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到底是谁的功劳?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比较出名的大战役。公元208年,曹操收降了荆州刘琮,顺势直下江东。《三国演义》中曹操率领大军83万,号称百万,大有一统天下之势。

东吴阵营出现了重大分歧,孙权在战与降之间摇摆不定。此时诸葛亮代表刘备出使江东,在会见孙权前,诸葛亮舌战群儒,最终说服孙权,使孙权倾向于联合刘备以抗曹。

但东吴有孙策遗言:“外事问周瑜,内事问张昭”。所以最后促使孙权下定决心抗曹的是周瑜。主战派鲁肃和黄盖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孙权决心一定,军事指挥就完全交给了周瑜。后来,周瑜运筹帷幄,部署大战。这期间,周瑜利用蒋干盗书的反间计杀人曹操的水军都督蔡瑁和张允;庞统献连环计使曹操把战船连在一起;黄盖献苦肉计和周瑜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诸葛亮草船借箭又借东风等等计中有计、尔虞我诈、精彩纷呈。

赤壁之战,各方人物的表现淋漓尽致,战斗场面云诡波矞,战争结局是以弱胜强。令人叹为观止。

作为旁观者,从功劳苦劳两个方面看,周瑜贡献最大。再应该是决策者孙权和发起者刘备和诸葛亮。再就是斡旋推动者鲁肃了。再是先锋人物黄盖。还有很多有贡献的人,比如:东吴猛将甘宁、韩当、程普、丁奉、徐盛等还有给曹操送诈降书的阚泽。刘备方面的张飞、赵云、刘封等人也有些许的功劳。当然献连环计的庞统也功不可没。

遗憾的是,刘备阵营的头号大将关羽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好像寸功未立。其实,正因如此,刘备才得以生存并且趁机赢得了与曹操、孙权三足鼎立的大好局面。所以,关羽华容放曹操居功至伟。

俗话说得好“一将功成万骨枯”,在大战中牺牲的和幸存下来的无数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是不是也应该记上一功?

《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到底是谁的功劳?

《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是周瑜知道曹操那边派他的下手蒋干到他们那里探听军中情况之后,周瑜就和凤雏先生庞统商量了一个计策,等蒋干一来,周瑜假装对他的到来十分生气,将他安置在一个帐中,用两个士兵看守,到了夜里蒋干出来散步,碰到庞统,劝他投降曹操。庞统假装答应,跟蒋干去见曹操,为他出了一个计策,叫′连环计’叫曹操把所有的船绑在一起,用铁链牢牢锁住,战马可以在上面奔跑,让那些不习惯水战曹军可以比较好作战,曹操哪里知道只要一只船烧起来,所有的船都会烧起来,曹操在无形之中上了庞统的当,所以火烧赤壁是周瑜和庞统的功劳。

《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到底是谁的功劳?

我是亦文人文,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

一场赤壁之战,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小说里,都绝非一两个智力超常的人即可左右战事的胜负,在《三国演义》中,其有真有假的描写,身历其境的讲述,更加细腻丰富。我想,如果战后论功行赏,仅就火烧赤壁一节,评功顺序应当如下:

首功:周瑜

真正的联军主帅,各项事务和计策的最后拍板者,亲身参与了大部分计划和计策的制定与实施。十万貔貅十万心,粮草补给军心战令攻守调遣,一战下来,消耗之大、压力之巨,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而周郎能够做到不出纰漏,实属难能。具体到火烧赤壁,是在他的安排与调度之下:何时举火、何人放火、何人借风、何人曹营献计、何人稳住间谍,凡此种种,体现了周瑜强大的组织实施能力和缜密的思维精度。首功当之无愧。

二等功:诸葛亮

每到关键时刻,诸葛亮便解决了燃眉之急,从火攻政策的辅助制定,到东风的召唤,甚至苦肉计的看破不说破,其一举一动,莫不关涉大局。但由于诸葛亮在联军中只处于谋士的地位,不可能分担过重的任务,所以,屈居二等功,但是他的作用是关键不可或缺的,虽然是火攻之计,诸葛亮堪称孙刘联军的“灭火队员”。

三等功:黄盖

黄盖假借与周郎的矛盾,联合阚泽、甘宁,施苦肉计,并亲自执行了火攻的实施,并由此负伤。具体到负伤之后,则是一个谜,在《三国演义》中,黄盖为第二梯队的程普所救,但终全文再未出现;在元人杂剧《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鲁肃说“折了首将黄盖”,指其死于战场;但查正史,生卒年月不详,这位来去无踪的老将,居功无愧。

四等功:阚泽、庞统

阚泽作为反间计的重要成员,一方面亲赴曹营递交投降信,以自己的智慧和冷静顶住了多疑曹操的深度考验,并且随机应变,让假投降的计策毫无破绽,平稳地走向最后的胜利;在面对蔡中等人的渗透中,与黄盖、甘宁一道,机警伶俐,引人入彀,上演了一场将计就计的好戏。

庞统则是“连环计”的主要执行者,他以静制动,巧妙地利用了盲目自信的蒋干,顺利打入曹营,以三国名士特有的狂妄,让求贤若渴的曹操不疑有他,借机献计,一场戏演得丝毫不露痕迹。其出场时间虽短,参与实践虽少,但连环船的设计,确是火攻成效的关键因素,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樯橹灰飞烟灭”的大胜。

五等功:鲁肃、甘宁

鲁肃此人,温柔敦厚,虽然没有直接贡献计策,但在周瑜和诸葛亮间居中调停,做了许多细致却不为人知的工作,以周瑜的气量偏狭,以诸葛亮的不知韬光养晦,竟然能保证矛盾到最后一刻方才激化且无关大局,鲁肃居功至伟,是战役最后胜利的无名英雄。

甘宁在反间计中始终处于从属性角色,他虽不张扬,但在关键时刻的情绪宣泄和话语行动的选择,恰到好处,虽说其中有蔡中等人疏忽失察的因素 ,但其推波助澜的催化作用,出力甚大。

以上是联军方面的有功人员情况,至于曹营中,蒋干的低能低智、蔡中等假投降人员的毫无心机,以及曹操的骄横狂妄,都是决定胜利天平走向的砝码。

《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到底是谁的功劳?

按史实来说,吴国众将士功劳最大,尤其是三军统帅周瑜;按小说这个角度来说,诸葛亮功劳最大。

《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到底是谁的功劳?

《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到底是谁的功劳?

我个人认为不能简单的把功劳归功于谁,火烧赤壁展现的核心精神是“合作才能共赢“。吴蜀的胜利包含了如下因素,缺一不可!

一、刘备的目标感和对于人才的尊重,促使他相信诸葛亮,并采纳他的东联孙吴北据曹操的战略规划,并且在资源上给予全力支持,不在战术上干扰诸葛亮,刘备是一个好BOSS,他对“领导力就是成就他人成就的能力“理解和应用的登峰造极,这是胜利的前提。

二、孙权目光长远,不畏强权,力排众议,坚持联刘抗曹,并且一直以来养兵蓄锐,爱兵爱民,据地利而得民心。更重要的是孙权对周瑜就如刘备对诸葛亮,相信且授权,战略方向订好了就不去参与具体战术上的事,孙权也是一个好BOSS,这也是胜利的前提。

三、诸葛亮审时度势,纵观历史全局,分析时事利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熟读兵书战册且不拘泥其中,研发自己的知识产权产品,是一位实力派职业经理人,关键是非常懂得知遇之恩,鞠躬尽瘁,不畏风险。最重要的是面对周瑜、张昭等人的刁难能够从大局出发,为大业而隐忍,用实力来化解,一切以完成目标为前提,思虑周全,统筹能力极强。诸葛亮的综合职业素养是胜利的保障。

四、周瑜虽然小肚鸡肠,但是军事才能还是非常优秀的,并且拥有孙老板的绝对信任和支持,朝中元老众将对这位大都督也是心服加佩服。对曾经的小兄弟蒋干一番欺哄是促成曹操斩杀水战行家蔡瑁、张允的直接动力,促成了曹操阵营外行指挥水战的局面。周瑜的谋略和江东的实力也是胜利的重要保障。

五、忠厚的鲁肃往来斡旋,协调沟通;老将黄盖身老而志坚,苦肉之计妙哉;孙刘几员大将万军之中如履平地的实力;后勤保障人员对战略物资的保障等等,也是胜利不可或缺的因素。

综上所述,火烧赤壁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项目,从立项开始就是各单位、各部门、各工种协调配合相互支持,摒弃小我,深度执行的过程,没有合作就没有胜利的共赢。

反观疫情当下的现在,那些置人民生命于不顾、不全心抗疫确四处撒泼跳脚的政治家和资本家们,为了一己私利搞什么优先、制裁、退群等等行为,在我看来,他们缺少的是基本的人性,更别谈人类责任感,更别谈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人是人类的悲哀,也将是宇宙的悲哀。

人类要想继续繁衍和进步,就必须得深刻反思,抛弃政治私欲、资本私欲和种族私欲,共同面对来自于自然、来自于宇宙的挑战。

《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到底是谁的功劳?

火烧赤壁是《三国演义》里最精彩的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数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此战意义重大,一举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要说是谁的功劳?这毫无疑问是孙刘两家共同的胜利,是两方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从过程来看,东吴集团是主角,刘备集团是配角。从结果来看,刘备占据荆州,有了立足之地,东吴得到的地盘虽少,实际上赢得了极大的战略空间。若论个人贡献,周瑜、诸葛亮、黄盖、鲁肃这四人无疑功能最大。

我们来看看这四人在赤壁大战中做了哪些事,有哪些具体的贡献?

周瑜:作为孙刘联盟的军事统帅,周瑜居功至伟,当属首功。周瑜也是东吴阵营里坚定的主战派,是周瑜一番策论,才让孙权下定决心和曹操一战。实质上,整个作战方略的谋划、指挥、实施都是周瑜亲自制定拍板的。火攻之策、黄盖苦肉计、蒋干盗书都是出自周瑜之手。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只是《三国演义》里让周瑜人设崩塌,成了一个嫉贤妒能的小心眼。

诸葛亮:正史上诸葛亮在赤壁大战过程中没有多少戏份,属于路人甲没有台词的那种。草船借箭、巧借东风都是《三国演义》里的情节,实际上没那么回事,就连草船借箭的故事原型都是孙权夜探曹营而改编的。但是正史上明确记载,诸葛亮是促成孙刘联盟的主推手,说服孙权确实不容易。并作为刘备集团的总负责人也参与了赤壁大战。因此刘备集团的首功之臣当属诸葛亮。

黄盖:黄盖是赤壁大战的关键性人物。没有黄盖诈降,火攻计就没办法实施。没有挨那顿打,曹操就不会上当。所以黄盖不光有武艺,还有演技。不光有功劳,还有真正的“苦”劳。把黄盖列入功劳榜第三位,毫无争议。

鲁肃:《三国演义》里的鲁肃忠厚老实,是一个和事佬的角色。正史中的鲁肃才华横溢,武艺也非常精湛,谋略不输周瑜,是名符其实的文武双全。他也是孙刘联盟的坚定支持者。在赤壁大战中为周瑜出谋划策、筹备军需、对外协调也立下大功。

当然,除了以上四位,还有阚泽、庞统等人也各有功劳。总而言之,赤壁大战作为三国时间最重要的战役,对天下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此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三足鼎立的时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