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前多锻炼,50岁后少锻炼,60岁后不锻炼”这话对吗?
谢邀。我觉得这话有道理。这里说的“锻炼”,应该是高强度锻炼。
人在年轻的时候,即40岁以前,确实需要加强锻炼,因为筋骨有韧力、身体素质好、代谢能力旺盛,加强锻炼会增强脏腑功能,让人的生命更富有激情和活力。
50岁以后,即年过半百,身体各项机能都在走下坡路,此时锻炼就要“悠着点”,不能再像年轻人那样逞强了。中年人身体其实已经开始有了不少健康隐患,看似健康,但机体对锻炼的耐受力减弱。此时,脏腑功能需要调养好,要相应减少锻炼的幅度,过强力度的锻炼会让身体吃不消。如果50岁了继续高强度锻炼,或许就会突然有猝死的可能,人体脆弱的一面随时有可能显现出来。
人到了60岁后,真就不要再锻炼了,而是需要多些与身体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活动。
老年人恰当的运动、活动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散步、到近处游玩等,不适宜再像年轻时那样去长跑、去激情四射的跳舞、爬山、打球等。但是也非绝对,不少60岁的老人身体依然健康,把锻炼当成了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因人而异吧,逐渐减少锻炼次数和强度,选择适合自己运动方式就好。
大部分60岁以上的老人都开始像季节走入秋天一样,准备“颐养晚年”了。颐养,包括养生、合适的生活方式和适当的活动。因为老年人体内钙流失比较快,又补充不及时,最怕骨质疏松,运动强度大而意外出现骨折等。此外,老年人身体多病,不少人有“三高”,剧烈运动最怕突然出现心梗、中风等意外。“不锻炼”不等于不活动,老人选择散步活动就挺好。
对于民间的说法,要科学性的理解,切忌“板上钉钉”死脑筋,在选择运动的把握上要根据自身情况有度而适合,辩证对待。
民间的“不锻炼”非排斥运动,“多锻炼”也并非多多益善,什么事都要因人而异,看具体情况。
图片来源头条免费正版图库。
“40岁前多锻炼,50岁后少锻炼,60岁后不锻炼”这话对吗?
正确的做法是,四十岁要锻练,五十岁要锻炼,七老八十还要锻炼。不锻炼,肌肉就会松驰,手脚就会僵硬,筋血就会堵塞,头脑就会呆痴,免疫力就会降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就会如影相随。所以我们要一息尚存,活动不停,生命不息,锻炼不止,让有限的生命尽可能得到最大的延伸。
“40岁前多锻炼,50岁后少锻炼,60岁后不锻炼”这话对吗?
生命在于运动,身体在于保养。实践告诉人们,锻炼任何时候不能少。至于锻炼的强度怎样定,根据个人体质去锻炼。别太累就行。張德江七十多岁还在健身。钟南山也是。老年人若不锻炼,肌肉流失得更快。肌肉流失了,身体能健康吗?所以,原先流行的有钱难买老来瘦是错误的。老年人通过锻炼和营养,减少肌肉流失,身体会更健康。只不过锻炼的强度要掌握好,别累着,也别闲着。
“40岁前多锻炼,50岁后少锻炼,60岁后不锻炼”这话对吗?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是经典。人不管在什么年龄段都需要运动锻炼,只是锻炼的強度不同罢了。四十岁,五十岁之前可选择,跑步,登山,等等強度大点的运动锻炼。五十岁以后身体开始慢慢的走下坡路了,各种毛病随之而来了。不能做些太激烈运动了,适合运动跳跳广场舞,散步,等等。六十岁以后还是需要运动锻炼。我今年六十多岁了,而且有慢性病,我觉得还是要动起来,只要今天不觉难受,就要炼操半小时,从头😞到脚炼一遍,这样全身血液畅通了,颈椎和肩膀不那么僵硬了,腰也变软了不疼了,双腿也不会那么僵硬了,要是隔两天不炼了就觉得浑身的难受,这疼那痛的。还有呢,饭不能吃太饱了,七,八分饱就可以了,饭后不能马上躺下或坐下,饭后收拾碗筷,拖下地板,厨房炒菜地板脏了拖下。然后再屋里走动半小时,年轻人上班去了,跟别人同住一套房里。剩下我一个人很好走动。我觉得这样很好的。
“40岁前多锻炼,50岁后少锻炼,60岁后不锻炼”这话对吗?
这个话题当今社会的人行为负责多数是年轻人少锻炼,人到了5O-6O岁大的天天早上见到锻炼自己,个人觉得。锻炼锻炼是养成习惯,必须坚持下去,是全社会的人行为。认为,无论是中青年龄,老年人为了生活方式,身体健健康康快快乐乐,长寿在于坚持锻炼了!而且保持生活,心态好,不断提高锻炼知识。提高免疫力差的功效作用。
“40岁前多锻炼,50岁后少锻炼,60岁后不锻炼”这话对吗?
生命在于运动。锻炼本身就是运动。40岁的风华正茂,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50岁时知天命,锻炼身体适而可止。60岁后进入老年时代,不锻炼不运动,是不行的。量力而行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