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打死不做汉奸的真汉子?

如题

文天祥岳飞

历史上有哪些打死不做汉奸的真汉子?

其实民国的许多军阀都不愿意做汉奸的吧,最典型的就是段祺瑞。

段祺瑞在历史上以“六不”出名。这“六不”是哪六个呢?分别是:“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一生秉承这六大戒律的段祺瑞算得上是民国时期官员中的一股清流了,他为人处事原则性极强,别人拍他马屁都得小心翼翼的,生怕拍到马蹄子上。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人不论如何威胁都没办法请他出山的原因。

1926年,曾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的段祺瑞下台后,独居在天津租界里,自号“正道居士”,过起了吃斋念佛、远离政治的生活。然而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为了避免中国出现太过强烈的反抗,日本人开始在北方寻找自己的傀儡,伪满洲国的溥仪,伪蒙的德王都因日本的这个战略重新登上了历史舞台,那么华北要交给谁来管呢?日本人将目光投向了独居天津的段祺瑞。为了请段祺瑞出山,被称为“中国通”的日本特务机关首领土肥原贤二曾经多次上门拜访,想通过他建立一个华北的傀儡政权,然而面对日本人的威胁也好诱惑也罢,段祺瑞都丝毫没有动摇。随着日本人的耐心不断的减少,为了自身的安全,1933年初,段祺瑞突然对外宣布,将南下看望在上海读书的二女儿段宏彬,并往浙江普陀山拜佛。名义上是探亲,实际上段祺瑞只是想尽快逃离日本人的控制范围,以避免受到日本人的控制。段祺瑞坚决不和日本人合作,甚至不惜逃离天津,看到这样的情况最高兴的其实是蒋介石。段祺瑞之所以敢大张旗鼓的离开天津,全程都靠蒋介石的策划。1933年1月22日,段祺瑞南下上海,当他到达上海时,他坚决不和日本人合作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段祺瑞的名声之盛,甚至远超他当总理的时候,他到达上海之时,蒋介石曾下令南京少将以上军官一律戎装过江赴浦口车站迎接,蒋介石本人更是全副戎装亲到下关码头恭迎段祺瑞,行师生礼,并询问健康。当晚,蒋介石设盛宴招待段祺瑞,南京的军政要员全部出席作陪。

历史上有哪些打死不做汉奸的真汉子?

段泉帅好权不贪,吴玉帅好名不邪,张雨帅好利不恶。 北洋大帅们虽然内斗的时候拼得你死我活,但是在民族大义面前都还是很有骨气的。包括贿选总统的布贩子曹锟,五四运动中被称为汉奸的曹汝霖,曾经留学日本的孙传芳。

历史上有哪些打死不做汉奸的真汉子?

谢谢邀请。历史上打死不当汉奸的仁人义士多矣,特在今天抖音海外版被强卖的当下,表出这一群宁死不卖厂不卖技术的民族企业家科学家。

范旭东,湖南人,留学日本帝国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日本校长讥讽说:"你学成了(有什么用),中国已经要亡了。“范旭东一生以此言为耻,毕业后回国,百般艰难的情况下从制盐开始,久大精盐1936年达到约50万担。制碱长期为西方垄断,许多民族布业因此停工,范旭东集结了陈调甫,王小徐,李烛尘,侯德榜的科学家团队,真正为中国付出一切的人,1926年生产出合格碱,永利纯碱获万国博览会金奖,远销日本,印度,东南亚,在天津,永利碱厂,南开大学,《大公报》被称天津三宝。1937年,生产硫酸铵,硫酸铵可以生产硝酸,制造炸药,范旭东有志于科学报国的雄心万丈,可惜卢沟桥事变爆发了。

1937年秋,日本军部授意兴中公司夺取永利碱厂,假惺惺谈“日中亲善”,几次拜访李烛尘,又请三菱公司提出两家合办,想"合法"化掠夺之实,李烛尘拒绝后,又几次找范旭东要求"购买",范答:"厂子我不卖,你要能拿走,就拿走好了。“日本军部在1937年12月9日,逼李烛尘在预先拟好的出让文本上签字,李烛尘怒斥:"世界上哪有强盗抢东西还要物主签字的道理!你们做强盗也一人无勇气了。”

南京铔厂也没逃脱被抢厄运,日军逼范旭东合作保工厂安全,范说:“宁愿给工厂办丧事,也不接受奠仪。"

范旭东和同事们迁到四川,在自贡成立久大盐厂,1945年10月4日,范旭东在重庆去世,终年61岁,毛主席挽联“工业先导,功在中华"。

李烛尘后出任新中国食品工业部部长,侯德榜独创的“侯氏制碱法”闻名世界。致敬英雄,缅怀一切为人民为国家奉献的仁人志士!

历史上有哪些打死不做汉奸的真汉子?

汉奸,原指出卖汉族利益的败类,后引申为背叛中国投敌罪无可赦之人。从相对狭隘的意义上来说,古代蒙元灭宋、清明易代时期,现代抗日战争时期都涌现了一大批宁死不屈,铁骨铮铮的汉子(蒙元灭宋和清明易代时投敌叛变的人,今天未必可以定位为汉奸,但人格上确实存在污点)。我敬重这批汉子,所以回答这个问题。

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1283年),江西庐陵人(今江西省吉安市),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公元1275年,蒙元大军南下,文天祥散尽家财募兵5万抗元,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陆秀夫、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1277年5月,元军进攻江西,文天祥组织抵抗,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1278年12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留下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 1283年1月9日在大都就义,终年47岁。

陆秀夫

陆秀夫(公元1236年—1279年),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蒙元灭金后大军南下,陆秀夫与众大臣共同拥立卫王,直至崖山兵败,陆秀夫考虑到难以逃脱,于是将自己的妻子儿女赶下海去,自己背着卫王赴海而死,当时他年仅四十四岁。

史可法

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抗清名将、开封府祥符县人(今开封市双龙巷)。 北京城破崇祯自缢后,史可法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史称南明弘光政权),继续与清军作战。官至督师、大学士、兵部尚书。1645年,清军大举南下,围攻扬州城, 4月24日,清军以红衣大炮攻城,入夜扬州城破,史可法自刎,被众将拦住。众人拥下城楼,大呼曰:“我史督师也﹗”被擒住后,史可法拒绝投降而被杀。

阎应元

阎应元直隶通州人(今北京通州),明末抗清名将,江阴抗清三公之一。1645年,任江阴典史期间,率十万义民抗清,战斗中,汉奸将领刘良佐向城中守军劝降,。面对刘良佐的劝降,江阴军民丝毫不为所动。阎应元更是怒道:“大明有你这样投降的将军,却绝没有投降的典史!”面对二十四万清军铁骑,两百余门重炮,阎应元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阎应元被俘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终英勇就义。阎应元临终前留绝命联:“宁愿留忠发,不肯剃女干头,穿戴汉服死,不做旗装奴”

本问题特邀独立撰稿人,历史爱好者刘叶平回答。

历史上有哪些打死不做汉奸的真汉子?

以死明志张自忠。

张自忠,字荩忱,山东临清人,1916年,25岁的张自忠加入冯玉祥麾下,历任排长,营长,团长,师长,参加了著名的“中原大战”,屡立战功。1930年6月,张自忠率部击败蒋介石军精锐张治中的教导第2师,一战成名。

冯玉祥失败后,张自忠部被改编为第38师,他任师长,并参加了1933年的长城抗战,杀敌甚众。

1937年7月,“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守军第29军由于武器装备落后,孤立无援,不得不退出北平,7月29日晚上,第29军军长宋哲元要求北平市长秦德纯留下来与日寇议和争取部队撤退时间,秦德纯推辞,于是宋哲元问张自忠是否愿意担任北平市长。

紧急关头,张自忠说:为了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为了我们二十九军能及时脱离被敌人包围的险境,既然委员长这样决定,目前这个任务我愿来担,个人毁誉在所不计!”

7月30日清晨,北平市民发现日军已经开进城,由张自忠署名的安民告示四处张贴,于是舆论大哗,纷纷痛斥张自忠投降日寇,卖国求荣,寡廉鲜耻,称其为“张逆自忠”,以至有人建议国民政府,要求将张自忠以叛国罪论处。

一时间谣言漫天飞,有人说张自忠为了夺权逼走了宋哲元,又有人说张自忠接受了日本人的巨款,当了汉奸。日本人还送给他一位美女等等。

在此期间,张自忠抓紧时间救治伤员,安葬死者,安排未及撤离的29军官兵眷属尽快撤出城,根本没有时间为自己辩解。

8月1日,张自忠安排留守部队突围,等一切料理完毕,他于8月7日辞职,躲进美国友人弗格森家,至9月3日方脱险离开北平。

1938年初,张自忠出任第59军军长,1938年3月,张自忠率部与庞炳勋第3军团配合,在临沂之战中大败日寇,毙伤日寇近3000人,在武汉会战中,又率所部阻击日寇第10师团,杀敌3000余人。1938年10月,张自忠升任33集团军总司令,参与国民党军组织的冬季攻势,又歼灭日军近万人。

1940年5月,枣宜会战爆发。张自忠将军亲率麾下第55军74师两个团渡河作战。由于汤恩伯不战而退放弃枣阳,导致张将军所部2000余人陷入日寇上万人的重围中。5月16日,张将军所部伤亡殆尽,援军不至,于下午4时壮烈殉国,时年49岁。

张将军遗体被抢回后,经检视发现身有八处伤口,其中炮弹伤二处,刺刀伤一处,枪弹伤五处。在牺牲前,他对麾下将士说: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蒋介石在张将军的追悼会上说:

(张自忠)忍痛含垢,与敌周旋。众谤群疑,无所摇夺,而未尝以一语自明。

伟哉张将军,壮哉张将军!中华民族得以不亡,以有如张将军之类民族英雄代代继出,兴亡继绝之故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