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中层,为了提拔回乡镇任职,值不值?
从题主的问题分析,题主应该是县直事业单位中层,有机会到乡镇任副镇长,或提拔副科级。题主之所以犹豫不决、有所顾虑,主要是担心乡镇工作辛苦、乡镇条件艰苦。我在乡镇工作了11年,担任过党委委员兼党政办主任,对乡镇工作比较了解,对题主犹豫不决、难以作出抉择深有体会。
一、题主不想放弃去乡镇的机会,理由是可以得到提拔,或者可以从事业编转为公务员县城条件再好,但身份还是事业编。而从县城到乡镇,不仅身份从事业编转为公务员,而且还能当上乡镇副职领导。编制决定身份,编制决定终身,编制决定未来。事业编提拔晋升比较慢,交流却渠道比较狭窄,身份地位也不高。虽然乡镇公务员提拔晋升也不快,但比事业编好太多,说不定会走上仕途发展快车道,以后称为厅级干部、部级干部也不是不可能。
二、题主犹豫不决不想去乡镇,理由是乡镇工作繁忙、条件艰苦,可能一辈子也调不回县城①乡镇工作比县城事业编繁忙很多。我在乡镇工作过多年,对此深有体会。乡镇机构部门比较少,人员素质参齐不齐,干活的人掰着手指都数得清楚。从年头到年尾,不仅有春耕秋收、防火防汛、安全生产、招商引资、六保六稳、综治维稳、土地征收、房租拆迁、新农村建设等,还有精准扶贫、驻村走访、检查督导、迎接检查等,上级所有工作都要通过乡镇这一层级来落实、来检验。工作通常是连轴转,五加二白加黑,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证是常态。题主到乡镇,极有可能是副镇长,届时分管几个部门,很多工作都由得你牵头组织、牵头负责,工作忙、责任大不必说,关键是你得学会与乡镇工作人员打交道。我在乡镇工作时,10天年假,平均休不了3天,几乎天天加班,周六周日加班加点也是家常便饭。
②乡镇工作条件比县城艰苦很多。大多数乡镇,离县城比较远,公路坑坑洼洼,有的行政村还要爬山涉水,交通极为不便。乡镇学校条件配置不好,老师整体水平没有县城高,整体学习氛围更是没法比,优质教育资源极度匮乏,如何解决小孩上学是个大问题。乡镇卫生院层次低、条件差、设备缺,医疗技术与县城相比,差距比较大,严重一点的发烧感冒都得送往县城。家已经安在县城的,注定与老婆小孩两地分居,好一点每个星期才见上一面,忙起来一两个月都见不上一面。在小孩成长的关键时期,缺少父母亲的陪伴,对小孩来说是个极大的损失,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终生难以弥补的遗憾。特别是在大家都在重视小孩教育的今天,没有父母亲陪伴,对小孩学习成绩肯定有影响!
以上两点,大概是题主对去乡镇犹豫不决,或者说有点打退堂鼓的理由吧!
至于去不去乡镇,我结合11年的乡镇工作经验,给出几点建议。一、若题主对当官非常感兴趣,对管理非常在行,对当官带来左拥又簇、请示汇报、唯唯诺诺比较满足,那千万不要错过这次转任乡镇副职领导的机会,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
二、若题主家中小孩有人照顾,学习有人照看,妻子又比较支持,那也可以去乡镇,毕竟转了身份,还提拔当了领导。
三、若题主对当官不感兴趣,对管理也不在行,只想安安稳稳呆在县城过个小日子,享受县城较好的交通资源、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商业资源,陪伴妻子父母,照看好儿女们教育学习,提升家庭幸福指数,那乡镇工作可能也不适合题主,可以考虑不去。
事业单位中层,为了提拔回乡镇任职,值不值?
事业单位中层,是不是就是科员啊,单位内部的中层,回乡镇任职,你可能是区或者县,那么问题就来了,回乡镇是直接提拔还是只是去乡镇干活,提拔什么岗位,现在部分乡镇组织 宣传 纪检 人大 政法这些岗位可以直接由事业转为公务员副科,问题是你有没有机会,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那当然值得啊,提拔还转身份了,好几年不喜欢再回城市呗;如果不是这种情况,你就要考虑会不会去干几年一无所获,自己本单位能不能提拔,权衡一下,然后再决定去与不去……
事业单位中层,为了提拔回乡镇任职,值不值?
那要看你有没有编制 ,回乡镇任职是直接靠行政编吗? 而且乡镇很长时间难翻身。
事业单位中层,为了提拔回乡镇任职,值不值?
谢邀!
身边的小伙伴好多是市直单位的事业编,已经干到中层的占多数,眼看年龄即将达到提拔的临界点,却迟迟没有喜讯传来,但他们似乎也不着急。
适逢今年乡镇换届,大批年轻后备干部力量充斥到乡镇,为乡镇注入不少新鲜血液。那么,现实问题来了,是继续留在市直单位当中层,还是一往无前去乡镇任个副职?
图片来源于unsplash
毫无疑问,如果奔着提拔的目的,乡镇副职是个不错的开始。
01市直单位提拔有难度
无论是教体局,还是住建局这些较大的局委,还是人社局、编办这些稍小点的市直单位,内部在编人员提拔都有一定难度,存在以下两个现实原因。
- 一是干部提拔倾向于基层。这是自2016年以来,各地换届之时就释放出的信号。
组织侧重于从基层选拔干部,这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基层干部来说,总算有了盼头,毕竟干着最累的活,如果不能适当得到政策倾斜,也是一种“不公平”;但对于市直单位的年轻干部来说,未必就那么友好,尤其是熟悉了市直单位工作平台的年轻人。
图片来源于unsplash
- 二是市直单位尤其直属系统,人员基数大。
这是一个普遍的现实。以我们这个县级市为例,住建局(改革后含房管中心)无论公务员还是事业人员,正式在编人员约在150人上下;教体局,排除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师,光是各镇教研中心和局机关的人员,也在200人上下,更别提公安、税务等直属系统。
这些市直单位,由于人员基数大,对于内部年轻干部而言,选拔之路“漫漫”。
当然,如果单位特别容易出成绩,或者领导非常给力,自身无论是背景还是工作能力,都算得上首屈一指,提拔之路或许顺畅得多。
02乡镇工作现状
在我们当地有句“话糙理不糙”的俗语“要想美去局委,要想干下镇办”。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乡镇工作面临两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 一是任务重,责任大。
尽管对干部试行各种“容错”机制,鼓励重激励轻处罚,可现实中,一旦工作目标下发,文件中常缀一句话“纳入考核”——“考核”两个字就把所有的压力转嫁给了基层。
偏偏乡镇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模式,一个副职分包一个或几个行政村,主管一块或几块业务,细分到每个人,基本也是向上对接几个局委的N个科室。
图片来源于unsplash
这也是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下基层的最重要原因所在:任务重且多,活干了不出错,万事大吉,未必有奖励,但是活一样不少干,一旦运气不佳(非个人所能掌控的事件)出了错,追责的会议、文件,紧跟着就到了跟前。若是碰上不良 “舆情”影响,事件的处理结果会更重。
- 二是缺乏较为成熟的有生力量。
乡镇工作就因为任务重、责任大,才更需要比较成熟的工作力量。
现在乡镇政府的现实是,要么青黄不接、年龄断层严重——年轻的太年轻,多是刚毕业参加工作不足五年的95后,年长的太年长,年龄在45岁以上,没有晋升希望的老大哥老大姐们,明显工作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要么走向某一个极端,或者年轻人占比较大,或者年长者占比较大。
图片来源于unsplash
有一定工作年限、多岗位的任职经历、思想政治成熟的有生力量总体来说比较缺乏。
03乡镇任职,做好三点应对
尽管有重重现实问题,但对于想要求得晋升的事业人员来说,回到乡镇任副职仍是不错的选择,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应对。
- 应对工作环境的变化。
不同于市直单位,乡镇的办公环境、硬件设施都稍逊于前者;平时接触到的人群也不再单纯的是机关同事,还有基层群众,甚或无理取闹的无赖;工作日常不再是以办公室的办公桌为主,相反,要时不时的下乡、入户、排查等,做到深入一线、深入群众。
图片来源于unsplash
- 应对工作压力的变化。
不能否认,市直单位也有工作强度比较高、压力比较大的岗位,但入职乡镇后,白加黑、“5+2”,一旦遇到重、急、难的任务(比如7·20暴雨和雨后疫情、灾后重建叠加),连月不休都是常事儿。这时候,拼的不仅是智力,还有体力、精力和健康。
- 应对身份的变化。
在市直单位工作,即便是一个中层科员,对于普通的机关同事来说,大小不算是个“官”,因此,同事之间相处没有那么多讲究。进入乡镇任了“副职”,多少是个“官”了,为人处世尽量慎之又慎,尤其在跟群众面对面时,摆正自己的位置,切忌盲目“装腔作势”;遇到工作任务,更要同同志们一起冲锋陷阵,对于普通机关干部来说,最讨厌自己的主管领导做“幕后将军”。
图片来源于unsplash
据说,今年这一批换届到乡镇的事业人员,身份会转化为公务员,至于政策落地实施的结果和未来届满后会如何,还要看时运和政策。
因此,为了能够提拔而回乡镇任职,即便辛苦,也算求有所得,没什么不好。
关注我,了解更多体制人、体制事儿。
事业单位中层,为了提拔回乡镇任职,值不值?
值不值?值!太值了!事业单位中层也无非就是个股长,如果是在职能很强的核心岗位上可能还有晋升事业副科的希望,但也仅仅是希望而已。现在能让你去乡镇提拔任职,第一解决了你的副科级别;第二还有可能解决你的身份。一般情况下,去乡镇提拔任职的必须是进行了公务员登记的人员,可能每个地方在政策的执行上略有差异,比如湖北就提出“五类人员”可以优化考虑在乡镇提拔任职,包括驻村第一书记、乡镇卫生院院长、中心校校长、乡镇站所负责人等等,这里就不要求必须是公务员了,而这些提拔任职的可以直接登记为公务员,如果你有幸是属于这一类,那必须去。即使不属于这种,是暂时在乡镇提拔任职事业副科也要去,你还可以通过乡镇人大选举,任命为副乡镇长,解决你的公务员身份。即便最后不能解决身份,好歹也是提拔为副科级干部了,有啥不值得去的?
事业单位中层,为了提拔回乡镇任职,值不值?
我个人觉得肯定可以,凡事都有一个过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