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淡生老病死?

我有个同事五十多岁了,他妻子也50多岁但得了脑瘤几年了,他一直照顾她为她做手术割除,最近在一次送往大医院的路上突然抢救无效去世了,办公室里氛围突然沉重了!对于我们这样三十多岁的女性如何看淡这种生老病死?

我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在医院工作的人,对生老病死应该看的最多了。

人,从一生下来,就开始“漫漫旅途”了。从生到老,应该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童年、读书、长大、工作创业、结婚生子……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品着品着就老了。昨天仿佛还朝气蓬勃意气风发,今天就想吃吃不动想干啥干不了了,关键是自己还不服气。哎,感叹这日子真的是“38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呀!

老了接着就病了。打交道最多的是医院,最熟悉的人是大夫。我也曾经在大医院呆过,尤其内科病房几乎每天晚上都有被“送走的人”,有时候还送走好几个,早晨下班回家的路上心里格外不好受,一整天都不愿意说话。在“走”这条路上,有时候真的是不分年龄,也不是谁有没有钱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没人可以逃脱。父亲今年83岁,患有高血压、轻微脑梗等,走路需要拐杖还不稳。我看着父亲,父亲就知道我要说啥,他摇摇手告诉我:人活多少岁都得死,看淡点,无所谓。这几句话看似说给自己的,其实也是说给我听的。从父亲对生命从容的心态里,我也感悟到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新诠释。儿时记忆中,父亲曾那么阳光帅气,热爱生活,他当过兵,参加过抗美援朝,一辈子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他话语很少,但说的每句话仿佛都富含哲理。

现在自己也到了“老病”阶段,虽然见得很多,但也有种不知所措的之感,就是感悟生命如此短暂,似乎还没体验人生的真谛还没品味生命的意义就老了。死亡,其实一直距离都离自己很近的,它就像个影子,如果不理会一直往前走,或许生命还会前行的远一点。

“看淡点,无所谓”,我会记住父亲的话,好好生活,让余生活出自我和精彩,真的有那一天,我要感谢这个世界我来过。

如何看淡生老病死?

记的前几年有一位台湾老人八十五岁了,可能身体得了某种疾病,动员家里人一起去瑞士做安乐死,他说他已活够了!还说做人活着就要精彩,到老的时候就要痛痛快快的走!开始他家里人都想不通,但经过他路口婆心的做工作后,最后终于同意了他的决定。在安乐死的前一天晚上,一家人在酒店里一起聚餐,并照了全家福,似乎他老人家不是去赴死,而是像外出旅游的告别!这种心境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这说明他已看透了红尘,理解了生死的必然,所以对生死就看的如此淡定。

话说回来,每个人的生活观念不同,所以这里并不是叫大家都去学习他这种模式。而是要平淡的对待生死,“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强求没有必要,还是顺其自然的对待生死问题。平时多注意身体健康的保健,这样就能延缓死亡的时间。年龄大起来身体的各个部位的功能肯定会衰退,注意保健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健康些,也给下一辈少添一些麻烦,平静的等待那一天的到来。

当然,很多人也都想长命百岁,因为人毕竟只有一辈子,这种想法也很好理解!但如果真的让你活到一百多岁,到那时的想法可能又会不同。这里再举一个例子,前几年看到一个消息,说孟加拉国有一位老人,当时已经146岁了,从照片上看还比较健康,这位老人说他十年前就想死了,但就是死不了!主要像他这样年龄的人太少了,活着感觉到最难受的就是孤独,这种孤独感正是他想早点死的原因!可见,人活着有伙伴一起玩也才最重要,不然强烈的寂寞感会让人生不如死。

总之,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到了一定的岁数自然要去见上帝。最重要的是活着身体健康,死了没有遗憾。

如何看淡生老病死?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无法抗拒。每个人都要经历,无论贫富悬殊、地位高低,都不可回避。只能顺其自然,没有必要强求。人即然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必然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疑惑、挫折、难题,还要经受寒署之苦、病痛折磨、情感煎熬。躲也躲不脱,推也推不掉,这就是丰富多彩的生活,跌宕起伏的人生。我们光溜溜地来,赤裸裸地去,不过是匆匆过客。不要以为拥有了财富就拥有了一切,其实都是虚幻、海市蜃楼。我们要看淡人生,淡泊名利、地位,过好每一天,珍惜每一刻,抛弃烦恼、丢掉忧愁、克服病痛、笑对死亡,享受健康、快乐人生。

如何看淡生老病死?

我们总说,生老病死,人生常态。这句话轻飘飘地就把人生总结了,但真的是这样吗?我现在没法回答,因为我也一直在探索和思考。

在我的印象中,关于对死亡的态度和思考最多的莫过于堂伯的死。

高中的时候,堂伯就生病了,但家里条件不好,也就没太多关注,就当做一般的小病处理,吃点药什么的。过了很久,一直不见好,而且更严重了,家里才带着他去医院检查,这一查就像一个惊雷打了下来,癌症晚期。就目前的医疗手段来说,这个结果就意味着离死亡不远了。医生建议他住院化疗,但是效果不敢保证,家里本身就穷,所以他直接放弃了,仅仅抓了一点药带回来吃。

他患癌症的事很快大家就都知道了。一有时间大家都会去他家看望他,安慰他!一天下午,我看到他一个人在院子里站着发呆,我就走到他身边和他聊天,他的话不多,加之我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所以就断断续续地我问他答,当我问到:“您怕吗?”他面无表情地说:“有什么可怕的,不怕!”我没在说话了。其实从他的语气中,我能听出来他的委屈和无奈。

他才50岁不到,儿女都没有成家,家里又特别穷,他又得了这样的病,而且是这种必死的病,他没有任何办法。我想,每天他都会站在院里发呆,或许也在思考死亡是一件什么样的事。

大一下学期,刚过完年,离开学还有10左右,我专门去看看他,这个时候的他已经有些讲不出话来了,整个人只会大口呼着粗气,显得很急促。我问他话,他没有回答我,一直坐在凳子上,背靠着墙,头仰着,嘴巴张着。听到我的声音,他无力地睁开眼睛看了看我,这个时候的他,眼睛都呈现出绿色,皮肤都有些发黑,看起来挺吓人的。我看着他,眼泪有点忍不住了,憋着泪问他想不想吃点什么,他没有回答我,看了看我,就把眼睛闭上继续急促地呼着气。我不愿再说什么了,因为我知道死亡即将来临。

最让我难忘的还是他的眼神,虽然充满绿色,但是依旧表现出无奈来,或许他这个时候依旧想再活几年吧!5天后,他闭上了眼睛,离开了这个让他无奈的世界。

那个时候的我,想这要是一个梦多好啊!或者他已经80多岁了,也许我更能释怀,他也会少了更多的无奈吧!

如何看淡生老病死?

人老病死,自然规律,在人生漫长的岁月里,有一半欢笑一半流泪,儿时哭哭笑笑,无忧无虑,长大了懂的事情多了,烦恼也多了,人生就是一场游戏,曲终人散,有什么可怕呢?在有生之年快快乐乐过好每一日。

如何看淡生老病死?

➖➖➖生死天定,不随人意➖➖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都会考虑人的生死问题。但要看淡生死,那谈何容易啊!要是都能看淡生死,医院就不会有这么多病人了。

老年人一半以上的求医次数,都是因为怕死才去得。身体略感不舒服,定要去医院,非要医生说一句:“唉!你沒病,身体很好啊!”才会放心。

要真正能看淡生死,人必须要有极高的思想境界。你如要看淡死,首先就得了解生是什么?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你得活明白,活着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但是现今大多数人活着,本能地就是为了聚财,就是为了谋官,就是为了贪色,就是为了子孙。其实这种本能的行为,在红楼梦当中的“好了歌”中早已为人们指点了迷津,然众人就是不恳去醒悟。“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存在于天地之间;人的一生不过就是雁过无痕的结局,是无人能看到你在此经过的痕迹的。现在研究泡沫经济的大有人在,但研究泡沫人生却难见其人啊。人生如泡沫,风吹全无影。人生辛辛苦苦几十年,到最后能若于你东西一点一滴都没有。还是尘归尘,土归土,最终全部归大地。

我觉得要真正能看淡生死,应该好好地看一看(心经):活着我们先要修心;修到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起化空,一点也不存真假之迹,生死之迹!森罗万象,皆是自身;草木丛林,无非我心!欲寻一个身外之物,了不可得。人得心体;就是那能大能小、能方能圆、能长能短。非大非小、非方非圆非长非短之心体。心;变化莫测、妙用无边。小就是大、大就是小;一就是多、多就是一。生就是死、死就是生。再没有别的东西能与它相比了。弄明白心的作用,就弄明白了生死的道理;才会看淡人的生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