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长辈不敬的媳妇还能要吗?
首先回答,能要。你既然娶了她,就不要三心二意,当初干嘛了?对长辈不敬也不是结了婚以后你才发现的,再说你和老婆过日子和你父母有什么关系?
老婆不敬长辈,肯定是公婆不是她父母。敬与不敬都是有原因的,不能把全部责任都“归罪于”老婆。到底谁的问题,你先调查了解清楚。
如果是你父母的原因,你要找父母谈谈,跟父母说现在的儿媳妇不是过去了,非要伺候老人,因为她要照顾家也还要工作,很辛苦的,互相体谅。
如果是老婆的责任,就是挑剔、看不惯公婆,你要说服她,并且以身作则孝敬父母。其实老婆对公婆的态度,大多数取决于丈夫的态度和能力,有时候她会把对丈夫的责任缺失怪罪于公婆,与丈夫对家庭的“不作为”是有密切关连的。
父母倾其所有给你成了家,可能还有了孩子,不要张口闭口就离婚,不要拿“孝敬”来说事。这个家,夫妻共同维护,就会有温暖。父母是长辈不假,但是长辈不应该干涉晚辈们的生活,各有各的生活方式,不能用老眼光看待现在的家庭关系。
男人一定要有担当、有责任心,你只有具备了对自己小家的担当,才有资格说孝敬父母,你自身都“不硬气”,不让老婆从内心尊重和爱你,怎么会做到爱屋及乌?你对自己家庭的担当很重要,她会在尊重你的基础上,尊敬生养你的父母,即自己的公婆。因为好女人也需要丈夫的“调教”。
尊敬、尊重都是互相的,人心换人心,从内心深处的敬才是幸福的。而这个“互相”的媒介就是丈夫,要让双方都为拥有你而深感自豪。你如果不从中领悟,你娶了谁都是一样的结果。
图片来自头条免费正版图库。
对长辈不敬的媳妇还能要吗?
不要张口闭口就说媳妇对长辈的不敬,在媳妇和长辈之间,媳妇对长辈该敬的就得敬,不该敬的长辈,媳妇去敬他们干什么?
我当地就有这样的一位婆婆,生有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并且这位婆婆还是某个单位的退休人员。她的丈夫去世之后,就带着自己的退休工资东奔西走、或把她的退休工资用来支持她的外甥读书。
这位婆婆的儿子和儿媳妇,却没有正式工作,靠在附近的企业上班维持生活。儿子、儿媳由于上班时间忙,也没有看见这位婆婆来帮忙照看一下孙子。正因为这样,儿子、儿媳的孩子,在小学读书期间,采取了午托或晚托制的上学方式。
由于我与这位婆婆是邻居,我长期看到她的儿子、儿媳顾及不了孩子,在摆闲白的过程中,便有意的把话题引向她家庭的琐事方面来。可能大伙都揣测不出这位退休女老人说的话会是这样,当时她对我说的话,大致内容如下:
“我不与儿子住在一起的目的,就是帮二女儿养了一个娃娃。由于二女儿离婚,她自身的生活都无着落,我就把女儿的娃娃带过来养。这娃娃从幼儿园直到现在的教育费和生活费,都是由我来负担。为这事,儿子和儿媳对我有意见,就闹翻了。他们过他们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一个不管一个。”
通过我与这位女老人谈了这次话以后,初步了解到这家儿媳的婆婆,为什么不照管她孙子的原因。于是,我便有意无意的观察起这家人的动向。
由于这位女老人的丈夫,在生前共同买有房子。此时,这位女老人还住在原来的房子里,早些年就把儿子、儿媳撵了出来。连儿子、儿媳结婚时,新房都是租的房子。
有一次,这位女老人生病了,打电话给她的三个女儿,女儿们都说有事忙得很来不了。在这位女老人将近一个礼拜的住院期间,都是儿子、儿媳给公司轮留请假,来陪护这位女老人。
在一次儿媳为婆婆送饭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位儿媳哭哭啼啼的跑着回来,便好奇的上前询问怎么回事?起初这位儿媳闭口不说,只一个劲的摇头。在我再三追问之下,这位儿媳才不情愿的开了口:
“婆婆说我做的饭里面放有毒,骂我是去害死她的。当时医生听到了饭里有毒,就说拿来化验一下,有毒没毒就知道了。可我婆婆不干,还说医生是偏向我的。于是,我婆婆就与医生吵起来了。我受不了这个气,就跑回来了。从现在起,我再也不敢去孝敬婆婆了,万一她有个三长两短,她几个女儿不跑来撕死我才怪。”
听完了这位儿媳的话语,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虽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是,这家的经实在太难念了。儿媳去敬婆婆,却遭至婆婆坏心眼的对待和恶语相向,像这样的长辈,谁还敢去孝敬?
因此,我们不能信口开河的把不敬长辈的话题,强加在媳妇的身上;而要一分为二的去看待问题。好的长辈得不到媳妇的敬,那是媳妇的错;坏的长辈得不到媳妇的敬,那是长辈的错,此时,还能去责怪媳妇对长辈的不敬吗。
所以,不受尊敬的长辈,就不能去责怪媳妇对长辈的不敬。长辈要有长辈的样子,如果长辈失敬了,那就是长辈咎由自取、自作自受,根本怪不了谁。
对长辈不敬的媳妇还能要吗?
谢谢您。
“对长辈不敬的媳妇还能要吗”?我作为一名长辈,对“媳妇不敬长辈”的认识有不同的解读。
一,作为一个长辈,自己的媳妇是否尊重你,首先要的就是自己的儿子是否尊重媳妇的父母。其次是作为长辈是否有尊重媳妇的“选择性组家”,特别是自己的儿子与媳妇的同甘共苦,同舟之情相互理解。当然,媳妇尊重长辈还有一个人的做人做事支持配合,这个人就是自己的丈夫,这个长辈的儿子。如果这个儿子是一个口是心非的人,是一个娇生惯养的人,是一个不知道孝敬父母的人,是一个言行不一的人,是一个只图享受不懂得付出的人,是一个阴谋诡计多端,六亲不认唯利是图的人,是一个斤斤计较,一毛不拔的人,是一个只看见父母的缺点错误,而不懂父母辛勤付出的人……这个媳妇的“不尊重长辈”并不是她没教养,不懂得珍惜,没有做媳妇的人品底线……所以我觉得,如果媳妇不尊重长辈,要有长辈的“人品分数线”,先从自己做人做事的言行举止中分析研判,其次是自己的儿子是否是一个诚实守信,孝敬有德,尊重妻子,赞赏付出的“货真价实”儿子。
二,媳妇不尊重长辈的例子太多了,媳妇尊重长辈的例子并不少。往往前者大于后者,但后者更为“出彩”。人们的惯例是谁家的媳妇最有“人品好”的讨论,但最为致命的是“我娶媳妇是要她孝敬我”。殊不知,凡是有这种想法的人,或者说“只许周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长辈,往往是事与愿违,名不虚传,总是得不到媳妇的认可和尊重。所以说,要想别人尊重你,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也就是说长辈要“一碗水端平”,从内心深处去关心自己的媳妇,高人一等或“一边倒”的陈规陋习谁也不能坚持下去。
三,媳妇不尊重长辈的个别现象是这个媳妇确实不能共勉,更多的是这个媳妇心存侥幸心理,图谋不轨而来。现实与想要的“幸福美满”相差甚远。预料之外的事情“一展身手”,扑面而来。婚前与婚后的生活挫不及防,“诺言情剧”与家庭暗淡,各种各样的隐患悬念成为未解之谜。婆媳大战不断,夫妻俩争吵不休,相互扯皮埋怨,三角关系互相伤害。所以,这样的家庭,媳妇不尊重长辈是情有可原,水到渠成,不能坚持匹配。因为想要的答案里找不到一个“正确答案”。与其说“尊重你”,不如说“分手是一种幸福感”!
对长辈不敬的媳妇还能要吗?
看是什么原因下定义的“不敬不孝”吧!
所谓的三从四德下的不敬,就不是真正的意义上的不敬。有些家娘以及长辈,还把过去的那种对媳妇非打即骂,横竖不顺眼方式,拿来对待媳妇,这种情况下,老公就应该站在公平的立场看问题,而不应该偏袒任何一方,让媳妇一味受委屈!
当然,如果你媳妇是真正的刁难无礼,就应该好好调教调教了。毕竟敬老爱幼是做人的起码本分。你们说呢?!
对长辈不敬的媳妇还能要吗?
好媳妇赖媳妇都是你儿子选择的,她敬与不敬你,是她沒教养也沒素质,做为老年人也就不挑了,好了多说两句不好少说两句,做为婆婆尽力别掺合年青人的家庭生活,他们过的好与不好跟你沒关系,别总抱着旧的传统观念,希望媳妇三从四德的做个孝顺的好媳妇,时代在变,人也在变,现代的生活,铸就了新一代的媳妇们的生活理念,当婆婆的也应顺应时代赶潮流,媳妇不愿理你,那你就远离他们,做个不跟一般人见识的好婆婆,还是那句话,为迎合儿子爱这个媳妇,婆婆多忍让些,你儿子就爱她,但她不爱你,这是沒办法的事,所以婆婆们退一步海阔天空,把自已的老年生活过好!
对长辈不敬的媳妇还能要吗?
我媳妇就对我妈不敬,只因跟我妈有“月子、偏心、挑唆”三大仇,这样的媳妇还能要吗?能!我跟我媳妇谈恋爱的时候,我问我媳妇:结婚以后,你介意不介意跟我父母住一起?我媳妇说:不介意,跟老人住一起多好,还能帮着做饭、打扫卫生、带孩子,省不少事。我当时听了很满意,信以为真。结果我媳妇转身问我道:要是以后我跟你父母吵架了,你会向着谁?我立即斩钉截铁地回答道:那肯定是向着你!我媳妇当时听了很满意,信以为真!我们婚前就是这样,我骗了我媳妇,我媳妇骗了我。
现在我媳妇还经常怀恨在心、恶狠狠地对我说:我就是被你当初的那句话给骗了,我跟你父母吵架,你什么时候向着我了?你不都是向着你父母?跟着你,真是瞎眼了!我也很气愤,我说:你不是当初说愿意跟我父母住在一起吗?我看你很讨厌、嫌弃我父母!我媳妇说:你也不看看你妈都做了些什么事?!能怪我吗?!那么我妈到底做了什么,让我媳妇对我妈不敬?
第一,月子之仇。我妈于2012年6月份从500里地外的农村老家风尘仆仆地赶来青岛伺候我媳妇坐月子时,没有带老家的草鸡和草鸡蛋,且只给了600块钱,对此我媳妇怀恨在心。我媳妇见我妈进家门的第一秒,就没有叫一声“妈”,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久久不能释怀。
我媳妇嫌我妈不用心!嫌我妈早干什么去了?明明知道她喜欢吃老家的鸡、鸡蛋、鸭蛋、鹅蛋之类的,可是我妈就是不准备,这是什么意思?我媳妇说我妈只给600块钱,难道不太少了吗?说我妈是打发要饭的?嫌我妈怎么好意思拿出来这600块钱的,还从中拿了300给我丈人,不嫌丢人?我妈来我家的时候,带了很多煎饼和粮食,但是我媳妇依然不高兴。我妈为什么要带这么多的煎饼,因为是我让我妈带的,我觉得我妈喜欢吃煎饼,可是我妈以为是我媳妇故意让她带的,不想给她吃家里的粮食,对此,我妈当初还不乐意,嫌吃我们家的粮食?总之这一点怪我!
我媳妇坐月子的时候有气,心情也不好,经常看谁都不顺眼,一开始还没好意思对我妈发火,后来说话就不太好听。我妈这个人,脾气也倔、也固执,看我媳妇说话不太好,她就杠上了,也说话开始不好听了。我妈说我之前单身的时候,就有一位工作比较好、比较体面的女孩想跟着我。我媳妇听了以后,顿时火冒三丈,看我刚回家就跟我吵架,说:你妈什么意思?要是看之前的女孩好,你抓紧时间跟我离婚,我满足你妈的夙愿!我当时真是一头雾水,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还有就是我媳妇坐月子的时候,我妈还向我媳妇借钱20000,为的是给我弟弟结婚用。这么多年了,我媳妇一直怀恨在心,我媳妇说:你妈看我坐月子问我借钱?明知道我不好受,还借钱!给我600,借我20000,什么意思?再说,借钱的话,不应该是你弟弟找我们借钱吗?你妈替你弟弟借钱,什么意思?这钱算谁借的,你妈以后替你弟弟还钱?!
除此之外,我媳妇嫌弃我妈做的饭不好吃,没滋没味;嫌我妈不会打扫卫生,打扫也不及时,没事就看电视;嫌我妈卫生、生活习惯不好,不能做到每天刷牙、洗澡;嫌我妈身上有老人味;嫌我妈爱念叨,碎碎念;嫌我妈铁会过,不给我媳妇买猪蹄子、鸡、鱼等,疼钱,抠门……
第二,偏心之仇。我父母养育了我跟我弟弟,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我父母确实偏心于我弟弟,对此,我十分理解!因为我工作好,稳定,体面,学历高,工资高,比我弟弟强很多。还有就是我结婚时住我媳妇家的房子,我父母觉得我是倒插门的女婿,是人家的儿子了,不必在我身上花费钱了。我弟弟混得不好,所以我父母偏心,我觉得很正常。但是在我媳妇看来不是,两个儿子就要相对公平,就算偏心也能偏得太离谱!
我们2012年准备买轿车的时候,我妈死活不同意,不仅一分钱不借给我们,还说开车不安全,嫌我们有钱没地方花了,买车干什么?!可是不到半年,我妈就出报名费让我弟弟学车,还给我弟弟买了一辆八万的轿车。2017年,我们准备买花园洋房,首付就要70多万,我妈不仅一分钱没借给我们,还说我们没钱买那么贵的房子干什么?可是不到一年,就给我弟弟买上了30万、80平米的房子,并给置办了所有家具、摆设、物件。
这两件事,让我媳妇的心凉透透了!我媳妇之所以现在如此极端的抠门估计跟这有巨大的关系!我媳妇说:关键时刻,在我们那么需要钱的情况下,你家里一分不分,一文不文,眼里只有你弟弟,你父母怎么能如此的狠心、偏心、凉心!我媳妇发誓再不回我农村老家了!后来经过我的从中调解、斡旋,我媳妇说:让我回去也可以,但是要把老家的7间半房子全部给我们的儿子,我才愿意回去。为此,我父母坚决不同意,说都给我们了,我弟弟不就没根了吗?不行!不同意!至此,结下仇怨了,化解不了了!
第三,挑唆之仇。我妈来伺候月子的第五天就跟我媳妇大吵架,整整吵了一上午,到了中午,我妈哭着告诉我要回老家,我送我妈上车的时候,我妈转过头对我说:养你这样的儿子,有什么用?!连自己的老婆都管不了!接着我妈上车以后就坐在车的过道里,向全车的人哭诉我媳妇的不是。
不仅如此,我妈还向我老家的亲戚们说我媳妇的不是,我的亲戚们打电话给我,让我好好管我媳妇,管不了就离婚!我表姐还说我太纵容我媳妇了,就不能揍?!我也是无语了。往后的日子里,我妈经常对我说:你真是挑来挑去,挑了个没皮的,怎么挑了这样的女人当老婆呢?你说你当初没结婚的时候,要着之前的那个女的,多好?我现在至于受这个窝囊气?!
我妈当时狠狠地对我说:你跟你老婆离婚,孩子,她要是想要,就给她!不要,我们养着!就是要跟她离婚,你不离婚,这不受她一辈子气吗?就她那个脾气,你能受得了吗?不得窝囊一辈子?你老婆就知道天天挑我们家的刺,自己都是对的,都没有错!
正是因为我妈经常挑唆我们俩的关系,所以我那个时候,心情很不好!心情不好,就要喝酒,喝了酒回家就跟我媳妇干架,几乎天天干架,没有一天不吵架的。对此,我媳妇的家人、亲人和我们的左邻右舍,无一不知,无一不晓,我们都出了名了!
我媳妇说:结婚几年来,我们打了多少架,不大都是你妈挑唆的?这是我最气愤、最记恨你父母的地方!不盼望我们好,还经常挑拨我们干架,这是什么样的居心?我之所以不回你老家,对你父母不敬,压根就不是因为老家的生活、住宿、卫生条件不好,而是因为这,这就是最根本的原因!今天,我就告诉你了!
说实话,以前我是个妈宝男,凤凰男,我觉得我父母没有做错什么,相反是我媳妇的事事太多,脾气太多,心眼太多,但是客观理性的分析一下,我媳妇也不容易,都是为了我们这个小家,说的很多地方确实也有道理,我不能因为是我的父母,我就不讲理,一味地愚孝,这对我媳妇也是不公平的。
我媳妇之前真不是那么抠门,那么小气,那么尖酸,那么刻薄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或许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我吧,我的低情商让我的婚姻家庭面临着诸多危机,而我却不自知,甚至无能为力、有心无力,这些又能全怪罪于我媳妇?
因此,对长辈不敬的媳妇还能要吗?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的媳妇是能要的。有些媳妇太强势、太霸道、太蛮不讲理、太无理取闹、太不孝顺孝敬、太没良心的话,是真不能要的。其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大差不离还是要要的。
你们说呢?感谢阅读,欢迎关注我,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