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都有哪些名人?他们有多厉害?
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中,少数民族将军有38位,其中,壮族的将军人数最多,多达12位,有上将韦国清,中将韦杰、覃健、冼恒汉,少将黄惠良、黄新友、覃士冕、韦祖珍、吴西、卢绍武、覃国翰、朱鹤云。现简要介绍一下:
△韦国清(1913年9月2日——1989年6月14日),壮族,广西东兰县人,开国上将。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曾任第四至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1966年递补),第九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至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韦杰(1914年3月29日—1987年2月3日),广西省东兰县人。壮族。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六十军军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冼恒汉(1911-1991),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人。壮族。曾任兰州军区政治委员,中共甘肃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中共第九、十届中央委员。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覃健(1911—1959),广西省东兰县人,壮族。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参谋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欢迎友友们补充介绍。
壮族都有哪些名人?他们有多厉害?
介绍两位壮族名人,看看他们有多厉害。
韦拔群(1894—1932),广西河池市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人,壮族。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和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领导者之一。1925年初,韦拔群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回东兰主办农讲所,发展农会和农民武装, 1926年领导成立东兰县革命委员会,任主任,同年冬加入党。
1929年12月,他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建立右江苏区,任右江苏维埃政府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第3纵队司令员。
1930年10月,红7军集中在广西河池整编,将3个纵队改编为3个师,韦拔群任第21师师长,率部留守右江苏区。他坚决服从党的决定,把第21师1000多名精壮官兵补充到即将远征的两个主力师,红7军主力离开右江苏区后,韦拔群带领百余人回到右江,坚持苏区斗争。他把东兰等县的地方武装2000多人补充到主力部队,使第21师扩充到4个团和2个独立营,成为右江地区武装斗争的骨干力量。
1931年春到11月,韦拔群指挥根据地军民,粉碎桂系军阀白崇禧部数千敌军对右江苏区的2次大规模“围剿”。
1932年8月,白崇禧指挥国民党军近万人,对东兰县西山进行围剿,韦拔群指挥根据地军民给进犯的国民党军以重大杀伤。
白崇禧见 “围剿”失利,便在革命阵营内部收买意志薄弱者,企图暗杀韦拔群。他一家20人,有10多人惨遭敌人杀害。
但他的革命意志依然坚定,他说:“革命者要不怕难,不怕死,坚决为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
1932年10月19日凌晨,在广西东兰赏茶洞,韦拔群被叛徒杀害,时年38岁。
韦拔群是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卓越的农民运动领导人、百色起义领导人之一,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韦国清(1913—1989),壮族,广西东兰县人。1931年2月入党,开国上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12月韦拔群参加百色起义,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1932年在瑞金红军学校学习,1934年初入红军大学上级指挥科学习,曾任红军大学总支书记,红军干部团特科营营长,红军教导师特科团团长等职。参加过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校长,抗大第6大队大队长,抗大一分校训练部部长、副校长兼教育长,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政委,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政委,新四军第9旅政委、旅长,新四军第4师副师长等职。参加开辟苏北根据地的斗争,皖南事变后,率部由淮海区西返皖东北地区,进行恢复根据地的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第2纵队副司令员,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政委等职。参加过朝阳集、宿北、鲁南、白塔埠、孟良崮、益林、涟水、淮海、渡江、上海、福州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西、广州军区政委,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主席,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9年6月14日在京病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