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村庄各种资源都不错,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农村的发展资源的状况是一个基础,但是不是决定性的因素。纵观很多发展好的农村地区,资源条件并不是特别的好,像改革开放之初福建的沿海地区以及浙江温州等,原来都是偏远的山区,土地贫瘠,道路崎岖,非常的封闭,但他们都能够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富裕的农村。农村的发展首先应该是农村经济的振兴。在经济振兴方面福建,浙江等地的农村很多地方的富裕程度都要好于其他地方,很多一个村子里就有五星级酒店好几家,而且这些地区整体农民富裕程度也高于其他地方。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这些地方的农民都在积极的想办法做工副业,做生意,没有改革开放的时候就在偷偷的做,改革开放以后就更加的名正言顺的做。像广东的中山古镇就是全球最大的灯具产业集群,具有完整的灯具产业链和闻名全球的灯具市场。最初大家自发的去向附加值更高的产业发展,因为靠种植业本身,除非是大规模种植,才能够得到较好的收益,现在这种一家一户三亩两亩的种植方式,不可能成为富翁,这不仅在中国,日本也是一样。凡是经济发展好的农村,都是优先发展了工业副业加工服务业。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农村要想发展当前最关键的是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以及足够的视野、格局。优越的资源、优秀的带头人、人才、资金都是重要的,但是在思想观念不能得到转变的情况下,有了这些资源也发展不了。像广东,福建,浙江地区他们的起步阶段条件非常艰苦,但有一个超前的信念。当时的温州,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各家各户走遍全国修雨伞,修拉链,卖棉花糖,卖眼镜。其实也没有什么资金,也没有什么人才,靠的就是辛苦劳作逐渐积累,最后走出了现在的很多企业集团。认识晋江的一个服装加工厂的老板,在46岁的时候,还是一个石匠,借钱开了一个小服装厂,逐渐发展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年销售收入好几个亿的大型企业。他们基本靠的就是滚雪球式的逐步发展。
很多地区广大的农村思想观念还封闭在几十年以前的水平,对市场缺乏敏感性,小农意识严重,只顾眼前利益,为了点蝇头小利,可能丢掉长远的发展机会。大家很普遍说缺乏优秀的带头人,实际上,大量的农村的复员军人以及扶贫的帮扶干部,最初的时候都满怀着满腔热血希望在农村大干一场,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但是当真正大公无私的开展工作的时候,即便是触动了自己家族人的一点鸡毛蒜皮的小利益,也会被骂的狗血喷头,更别说其他人,而且农村的小道消息、传言相当的有杀伤力,可以轻松地将一个优秀的村干部拉下马。有些经过考察的项目,在推广过程稍微出一点风险,就会马上被指责。其实任何事物都是有风险的,但大部分人都缺乏对这些村干部的宽容、理解,导致一些前景好的项目还没出生就流产了。有的人为了维护自身的私利拉帮结派阻挠正常的各项事业的开展。有的农村地区好不容易拉来的一些加工项目,开工不久就被村民们连偷带拿最后干不下去。朋友在一个山区农村建了一个大理石厂,结果开工不久,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大理石的桌子,一些村民进入企业工作以后,还是按照原来的生活习惯不遵守企业的规则,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很大的问题。
说到困难与视野、格局,有一部电视剧叫《鸡毛飞上天》,描写了一对沿海地区农民一穷二白起步逐渐发展成大集团的故事,他们面临的困难比我们现在大多数人都大,关键是有毅力有恒心,还要有视野有格局才能成就大事。现在网上对于合村并居也有很多的议论,大概一半以上的人是反对意见。其实这个决策的初衷是非常好的,现在农村居住分散,对于安全,对于服务,对于公益事业提升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安全上不好进行监控和保护,服务上现在很多的人抱怨在农村快递送不到家,居住这么分散的农村哪家快递公司如果做到送到户的话,他们会亏损严重。现在分散居住,虽然国家努力家家通了电,但是像一些城市具有的下水道,煤气,暖气管道都难以进行铺设。而合村并居,可以将居住地集中起来,便于这些事业的开展,而且很多人说不习惯城市的楼房,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人到城里去买房呢?住在有洗手间、有厨房、有暖气、有自来水的房子里不香吗?不比现在这些寒冬腊月半夜出屋上厕所舒服吗?有的人说农具没地方放,其实这都是思想观念问题,这样的小事解决太容易了,只要在干农活的地里每家建一个储藏室不就解决了吗?而且以后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还有多少农具可放呢? 有人说农村的补偿太少,不合算。农村地区盖房子卖不出高价格,补偿多了哪个房地产公司能去干呢,亏本的买卖谁会做呢?
所以说现在农村必须首先转变观念,具有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人都是有大脑的,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当人的思想不改变的时候,任何的事物都很难做出改变,现成的资源难以利用。任何的困难也难以找到克服解决的办法,只能维持现状,而大多数人又不满意于现状。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些村庄各种资源都不错,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谢谢问题邀请,农村的发展需要多方努力,多管齐下,多措并举,齐心合力。
首先要有一个爱农、懂农、知农、善农的发展致富带头人,更需要一个廉洁、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的村两委班子。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如何发挥所在农村资源优势、找准发展方向,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关键是村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带头人非常关键。
爱农是关健,农村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民以食为天,食以粮当先,农村、农业、农民历来都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爱农方能全身心投入其中,用心对待才会把所在村经济发展好,才会把资源优势要真正利用起来。
知农懂农是前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沉下心,俯下身,住进村,深入了解村民需求和发展愿望,准确定位发展方向。
善农是方法,农村经济发展必须是科学和开放式的发展,将资源优势与惠农政策有效对接,多走访其他类似地区发展案例,多学习其他地区成功发展经验,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
有些村庄各种资源都不错,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农村的发展不仅仅靠资源优势,还要靠组织,靠管理,靠人才。
现在,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就是把农民组织起来,依靠集体的力量开发本地区的农业资源。集体力量是无穷的,可以完成大项目,获得大收益,使农村致富有突破性进展。一家一户几亩地的生产方式,是原始的,几百年前的农耕方式,要结束了。
没有集体力量,没有合作化生产,什么资源也得不到合理利用。题主所问的农村资源丰富就是发展不起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把人组织好,没有把资源整合好,没有一股强大的集体力量去开发这些资源。农村要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就一定会快速发展起来。
有些村庄各种资源都不错,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村庄有什么资源?如果有资源,它就会被开发和利用,很快就会变成不是村庄。
中国的土地山村,好象离开了房地产就会变得一钱不值。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中国的房地产久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中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丰富,由此看来,房地产还将长久兴旺下去。
有些村庄各种资源都不错,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我是智烘谈烘干,谢谢邀请!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发展需要天时地利和人和,道理大家应该都明白,但是如何同时发挥这三方面的优势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现在本地农村的资源如何结合天时或者说通过调整来结合当下时代的消费者特性,传播特性,生产加工特性这些都是需要智慧与投入,对于地利方面也可以跟道路通路,种养殖便利通路等方面结合考虑,最难的还是第三点,人和,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有利的地方就有矛盾,这个就需要出现有担当的行业带头人来组织与分配,当然这样一个能够有远大目标带领大家奔向致富路的带头人是很少的,而且他的付出也是巨大的,这就是我的一点理解,如有不对,请您指正。
有些村庄各种资源都不错,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有个我很熟悉的自已的村子,本来有山有水,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但现在却是变得比较落伍的村子,连最起码的灌溉的水渠,有许多不知道是那个朝代的老古董。本来常年流着清沏河水的小河,婉然穿过这个鸟语花香,青山绿水的山村。曾记否山上到处是飞禽走兽,荡漾着清水,散发着稻苗的清香的梯田……年轻时咱还自诩为人间仙境。可是,现在已经看不见小河了,变成长满杂草小树的烂泥沟,原来河里到处都小鱼,现在难觅踪影了。本来这儿是盛产梨,柿,杨梅等许多水果,农业山种粮食为主,这儿盛产红薯,因为这儿昼夜温差很大,产的红薯又多又大又甜又粉,还有好多很好喝的茶叶,更特殊的是这儿的生姜,又红又白,又长又大,产量也很大,以且很受市场欢迎,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后耒变得价钱又低又卖不出去了。有这么好的条件,本来会有许多人发家致富的,可是许多年轻人都走了,剩下的全是清一色的老人(因为没有学校,所以平时适小孩也难得一见)。地也荒了,村子不用说也冷落了,平时很少能见得到人影儿。要知道原来这儿是有五百多人的村子呀。对比起邻近的村子,那真的是无语,平坦宽阔的公路,清清的河水里游动各种各样的鱼,小型的农村文化广场,有各种运动器材,有图书阅览室,晚上偶尔还有各种年龄段的男女在跳舞。农户的住房更是大方整洁,俨然是个超凡脱俗的世外桃园……久久的呆在他们的村子里头,自已却莫名产生一丝丝愧疚:为什么人家的村子变得那么漂亮?咱们的村子还是残砖破瓦,破烂不堪的老村子?良久复良久,只有深深的吐了口气。在同样的政治大环境下,看来人才是决定的因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