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直大局局长转任乡镇书记,怎么认为?

这种情况,主要是为了增加两个成色:县直大局局长转任乡镇书记,一个是为了补齐完善个人基层履历,增加履历成色。另一个是为了日后提拔到更为重要的副处级岗位,增加岗位成色。

新形势下,提拔干部比较注重基层实践履历,特别是在基层党政主官岗位的经历。以往我们说基层,市级县级乡镇工作经历都称算作基层经历之内。但最近似乎又在强调,要注重提拔具有乡镇综合治理和发展经历的干部。最近,我们市组织部就发文,要求市直单位选派一些年轻潜力干部到乡镇担任重要职务(先担任党委副书记,或者党委委员兼副镇长。然后根据任职表现,可提拔为镇长或者书记)要求提拔副处级干部要向有基层重要岗位履历的干部倾斜,适当情况下乡镇主要领导可以明确为带括号的副处级。

县直大局,主要是指发改局、财政局、住建局、工信局、交通局、教育局等。这些大局是权力部门,掌握着很多行政审批权力和统筹规划权力。大局一把手,属于县里实权派和极其重要的正科级干部,是副县级干部的有力竞争人选。

这些大局局长,即使不去乡镇担任书记,提拔副处实职也是早晚的事!可能有人认为,放着大局局长不当,为何要跑去乡偏远的镇当书记,大局局长也可以提拔副处,到乡镇转任书记不是多次一举吗?其实不然。一方面,主要还是抓住机会补齐完善个人基层履历,特别是乡镇主官任职经历,为个人日后提拔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当没当过乡镇党政主官,提拔的副处级岗位肯定不一样。就拿我们市辖县区来说,没有乡镇主官任职经历正科级干部,提拔的副处实岗位大部分都是人大政协副职,提拔到副县长、县委常委等副处实职的,一般都是有乡镇任职经历的正科级干部。

因此,县直大局局长转任乡镇书记,一个是为了补齐完善个人基层履历,增加履历成色,这是在为下一步提拔晋升奠定基础。另一个是为了日后提拔到更为重要的副处级岗位,增加岗位成色。这样的好事,肯定是要把握住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