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北人一出门就能被认出来是东北人?
我就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
要说东北人一出门就能被认出是东北人,我就有这样的经历。那是2005年我到西南交大培训,培训完事后和同事相约到云南旅游。在昆明到大理的火车卧铺上,睡觉前我和同事聊会天,对面铺的一个老年男人就对我说:你是东北人吧,我点头微笑予以回应。他怎么能看出我是东北人的呢?我觉得主要是从我说话的口音中听出来的,东北人不仅是说话有特点,其它方面也有明显的特征。
1.东北方言特别有特色。就是没来过东北的,对东北方言也不陌生,因为大家在春晚都看过小品。东北方言我说几个常用的:嗯呐、干哈、你瞅啥、格路、那旮瘩、不远辖。其实就是在东北各地口音也不一样,比如我们辽宁省内,辽东、辽西、辽南、辽北口音都不一样,我们一听就知是哪人,像我们沈阳人管“我”都叫“咱”,咱家、咱爸咱妈,但就媳妇不叫“咱媳妇”,东北人说话平翘舌不分,“四”“十”分不清。
2.东北人特别豪爽。东北人的豪爽在全国也是出了名的,出手大方,能拿一斤绝不拿八两;喝白酒半斤八两没问题;只要是咱哥们能办的事你只管吆喝一声;这事好办就放到老弟身上了,咱谁跟谁呀,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大家说豪爽不。
3.东北人穿衣打扮像土豪。穿衣绝对舍得花钱,看一个人穷富绝对不能从穿衣打扮上看,东北人几乎都有貂皮大衣,女人穿貂皮毛在外,男人穿貂皮毛在里,东天可大街都是穿貂皮大衣的女人。
4.东北人嗓门特别大。无论男女嗓门都特别大,几个人在一起说话,不知道的还以为干仗了呢。女人就爱咋咋呼呼的,三个女人一台戏,笑得前仰后合的,一瞅她们你都开心。如果到个小饭店吃饭,不大声说话根本听不到声音,一声比一声高。
5.东北人长相特别周正。东北人长得都是四方大脸、浓眉大眼、五官端正。要是演戏演正面人物都不用化妆,自带正气,在这里我就不说南方人了,害怕被喷。
6.东北人个头普遍高。咱东北人普遍个头高,男人180都很正常,女人160都是小个子,无论男人女人身板都很强壮。
7.东北人特别爱打抱不平。路见不平一声吼,特别仗义,绝不欺软怕硬,男人不爱打嘴仗,二句话没说完就想动手,绝不婆婆妈妈的没完没了,东北女汉子特别多。
8.东北男人大多怕老婆。别看东北男人长得五大三粗、虎背熊腰的,回到家却变得特别乖,见到老婆溜溜的,听着老婆大声吆喝着,让干啥干啥,不但怕老婆还疼老婆,顾家更没的说了。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北富饶的黑土地上就养育了这样一群朴实、善良、豪爽、大气、正直的东北人,我是东北人,我爱东北这片土地。
为什么东北人一出门就能被认出来是东北人?
我是东北人,逛街时,我看到塌鼻梁,鼻头肥大还有点鼻孔朝天,额头到下巴之间特别短的,我就判断她们不是本地人。只要她们一说话,就证实了我的判断是正确的。而东北人一出门,就被认出来,我觉得这是一个道理吧!
一、东北人五官具有立体感,身材偏高,帅哥美女居多。
二、东北话最标准,发音字正腔圆,铿锵有力。但“嗯呐,干啥,不远暇儿”等纯地方方言,会情不自禁从嘴里溜达出来,而且语言幽默风趣,自带喜感,让人立刻听出这是东北话。毕竟东北人演的小品在春晚舞台占有一席之地多年。
尤其是打听道,基本会根据性别年龄大小,亲热地称呼人家“大哥,老妹儿,大姐”,亲热得好像真是一家人。
三、嗓门大,即使打电话,吵吵把火的,像与眼前的人吵架似的,而且会有肢体语言配合。说到激动出,要么来回走,要么挥动手,就像在演独角戏。甚至嘴里还会发出几句不文明的语言。
尤其中年女人,说话爱咋咋呼呼,不拘小节,也爱乐于助人,居然会在北京的公交车上给北京人指路。
四、会拉关系,会送礼,几句话就能让你体会到他的热情豪爽。这也许是受环境影响吧。
五、相对来说,正义感强,不怕惹事。一次坐公交,一个外地女人坐过了站,她开始叽里呱啦不停骂司机,还好司机专心开车,不搭理她。她后来上去拍司机驾驶室的玻璃,还给谁打电话顺便骂了本地人。这时,乘客们有几个听不下去了,起身让她赶紧下去,再在车里无理取闹,就要把她踹下去。看这架势,女人前一秒还呱呱谩骂,下一秒立刻闭嘴了。
六、东北男人对老婆好,大小事都会跟老婆请示汇报。哪怕虎背熊腰的老爷们儿,对着娇小的伴侣,也贱兮兮地叫“媳妇儿”,话语中透着爱。
女人对伴侣的爱,缺少小鸟依人的温柔,反而多一些强硬,自己老公嘛,我就可以随意指使,霸气十足。
七、东北人爱孩子,不重男轻女。出门在外,“儿子,老闺儿”可是他的全部,受不得一点委屈。所以,拐卖儿童在东北既没卖家,更无买家。
任何地方人都能听懂东北话,但是很多南方的方言却能把我们整懵,所以,我喜欢东北话!
为什么东北人一出门就能被认出来是东北人?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那迷之自信的“普通话”[捂脸]
没出去过的东北人一直觉得自己说的就是标准普通话。别说出东北三省啊,就是不出市都发现不了自己的口音不普通。
说两个我和我妈身上发生的搞笑的事情:
我家是辽宁的,去长春读大学。寝室六个人,每个人都是来自不同的地方,辽宁,内蒙,北京,吉林,石家庄,湖南。刚开始都不太熟,而且一开始就军训,每天都累的不行,回去就睡觉了,交流的比较少。全校举行一个军训相关的演讲,以分队为单位,我也不哪来的自信,报名了。稿子是我自己写的,题目是《一辈子难忘的苦乐》,教官审核过的。在学校的大讲堂的舞台上,我自信的大声说到: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一辈zhi难忘的苦乐~”据我室友说,教官直接就崩溃了,拍着脑袋后悔为啥不让我读一遍稿子。我还啥也不知道呢,在上边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的讲啊。晚上回寝室,老大说:咱家老shi今儿讲的真好(我排行第四),然后她们就开始笑,我一点都没意识到有什么问题,也跟着傻笑。笑够了,老大问:你真不知道自己说错了??我完全蒙了,哪错了?她说这个字“子”应该怎么读?我说“zhi”,她说怎么拼写?我写“zi”。我俩都凌乱了。她严重质疑我语文怎么及格的?我说我高考语文是这几科里分数最高的!她讲了半天我才明白我的问题在哪,原来,从小到大我都是把所有的平舌音读成翘舌音的。我感受到了自己人生观在崩塌,我最为自信的普通话,居然一直是错的!我当主持人、当播音员的梦想还怎么去实现???于是,我,请求寝室所有人一起帮我纠正读音,平时说话,不管是谁发现我读音有问题,纠正一个得一个冰淇淋!经过一年的努力,我能做到在正常聊天的时候基本不犯错,但是情绪一激动,语速一上来就嘴比脑子快了。一直到现在,辅导闺女功课,拼音部分我老公从来不让我插手,因为他是我大学同学,清楚的知道我的那段黑历史,不想让我毁了下一代。
第二件事是发生在我妈妈身上。通过我得经历大家应该能猜到,我妈说话也是有一样的问题。我怀孕的时候她来天津伺候我,第一次早晨出去买早点,我妈觉得一套煎饼果子太大了,就想单独买油条,在老家我们管果子叫“大果子”。我妈到了早点铺,跟人家说:来shi(四)根大果子!老板没听懂……我妈以为是忙没听见,边指着油条边大声说:给我来shi(四)根大果子!老板这回看懂了,十根?大客户啊,赶紧说稍等稍等,这就炸。等了好半天,老板拿着一大兜子油条,递给我妈,说:十根,一共15块钱。我妈说我要shi(四)根,不是shi(十)根!老板说:这就是十根啊!我妈一看懵了,边用手比划边说:shi(四)根不是shi(十)根!老板看了半天才明白,是要四根,满脸不高兴的满不情愿拿出去六根。我妈气得够呛,回来跟我们念叨,给我和婆婆笑的不行不行的了。从那以后我妈再也没买过四根果子,不是买三根就是五根。
到现在我妈还说是天津人听不懂普通话。😂😂😂
为什么东北人一出门就能被认出来是东北人?
因为东北人说的是一口自认为标准普通话实际上带着浓厚方言味道的近似普通话呀~
我妈吉林人,我爸江苏人,俩人刚结婚的时候一起回我爷爷家小住。那个年代南方还没有遍地是东北人,于是各种亲戚都来看稀罕。
然后问题出现了,语言不通。我妈听不懂当地方言很正常,可是我妈的话我爸的亲戚们全都不懂,这就让我妈很是纳闷了:我说的这标准普通话啊,你们听不懂?你们看电视新闻联播听的懂不?答曰:听得懂啊!我妈说:我说话和新闻联播一样啊!
瞧瞧我妈这自信!
居然自以为是一级甲等的普通话水平~
我从小生活在黑龙江大庆,我感觉,黑龙江哈尔滨的普通话方言味儿最少,大庆好一点,以哈尔滨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方言味是越来越浓。
大庆外来人口超级多,所谓的大庆本地人,往上数最多3代,都是外地来的,毕竟大庆早年就是块大盐碱地,也没啥人住对不。所以我们这一代的大庆人交流都是用普通话,很多很多的东北方言土语,我这一辈的知道的都不多了。
我家因为我父母地域问题,他们的交流也只能用标准普通话进行,所以我的成长环境决定了我对东北方言土语所知有限。口音也没那么浓郁的“东北味儿”。但是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我知道我肯定是有口音的。
大学毕业在辽宁工作,别人听我说话,就知道我肯定是黑龙江人,具体哪里就听不出来了。同样,我也能清晰的分辨出来这个东北人是来是吉林还是辽宁还是黑龙江。为什么,因为我们虽然同为东北人但是都带口音呀。
再后来,离开了东北,我周围的人就听不出来我来自哪里了,只觉得我的普通话挺标准的。
不过,一旦遇见个东北老乡,完蛋,一张口人家就会说艾玛你是哈尔滨的不?我佳木斯的!
我这都是普通话裸考一乙的了。
所以呀,我们东北人的普通话,在别人听来辨识度真的超高~
即使我说话不带东北土语,尽量不带口音,还是会被听出来~
但是我觉得也没什么,语言就是我们的一部分,承载了我们的成长,挺好的~
现在我妈妈帮我带孩子,可能也是年龄大了,灵魂深处的本性逐渐复苏,跟我女儿说话各种吉林方言。于是,我女儿,一个生长于江南的2岁小丫头,一张嘴:“改开(解开)”“裤裤埋汰了,仆了仆了(裤子脏了,用手拍打拍打)”“嘎哈呢(干什么呢)”“多暂(什么时候)”“皮儿片儿的”
啊……上幼儿园再改吧……
为什么东北人一出门就能被认出来是东北人?
相对于其他地区,东北人的辨识度是比较高的:1、口音,除辽南、辽西等个别地区,东北三省(也包括内蒙东部地区)大部分地区口音都差不多,至少见面唠嗑没有障碍。东北地区的大多数俚语、土话基本通用,有些东北话甚至南方人也能听明白。2、外貌,身材普遍较高,俊男靓女多,五官更立体,皮肤更白皙,与马来人种形成鲜明对比,比较符合中国人的审美。3、声音,公共场所说话声音普遍较高,较自信,人海之中辨识度很强,老远就能听到,尤其哥几个一喝上酒,海阔天空的神侃,整个饭店就只能听到这一种声音。4、幽默,东北人语言幽默,爱开玩笑,爱唠嗑,自带喜感,见面三分熟,能很快调动起气氛,不能冷场。
为什么东北人一出门就能被认出来是东北人?
在山东的大街上,我经常能认出东北人,走路的状态,抬头挺胸,气质不一样,皮肤也不同,没有经过充足的紫外线照射,但是长期在干冷的地区生活,和中原地区的人有区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