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2023年3月底退休,我是副高,可延5年,我该不该延?
按照规定,副高可以60岁退休,也可以选择55岁退休。题主目前已经53岁了,有没有必要选择延迟退休?关键是要看题主家庭经济情况、生活向往、工作热情。请听我分析,仅供参考。
一、选择55岁退休,工资待遇肯定会大幅度减少我们先来比较一下退休前后的待遇问题。假如题主是专业技术副高职称7级,55岁。以我们市直单位为例分析。①副高7级在职工资待遇。33年工龄,每月打卡工资6500元,双边公积金3050元,全年奖金大概2万元,所有加起来,一年大概13万元。均摊到每月,平均每月10800元。②副高7级退休待遇。33年工龄,加上职业年金,大概5590元。
从上可以看出,55岁退休后,工资每月少了5200元,大概少了一半。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的人来说,少了一半工资,生活水平顿时下降很多。
二、选择60岁退休,退休待遇也会增加不少如果继续干到60岁,不仅可以领取高工资,而且个人社保、职业年金也跟随继续缴纳。退休时,个人养老和职业年金账户也会增多,退休待遇也会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 副高职称,每晚退休一年,退休待遇至少提高100元。因此,5年后题主退休时,养老金每月大概有6100元。相比55岁退休,待遇提升了500元。
三、选择60岁退休,职级等级可能还会晋升如果题主运气好一点,在这5年时间内,说不定还可以晋升为副高6级,甚至还可以晋升高级职称,对退休待遇也有所提升。我们市直单位,工龄相同,从副高7级晋升副高6级,退休养老金每月大概增加80元,如果晋升到高级4级,退休金每月会增加250元左右,别小看这点小钱,对于家庭情况不太好的,也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我的建议是:①若题主家庭条件比较富裕,根本不在乎延迟退休所增加的工资,那就选择55岁退休。
②若题主觉得工作几十年,经历很多事,只想早一点退休,离开工作单位,或者去游览拥抱祖国大好河山,或者自由自在享受个人生活。有的人钱多钱少,根本不在乎,只想早一点退休。有的人经过多年的工作劳累,只想早一点休息,静养身体。有的人,工作几十年,或许经历了一些不开心的事,遇上一些不喜欢的人,只想早一点退休离开单位,逃脱自己不喜欢的环境。有的人,对从事工作早已没有原来的激情,只想早一点退休,环游中国,环游世界,或者做一些其他个人喜欢的事情,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若是如此,那就选择以中级职称退休。早点退休,早点解脱,早点享受,早点自由。
我应2023年3月底退休,我是副高,可延5年,我该不该延?
我们科室所有高级职称的人,只要可以延迟退休,她们就都延迟了。不过这得看你们家有没有什么事情,比如说有孙子想要照顾,老人要照顾,或者自己的身体一般,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退休。如果啥事儿都没有的话,再干几年多存点儿钱也可以。总之,在职的钱一定比退休拿的多;而退休,一定比在职更自由一些。
我应2023年3月底退休,我是副高,可延5年,我该不该延?
国家政策,保护高级职称女性,多为国家做贡献。看身体情况,能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完成两个任务,一是搞好教学研究,带领年轻人搞一个研究课题,做好传帮带。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几个年轻人早日成才。
如果不能在教学一线传帮带,应当按时退休,保重身体,以愉快的心情融入家庭,进入养老模式。让出高职指标,给年轻人机会。
晚退五年,还是在退休中人行列,退休金不会吃亏。晚退五年,增加五年教龄,个人账户增加五年资金,个人薪级工资提高五档,退休金会比五年前高出许多。
总之,晚退,于国于己都有利,前提是身体好。身体不好,退休保养身体,健康长寿,离开岗位皆大欢喜。
我应2023年3月底退休,我是副高,可延5年,我该不该延?
个人观点,不建议选择延迟,你懂得!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年老以后,日新月异的时代,更新换代太快了,人到一定年龄跟不上节奏了。
年轻教师不喜欢你,学生不喜欢你,领导不喜欢你,你在单位感觉还有意思吗?
该退休就退休吧!除非你还是女强人!
我应2023年3月底退休,我是副高,可延5年,我该不该延?
人生是自己的,生活是自己过,关于你这个话题,一百个人有一百个想法看法。总之,你自己适合的方式,喜欢的生活就是最好的!根据你的情况,应该判断你是一位女教师。第一,你感觉辛辛苦苦一辈子,应该享受人生,家里没有负担,孩子的后代也需要你照顾,看淡名利。你就愉快的回家,回归社会,安享余生时光!第二,你想发挥余热,体现自己的价值,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单位和同事不一定欢迎你),还能多赚一点钱💰,所谓的生活充实。就继续再干几年。第三,按一般俗人的看法,在单位多工作几年的收入与提前退休的工作差别不大(退休费会年年上涨的)。个人拙见,参考![玫瑰][作揖][ok]
我应2023年3月底退休,我是副高,可延5年,我该不该延?
一看您就是女老师,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很久了吧,正常,换做是谁也得患得患失一番。好在您还有时间通盘考虑、权衡利弊,相信最终会做出最佳选择,毕竟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
这么跟您说吧,我校自2015年以来,遇到这种情况的女老师有十几位,只有一人55岁退休,其他人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延至60岁。至于您该不该延退,关键要看您能不能算好三笔账。
一是经济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虽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那么,55岁退休和60岁退休,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呢?
因为不知道您所在地区的情况,只能以我校一位、也是截至目前唯一一位刚刚55岁退休的副高六级女教师为例来粗略地估算一下。
一、她如果选择60岁退休的话大致年收入
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结构为:月工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
按最新公布的,从2021年10月开始执行的义务教育教师基本工资标准表计算。
1.该老师如果延至60岁退休,她的月应发工资=3269+3435+2800+10+192.5+280
=9986.5(元)
2.三险二金
养老保险:9986.5×8%=798.92
医疗保险:9986.5×2%=199.73
失业保险:9986.5×0.2%=197973
职业年金:9986.5×4%=399.46
住房公积金:9986.5×12%=1198.38
共2616元。
3.个人所得税
=(应发工资-三险二金-起征点-专项附加扣除)×扣税比例(3%~)
=(9986.5-2616-5000)×3%
=2370×0.03
=71.1(元)
注:该老师没有诸如住房贷款,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
4.实发工资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三险二金-个人所得税
=9986.5-2616-71.1
=7299.4(元)
5.十三薪
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
=3269+3435
=6704(元)
6.住房公积金
双边每月2397元。
小结:
该女教师如果在职的话,目前其全年收入约为:
7299.4×12+6704+2397×12
=87592.8+6704+28764
=123060.8(元)
二、目前她在55岁退休后的大致年收入
该教师属于十年过渡期内退休人员,其养老金计算方法比较复杂,在此不再赘述,据说她现在的月养老金为5800元左右。
小结:
年收入=5800×12=69600(元)
三、是否延退五年的收入差距
(123060.8-69600)×5=267304(元)
小结:
该女教师如果延退至60岁退休,至少要比在55岁退休多收入26.7万!
说明一下,以上估算均没有考虑教师每年调整薪级工资,两年左右调整一次基本工资标准,以及退休人员每年上调养老金标准等情况。如果考虑上述情况,实际差距更大,保守估计在40万以上。
二是健康账虽然现在女老师精神头足保养得好,但毕竟岁月不饶人。55岁以后,很多人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再像以前那样在讲台上一站就是四五十分钟,不少人大概率吃不消。
我们单位一个苏姓老师,55岁那年纠结了好久,最后还是选择了延退,开始一年半载还行,工作不忙,心情也很美丽。可是到了第二年麻烦就不请自来了,她的右脚踝旧伤复发,走路一瘸一拐的,很是费劲儿,虽然从来没听她说锅什么,但我看得出来,她内心应该是后悔当初的选择了。
三是心情账女教师过了55岁,思想僵化、观念落后、知识老化、反应迟钝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单位总体上不受待见,处理不好会影响心情,徒增烦恼。
首先是领导很为难。
让您和其他老师一样工作量吧,于心不忍;派您去讲点小科,少上几节课,或者干脆去看大门、当舍管吧,又怕别人有意见。
其次是中青年老师不高兴。
道理很简单,您拿着高级职称的工资,如果干的活儿少了,人家心里不平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现在的高级职称名额很紧张,一个萝卜一个坑,您占着位置,后面的人就上不来!
最后是学生不欢迎。
教师和医生的职业特点不一样,医生是越老越值钱,教师是越老越不受待见。大学生还可以,但绝大多数中小学生都喜欢年轻教师,不喜欢老教师。
说了这么多,那我的观点到底是什么呢?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一,如果您家庭条件好,子女也不需要您的资助还是55岁退休为好。
理由:生命有限,挣钱没头;趁身体尚好,世界这么大,何不到处去看看;倒出高职名额,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给年轻人晋升机会,不然的话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犯不上。
二,如果您的工作不忙不累,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子女又需要帮助,当然是到60岁才合适。
理由:不但当下收入大大增加,也为退休后多积攒养老金,同时还能资助一下子孙后代,一举三得。
最后我要说的是:女高级教师工作到60岁退休,也可以申请55岁退休是GJ2015年出台的政策,也是延迟退休的先行先试之举。60岁退休也好,55岁退休也罢,都是您的权利。想多挣钱,身体好,能胜任工作需要就继续干;身体不好,子女也不缺钱,想早点享受自由生活就55岁退休。您的地盘您做主,完全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