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大中型国企,有些分厂和车间领导及班组长会认为大专学历的技术员工作能力普遍很高?

题主说的这种情况是确实存在的,因为在生产型企业的分厂车间和班组是属于基层的生产单位,这些单位的领导更注重的是能够解决生产实践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为生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供有力的技术方案。这些技术问题不同于企业的技术中心或者是产品开发中心的那种以科研为主的技术方案,那些引领性的研究,可能更注重理论基础和科技前沿。而这些技术方案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主要还是要依据生产实践过程。必须具有实践经验,相比于本科生大专中专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内容实践多于理论,动手能力普遍比较强,接触生产一线问题的机会比较多,所以对基层的生产一线来说,大专中专毕业生的技术员可能更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本科生的教育是以理论教育为主,注重的是理论和知识面,在动手实践方面和基层的实践方面的机会比较少。这里要说一下,现在的工科大学本科的实践环节和30年以前差距甚远,八十年代工科大学的本科生,各个实践环节都由学校按照教学计划统一组织到对口的工厂,然后要深入一线和向工人一起学习操作技能,而且是学校全公费组织,报销交通费并有食宿补贴,和出差一样的待遇,所以在实习环节做的还是非常扎实和正规。而现在基本上实习实验环节非常薄弱,而且毕业实习基本上都是自己找单位自己去进行,结果难以保障。

而且目前本科生基本上对在基层工作缺乏兴趣,对基层操作工人的一些技能根本无屑去了解,现在很多的本科生根本就不想到工厂去工作,这也是造成基层的管理人员对于专科生和中专生比较青睐的原因之一。

其实对于一个大学毕业生来说,无论是今后做技术工作还是做管理工作,基层的操作技能和基层的工作经验都是非常重要的,不了解基层的具体情况,今后做考研开发或者是高层管理都像空中楼阁缺乏根基,要想在企业能够有所成就,还是需要从基层做起,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上更高的技术或者是管理岗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在大中型国企,有些分厂和车间领导及班组长会认为大专学历的技术员工作能力普遍很高?

一派胡言。

喝多了还是从外星来的?

事实上现在的大型国企的领导普遍看不起大专生。

1以我们单位为例子,分到车间大专生都是当一线工人使用,根本不能进技术组当技术员,最近几年进来更是只能签署劳务派遣合同。就算少数家里有门子的专科生,想当技术员也要等上好几年。事实上,国有企业水很深,专科生毕业能分进来都相当难,还想当技术员??

2本科生毕业来了就直接进技术组当技术员。985毕业的就在研究院搞科研,211和普通二本的去个个车间当技术员。上班快二十年了就没看本科毕业的当工人。

为什么在大中型国企,有些分厂和车间领导及班组长会认为大专学历的技术员工作能力普遍很高?

我在大中型国企工作了几十年,搞过材料供应和基建安装施工管理工作,与各种文凭出身的各种专业技术人员打交道比较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并非与文凭档次成正比,主要决定于个人,高学历和低学历都有工作能力强👍的。总的来说,大学专科毕业的人,工作能力强的人比例较多一些,特别是基层车间、分厂。大学专科和本科所学专业相同,专业课程基本上一样,本科基础课学的内容高深一些,基础课内容到了实际工作上很少用到,例如外语、高等数学、什么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等基本上用不上(按国标对号入座)。大专生有自知之明,能安心在国企工作,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这山望得那山高,有些人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工作上进心不强,把精力放在跳槽、出国、考公务员上。大专毕业生刚到国企后被分配到班组实习,因自知之明,由实习到技术员,能潜心学习生产、检修、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及管理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对于专业工具书的运用普遍都比较精通,例如我在担任物资供应主管兼计划员时,发现大专出身的技术员报上来的材料计划准确率高,差错较少……我在搞基建安装施工管理吋,发现省级国企安装公司、土建工程公司也是如此,例如某省级火电安装公司的技术员当中工作能力最强👍的反而是那些大专出身的,特别是那些安装工人提升的大专出身的技术员(自考生和电大生)工作能力最强。在工作中与甲方吵架的都是本科以上学历的人,这些本科学历出身的青年技术员,连他们的队长、书记、(科级干部,无高学历的工人出身的技师提干的)都不放在眼里……还有我们单位有一批本科、及大专出身的技术员跳槽到广东工作的人,大专学历的无一人下岗夫业,而本科出身的有下岗的,还有降低职务使用的……以上是上世纪和本世纪初的情况。(上世纪只要有公办中专以上文凭都算干部,不是招聘)

不过随着年代的推移,现在社会对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大专、本科已过时,现在的中学教师,硕士都不吃香了,不仅要求是博士,还要求是名牌大学博士,例如深圳中学只招北大、清华及国外高学历的人,其他学校一律不用。因为现在人事制度是招聘,用人单位说了算……现在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为什么在大中型国企,有些分厂和车间领导及班组长会认为大专学历的技术员工作能力普遍很高?

在大中型企业新招的大学生工资待遇普遍不高,因为才出校门什么技能也没有又是普通院校毕业生,(除非是重点大学或硕士博士待遇很高)都是成绩一般,而且是学术型人才对企业那些动手能力相对较差,另外也是因为待遇问题而得过且过,而相反一些大中专生其学校注重的是动手能力和技能成绩另外也是因为自身条件差而更能努力学习和工作、肯吃苦肯专研技术更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补充自己的劣势而深得车间主任和班组长的喜欢。

为什么在大中型国企,有些分厂和车间领导及班组长会认为大专学历的技术员工作能力普遍很高?

因为在我国专科学生的培养目标是:

1、培养具有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中、高级人才;培养能适应在生产、管理、服务和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具有某一专门技能,能从事某一种职业或某一类工作的高等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够用为度”、“实用为本”。

2、横向的职业岗位知识模块,强调岗位业务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理论以“够用”、“实用”为度。比较侧重“做什么”和“怎么做”,集中于改造认识世界的范畴,是相对完整的实践体系和相对不完整的理论体系的统一。

为什么在大中型国企,有些分厂和车间领导及班组长会认为大专学历的技术员工作能力普遍很高?

心态和地位决定一切,大专生和本科生的心态能一样么?在公司的地位能一样么?本科生自认为天之骄子,自我感觉良好,大专生自认为低人一等,只能埋头苦干,任何公司在招人的时候就已经把大专生和本科生做了分类,本科生招进来后直接座办公室,敲电脑做做文案或是搞理论,大专生招进来就下基层,做苦做累,但大专生又比中专生和高中生要强一些,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再加上在基层实打实的搞实事搞实践,假以时日后,就做到了理论和实践想结合,越干越是那么回事,成效就慢慢显现出来,而本科生呢,只知道搞理论上的东西,没有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实际情况,自以为是,从而往往忽略了基层的事实情况,慢慢的在车间搞生产的管理人员就开始认为你就是在瞎嚯嚯,也不太把你当一回事,觉得你不行,反而认为你一个本科生还抵不上一个专科生,认为专科生比你强,会做事,所以想想自身,如果肯沉下心来实实在在的做些事,我相信一些分厂或车间领导、班组长还是会看好本科生的;谢谢,我是小黄,欢迎评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