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没给舅拜年,舅让自己的儿子也不去姑妈家拜年了,这样做对吗?

这样的事没有什么对不对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有说不清楚的怨!你可做初一,我必还你一个十五。我就是如此,人敬我一尺,我还敬人家一丈。你若看不起我,我亦将永远避开你家门墙……

我也是人家舅舅,外甥仔女自小由自己捧到大,都到了七八岁。操过心,担过惊怕,可是后来我和外甥父母产生思想矛盾,所谓人各有志,事业各有追求,大家分道扬镳,不相往来,这外甥仔女,也二十年没联系过我,他们该嫁的嫁了,该娶的又说要娶了,可我就当不知道,什么也没有听见。

外人要说什么凭别人去说吧,人世间的人情冷暖就是如此,兄弟姐妹之间也会有被利用,当他们需要你的支持帮助时,你可能成了大爷,当你的价值被利用完了,你就是邻舍,甚至可能是陌路人。反正,我觉得自己为他们付出的够多了,该拼时没日没夜的帮忙,连外甥仔女都归自己看管,该熬的,从来没有想过休息,一心只想帮他们把事业搞上去!钱财这东西最伤人的,在付出与得到间往往不能成为正比。作为一个要养家的男人,付出努力和汗水后,不想有回报的是白痴……!

伤心的过往我不想提,我虽然不想怨恨,但我却有自己的人格尊严。所以,后来尽管我失败了,我并不后悔自己曾经为了人格尊严拼博过。成王败寇这样的道理谁又不懂?人生在得到与失去间成了一个不变的定律,那就是你有钱,我当你作神拜,你有势,我当你是仙。没有钱,没有权,你真的一文不值。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血肉亲情如纸簿,金钱权势路风光。无钱有爱谁识你,骨肉早冷躲一傍!

原来大人们的恩怨不及后辈,可外甥仔女却学足其父母,不把长辈放在眼里,我虽不至于教儿子对他们不敬,但我个人绝不向他们低头,他们有多少,我也不稀罕。子女们要去,最好别告诉我!因为我对于他们已经不想知道!

外甥没给舅拜年,舅让自己的儿子也不去姑妈家拜年了,这样做对吗?

不请自来!

唉,本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但是看了许多网友的回答,都是批评这个做舅舅的小肚鸡肠,心胸狭隘什么的!还说什么舅舅不应该于外甥制气等等等等,说什么的都有……!

首先,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又号称礼仪之帮!从古至今,讲究的是:没有规矩就难成方圆!为什么中国的饭桌是四方形的,又分为四仙桌和八仙桌!并且分出了上首下首,目的就是为了警示后人,做人一定要有个长幼尊卑之分和凡事一定要有个度!

那么就这个问题,舅舅做的到底有没有错?

于情于礼,舅舅做的根本没错!自古以来,中国人讲究的就是娘亲舅大!在我们这里一直流传着:舅舅家的老俵大似天,姑姑家的老俵靠一边的说法!就是说,双方老俵之间虽然是平辈,但是舅家的老俵在伦礼上还是要比姑姑家的老俵要大上一些的!

要知道,在过去的岁月里,姑姑去逝了,外甥去舅舅家破孝之后,在舅舅家的老俵没来给姑姑的棺材收钉的情况下,是万万不可出殡的!那样的话会引起很大的麻烦!虽然过去有嫁出去的女儿 泼出去的水一说,但姑姑必定是娘家的血脉,在没有得到娘家人的认可之后,有些事是不可为之的!这就是规矩!

而就算是每年春节期间的拜年,也是有着很多的规矩的!

从古至今,拜年讲究的是:

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是由姑姑家的子女去给外公外婆以及舅舅舅妈拜年的。

初三初四,则有舅舅家的子女,去给姑姑姑父拜年的!姨俵亲也集中在这两天互拜,这就是为什么在过去这两天路上的行人是最多的原故。

初五初六,就到了平辈老俵和朋友之间关系好的互访之日了。

在过去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拜年拜到初七八,有鸡有鸭就不杀了。意思就是你初七初八才去给长辈拜年,一是对长辈的不尊重,二是由于过去的生活条件苦,过年准备的菜大多已经吃完了,所以只能随茶便饭的招待一下了。

回到原点,那么外甥没有给舅舅拜年,舅舅也没有让孩子去给姑姑拜年,做的一点都没错!为什么这么说呢?

孩子不懂事有情可原!但是为人父母的姑姑姑父呢?难道你们也不懂事吗!在你们眼中,你的发源地娘家都不重要了,难道要父母兄长反过来先给你去拜年吗?成何体统,礼仪何在!

当然话又说回来,这事还得区别对待!如果姑姑姑父都不在了,那么这个舅舅就不必跟个晚辈孩子沤气!

现在的人们生活好了,有许多年轻人把中国的礼节认为是糟泊!那你们就大错特错了!还是那句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文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外甥没给舅拜年,舅让自己的儿子也不去姑妈家拜年了,这样做对吗?

这点小事还用问?当舅舅没必要对外甥讴气。今年远在龙口的两个外甥因疫情也未给我拜年,特殊时期特殊对待。可我的子侄皆分别给我妹妹手机视频拜年。只要兄弟姐妹之间不产生矛盾,拜年不拜年真的无所谓!

外甥没给舅拜年,舅让自己的儿子也不去姑妈家拜年了,这样做对吗?

小里小气的,做个舅舅就要大气一点,不要把小小的一个小事情搞得污七八糟的,让别人笑话!不要忘了,姑妈舅舅原来就是一家人,同父同母的亲兄妹!

外甥没给舅拜年,舅让自己的儿子也不去姑妈家拜年了,这样做对吗?

过春节,要拜年,这是我国古代留传下来的传统节目,外甥没给舅舅拜年,舅让自己的儿子也不给姑妈家拜年,在这里我们先理清楚辈份的大小,象我,爸妈生了一个姐姐,我是弟弟,姐弟俩是同辈,父母已经去世,姐姐就比我大,每年的年初一我就带着全家先向姐姐拜年,在我看来姐姐比我大,理应先向姐姐拜年,如果姐姐姐夫都去世了,那我是舅舅,比外甥大一辈,外甥理应先向舅舅拜年,外甥如果不来向舅舅拜年,舅舅的儿女也不用去拜外甥的年,这个做法舅舅沒有错。

外甥没给舅拜年,舅让自己的儿子也不去姑妈家拜年了,这样做对吗?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按照孔子礼仪,外甥必须给舅先拜年。舅为上外甥为下,按位份舅家为上司门,不管舅的年令大小,位份在那儿,姑的年令再大,都必须给舅家先拜年。所取寓意是拜门的意思。也意味着出嫁的姑娘娘家为大。你那怕八十岁了,都得以娘家为上,娘家那怕三岁小孩㑔门,都有权接受老姑的拜门之礼。如果老姑身体不便,外甥必须替姑行礼,这是千古不变的礼仪。也是农村人常说的人小位份大就是这个意思。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清鼻不能给䀶睛流,也可以用先有眉毛后有胡須来比喻外甥与舅的伦理顺序。这是铁打的规姖,如果顺序颠倒,就等于乱了纳常,无规姖不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那你要不遵守规矩,硬要胡来,也没人挡着你,这样你不但失去了尊颜降了位份,还招人耻笑,甚至于当姑的也不依你,或者骂你丢了娘家的先人。

所以该讲的规姖还得讲,该有的礼仪必须得有。有些无关要紧的礼仪可以简化,但原则性的礼仪绝不能丢,如没有必要的纲常和伦理,就乱了套,失去了文明。没有文明的民族和原始有什么区别,人永远是用脚走路的,这就是逻辑和先天固有的东西。是永远一成不变的。正如孔子礼仪一样,是老先人给我们遗留的规姖,千万年都不可随便更改。如果丢了规姖,和倒着脑袋走路有什么区别,何谈什么中华文明。

再回归本标题中来,外甥不给舅拜年

舅有没有必要回礼?我认为外甥如无意外情况不给舅拜年,舅没必要回礼,特殊情况除外,如老姑身体欠佳行动不便,外甥或在外地没在家,不排除姪子回探亲姑。如果外甥在家坚决不能去,要去也得平常去,不能在春节期间去。这是上司门与下司门的礼仪顺序问题。平常怎么都行,大礼问题上不能马虎。经是经纬是纬,我不赞成有些人把礼仪纲常胡沾浆子。

作者 : 冯军民

时间 :2021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