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历史为什么很少提到达州?

这个问题提的有点莫名其妙,谈到中国历史,提不到的地方多了,又不是达州一个,况且达州在历史上既没有成为哪个朝代的首府,也不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当然很少提及了,但达州并不是关注度不高,它也是一块红色土地,在共和国的开国将军中,从达州走出了2名上将,张爱萍和陈伯钧,还有少将魏传统、李中权丶严政、瞿 道 文 、徐 斌 、王 定 烈等十几人,他们都是共和国的功臣。今天再介绍几位1988年以后授衔的达州籍解放军高级将领,他们是:

△ 向守志,四川省宣汉县人,开国少将,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曾任西安炮兵专科学校校长、炮兵技术学院院长、军委炮兵副司令员、第二炮兵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等职。

△ 张翔,四川省达州人,解放军中将。父亲张爱萍,母亲李又兰,1943年出生于浙江宁波沙夏外婆家。1961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曾任第二炮兵装备技术部副部长,第二炮兵副参谋长、副司令员。 2001年7月晋升中将军衔。

△ 胡永柱,四川省渠县人,解放军中将。生于1944年7月,1962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陆军第54集团军副政委 、西藏军区政委、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2001年晋升中将军衔。

△刘家国,四川达县人,解放军中将。1958年11月生,历任第13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四川省军区政委、陆军政治工作部第二任主任、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政委。2018年8月晋升中将军衔。

达州历害吧!不要说达州关注度不高,很少提到。为达州点赞。

谈中国历史为什么很少提到达州?

在中国历史上,达州的确不是一个很有名的地方,被提到的时候很少,主要是因为以下一些原因:

第一,历史地位不高。秦时设宕渠县,东汉设宣汉县,都是县级设置。东汉设宕渠郡,南北朝设巴渠郡、万州和通州,才有市级机构的出现。隋唐时在通州和通川郡中改来改去好几篇,北宋时设达州,明朝时先降为县,后升为州,清朝为直隶州和绥定府。达州在历史上与成都、重庆、阆中、广元等地的历史没办法比较。

第二,交通优势。古代从关中入川,多是经汉中进入广元后,或沿剑阁到绵阳到成都,或沿嘉陵江经阆中、南充到重庆,也可能从宜昌沿长江三峡到万州到重庆。达州没有位于这些交通要道上,当时从鄂西到川东北崇山峻岭。

第三,民族聚居的影响。达州地处川东,现在是汉族,但在历史上多是少数民族和汉州杂居之地,经济落后,文化落后。

现在不一样了,“巴人故里、中国气都”的名头已经打出去了,国内战争期间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主要组成部分,达州出了一系列革命将领。

达州崛起有望。

谈中国历史为什么很少提到达州?

达州一个悠久历史的城市,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的在换名,所以很多外地人也不知道达州现叫什么名字。达州过去是三线建设的重要基地,有很多的国防单位,可能是为了保密吧,过去国家很少宣传达州。其实今全国各地的朋友,基本也不知达州这个五线城市,就算达州是打出了气都之名,达州的影响力还是有限。达州有个传统的节日,初九登高节,为纪念唐朝诗元稹,数十万达州人拥向达城四周高山,可称为一个超级效游聚会。

谈中国历史为什么很少提到达州?

嗯。

达州太偏僻了啊。

古来,达州当时叫宕渠,属秦国巴郡。

富裕的蜀郡都上不得什么史书,何况穷困得人烟都少的达州?

彼时,达州该是土家族与汉族混合区,也就是所谓五溪蛮居住地。达州真正有所发展大约已经是明代了。

达州之名,始于965年,改通州为达州。

我记得,达州被记载于历史上大约就是唐末815年,元稹贬官于通州,还说我们当地是:人稀地僻,蛇虫当道。

嗯,我们给大诗人当了背景版。还创造一个元九登高,作为纪念:

谈中国历史为什么很少提到达州?

达州糸四川川东北区域邻陕西南秦巴山区地带一一一古代和近代的五,六十年代交通都不发达,出行不方便…而今(时代:公,铁,航空都较为发达和成至南至达至万高铁动工建设〉(高速公路包茂高速也从达州市瞎的万源,宣汉,达州,大竹过境〉〈达州民航也通向周边省市并达州两个机场〉。加之达州距离省会城市成都较远刻观条件限制对达州宣传和提供资金支持力度和建设比成都对周边:绵陽,德陽及泸州,宜宾欠

谈中国历史为什么很少提到达州?

达州是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东部,素有“巴人故里、中国气都”之称。达州,自东汉建县至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达州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资源富市、工业重镇和交通枢纽,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全国三大气田之一和国家“川气东送”的起点站,是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

历史上的达州

达州地区夏朝属梁州,殷商属雍州。春秋时期属蜀地,战国后属巴国。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秦朝和西汉时期达州地区属宕渠县(公元前314年设置)。

东汉和帝永元八年(96年),析宕渠县东境置宣汉县。建安六年(201年),益州牧刘璋设立巴西郡,达州地区属益州巴西郡。

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年),灭成汉,分巴西郡置宕渠郡,并领有宣汉、汉兴(即汉昌)、宕渠县三县。

刘宋永初年间(420年~422年),升宕渠郡宣汉县为巴渠郡,辖宣汉、始兴、巴渠、东关、新安、下蒲、晋兴七县。

南梁大同二年(536年),废巴渠郡置万州,辖开巴郡、新安郡、万荣郡、东关郡等七郡。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以万州居四达之地,改万州为通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通州改为通川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名通州。武德三年,于通川县城置通川总管府,辖通、万等八州。武德七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贞观五年(631年),废都督府。天宝元年(712年),改通州为通川郡。乾元元年(758)复名通州。

宋乾德三年(965年),通州改名达州。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属四川东道宣慰司。二十二年(1285年)改属四川行省夔州路。

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州为县。正德九年(1514年)复升为府级州,辖东乡、太平二县。

清雍正六年(1728年),达州升为直隶州,隶川东道。嘉庆七年(1802年),改达州为绥定府。取达州的达字为县名,增设达县为附郭首县。

民国二年(1913年)撤绥定府。民国24年(1935年),川政统一,置四川省第十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开江,开江解放。11日大竹解放,12日渠县解放,15日达县解放,17日宣汉解放,29日万源解放。至此,达州所属各县全部解放。

1950年改行政督察区为川北行署区达县专区。

1952年9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撤销川东、川西、川南、川北行署区,恢复四川省建制,为四川省达县专区。

1970年,达县专区改称达县地区,地区驻达县。

1993年7月5日,达县地区更名为达川地区。

1999年6月20日,撤销达川地区,设立地级达州市,市人民政府驻通川区荷叶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