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地区,副科级公务员年收入有12万元吗?
我所在中部地级市为5线城市,公务员工资待遇处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至今为止,没有一个县区副科级公务员工资待遇超过12万元,确实有些拖后腿了。就公务员工资待遇而言,市辖区工资最高,副科级待遇大概11万;市直其次,副科级待遇大概10万;其他县较低。
①市辖区工资待遇。副科级每月打卡工资4800元,公积金双边2000元,年终考核绩效奖25000元,所有项目加起来,全年可支配收入大概为10.7万元。另外,市辖区正科级全年收入大概12.6万元。
②我们市直单位工资待遇。副科级每月工资4600元,公积金双边1850元,年终考核绩效奖2000元,所有项目加起来,全年可支配收入大概为9.8万元。比市辖区副科还要低1万元。另外,市直机关正科级全年收入大概11.2万元,比市辖区正科低1.4万元。
③其他县工资待遇。副科级全年更低,不超过9万元,最低的才8万元不到。
综上,我们市经济发展很一般,地方公务员工资待遇较低,副科级工资待遇不到12万元,大家日子过得还是比较拮据的。
你所在地区,副科级公务员年收入有12万元吗?
坐标西部三线城市,城市还算知名,工资低得可怜,副科级公务员绝对到不了12万,正科勉勉强强,还是这几年加绩效后的结果。
废话不说,上数据。
单位某副科级公务员(四级主任科员),进单位五年,目前每月到手工资2900多,加车补、物业补贴、通讯补贴3800元左右,年终绩效26000上下,一年到手70000多。公积金单边800多,一年2万,合计年收入9万出头,不计社保、职业年金、工会福利等非现金收入。十万都不足,更遑论十二万。
相对来看,正科工资待遇要高出不少。每月到手算上车补等收入一般都在4600元以上,年终绩效普遍比副科要高七八千到一万之间,每年实际到手收入接近十万,加上公积金等收入基本上在十二万出头,不到十三万。以此类推,副处大概在15万左右,正处17万上下。这是本地公务员工资的基本现状。
同人不同命。同样的级别在本省的省会城市,工资要高出一大截。以副科为例,本地副科每年到手7万多,在省会城市可以超过9万接近10万,加上公积金等收入勉强可以到12万上下,相当于本地正科的水平。由此可见公务员收入的地区差异。
你所在地区,副科级公务员年收入有12万元吗?
这个简直就是差距太大了,我们这里的副科级公务员一年的收入大概就7.8万吧,这还是所有的加起来算的,没有你说的那么高。
你所在地区,副科级公务员年收入有12万元吗?
坐标山东金乡:
31岁,副科级2年,到手工资4900+,车补600,一个月5500实领到手工资。
公积金每月1300+
每年有个第13个月基本工资2400左右,
其他没有了…
我们为了人民,不为钱!
你所在地区,副科级公务员年收入有12万元吗?
东部沿海三线地级市,副科级公务员工资基本是12万左右吧,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到手基本工资,市直部门中副科级领导干部,也就是部门副科长,比如民政局办公室副主任、商务局开发园区管理科副科长等,或者是市直部门中的三级主任科员或者四级主任科员。这些副科级干部,扣除五险一金之后,到手工资在5000元左右,每年12个月,到手基本工资待遇在6万元左右。
二是文明单位奖金和考核奖,因为文明单位层次不一样,奖金不一样。考核等次不一样,奖金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取个大多数单位的水平来做个比较。因为地级市市直部门一般都是市级以上文明单位,所以按照市级文明单位计算,副科级文明奖在2万元左右。考核等次按照二等来计算,副科级一般会在2.5万元左右。这样算起来这两样奖金在4.5万元左右。
三是其他待遇。考核称职以上的可以享受13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13个月工资,这个是应发工资额度,不包含扣除的部分,所以副科级干部会在6000左右。另外还有防暑降温费、取暖费、工会福利等。加起来应该1万多一点吧
所以这样算起来,到手工资应该会在12万左右。如果算上公积金,可能待遇还会高一点。
你所在地区,副科级公务员年收入有12万元吗?
难了,年收入12万,根本无法实现这个目标,可能是咱们这个地方太穷。
到手工资,月3900元,一年下来有46800元;
绩效奖励,大概40000~50000元,每年都不一样,折中吧,算45000元;
通信补贴,一个月90块,一年就是1080元;
饭补,一个月400块,一年就有4800元。
综合以上收入:46800+45000+1080+4800=97680元。
看看吧,距离13万,还有很大的差距,10万都不到,谁让咱们地方穷呢?
可能有人就说了,其他灰色收入呢?
荒唐,灰色收入,你给吗?哪里来那么多灰色收入?现在管理那么严格,谁敢往枪口上撞,就算有也是个例,并不能代表全体。你们说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如果你认为不是这个理儿,你也考进去,然后拼命找找看,有没有灰色收入,发现了告诉我一声,我就认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