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一个抑郁症患者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抑郁症患者最需要的是亲人的关爱,及时疏导心理,会逐渐恢复到健康状态的。
我家妯娌有一个抑郁症者,现在还吃着抗抑郁的药物。大约十几年前吧,也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就抑郁了,发病的时候会对家人大发脾气、摔东西、不睡觉,心情低落、多疑、不信任他人、不愿意与人沟通、经常寻死觅活的,表现出来特别厌世的情绪。
这种疾病别人劝说不怎么理想,沟通交流需要心理契合和陪伴,需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关怀和爱。千万不能用话来刺激,比如“你没有病”、“你这是精神病”,“你为什么不开心”等,这会让抑郁者找不到心灵深处的安全感,会加重病情。
让ta渐渐走出自己的心理阴影,看到快乐阳光的自己,就需要一个“支点”来撬动抑郁这块“石头”。
当年我妯娌40岁左右时患这病的,多次住院治疗,曾经到过异地的大医院,也是反复几次进出治疗也没有彻底好。她老公对老婆那可真是特别有耐心,每天坚持往返百余里路去探望送饭(她不吃外面的饭菜),同时像哄孩子一样给予精心照顾,慢慢的她感悟到还是丈夫最亲,在药物、亲情的“干预”下,她渐渐走出了抑郁的阴影。后来家人也是倍加小心“呵护”着她,就怕触动她的“抑郁症结”,怕她不高兴、情绪低落再犯病。在家里,丈夫几乎承包了所有负担,而我婆婆也是尽力帮忙,知道她爱吃蛋饺啥的,会时常让家人做着给她吃。
所以说,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融洽、关心很重要,不要忽略了抑郁者内心的真实感受,你就把ta当成病人并找到问题的症结,及时就医抗抑郁,身边人多给予心理疏导,不要让其觉得家人嫌弃自己,进而缺乏安全感、冷落感,不利于病情的治疗稳定。
感谢悟空邀请。
图片来自网络。
家里有一个抑郁症患者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以前单位有个打扫卫生的阿姨,家里儿子有抑郁症,闲聊中经常会提到这个儿子的一些事情。让人很伤感。
她儿子从小聪明可爱,学习到初中都是名列前茅。高中考上一所省重点高中,成绩好的孩子比较多,他的成绩不是那么拔尖了,家里因为就是普通工人家庭,也没太注意孩子的心里变化,只是觉得不爱说话,爱发呆,爱自言自语,说班里谁谁谁不好,谁谁谁肯定作弊了,但是也不淘气不捣乱,也就没放在心上,结果孩子越来越出格,最后离家出走在家附近小河边一呆就是一夜,家里紧张起来,看的紧了,孩子就开始发脾气,摔东西,渐渐地那个听话乖巧的儿子不见了,必须每天有人看着,不留神就出走,回来就发脾气。
最后没办法去看医生才知道是得了抑郁症,吃药以后人有点呆。倒是不出去也不发脾气了,整天呆呆傻傻的,看着可难受了。送到医院几次,费用高,也负担不起,里面环境也不太好,担心儿子受罪,只能天天看在家里。
这个阿姨两口子都是普通工人,原想着指望儿子学有所成,现在只希望平平安安。儿子现在二十多,整天在家发呆什么都不能干,家里老伴身体也不好,不能出来打工,只能在家看着儿子。阿姨已经六十多了,因为没什么文化,在外面打了几份工挣钱,都是出出力气。经常和我们闲聊发愁以后老两口年纪大走了以后儿子怎么办。有一次甚至说真到那一天干脆全家喝药一起走算了。真的很无奈。
希望现在社会能多些这样的机构,费用少点,服务好点,能让这样的家庭有点指望。
家里有一个抑郁症患者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女儿大二的时候辅导员打电话给我,说她应该有抑郁症!从小到大女儿乖巧懂事,学习明列前茅,从未让我操心过,大学上了211,以为前途是一片大好灬我立马就去了学校,.系党委书记找到了我,建议休学一年!我当时懵了!因为女儿在学校,不在身边,究竟这半年她是如何从正常变成了现在的模样,我不得而知,眼前的女儿脸色腊黄,一脸倦容,跟我讲她怕去人多的地方,甚至不敢去食堂吃饭,每天左边头痛欲裂,左半边肌肉酸痛僵硬,肠胃功能紊乱,睡不着觉,心理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我一边劝她一边办理休学回家,因为起初患病的时候身体躯体症状特别严重,所以我们都不知道真的患有抑郁症,还以为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先去拍MR头颅,没事,又去拍C丅颈椎,也没事,又去做胃镜同样没事灬同时去了市精神卫生中心,测试结果:中重度抑郁!吃药,心理咨询(三次)因太贵且女儿感到没什么实质性作用就不再去了,药物也是换了几次,开始的曲舍林副作用太大,几次调药发现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不错,坚持吃药三年灬又恢复了上学,这三年基本没有了当初的爱哭,发脾气,怕人,记忆力减退,但是吃药并不能解决一些问题,这几年她虽然可以正常吃饭,打扫干净,打游戏,玩手机,但是仍然是早上不起,晚上不睡觉,每天无精打彩,对什么事也不关心,对生活没有目标,过一天算一天浑浑噩噩的,偶尔一天也有个笑脸,这我己经很瞒足了,我也一边陪伴着她一边恶补抑郁知识,试着与她沟通灬经过我几年的努力和观察,发现以下特点,总结如下:一。女儿患病原因是宗族遗传因素导致,我们家每一辈都有几个等级不同的精神病人,我舅,我妹,我舅女儿,我弟的女儿,我妹的儿子灬好崩溃!!二,得了抑郁后女儿认知能力下降,对事情的理解能力变差,变得越来越难沟通,所以不能直接说她,一定要想尽办法,顺着她,设身处地的站在她的角度考虑问题灬三,她很固执,不想信中医,任凭我怎么劝也不吃中药,这对她的病情好转不利,但是我仍然没有办法….。四,我家里有了这一个病人,我彷佛也抑郁了,整个世界都变了,我不再喜欢跟朋友交心,有事藏在心里,把重点放在女儿的疏导治疗上…五,这个病绝对不是那么好治的…即使我和女儿有治疗的决心,但靠自己的力量和药物也不是那么容易战胜心魔,通过学习,了解到抑郁症是目前世界上医学也未攻克,的难题,精神癌症,能全愈的人少之又少!六,得整个家庭氛围也会为之改变,精神层次,经济层面却会受到影响,我不再请朋友来,聚会女儿也不去参加,来了客人女儿常常躺灬,但是摊上了,怎么办?只有迎头而上,尽最大的努力让女儿先活着,再努力如何活好!我也是如此!!!
家里有一个抑郁症患者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的亲戚里,就有个重度抑郁症患者,在与病魔抗争了两年之后,最终还是以跳楼的方式结束了痛苦的一生。
这位亲戚曾经是一线城市的高中老师,四十五岁之前性格开朗,和老家这边的亲戚多有联系。逢年过节还会回老家看看。45岁那年(2016年),听说是在单位和同事有了点小矛盾,下班骑电瓶车回家时走神,闯红灯与汽车相撞,倒地不起。经检查骨头没有问题,只有手掌有少许的挫伤。几天以后手掌的伤势恢复得差不多了,但她却感觉掌心疼痛,有时要疼痛到痛哭的程度。医院里各种检查做下来,手掌肯定没有任何器质性损伤,也排出神经受损,最后医生认为是精神疾病,经测试,居然已经是中度抑郁。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之前,所有的家人、朋友、同事都认为她是个极其开朗、平和的一个人,根本没人会将她与抑郁症联系在一起。
医生给她开了一些药,她也请假在家修养了三个月。确定病情得到控制以后,她继续上班。当时她儿子已经有出国留学的打算,她如果长期请假,对家庭收入影响很大,怕会影响到孩子的出国留学。事实上这可能是个错误的决定。到了2017年的六月,正好是期末复习阶段,她突然表现得非常狂躁,她在和没做作业的学生谈心时,突然自己拿头往水泥柱子上撞,把学生吓坏了。再次送进医院检查,居然已经是中重度抑郁了。医生建议要住院治疗,之后建议在家休息,避免学校工作方面的刺激。
那一次我们去看望她时,感觉和一年前判若两人。一年前感觉她四十不到,现在简直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年妇女了(其实很多女性五十多岁看起来一点也不老)。她能很清晰地和我妈聊天,说她儿子的情况,说她儿子准备出国,怕儿子在外面没人照顾,怕儿子出去了不回来……我当时想,她这病会不会和儿子准备出国有关?但是她好像没和医生说起过。
之后听说她儿子决定不出国了,毕业后找了个很不错的工作,虽然离家比较远地铁毕竟方便。没啥事的话,他一周回家两三次,陪他妈聊聊天。看到儿子回家,她总是开心得问儿子的各种情况,一点也不像个病人。正当大家感觉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的时候,有一天下午,她突然从13楼的家里跳了下去。找遍了家里的角落以及手机和电脑,都没发现遗留的只言片语,一个人就这么突然之间不声不响地走了。
后来据她的老公说,在她出事的前几天,她可能有意识地少吃了药,因为在清点她的遗物时,发现了一瓶没有开封的药,按照医嘱,这瓶药应该吃得差不多了。我们亲戚里私下觉得,可能他们夫妻的感情不是很好,因为他们年轻时曾经闹过离婚,也许这也是她得抑郁症的一个原因,只是他们不提,外人更不能说啥,否则,老婆吃没吃药,难道不应该关心一下吗?
而今斯人已去,我只想说一句,抑郁症患者需要更多的关爱,尤其是要注意按照医嘱吃药,千万不能自作主张停药。
(中间一些信息已作处理,避免读者或知情人对号入座,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家里有一个抑郁症患者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家里有人患抑郁症,这种情况不少,可能就有你身边的同事、同学、朋友,只是你不知道。
有家族病史的,出现异常了家人通常就带去精神科诊断了;
没家族病史,又不了解的,常常就忽视了,总要拖延一段时间,没办法了才开始求助、求医,直到确诊。
从此过上“家有抑郁症”的生活,在心灵上也开始带上枷锁。不管是社会还是个人层面,对抑郁症患者本身的关注、理解和支持就不够,更何况抑郁症家属呢?
深受打击,不敢相信
逐渐接受,开始行动
- 照顾病人,修复自己
家有病人本就辛苦劳累,如果还是和精神有关的,家属难免会背负羞耻、自我怀疑等包袱。
但这本不应该。
1.抑郁症是病
是病就得治,不是想不想得开的问题。谁要是身体有个什么病,你也不会劝他想开点,认为他是作吧。脑内神经递质受体功能出现问题的抑郁症,是需要吃药调节的。
2.这个病难治
3.这个病易复发
4.抑郁症≠自杀
·
·
·
5.这个病也会出现治不好或看护疏忽,以自杀的方式病逝。
就像癌症患者经历了放、化疗,最后还是病逝。ps多嘴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了心理咨询师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抑郁症属于精神障碍的一种。所以心理咨询师是没有资格诊断和治疗抑郁症的,也就是说应该寻求医生的帮助,切莫讳疾忌医。
如果家里有一个抑郁症患者,那就积极求助、求医,科学客观地了解抑郁症,同时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家属最好成为理解患者、接纳患者、陪伴患者的堡垒,而不是成为伤害患者的利刃。
我是身边的戏精 斜杠大仙女,具有医学背景的心理硕士 正在筹备心理垂直领域公众号,欢迎“无人可诉”的你家里有一个抑郁症患者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曾经,有位同事患有抑郁症。她在世时,正常工作,我们在一个办公室里。她说她必须长期服用某种具有镇定作用的药(根据她的述说,自己也认为自己有抑郁症),服药产生的副作用较大,比如面部表情比较僵硬,明明心里挺高兴的,但是别人看不出来,甚至以为她很不高兴。于是,我就以为大摡她在平时多数的时光是高兴的,至少与大家一样。
我们在一起工作的时候,她三十出头,某天她在上课时,因为教育学生动了气,回到办公室后,突然抽搐起来,口吐白沫。大家马上把椅子并在一起,让她躺在椅子上休息。休息一会儿,她就恢复过来了。(这种症状类似癫痫病。我母亲脑梗后,得了癫痫病。我浅浅研究过)
某次,大嘴巴子恶声地说她的不是,我告诉大嘴巴子待会跟她说话时要和气点儿。大嘴巴子马上对我厉声喝道:“那她为什么不回家待着,上班干啥呀!”好在大嘴巴子只跟我厉声喊并没有跟她喊。但是大嘴巴子把我卖了。我明明是为她着想,为了说话,…大嘴巴子有本事让她恨我。
再后来,她又因教育学生犯过两次病,大家便懂得如何照顾她了。我悄悄对大家说:“能不能把她安排到图书馆?”这样有利于她的身心健康。但是她继续教课,我们一直共处一室。时间久了,大家也就待她如常人。
某次,办公室某人请全组人吃狗肉,不知为何唯独没有她。下了班,大家一起去吃狗肉时,又与她是同路。她到了家门口,一拐进了家,我们拐向另一幢楼去吃狗肉。那时,我心里有点明白,但不善于沟通,就稀里糊涂跟着大家走。后来俩人的矛盾暴露出来,我知道闷声不响的我成了帮凶。
那时候,凡是在职人员每个人每个月(或者每个学期)都能收到住房公积金发来的函。有俩人在取函的时候,一定要落下她的(不给她取)。而且这俩人在给大家发函的时候,还一定要与受函者寒暄扯话,故意让她有被放单的感觉。她为这事,在办公室哭过两次,她一边哭一边说某人可坏了。(坏人不怕她犯病)
两年后,她果真去了图书馆,是学校安排她去的。但她却又想回来讲课。她经常回组里说想讲课的愿望。不知道组里人对她说啥了,她又去找副校长说她的愿望。副校长劝她待在图书馆,不知道他们之间到底怎么说的,最后,她在校长办公室嚎啕大哭,很激动地怒骂校长。我知道那位校长绝对是出于为她好,劝阻了她。关键是语文组里的人不知道对她说啥了。当时大嘴巴子是组长,大嘴巴子对她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全是哄她,赚她,我“有幸”耳闻目睹她俩说的只言片语,旁观得分明,我心里明镜似的。至于,她俩私下谈了什么,那就更不知道了。总之,她意欲回归语文组继续教课的愿望一直有。在她闹完校长室后,她经常回组里待一会儿。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她一直服用镇定药物。
在她去图书馆之后的两年里,我偶尔接触她,她对我的态度极不友好。后来听她谈及镇定药,我只以为那是她吃了镇定药之后的副作用。直到她的女儿考上大学后,我才知道她一直恨我。她女儿考上大学没有请吃升学宴,我到图书馆给她送了一佰块钱。她一开始拒绝,她说:“你留着买药吃吧!”我不知道她为何诅咒我,这一佰块钱一定得给她留下。我想我掏出来的一佰块钱,忽然被她定义为“买药的钱”了,这钱绝对不能拿回去,谁拿着谁去买药吧。为了让她收下一佰块钱,我说了许多好听的话。唠了十几分钟的嗑,她收下了钱,我如释重负,我们之前两清了,曾经我住院时,组里人齐钱给我买过东西。她的嘴之所以那么寒(恶语一句六月寒),与语文组的某几人有关系,人心叵测,深不可测,当面人背后鬼,还要在大面上作出假团结给全校看,明面一盆火,暗中使刀子,处处设机关。
丧了天良的人,只要能达到伤人害人的目的,就连需要靠镇定药来维护正常生活的她,都不放过,让她做放冷枪的枪手。一个敢于说冷话,放冷枪的人,她的心必定是寒的,这于她的心绪与精神状态是有害的,人们又全都知道她已经早就患有“抑郁症”了。歹妇知道只要把她调唆得为己所利用,她就更具杀伤力,她一直误解我,她也误解了校长对她的照顾。
她到图书馆四五年后,去世了。在她去世前,她依然坚强地早签到,午签到,晚签到,跟大家一样正常上班。她已经是个患者了,当时图书馆的某人当我面说她是个“精神病”,我对那人永远好不了,我尽量回避那个人,我认为那个人绝非善类。阿金虽然健康出了毛病,但她是个倔强(jue,二声;jiang,四声)好强的人,我还真挺看得起她,她也从来没有想过要被学校照顾。
后来,她的病况恶化了。在某个学期,她在上班的路上昏倒过两三次。有一次,一个路人慌张地跑到学校来说:“你们学校的那个老师,又昏倒在路上了。”她的这种情况,好多路人已知。有许多人经常走在这条路上锻炼身体,慢慢地就知道了她。在她临终前的一个学期里,她高频率地昏倒。大概是在冬天里,她在家中又昏死过去,她被家人送到医院。她的脑中有个瘤。据说,家属试图保住她的性命,同意医生给她做开颅手术。脑壳切开后,医生发现那个瘤子已经坏掉了(烂了),她走了。三十几岁?忘了。
她走了之后,大嘴巴子与那个曾经让她在办公室里大哭的人说道她,说“她的头发全是黑的”。大嘴巴子比她年轻三四岁却早已“青丝霜染”。似乎她的黑头发,一直被人嫉妒。
补充分析:
以前她一激动就抽搐,应该与她脑中的瘤有关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