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中医药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我在日本工作了六年多,这中间也去医院看过病,也买过药,说一下我对中医药在日本的现状的感觉。
中医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医国药,在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西医引入以前中国人的健康问题都依靠中医药。中医药作为中国历代人民经验的积累,它自成理论体系,以自然界存在的动物,植物,矿物等为材料,通过不同的成分,不同比例的相互配合,就能够起到调节人体机能治愈疾病的效果。中医的阴阳理论,经络理论和以此衍生出的针灸学,推拿学,甚至点穴治疗具有神奇和独到之处。现在已经在世界各地流传,很多的外国人也非常喜欢中医药。
日本作为最早全面学习中国的国家,无论是习俗,文字,生活方式等都曾经全面地向中国学习,所以中医药也理所当然的在日本流传,也对日本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目前日本中成药的制药业是非常发达的,日本称之为“汉方药”,配方一般都是来自于中医非常经典的名方,日本的汉方药种类繁多,而且制药企业也很多,销售量也很大,它不仅受到日本人喜爱,很多的外国人也非常喜欢。很多的国人也非常喜欢日本的中成药,我在日本期间多次为朋友、同事从日本往国内带日本的中成药 。日本是一个以精细化著称的国家,在中成药的生产过程中,也遵循了这一理念,所以药品的制作工艺比较精良,选料考究,配伍精准,因此疗效非常显著的。
但我以我在日本六年多的感受,日本的中成药以非处方药为主,主要是一些日常的疾病的治疗和保健药品,我也曾经几次到日本的医院治疗疾病,但医生所开的药物里面没有任何一种处方药是中成药。所以日本中成药基本上就是依托中药的经典名方,发挥了日本人精细化的优势,将中药的质量做得非常的可靠,但并没有对中医的理论进行深化和发展,也没有据此创新出新的中成药。
说起日本的中医,就没有像中药那样的知名和普及。我在日本的六年多,也曾经接触了很多的医生,没有见到一名日本人中医,所接触的中医门诊医生都是中国人,日本的医院都没有中医科。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明治维新时期所推崇的脱亚入欧造成的。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人崇尚西方文明,认为亚洲国家日本人至上,日本是亚洲的上等国家,其他国家都远远落后。所以他们全面的否定了中国文化和中国的技术,全盘向欧洲学习,当时中国的农历,很多的文化习俗被弃用,估计中医也在被弃之列。
纵观日本在中医药上的发展,在中医治疗疾病方面已经很少有本国的医生使用中医。而中药方面,虽然日本的汉方药质量可靠,药效明显,但是主要是一些非处方药。毕竟中医的精髓在于辩证论治,所以一些常见病采用汉方药治疗是有效果的,但是对一些医理复杂的疾病,必须采取辩证论治的方式。从这方面看,根基还是在我们中国,日本的一些重要的疾病治疗则采用西医的方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日本的中医药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日本的中医药水平超过中国,在世界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这是不争的事实。
日本从我国进口中草药做成中成药,反过来再出口到我国,而且价格翻了N倍。
日本中医药管理制度非常建全完善,也非常科学,行之有效。西医百分之九十的人学中医,而且精通。中国中医是人管人,日本是制度管人,差距是巨大的。
日本中药同西药一样都纳入了医保,都可以报销,我国中药绝大部分是不能报销的。
承认落后,知耻才能后勇。
日本的中医药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就日本目前的中医药水也只是一般般,与中国民间老中医所撑握中医的精髄相比,也只是半坛子水,根本不值得一比,不值得一击,中国有一句俗语,老虎不在家,猴子称霸王!
日本的中医药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由于有朋友在日本,所以,便多了一些往返中日的机会;加之本人也是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系毕业的,虽遗憾没有以中医中药作为我大学的专业,但在校时的耳濡目染以及毕业后从事的天然药物(中药)研制工作,也算是深受中医药的影响。
所以,以下文字仅为我所知的日本中医药发展陈述,管窥之见,仅供参考。
日本汉方医学与中华医学的历史渊源中国与日本,这两个一衣带水的邻邦,尽管这么多年,磕磕碰碰,打打吵吵,但是两国就像两个小兄弟,历史渊源,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日本的汉方医学就是一个铁证。相传,中医传到日本,还有古代朝鲜医家的功劳,如果没有古朝鲜的鼎力,恐怕日本的汉方医学历史又要推后多少年。
主流观点认为中医是在公元5世纪传入日本的,这要得益于当时那位古朝鲜的医家,用他在中国学来中医,把日本天皇的病给医好了,从而获得日本人的认同,并且逐渐开始学习这门医术。这就是日本汉方医学起源的版本之一。
直到我国明清时期,当时的日本处于江户时代,学术氛围空前,汉方医学也趁此机会,得以快速发展,尤其以中国的医圣张仲景仲的理论为主流中医学派,创建了日本最早的古方派,这就是后来的汉方医学或东洋医学的雏形。
日本汉方医学对中医药的继承总的来说,日本汉方医学对中华医学的继承是先由医圣张仲景为入门,后又以《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为经典。
以史为鉴,汉方医学经典《北山医案》的作者,日本医家北山友松,该书收录了其生平行医的部分医案,其中记述全面,脉证俱详,且多有中医辩证辩证施治的治疗风范,并且书中多处提及《内经》、《难经》、《本草》等著作。
该书既对中医典籍进行引经据典,作为辨证论治理论基础,又用取得的效果,对中医典籍进行反证,真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一部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汉方经典。
日本汉方对中医药的发展日本的汉方医学发展,主要体现在汉方药学的发展,大约在上世界六七十年代,当时的日本厚生劳动省(相当于卫生部),开始接受把以汉方医学指导研发的药物(相当于中药)纳入到全民医疗保险范围,随后,日本汉方生药制剂协会也相继成立,并使得日本一下子诞生了许多汉方制药株式会社。
据统计,日本汉方药的生产总额,已由1976年的9558百万日元,增至2014年的158 110百万日元,并且日本制药株式会社,在汉方药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全流程,做出了质量管理标准化体系的顶层设计,即GMP管理。
如今的日本汉方制药,早已脱胎换骨,成为100%的现代制药;可以说,日本汉方制药与中药相比,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总结:日本汉方制药已发展成为现代制药,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同意我的观点吗?
每天更新健康热点,医疗痛点;如果我说的,正是你所想的,那么,请点赞、转发、关注朱萧俊说健康!
特别提醒:评论区中的推荐用药,均需谨慎试用,切勿打款购买!
日本的中医药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就像爹爹教儿子,一般情况下是不留后手的,但一旦遇到了不孝子孙,那老子就另当别论了!
日本的中医药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吕鹏医生曾经去过日本一段时间,觉得有必要简单科普一下日本的中医药现状。日本的中医药的发展要分开看,他走的是废医存药的方式,先说发展的比较充分的中药产业,走的模式和欧美西方国家是一样的,中药制剂被称作“汉方”,多数是严格按照伤寒论中的方剂剂量配伍的中成药,但是不按照现代药品进行管理,而是按照食品补充剂的卫生标准来生产和管理,任何个人只要建立了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厂,通过验收就可以生产“汉方药”,不需要进行像西药那种的任何药理、毒理、临床研究。没有了中医作为中药使用的锚定参照,“汉方药”就成了一种乱用的代名词,比如感冒了用葛根汤而没有了中医的辩证细分,可想而知它的疗效是没有保障的。日本的很多汉方药厂是中国人开的,是专门收割国内旅游的人群的,当然,因为“汉方药”有严格的生产标准,拿过来如果按照中医辨证来使用,还是效果很好的。近年来,很多品种的“汉方药”开始有限的进入医保供略懂中医的现代执业医生开出。再来说说中医,前面说了,日本采取的是废医存药的方式,但是废的好像并不彻底,只是把中医的变成了调理的范畴,而且限定了几个极其有限的病种,其他的病不允许用中医,比如中医只允许用于减肥和产后调理等,类似于保健机构了。还有针灸,变成一种和按摩类似的职业技能,只要获得职业资格证就可以开业。很多不明真像的人以为在日本可以学到找到纯正的中医,其实是想多了,纵观全球,其实中国才是中医药发展的最好的地方,只是管理似乎不妥有待放开,如果把中医药的管理从西医思维转换为中医的思维,放开中药管理,严格准入制度,打击假冒中药,规范中医行为,相信还会迎来中医药的全面振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