其中,攻打零陵是全军出动,兵力达到一万五千,“张飞为先锋,赵云合后”,刘备与诸葛亮为中军,浩浩荡荡。看来大家对零陵城“无敌上将”邢道荣还是非常重视的。

取武陵是只以张飞为将,用了三千兵马;取桂阳是以赵云为将,也是三千人;而取长沙则是关羽主动请战,以其本部五百校刀手随征。

长沙城中有老将黄忠坐镇,“有万夫不当之勇”,武艺高强,力气也很大,还箭法精绝,“能开二石力之弓,百发百中”。那么,与黄忠对抗,必须是关羽去才能行吗?其实也未必。如果派赵云去,击败黄忠没有什么问题。

大家知道,关羽有两个特征性的东西:赤兔火龙马、青龙偃月刀。赤兔马的意义在于速度,青龙刀的意义在于力量(重达八十二斤)。关羽本身武艺就不错,再有了青龙刀、赤兔马。技术、速度、力量三者完美融合,威力爆涨,所向披靡。

赤兔马首次亮相是在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进京之时。此时的赤兔马“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项高八尺”,要长到这个体型,马匹至少需要五年时间。就按此时赤兔马五岁来算,到了赤壁之战后,关羽攻打长沙,已经是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的事了。赤兔马已经有25岁了,进入衰老状态。

赤兔马老了,速度自然就不行了,而关羽这种战斗风格的猛将对速度的依赖性特别大。白马坡斩颜良,延津渡诛文丑,原著中都特别强调了“赤兔马快”的重要因素。而失去了速度以后,关羽的战斗力还是受到了很大影响。

长沙城关羽初战年近六旬的黄忠,百余合拿不下来;后来第三次交锋,黄忠诈败,关羽在后面追击,黄忠几次“虚拽弓弦”,关羽数次闪躲,不见箭来,放心追赶,直到黄忠“在桥上搭箭开弓”,一箭射中关羽盔缨。

如果放到延津渡诛文丑时候,早就“赤兔马快”追到了黄忠,然后“脑后一刀”把他干掉了。但如今赤兔马衰老,才让黄忠得以从容地开弓放箭。

到了后来樊城之战时,徐晃率兵前来解围,关羽迎战,却因箭伤未愈,“右臂少力”,八十合后关羽明显落于下风。可见,一旦失去了速度和力量的凭籍,仅凭技术,关羽甚至无法与徐晃抗衡。

所以,可以确定的是,在荆州时期关羽的综合武力值实际上已经衰褪了。诸葛亮南征孟获,遇到了一个名叫关索的年轻人,说是关羽的儿子,荆州沦陷后,在鲍家庄避难,辗转回到了西川。但关索又不去成都与关兴兄弟相认,说明他很可能是关羽的私生子。看来,关羽在荆州期间没干好事,还包养了小三,怪不得武力值下降得这么厉害。社会变了,真没有想到,连一身凛然正气,赤面长髯的家伙都靠不住。

同时,张飞的武力值也下降得厉害。大家可以检点一下,自从赤壁之战以后,张飞再无一例斩获。以前那种“大喝一声”,一矛挑翻敌将的镜头再也没有出现过。连张飞这种人都堕落了。

只有赵云的武力值始终维持得特别好。攻下桂阳后,刘备还想以桂阳城里樊氏那个老熟妇去腐蚀赵云,被赵云拒绝了。所以说,洁身自爱是赵云能够维持自己良好战斗力的重要原因。此时的赵云,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猛将。他的武力值是高于关羽和张飞的。

如果派赵云去攻打长沙,黄忠从各方面讲都没有丝毫优势。论武艺,赵云是当时的天下第一猛将;论力量,赵云非常善长对付力量型的敌人,锺缙、邢道荣、韩德这些力量型斧将在赵云马前连几个回合都撑不住,徐晃都不敢面对赵云;论攻击力,赵云是三国时代斩将最多的;论防御力,天下更无人能与赵云相提并论;若论箭术,赵云不在黄忠之下,更重要的是,黄忠根本就射不住赵云,而赵云射黄忠那是一射一个准。

米仓山之战就完全体现了黄忠与赵云之间的巨大差距。黄忠带着副将张著去偷袭米仓山曹军囤粮重地,被徐晃和张郃联手困住,无法突围,一筹莫展。而赵云来救,单骑突阵,所到之处,无人能当,一套枪法秀出,“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徐晃和张郃是心惊肉跳,根本不敢往前凑,眼睁睁地看着赵云来去如风,把黄忠和张著救走了。

所以说,如果当时派赵云去攻打长沙的话,肯定碾压性地击败黄忠,以威势逼降长沙太守韩玄,全城而下,根本不会像关羽这样费尽周折。

战长沙关羽与黄忠战平,如果换赵云去单挑黄忠是何结果?

关羽、赵云和黄忠三人同属刘备旗下五虎上将,五虎将的特点非常明显,都是“万人敌”。关羽曾经斩杀颜良、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威风无比,赵云单骑救主,七进七出也不甘落后,黄忠也不差,能和关羽打平,三人之间的武艺不分伯仲。

那么就说黄忠和关羽打平那场单挑,如果黄忠对阵的是赵云,会有什么结果呢?还真别说黄忠当时有可能对上赵云,赤壁之战后刘备扩充版图,抢夺荆州,派遣手下大将张飞、赵云、关羽三大将分别取了武陵、桂阳、长沙三个地方。赵云被安排取了桂阳,如果赵云被安排取了长沙,就有可能和黄忠对上了。

要想知道黄忠武艺如何,首先要看关羽与黄忠之间交战情况。关羽在看到张飞和赵云驰骋沙场的时候,自己也要建功立业主动要求打长沙,长沙老将黄忠在经过诸葛亮一番夸赞之后,关羽更是气不过,直言只需要本部五百校刀手,就能拿下长沙。

关羽在和黄忠交战前与杨龄交手,三个回合将杨龄斩于马下,这时候黄忠才亲自出马来战关羽。黄忠刚和关羽交战就打了一百回合,两人不分胜负。第二天黄忠与关羽再战,双方打斗了五六十回合后,关羽自知无法胜黄忠,就想用拖刀计来斩黄忠,黄忠在追赶的时候马失前蹄落下马来,关羽不想趁人之危没有杀黄忠。

三国演义这样描述:

言罢,两马交锋。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韩玄恐黄忠有失,鸣金收军。忠数百骑杀过吊桥,再与云长交马。又斗五六十合,胜负不分,云长方欲用刀砍去,忽听得脑后一声响;急回头看时,见黄忠被战马前失,掀在地下。

通过这两次交战,黄忠与关羽在一打一单挑中是不分胜负的,黄忠虽然年老,但是依旧勇不可当。关羽算是碰到了对手了,与此同时关羽也十分正气,在黄忠战马出现意外的情况下,没有趁人之危斩杀黄忠,自认为这样胜之不武。从后来的情况来看,黄忠射箭没下死手也是对关羽的回报了。

赵云与关羽不同,属于越战越勇的类型,刚出场与文丑大战不分胜负,直接进入一流武将的行列里了。后来投靠刘备之后又多次与曹魏大将交手没有败绩。能体现出赵云实力的一战是长坂坡七进七出救下刘禅那一次,赵云单枪匹马不仅救出了刘备的儿子,还能将曹魏很多大将如张郃徐晃等人击败,显然赵云不仅单挑能力好,而且一打多能力也强。

黄忠与赵云之间有过一次合作,黄忠在斩夏侯渊后,与赵云一起战张郃,打算劫粮草的时候被张郃识破与张郃交战,曹操知道消息后立马派遣徐晃接应,徐晃和张郃把黄忠围在中间,黄忠被困无法脱身。

赵云看到黄忠未按照约定时间会合,亲自前往接应黄忠,在途中遭到了曹操部将慕容烈阻拦,被赵云一枪斩杀,又碰到曹操部将焦炳,又一回合把他刺死了。赵云见到黄忠被围困在核心,自己冲上去一顿枪法把黄忠救了出来,张郃徐晃自知不敌赵云,不敢再追了。

三国演义中这样描述:

云大喝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云救出黄忠,且战且走;所到之处,无人敢阻。

从这里可以看出赵云战张郃和徐晃两个“五子良将”非常轻松,赵云在此战中救出黄忠的难度不亚于救出刘禅,前面遇到曹操部将两人阻拦都被赵云秒杀,冲入核心与张郃徐晃一战后徐晃张郃都害怕不敢拦着赵云了,黄忠搞不定的二将赵云能轻松搞定还能救出黄忠,这个差距好像有一点点大了。

其实赵云的综合能力很强,不仅武艺高强而且非常灵活,与关羽不同关羽爆发力很强,但有时候反应比较慢,且容易中箭。关羽在单挑中如果前几个回合没有斩杀敌将的话,后面会陷入上百回合的焦灼战,有一种战力迅速下跌的感觉。

赵云不一样,不管是单挑还是群攻,赵云都不惧,也没有中箭记录,说明赵云有很强的防御力,且赵云武艺属于那种越战越勇型,与赵云交战记录超过五十回合的几乎没有了,赵云单挑速胜多。以此类推黄忠想通过射箭射中赵云的可能性很低,如果就双方单挑而言,赵云能战张郃和徐晃,然而黄忠搞不定他们。

因此,如果赵云代替关羽夺取长沙郡,大战黄忠,很大概率击败黄忠。

战长沙关羽与黄忠战平,如果换赵云去单挑黄忠是何结果?

关羽和黄忠都是五虎上将中的成员,两人之间曾经有过三次单挑,这是五虎上将成员中的精彩单挑,这就是发生在赤壁之战后的长沙之战,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一直是刘备手下头号大将,黄忠称得上是刘表手下头号大将,而且是荆南第一猛将。

为了让关羽战长沙,刘备还特意让张飞去守荆州,把关羽换出来攻打长沙,关羽只带了手下五百校刀手就出战长沙,五百人就想打长沙,关羽确实骄傲,长沙太守是韩玄,黄忠是长沙第一猛将,但管军校尉杨龄毛遂自荐首先出战关羽,结果关羽三个回合就斩杀了杨龄。

关羽

接下来就是关羽大战黄忠了,两人单挑了三次,第一次是两人单挑一百回合,不分胜负,韩玄担心黄忠有所闪失鸣金收兵,毕竟黄忠可是韩玄手下唯一大将了,这个时候黄忠是60多岁,关羽也有50多岁了,这一战后,关羽觉得自己凭正常武艺单挑无法击败黄忠,想着第二天用拖刀计来打败黄忠。

要知道关羽一生傲气,战功无数,现在打黄忠居然要靠阴谋诡计才能打败对方,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要么是黄忠武艺高强,要么是关羽武艺下滑,想当年关二爷可是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的猛人,何曾怕过谁来,黄忠是除吕布外,第一个让关羽觉得武艺没法击败的人。

第二次两人单挑五六十回合,还是不分胜负,于是关羽就开始使计谋,佯装战败转身就逃,准备用拖刀计,关羽刚一转身逃,黄忠就在后面追来,关羽正准备反手一刀,突然听到身后一声响,黄忠马失前蹄,把黄忠掀下马来,黄忠倒在地上,这个时候正是关羽打败黄忠的好机会。

黄忠

结果关二爷大气凛然地对黄忠说了一句:我且饶你性命,快快换了马来战!这等于是关羽不愿意趁人之危了,要知道战场上单挑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像关羽这样放了对手一马的事实在不多,更何况关羽按正常单挑,就打不过黄忠,即使黄忠换了马来战,那关羽也没有把握打败黄忠,但是关羽偏偏就这样做了,关羽这么做的目的是因为他和黄忠是惺惺相惜,英雄同情英雄。

第三次单挑两人又战了三十回合,还是不分胜负,这次轮到黄忠诈败了,黄忠佯装失败骑马而逃,关羽就开始追,这个时候如果黄忠反手一箭,关羽很可能就会中箭,但是黄忠也是个英雄,感激上次关羽放自己一马,于是为了报答关羽的不杀之感,黄忠先后两次拉响空弦,第三次才搭箭射去,但并不是想射死关羽,而是射中了关羽盔甲的红缨上,这明显就是不想杀关羽,只想报恩而已。

黄忠与韩玄

单挑打成这样,再打下去也分不出胜负了,虽然两人在武艺上相差并不多,但在情感上,两人已经互相欣赏对方,也不愿意伤害对方,所以两人三次单挑都是平手,谁也无法打败谁

本来第二次单挑时,关羽就能打败黄忠,可惜他没用,仗着自己骄傲的性格和武艺,却没想到后来居然成就了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如果赵云来单挑黄忠,结局如何?赵云能不能杀了黄忠?

一般来说,关羽是五虎上将之首,除了武艺之外,主要是关羽与刘备关系不同一般,赵云虽然同为五虎上将,但是赵云的武艺其实并不亚于关羽,而黄忠大多数时候则在五虎上将中排行垫底,五虎上将总体来说,五人的武艺相差并不大,很难分得清高低。

黄忠

关羽在巅峰期的武艺与后来的武艺相差很大,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是其巅峰期,但是后期连纪灵都杀不了,而张飞十个回合就能杀了纪灵,说明关羽武艺下滑得最厉害,到襄樊之战时,关羽一百五十回合都无法打败庞德,还被庞德暗箭打伤,武艺还在下滑,要是关羽的巅峰期,哪里轮到庞德能打伤关羽?怕不是早就斩了庞德。

长沙之战离关羽巅峰期过去近十年了,所以武艺有下滑,但并不是所有武将的武艺都会下滑,赵云就有一个例外,他是三国唯一的常胜将军,无论是单挑还是群殴,赵云没有输过,哪怕敌人有成千上万,也没有输过,比如长坂坡大战,赵云七十多岁的时候,还跟随诸葛亮北伐,斩杀西凉名将韩德一家五将。

虽然赵云出道的时候只能和文丑五六十回合战平,但那只是赵云的青涩期,赵云的武艺上升很快,到穰山之战时,赵云一个人就能战平许褚、于禁、李典三人的联手而不败,同时还能二十回合打败张郃,一个回合秒杀高览,而长坂坡之战才是赵云的巅峰期,一个独战数千曹军,毫发无损,怀中还抱着一婴儿参战,这个本事谁能做到?唯有常山赵子龙。

赵子龙

赤壁之战,赵云一个人与张郃、徐晃两人联手战平,汉水之战,张郃与徐晃再也不敢与赵云单挑,因为害怕,能让张郃和徐晃害怕的人只有赵云,张郃都不怕张飞,三次战平张飞,但他怕赵云,他是赵云的手下败将。

如果赵云战黄忠的话,两人同样很难分出胜负,赵云没有下滑期,黄忠同样没有,黄忠当时都六十多岁了,黄忠七十多岁的时候还跟随刘备参与夷陵之战,同样是老当益壮,但是赵云有个特点,就是耐力超强,越战越勇猛,相对于黄忠来说,这却是黄忠的弱点。

黄忠能与关羽大战一百八十回合不分胜负,那是因为分了三次,最多的一次是一百回合,一般来说,一百回合至少要打上2~3小时时间,关羽因为青龙偃月刀重达82斤,同样是回合数越多,越占下风,因为兵器太重了,黄忠同是年龄老了,持续力不行,武艺是没有问题的。

赵云

两人单挑的话,前一百回合也是平手,但是一百回合之后,差距就出来了,黄忠开始体力不支,只能越打回合数越少,否则就会被打败,这个临界点应该不到两百回合,也就是说赵云能在两百回合之内打败黄忠,但是绝对不能斩杀黄忠。

黄忠虽败,只是体力不支的问题,但是武艺并没有弱点,赵云虽胜,只是胜在耐力超强,武将单挑本来就是利用自己的长处来打败对方的弱点,所以最终就是赵云打败黄忠,但是不能斩杀黄忠,整个三国演义没有人能斩杀黄忠,吕布也不行。

战长沙关羽与黄忠战平,如果换赵云去单挑黄忠是何结果?

赵云虽然武艺要比黄忠略强一些,不过在长沙之战两人还是很大概率战平。

赵云和黄忠都是刘备手下的顶级猛将,屡建战功,并列五虎上将。不过论武艺,赵云还是要比黄忠略胜一筹。

在刘益州之战备夺取绵竹以后,刘璋向张鲁求援,张鲁命马超进攻葭萌关,抄袭刘备的后路。刘备和诸葛亮商议派谁去救时,虽然黄忠此刻就在绵竹,不过刘备和诸葛亮都认为只有张飞和赵云可以去战马超,把黄忠完全忽略了,可见黄忠的武艺要比赵云要略逊一筹。

不过黄忠虽然比赵云要稍微差着一些,但是在长沙之战时黄忠三次大战关羽,特别是第一次两人打了一百多个回合不分胜负,而且关羽评价黄忠的刀法“全无破绽”,正面交锋没有击败对方的把握,可见黄忠武艺也是非常不错,和赵云差距不会太大。

而在演义中即使武艺差距一个层次也可能打上几十个回合,赵云和黄忠武艺差距不大,自然不可能短时间内分出胜负,起码要打上两百多合才行。

另外黄忠在争夺汉中之战去北山劫粮时,因为被曹军发现,结果遭到徐晃和张郃两人围攻。结果双方从天亮杀到了午后还是没有分出胜负,显然黄忠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体力也不错。考虑到汉中之战距离长沙之战已经过去了差不多十年,十年前黄忠的体力更好,足以维持更长时间的战斗。

所以长沙之战赵云面对黄忠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取得胜利,极大可能平手收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