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后,你有没有后悔过?

结婚后,你是否不止一次的感到后悔?你是否常常无助,不知道该怎么面对生活?你有没有过痛苦?

我想,这两个字就是夫妻间的主要课题了,但后侮这个病有偏方良药吗?可以说不能根治,但可预防。第一,婚姻初期(恋爱阶段)彼此间一定要婚前的了解和生活考验,(如脾气性格,思想爱好,工作学习)。第二,家庭条件生活环境,工作收入,品相和思想匹配。第三点,也是夫妻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生活小播曲,(例如生活中常会有意见分歧,家庭锁碎,或外交等,)这些就需要支持,理解迁就和帮助了。幸福和谐的生活来自彼此努力,共同分担,共同创建,别让后侮苦了孩子。

结婚后,你有没有后悔过?

可以这么说,谁结婚都后悔过,你跟谁结婚都会后悔!

我记不清是在哪看到的这段话了:再美好一生的婚姻,也会有200次离婚的念头和50次想掐死对方的冲动!(笑)

大家可能都会在荧屏上经常看到一些名星或公众人物在那秀夫妻恩爱,可也会经常看到转眼又发出的离婚声明。很多娱记还会因此洋洋洒洒写出很多秘闻,赚了不少的稿费。

其实我倒觉得很正常,这些名星大腕其实和我们寻常百姓一样,也有喜怒哀乐,该爱的时候爱的死去活来,可转眼互不顺眼、过的一地鸡毛时照样恨的牙痒痒,国骂照样冲口而出!

其实这婚姻本就如撞大运,又如买家电大件,碰巧了很好用,很顺心,可这几率太低。两个各自生活了20多年、生活习性、秉性教养南车北辙的饮食男女,凭着两性相吸走到一起,可就如没下过饭店的食客,真的天天在同一个饭店里吃上一个月同样的饭菜你试试?

他肯定后悔不如家里的咸菜好吃,而且妈妈包办了一切,现在却要赶鸭子上架,自已当家长,这不累人吗?能不后悔吗?

但对题主说,后悔归后悔,多数人边后悔边自省,在互相妥协中长大了。极少数光知后悔,光想回到从前者,他可能这辈子也长不大!

结婚后,你有没有后悔过?

结婚后,我沒有后悔过,因为我老公很爱我,很听我的话,虽然日子过的很苦,但我觉得很幸福。

结婚后,你有没有后悔过?

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所谓的真爱吗?

前不久,一对夫妻咨询完,妻子对我惨然一笑说:

卢老师,其实我对这个世界的感情很绝望,我觉得那些所谓的真爱,都是胡扯八道,子虚乌有,我相信您一定也同意这一点。

她问我这句话,让我很难回答。

因为我没法向一个天生的盲人,解释天空的蓝是怎么一回事。

如果我跟她说,我自己就经历了,那么她就会说,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如果你不这么说,谁还会相信你呢?可是你怎么跟我证明呢?

我只能露出迷之微笑,什么也不说。

因为有时候,对有些人来说,绝望要比有希望更好过。

因为绝望的好处是你不用折腾了,不折腾就不会有挫败,就不会有伤害。而有希望就意味着我要耗费更多的能量,不划算。

这么多年的职业生涯中,问我最多的是这三种问题:

第一、针对过去:如果过去我没有得到爱,有很大的创伤,我有可能疗愈自己吗?

第二、针对现在:我们现在还有救吗?

第三、针对未来:离开了这段关系,我还会遇到更好的人吗?

这三个问题往往会归结为一个问题:

卢老师,你觉得这个世界上,有你一直宣称的那种“真爱”吗?

我的答案是:有。

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存那种真爱,那么我们该如何抵达这个境界呢?

一直想要写自己的情感史,这次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了。

你知道什么叫行尸走肉吗?

就是,我似乎有人类的一切感情,但总觉得似乎差了一点儿什么,就好像你在飞机上,可以听到所有声音,但却感觉离他们很遥远。

这就是我20岁到30岁这段时间的状态。

那个时候还没学习心理学,在感情中,我属于情感隔离的类型,而且还是一个很典型的中国男人。

我在谈恋爱的时候,也会产生心动,也会和爱人争吵,但是一切如在雾中。

尤其在关系中,我很少表白自己的心思,不是说我不表白,而是自己内在的语言根本就听不见,我都不知道我在想什么,我能说什么呢?

因为我那时候感觉到的是一种情绪团,像是乱麻一样纠缠在一起,没法表达清楚。

那时候,我完全关注的不是情感,而是我的事业该往哪里走。

记得那时候我在日记上写,我马上要到30岁了,可是感觉没有活出我自己。

我最害怕自己一辈子就碌碌无为,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直到我遇到了心理学,我才感觉到咔哒一声,开了。

我人生第一次感觉到,可以全身心地喜欢一个东西。

然后呢?就是我在情感中面对选择了。

谈了这么多年的恋爱,可是我毫无感觉。

为什么呢?

因为我一直都生活在保护层。

每次在吵架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是个回避型。

比如有一次两人庆祝结婚纪念日,当我正在陶醉在地享受美食,享受爱情的时候,她突然说道:

“你吃饭怎么又把油汤撒在衣服上啊,这衣服是我刚刚给你买的,花了上千元呢,你怎么就这么不珍惜,什么时候你才能长点儿脑子啊。”

每到这时我已经不耐烦了,但还是赔笑脸,乖乖认错:

“好好好,都是我的错,行了吧!”

但在内在的世界是非常恐惧,我最害怕的就是这样的时刻,当我正在陶醉在享受一切的时候,忽然就被扎了一下,此时我是毫无防备的,所以会非常震惊,头脑一片空白,觉得很可怕。

恐惧→讨好,试图让做“狮子吼”的伴侣不再攻击我。

虽然每次我嘴上承认错误了,但心里还拧巴着,慢慢地憋出火来,没几天还是吵。

即便不吵,也会出现一种被动攻击的味道,凡事都等着对方拿主意。潜台词:“你不是总对吗,那你看着做吧!”不憋死你也累死你。

由此我们看到,我们的感情有两条路:

  • 夫妻俩一起相濡以沫地,不解决问题。

  • 夫妻俩一起相濡以沫地,解决问题。

不解决问题,就是双方都要维持保护层爱情所特有的泡泡,男人不断扮演各种伟光正,女人要一直扮演傻白甜,男人负责一直维护自己的形象,女人负责一直崇拜。

这样的关系,我们称之为假性亲密关系,因为他们都是在自欺,也在彼此欺骗。

都是在表演,说的都是剧本里的台词,而非发自内心的真实的声音。

检验真爱的唯一标准:两个人能不能脆弱相对?

学了心理学之后,我才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尤其看了《懂得爱》,这本书的两个作者做了一个实验,叫做“脆弱相对”。他们打算在一起放下所有的防御,完全真实地面对此时此刻所有的交流。

于是,我和爱人打算用一生做一个实验:我们到底能不能脆弱相对?能不能做一对正念情侣?

什么叫正念情侣?

就是我们随时随刻觉察我们的感受,体验发生了些什么。

所以从此,每次吵架之后我不再是回避,讨好,而是会反思:为什么我会有如此的体验?

思绪被拉回小学三年级:

“爸爸,你刚刚讲的这道数学题我还是没懂?”

“什么,这都不懂,我都讲了几次了,你怎么还不会啊?怎么那么笨啊?”

说完就一大巴掌拍打我的背部。

痛倒没有多少,但每次击打,我都感觉到整个人的身体都被震塌了。

所以我特别害怕,别人对我用巨大的声音和非常否定的语气说话,这会让我直接就回到了小学时代。

那时候,我家在北大,到了6点的时候,校园就会响起音乐,那首音乐一听我就想哭,因为我终于不用写作业了,也不用被我爸吼了,要准备吃饭了。

当我觉察到这个部分的时候,我就抱住那个一直都低着头,颤抖着,哭泣的内在小孩说:亲爱的,你不再孤独,有我呢,有什么委屈,跟我说,我愿意陪着你。

然后我把这些探索的历程告诉我的伴侣,她也抱着我,向我道歉,不知道她的脾气来了,会这么伤到我。

这些时刻,对我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在我以前的生活中,从未体验到如此深度的自我探索,以及自我袒露,也没有如此深入地被接纳。

然后爱人开始探索她的那部分,为什么她总是接受不了,别人的不完美呢?

她说,当她看到我给她赔笑脸的时候,她不知道为什么有一种想要继续整我的感觉。

这句话给我印象非常深刻。我问她,如果我怎么说,她就会有所收敛呢?

她说:你也可以跟我吼啊。

我说我跟你吼,问题不就加剧了吗?

然后我就反思,为什么我会这么认为?

原来,在我的原生家庭里,我爸爸就是生气了嗓门特别大的类型,我妈妈此时就会息事宁人,因为她怕吵架时间长了,打扰周围的邻居,也会因此蒙羞。

而我的伴侣呢?

她的原生家庭里,正好相反,是妈妈发脾气,爸爸默不作声。她不喜欢这样的交流模式,她更希望爸爸那时候可以镇住妈妈,让这个家有一个安定的环境。

所以此时她希望我能站起来制止她。

然后我们继续探索,为什么我吃饭沾到油点子,会让她这么生气?

她体会后发现,原来她好像内心有一个信念:我必须什么都是最拔尖的,最出色的,否则就会没人喜欢我。

这种只有“优秀了才有人爱”的信念让她内心很矛盾,一方面她必须拼命努力,另一方面她又没法真正相信他人,于是就只有更拼命。

而我的问题,在于我的人生里没有这条信念,所以我很多时候就呈现出,我就是这么有油点子一样待着,也不会担心没有人爱。

意识到这一点,她才觉得自己太累了,通过对话,我们的共同体验就是,我们从未有过这样的对话。

我们发现了另一个世界,原来我们被另一个世界的我们所支配,而对此一无所知。

而这股漩涡是如此强大,我们吵架的时间那时候很长,经常是一两个小时,有好几次,我们都好像被困在一个没有门的空间里,出不去,非常痛苦。

面对冲突,我们制定了规则。

我们规定:

1. 一方说话的时候,另一方不得插嘴。

2. 一方说话不能超过2分钟,如果超时,就必须停止。

3. 一方闭嘴以后,另一方必须首先要澄清对方刚才说的主要意思,直到确认完全接收信息为止,然后再表达自己的意思。

这3条规则,在我们刚刚开始从保护层之爱,到脆弱层之爱的时候,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我们坚持执行了这个规则以后,才发现,彼此可以瞬间秒懂自己和对方的心思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原来我们积攒的那么多情结,都已经被消化了很多了。

我们如何才能抵达真爱呢?

一般有两条路:

一、单修。

二、双修。

所谓单修,就是你要不断发展自我修炼的本事,所谓双修,就是你要不断磨练和他人一起修炼的本事。

从这个意义上讲,情感其实就是带着糖衣的药丸。

既然良药苦口,那么我就给你加一个糖衣。

这层糖衣就是爱情。

爱情基本上就是幻想和妄念,是保护层给你制造的海市蜃楼,让你觉得有便宜可赚,但其实当糖衣褪去以后,你才会面对真实的关系,真实的人生。

而这才是我们在一起的真实目的,那就是我们要一起增值。

这种增值,不仅指物质上的增值,还有精神上的增值。

比如:我有一次晚上想抱她,她那时候可能有一些烦心事,就一把把我推开,我就为此闹了大半夜,后来我才明白,在床上伸出手想要被抱的我,其实是很小很小的内在小孩,大概都不会超过3岁。

而那种深度创伤,在被拒绝的一瞬间被发现了,于是我就非常非常痛苦。

但在我特别痛苦的时候,她就会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听我倾诉,当我倾诉完以后,好像大病初愈一样,脆弱,而满足。

就是在这次大闹以后,我发现,自己更加能表达亲密了。

这就是脆弱相对的最大的福利,你越能脆弱相对,你就越可以有力量地表达自己的亲密感。

当我们这种互相给肩膀的能力越发默契的时候,就会出现传说中的“相濡以沫”,当我倒下的时候,她给我倾听;当她倒下的时候,我给她共情。

所以现在如果有人问我,你相信真爱吗?脆弱相对有可能实现吗?

我的回答:坚定的“是”。

如果我没有接触心理学,我一辈子可能就是一个无知无觉的男人了。

但是我接触了,我把心理咨询的这些技术都用在我的生活中,我的人生完全走到了新的境界了。

所以我才有自信站在这里,要教你们各种学以致用的情感交流方式。

很多参加了我们情感咨询师课程的学员说,我以为只是学知识,却没想到感觉到自己的成长。

是的,就算你不从事这个行业,这些知识也足够,让你成为这个时代最稀缺的情感大师了。

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来访者实现真爱,这个真爱就是让他们可以脆弱相对,可以放下防御,接受彼此的真实,成为更好的自己。

结婚后,你有没有后悔过?

谢邀

我当时结婚确实有点后悔了,结婚证都是到年龄才拿到的。17岁就被家人安排相亲,当时不想结,但是没有一点办法,最终还是找了一个不喜欢的男人。

那个时候我家在农村,我初中毕业以后就在家里给父母做饭,当初我是准备要去南方闯荡的,因为自身的条件也不是很差,我属于那种天生丽质的人,皮肤好,个头高,口才也好,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我觉得自己出去闯荡一定会好的。

后来在我就要18岁的时候,家里就给安排相亲,我爸爸找了媒人,并且还花了3000千块钱。本来是说的男方家里条件特别好的,谁知道我生完孩子以后,所有的都真相大白了。介绍人说男方家里的条件是我家打着灯笼没处找的那种,他父母有100多万的存款,而且家里有小车三辆,父母还在外面包工,属于当地有名气的包工头。就这样我们见了一面,没过半个月就结婚了。

结婚后我因为年龄差几个月,没到法定结婚年龄,民政局不给发证,当时本来就不想结了,谁知道我这个时候已经有了,退不出来了,之后等了一年多,我们拿了结婚证,就这样开始过日子了,但是日子过得并不好,很多时候就为小事吵架。

有一次我拿到家里的房本,无意发现房本上写的是他小姨的名字,我问他怎么回事,他总是逃避我,不会正面的跟我说,这让我感觉到他还有事情在骗我,我一个人到他家附近打听了一下,他的父母不是包工头,他的小媳妇才是,他父母都是给他打工的。这让我更加生气了。

最后我父母找到了介绍人,介绍人开始装糊涂,他总是说自己也不清楚。

现在我又和他生了一个孩子,身材也走样了,我真的是肠子都悔青了!想离离不掉,想抛弃,但又舍不得孩子!

你们说咋办?

结婚后,你有没有后悔过?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说,婚姻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当我们看到别人相恋结婚,送上美好祝福后,其实是羡慕的,觉得人家真幸福。但深入其中的人会觉得:有时候和他过得够够的,一天都不想和他过;有时候觉得和他又没有过够,下辈子还想和他在一起。我觉得大多数日子过得还行,挺快乐的,你的婚姻就是幸福的!也就是快乐大于痛苦,婚姻就是好婚姻!那就不用后悔!反之,相反!

你现在很后悔,我觉得你应该是刚结婚不久吧。恋爱容易,婚姻不易。恋爱时花前月下,玩得是浪漫,开心!但是婚姻意味着责任,包容,适应!有很多事,两个人需要磨合。在磨合阶段,真的挺闹心的,我和我爱人就磨合了一个多月。一个多月后,我们俩才渐入佳境。

如果你们俩处于磨合期,这需要你们沟通,磨合,适应彼此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做事方法,交往情况等等!不要着急,也不要后悔,因为婚姻需要经营!

婚姻怎么经营呢?我觉得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需要你看得开,想得透!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事情就好。两个人成立一个家,不能时时处处想自己,还要想着对方。既然已经结婚了,就不要后悔。改变能够改变的,适应改变不了的!祝你们幸福!

幽兰笑一笑原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