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下辖镇党委书记,到区直某局局长,还可以吗?
我在乡镇工作多年,当过党委委员,熟悉了解乡镇干部提拔和交流期情况。市区下辖镇党委书记,到区直某局局长,要不要去?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大镇书记还是小镇书记,看该书记年纪大还是年纪小,看干部的提拔大形势大方向,等等。
一、如果是大镇书记,不建议去干县人社局局长
相对较大的镇,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经济发展相对较好,财政权、人事权、行政管理权等也有较大的操作性和灵活性。作为大镇书记,既显山上下都很关注,有相当大的权力,干什么都能放开手脚,不受掣肘,也很容易干出成绩,自然而然,提拔上也占据政绩性和先天性优势,下一步大概率可能提拔为副县长,甚至可以一步到位提拔为县委常委,再差也能担任县人大副主任或者县政协副主席。
而县直局长,虽说人社局也算大局,但事实上,除了发改局、财政局等局长外,在提拔晋升优势上,其他局很难比得上大镇书记。
二、如果是小镇书记,可以考虑去干县人社局局长
众所周知,较小的乡镇,既没有资源,也没有经济,还没有财政。说白了,就是要物没物,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做什么事都受到牵制,很难干出什么响当当的政绩来。作为小镇书记,不显山也不露水,也不受人重视,更没有提拔的政绩基础。
县人社局,主管着城乡的就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创业就业援助、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事业单位人员职称晋升等业务,工作内容较多,受众面较宽,属于县政府重要的组成部门。县人社局长,其重要性也不是一般的小乡镇书记可以比拟的。
因此,如果是小乡镇的书记,可以考虑去干县人社局局长,下一步可以到大镇当书记,也可以继续干局长,过几年可以凭借拥有乡镇书记、县直局长经历的优势提拔为副处实职。
三、如果是年级大的书记,也可以考虑去干县人社局局长
年级较大的书记,比如53岁以上(无论是大镇书记,还是小镇书记,该有的基层经历已经有了,该有的政绩也有了,52岁以上就要面临退二线了),那就要想着回县城等着退休或者等待最后机会提拔了,再在乡镇干下去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面临退居二线,还可以到县城干权力较大的人社局局长,真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上级组织对你不薄啊。
我在乡镇工作时,很多年龄较大的乡镇书记或镇长,总是提前2-3年打申请,请求调到县城当局长等待退休。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有的只能去人大或政协干个闲职;有的只能到县局干个正科级的副局长,窝火得很;还有的干脆没有任何职务,挂到政府办,直接就是个主任科员,郁郁闷闷等到退休。
市区下辖镇党委书记,到区直某局局长,还可以吗?
说几点意见:
一、市辖区的镇党委书记,一般都有年龄的限制,年纪太大的人一般不会让其再担任镇党委书记了,因为在乡镇担任书记,还是需要相当的体力和精力的。在调整时,一般会给镇党委书记安排到县直比较重要的部门担任一把手。县人社局局长是县直部门中比较大、比较重要的部门。从镇党委书记调整到县人社局局长的岗位上,还是比较好的。这种调整,在部门的重要性、在岗位的重要性方面也是没有吃亏的。
二、镇党委书记、县人社局局长都是正科级的领导职务,都是县委管理的正科级领导干部,这种调整是平级调动,在级别上也没有吃亏。
三、一般来说,在镇党委书记的岗位上比在县人社局局长的岗位上更容易提拔些。现在提拔处级干部,比较注重乡镇工作经验,特别是担任过乡镇党委书记的干部,更容易获得提拔。因此,从镇党委书记调整到县人社局任局长,在提拔的机会上可能会稍微小了一些。但人社局也是一个重要的部门,获得提拔的机会还是有的。当然提拔与否,既要看能力,看在什么岗位任职,还要看关系,还要看有没有领导推荐你、看中你。
四、从镇党委书记调整到县人社局任局长是正常的干部交流,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和组织上讨价还价的。因此,不管可不可以,都得服从组织的安排,都要到人社局去任职。愉快地服务安排,到新的岗位上去,想办法在新的岗位上更好地为服务对象做好服务,推动人社工作上新台阶才是下一步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至于能不能提拔,那是次要的。如果一个人过多地考虑了自己的得失,在岗位调整上过多地计较自己的利益,对在新岗位上做好工作是不利的。如果从一个重要岗位调整到次要岗位上,感觉吃亏了,就在新岗位上不好好工作了吗?
五、乡镇工作有乡镇工作的优势,但人社工作也有人社工作的优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更多地是为广大劳动者做好服务,在劳动者越来越重视维护自身权益、越来越重视参加社会保险的情况下,做好人社工作意义重大,也更容易在人社工作中做出成绩,得到民众的认可。因此,只要有为人民服务意愿,在人社工作岗位上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以上是个人的见解,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市区下辖镇党委书记,到区直某局局长,还可以吗?
人社局在政府序列中排序比较靠前,更重要的是,人社局长同时还是组织部副部长,这才是其最大的亮点。
首先,以地级市为例,镇党委书记与区人社局局长都是正科级,此次调动只是平级调动。
第二点,目前来看,市辖区的主城区基本都改成街道了,镇的位置会稍微偏一点,但工业会比较好,镇党委书记领导全镇的工作,职权不小,在镇内话语权很大。
但是,权力和责任是相等的,如果镇内出现火灾、信访等重大事故、重大事件,镇党委书记也是第一责任人,往往会因此背上处分。
而且,乡镇作为我国基层工作的一线主战场,各类琐碎事情特别多,区里各部门对乡镇的考核数不胜数,上级考查调研也特别频繁,会耗去乡镇党委书记大量精力。
因此,很多乡镇党委书记都想往区直部门走,为的就是减轻工作强度,减少工作压力。
而人社局在政府序列中排名靠前,其职能包括促进就业、职业培训、人才引进、人才建设、劳动保障、劳动仲裁、社保费管理等等,是一个比较庞大且重要的实权部门。人社局局长的地位重要性不亚于镇党委书记,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去处。
更重要的是,由于人社局涉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等人事工作,局长往往同时是区委组织部的副部长,在区内干部的提拔任用都有不小的话语权,对于自身人脉资源的培养大有裨益。而且,经常与组织部长接触,对于自身的进步也有不小的助力。
再一点,体制内比较重视干部的多岗位锻炼,既经历过镇党委书记的全面工作,又有人社局长的线上工作,还有区委组织部的人脉资源,对日后提拔副区长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所以,不管从职权来看,还是从工作压力来说,亦或是从自身发展出发,愉快地接受组织安排,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欢迎关注@瑛杰小猪 ,一起聊聊体制内的小知识。
市区下辖镇党委书记,到区直某局局长,还可以吗?
从城区下辖的乡镇党委书记调任区人社局局长,个人认为有点吃亏,不过总体来说这种调整还算正常,多岗位锻炼也是为下一步提拔晋升打基础。当然,前提还要看个人年龄情况来评判,不能一概而论。
之所以说有点吃亏,是基于城区的政治格局而言。作为城市下辖的区,所及之处基本上已经城镇化,以街道办替代管理,如果还保留乡镇建制,那么这个乡镇在城区应该是比较吃香的,因为有地,而且背靠城市,开发利用价值和未来的发展前景会相当大,在这样的乡镇当书记影响力和话语权自不必说,按惯例也是副处干部的主要后备人选,综合发展趋势除了两办主任外,不比其他任何一个同级岗位差,包括财政局、发改局两大局的局长,更遑论职责较之以前已经大幅缩水的人社局局长。
当然,这是从实用主义出发来分析。不考虑综合性价比,由城区乡镇书记调任人社局局长整体来看也属于正常调整。
第一,级别没有降。城区乡镇书记是正科级,区人社局局长也是正科级,行政级别不升不降,且都是一把手,权力和地位实质上都没有下降。
第二,重要性相当。城区乡镇书记统管一方是重要,人社局局长也不遑多让,一方面人社局掌握着全区事业单位招聘、工资发放、职称管理、社保管理、人才和就业市场管理等重要职责,权力并不小,另一方面也是相当关键的一点是人社局局长往往还兼任组织部副部长,可以更多更权威地获得组织人事动态,有更多理由接触城区组织部长及其他主要领导,进入组织视野,对个人进步非常有利。
第三,也是多岗位锻炼需要。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提拔副处以上领导职务,除了需要满足正科任职三年以上的条件外,原则上提倡优先提拔具有多岗位历练的干部。因此,作为一名正科级干部,如果想更进一步,获得更好的机会,至少要让提拔你的领导有话说,多岗位特别是主要领导岗位锻炼是必要的,也是当前提拔重用干部的基本要求。由城区乡镇书记到人社局长,刚好满足两个正职岗位锻炼的要求,对个人后期的提拔绝对有好处。
第四,组织已经找谈话了,通常这种情况已经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唯一能做的是服从。年龄不大,从乡镇到区直单位,一方面可以达到多岗位锻炼的目的,另一方面对个人提高政治修养也有帮助,毕竟乡镇和区直是两个概念,越往上要求越严格,对个人政治素养要求也越高。而如果已有一定年龄,那么从乡镇书记岗位退出来还能安排到人社局局长岗位上,已经是组织对自己的厚爱。人社局局长相对乡镇书记毕竟要轻松点,在这个岗位上安安稳稳再干几年退休,待遇不减,地位不降,临退休前还有机会解决一个四级调研员,人生圆满,没什么不好。
市区下辖镇党委书记,到区直某局局长,还可以吗?
您好!组织上已经谈过话,相信大局已定,不会扭转。综合分析:平级调动、说得过去、仍然向上。摆正心态,准备赴新的岗位履职吧!
一是平级调动。区下辖镇党委书记和区人社局局长都是正科级。区人社局局长同时还会担任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日常办公地点在人社局。调任后,是区直部门的响当当“一把手”。
二是说得过去。在区里,乡镇和街道办的差别还是不小的,乡镇的管辖面积大、管理自主权大,因为街道办的很多职能都被区里统筹了。能够保留设置的镇,现在正越来越少。担任最大的镇党委书记,相信在能力上已经取得组织认可,在全区的正科级干部里也是非常靠前的。
人社局属于政府部门,是比较实惠的“中上”部门,有一定的实权,负责全区的事业单位管理、职称评聘、社保、人才等工作,平时人来人往、找人办事的事情太多了。虽然比不上公安、财政和发改等强势部门,但绝不是混日子的单位。
三是仍然向上。现在公务员实行职务职级并行后,上升渠道拓展了一些。假设在人社局局长的岗位上再履职一段时间,凭借镇党委书记、区委组织部门副部长兼人社局局长的双重经历,未来在晋升副县级领导职务上有一定的优势。即使升不了实职,晋升职级调研员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市区下辖镇党委书记,到区直某局局长,还可以吗?
区县所辖乡镇党委书记的下一步安排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是提拔使用。这是所有乡镇党委书记都想的。一般资格较老的大乡镇党委书记在大换届的时候会被调整到县委、政府担任县委常委或者副县长,这种情况一般占乡镇党委书记人数的20%。也有极少数去到人大政协任职的。
二是交流任职。在大换届的背景下,乡镇党委书记尤其是大乡镇的党委书记就有可能被异地交流使用,去到其他区县任职,这种一般都会提拔使用。这种情况占10%
三是乡镇平级调动。很多区县乡镇都有一类乡镇和二类乡镇之分,一类乡镇一般都是城区附近或经济条件较好、人口基数较多的大乡镇;二类乡镇一般都是经济条件较差、比较偏远的小乡镇。如果你之前是二类小乡镇当党委书记,年纪又不是太大,那么就有可能被调整到一类大乡镇当党委书记。这种情况一般占乡镇党委书记人数的30%。
四是平级调入县直部门。这就是楼主提问的这个问题,这种情况占乡镇党委书记人数的40%。一般区县所辖的县直部门除开一些垂直管理的单位以外还有40个以上(非常小的区县除外)。具体去到哪个部门担任什么职务,这里面学问就很大了,一般会根据党委书记的任职经历、家庭背景、和县委书记的关系好坏(后2个很重要[可爱])来安排,虽然大部分县直单位都是正科级,但县妇联主席和县财政局局长区别还是很大的。就楼主所说的,如果是一个中等乡镇党委书记回县城搞人社局局长已经算是安排的比较好的了,人社局毕竟是职能非常强的大局;但如果是经济重镇或者县政府驻地乡镇的党委书记去人社局就算是安排的很一般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