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疫情过去以后,生活观念会发生哪些改变呢?
上海疫情结束后,人们对于生习惯和工作态度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的上海是我同学梦寐以求的地方,家在哈尔滨的她。不顾家人的劝阻,也不在乎男朋友跟她分手,她都毅然决然等大学毕业,一人孤身来到上海。因为这是她梦想开始的时候。
为了来到上海,她四处投递简历,就是希望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可是繁华的世界,外表看似美好,但是其中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1个月的时间她投递上百家的简历,最终被一家企业录取,当运营助理。每个月8000元的工资。
8000元的工资,对于刚毕业的我们,实际上已经是非常高的了。可是,那个地方却是上海。寸土寸金的地方。上海的物价,不是每一个光有梦想的人,就可以支付起的。
上海周边租一间房子大约给2000元左右,要是离公司近一点最起码也要3000元以上。一个女生人生地不熟,在上海郊区租了一间小房子,房租2000元。每天5点30起床,赶地铁上班,一切的辛苦就为了自己可以留在上海。
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万家灯火,有一盏灯是为自己而亮。
但是天不随人愿,一场疫情,彻底击败了我的同学。
公司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流,没有办法在开展下去。我同学就这样被迫离职,且每个月还需要负担高昂的房租。这次她真的挺不住了,决定离开这里,换一个地方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外地人员离开上海,换一个地方寻找自己的梦想上海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地方,只要你足够能力,足够能发现商机,那么你在上海一定能赚到钱。但是上海也是一个高消费的地方,同样的东西在上海都会比其他地方贵上2~3倍。
很多外地人,来到上海就是为了来赚钱的,希望辛苦一年,等过年的时候可以往家里面多拿一点钱。能让家人穿上新衣服,孩子能上得起学,老人能看得起病。
但是这次疫情,导致长时间的停产停工,大家的积蓄都没有了,没有办法支撑以后的生活了。外地人突然发现自己打拼不动了。对这个陌生的城市,感到前所未有的疏离感,也就是人们逃离上海的开始。
因为心中怀有梦想,那么,可以感受到生活的压力,也可以去追寻光芒。但是光芒散尽,家才是自己的归属。
本地人会养成囤粮食、囤菜的习惯网上曾经有一段调侃上海的话。
孙子:爷爷你为什么这么爱囤菜呢?
爷爷:孙子,你不知道,爷爷年轻的时候,在咱们国家GDP最高的城市,差一点因为没有吃的而饿死。
这虽然是一句调侃的话,但也从侧面说明,经历过疫情的人,会对食物特别的敏感。
对于很多人而言,囤积粮食就代表没有安全感,足够的食物,会让自己感觉更加安全。上海过去因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几乎没有人会特意囤积粮食的,但是疫情过后,人们都会条件反射的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囤积食物了。
点外卖的人越来越少,自己做饭的人也越来越多。
长时间的疫情,也锻炼了大家的厨艺。毕竟特殊时期,也不能点外卖。只能自己做点东西吃,从一开始坚持吃速食产品,到后来自己尝试做面包糕点等。
大家也慢慢发现做饭的乐趣,原来做饭没有自己想的那么难,原来柴米油盐才是生活。
每个人好像都按下暂停键,慢慢感受现在的生活,发现原来慢下来也有慢下来的感受。每个人也通过不断跟视频学习做菜,饭做得也不错。
大家都养成了自己做饭的习惯,等疫情结束点外卖的人也会变少啦。
改变购物模式,社区团购成为主流社区团购买菜,解决了很多人买菜难的问题。不仅日常蔬菜水果可以团购,生活用品也可以团购。小到抽纸大到电视冰箱,每个集团都有自己的渠道,有稳定的供应商也有完善的供应链,最主要的是客源也非常稳定,而且消费水平也比较高。
团长完全可以等疫情结束,多找一些供应商,然后自己赚中间差价,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生意。
对金钱的概念发生转变疫情对公司的影响也非常大,很多公司没有办法发薪水,很多人在疫情期间都是吃老本的。这个时候过得好不好,完全要看过去赚多少钱。
所以疫情结束,大家会降低消费欲望,开始疯狂地攒钱。除了食物可以带给自己安全感,实际上钱也可以带给自己很大的安全感。
最后,希望疫情赶快结束,每个人的生活,可以回归正轨。
上海的疫情过去以后,生活观念会发生哪些改变呢?
经历这次疫情之后,国人真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都是肉眼可见的变化。
一:以前以为一部手机可以走天下,疫情之后才发现,在家里备点现金很重要。
互联网时代,大家习惯了移动支付的生活,不管买什么东西都是手机扫一扫就可以,很多人都记不得自己上次用现金支付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疫情之后,大家发现,家里还是要备点现金的,不然到时候需要用现金的话,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二:大家都养成了出门戴口罩的好习惯,医用酒精和一些日常的药品成了家庭必备的东西。
口罩作为日常用品,我们并不陌生,但是,疫情发生之前除了一些从事特殊工作的人之外,普通家庭很少有人会囤口罩,甚至还有人认为,戴口罩是一种矫情的表现。
经历疫情之后,大家才发现小小的口罩有大大的作用,走在大街上你会发现,即便不是疫情期间,很多国人也都养成了出门戴口罩的习惯。
以前从不买医用酒精的我,也开始改变,医用酒精和一些日常的药品我都会囤点,以应不时之需。
三: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疫情之后,大家越来越深爱自己的祖国。
没有经历这次疫情的时候,很多国人因为受网络上一些公知的影响,认为漂亮国的空气是甜的,月亮比我们的月亮圆,总是一副愤青的模样,到处发泄不满。
这次疫情让国人打心底里爱上了自己的祖国,当我们的祖国在忙着建设方舱医院时,而有的国家却在忙着建停尸房,当我们在想尽各种办法达到清零的时候,有的国家却宣称与病毒共存......
当灾难来临之时,大家才顿悟,尽管自己的国家不是完美的,但是它却是我们最安全的避风港。
以前只要写自己的祖国好的文章就会有人跳出来骂我五毛党,疫情之后,这样的人真的少了很多,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家是真的越来越自己的国家了。
四:患难见真情,经历大灾大难之后,国人之间更加团结了。
这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明白,灾难离我们并不远,最大的感受就是患难见真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攻克疫情最艰难的时刻,大家都伸出了援助之手。
不管是哪个城市遇到困难,来自全国各地的兄弟们都会迎难而上,他们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网络都是有记忆的,那一幕幕感人的场景直到现在想起来依然让人热泪盈眶。
经历了这场大的灾难,国人最大的变化就是,更加团结了,疫情是一场持久战,我们都知道,只有大家拧成一条绳,才能彻底将病毒遏制。
五:经历了长达三年的疫情之后,大家意识到了提前消费的危害,开始抵制各种网贷。
自小,父母就告诉我们,有多大能力办多大的事情,但现在的年轻人有点好高骛远,总喜欢做一夜暴富的春秋大梦,一场疫情将他们的美梦彻底毁灭。
疫情之前,很多年轻人的消费观是早买早享受,特别喜欢提前提前消费,没钱就借网贷,方快捷还不欠认清,殊不知这就是无底洞,疫情之前,还可以勉强维持,但疫情之后,因为没有了稳定的收入,导致各种网贷逾期,有人的人比较幸运,在家人的帮助下顺利上岸,但有的人拆东墙补西墙,最后自暴自弃,成了失信人员,被催收电话各种骚扰,可谓是苦不堪言。
疫情过后,他们的观念开始改变,尤其是上了岸的人,开始抵制网贷,并且不再提前消费。
六:年轻人有了理财和存钱的观念,开始给自己留后路。
疫情之前,很多年轻人都看不上存钱的人,认为把钱存银行的人都是傻瓜,经历了一场疫情,他们才发现,真正的傻瓜是自己,开始相信手有余粮,心不慌是真理。
以前父母劝自己给自己留后路,如今开始改变,有了危机意识,也学会了理财,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并且知道了存钱的重要性。
七:疫情告诉我们未雨绸缪的重要性,原本不喜欢储存东西的人也开始囤货。现在的人吃东西都讲究新鲜,都不喜欢囤货,我就是其中之一,之前妈妈总是把冰箱里塞很多东西,我还嫌弃,可经历了疫情之后,我开始赞同妈妈的做法。
未雨绸缪是亘古不变的真理,除了那些不容易储存的食物外,一些干货类的吃的和日常用品囤一些在家里真的很有必要。
疫情发生后,我最大的改变就是,平时在家里也会多少囤点米面粮油,即便几天不出门也能够让家人吃上几天。
八:不再奢望过那种睡到自然醒的生活,原来工作比躺在家里睡觉更有意义。
之前一直奢望有一天可以过上那种睡到自然醒的生活,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大家都如愿以偿过上了这种生活,但是真正让自己躺平的时候才发现,每天睡到自然醒并不是什么好事,不仅无聊而且还浑身不舒服。
那时候才发觉,躺在家里睡大觉并不是一件让人舒服的事情,以前讨厌工作,当真的不能再继续工作的时候才感觉到,失去工作真的很难受。
疫情过后,大家不再讨厌每天按部就班的日子,稳定的工作并没有那么不堪。
九 经历大的风波之后,大家发现最吃香的职业还是国企,因为旱涝保收。
这两年考公务员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了,在此之前,公务员也是竞争激烈,但是经历了疫情之后,考公务员的人越来越多了。
之前,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都想着要创业,想要闯出一片天,但是,经历了疫情之后,看到那么多创业失败,背负巨额外债的例子,他们也开始追求稳定。
我表姐是一名公务员,之前一直跟我说羡慕那些可以创业的同学,人家挣了多少钱,自己才拿那么一点工资之类的话,我当时还劝她说,你们的工资看起来没那么高,但是各种福利加起来还是让我们望尘莫及的。
经历疫情之后,她开始感慨自己幸运,因为她们的工作旱涝保收。
十 真正意识到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日常锻炼。
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这样老掉牙的话题大家都懂,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却寥寥无几。
但是疫情发生之后,大家才真的大彻大悟,拥有健康的体魄真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锻炼这件小事真的应该被重视。
大家的改变是肉眼可见的,疫情过后,我每天都能看到小区里的邻居出来锻炼身体,大家都一致认为,增强自身抵抗力比什么都重要。
十一 家长更加排斥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听到上网课就害怕。
“我家孩子以前成绩都排在中上游,就因为疫情期间上了网课,才开始下滑......”
“听到孩子上网课都头疼,如果不是因为上网课,我家孩子的成绩也不会变得这么差!”
“让孩子拿着手机上网课,不就好比是让孙悟空看守蟠桃园吗?”......疫情期间,我不止听到身边家长的吐槽,因为疫情我们不得不选择上网课,本来家长就排斥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但是,网课无疑是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好机会,但作为家长又无可奈何。
疫情过后,很多人都变得谈网课色变。
十二 很多人都练就了一身厨艺,并且喜欢上了厨房。
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全国人民居家隔离几个月,几乎家家户户都出现了一个大师级别的厨师。
以前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根本没有时间在家里好好做一顿饭,居家隔离的那段日子里,很多人摇身一变变成了大厨,想要吃什么美食,打开手机一搜就搞定了,也因此,狠毒人都练就了一身好厨艺,原本不爱进厨房的人,也慢慢喜欢上厨房,确切说是比较享受做美食的过程,一种强烈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疫情过后,很多人变得不再喜欢去外面吃饭,爱上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生活。
最后,不管是上海,全国都是一样的。
上海的疫情过去以后,生活观念会发生哪些改变呢?
我们隔壁楼有个单独居住的女生阳性了,五分钟前她接到电话要被带去方舱。这意味着我们小区又要从今天起+14天隔离。但是没有人再抱怨。
大家都鼓励她争取居家隔离,让她不要哭、坚持要求做复核,坚定地跟工作人员要求居家。
我还看到有人说:这栋楼大家都不太缺生活必需品了,如果他们说你不走会影响我们团购什么的,这都不是事。
如果上海还能恢复往日那种闲闲的情调,那我相信所有人都会记得,这个春天,我们就是凭着这些朴素的人跟人之间的善意撑过去的。
上海的疫情过去以后,生活观念会发生哪些改变呢?
不买奢侈品,不需要的东西绝不多买,不过度消费。把钱用到有意义的地方去。多吃健康食品,能自己做就自己做。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多多帮助别人。做好自己。
上海的疫情过去以后,生活观念会发生哪些改变呢?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好好的活着,珍惜生命 ,爱护家人,认真工作,不再炫耀,平和待人。
上海的疫情过去以后,生活观念会发生哪些改变呢?
岀门戴口罩,口罩成为家庭的必备品,回到家用消毒水消毒,平常少岀门,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生活再节俭一点,能吃的剩饭剩菜留着,下一顿热热也能吃,日用品及粮食存上半个月的,日常药品也要买点放在家里,以前太方便了,每天都是最多买一天的东西,吃完了第二天再买,像我这喜欢烟酒的人,烟酒茶也要多备点,衣服鞋子包包就不买了,能存放的干菜也要多买点,努力工作,不和领导顶嘴,和同事们关系搞好,做好家庭及个人卫生,找块空地种点蔬菜,就当是锻炼身体吧,总之就是节省一切不必要的开支,确实需要购买的,也是在网上购买,拿快递的时候把快递消毒,每个月都要存钱,不能当月光族相信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相信伟大的祖国,会带领我们继续努力奋斗,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