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籍贯的名人你知道几个?
在共和国开国将帅中,有这样一位兰州籍闪亮的“名星”,他从宁都起义时参加红军,在湘江战役中不幸被俘,坐了国民党三年牢,出狱后,他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一路艰辛爬涉奔波,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回到延安,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就是甘肃兰州市皋兰县的候世奎少将。
候世奎,1911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自小给地主放牛,早年参加了冯玉祥的西北军。1931年12月,随赵博生、董振堂等领导的“宁都起义”,加入了工农红军。
长征中,他任红军34师一营营长,在湘江战役中,红34师担负后卫任务,掩护中央红军过江。湘江之战惨烈空前,红34师在师长陈树湘的指挥下,同数倍之敌浴血奋战,全师5000余名官兵几乎全部战死沙场,师长陈树湘掐断肠子,壮烈牺牲。候世奎不幸被俘,他先后被关押在衡阳、昆明等地,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宁死不屈。抗战暴发后,国共两党合作,他被释放。
出狱后,他四处打听红军的去向,当得知红军到达延安时,他不顾狱中的伤痛,碾转数千里,来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重新回到了革命队伍中。 抗战中,他历任115师第7团第2营营长、滨海军区莒中独立团团长、滨海军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中,他历任辽南纵队第五旅旅长、纵队副司令员和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师副师长、师长及辽宁省东军区参谋长等职,一路南征北战,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作战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1976年1月24日,侯世奎将军在兰州病逝。
兰州籍贯的名人你知道几个?
朱军
主持过多次春晚
《音乐人生》
《艺术人生》
《星光大道》
大家对他应该不陌生
除了进军央视的主持人
还有综艺节目主持人——沈凌
在《百变大咖秀》中
可谓是百变小达人。
王泫伊
中国内地女演员,模特
曾出演古装剧《少年包青天3》
商蓉
一个有灵气的女汉子
古装侦探剧《女神捕》饰演"铁飞花"而走红。
超高人气的《舞乐传奇》月霜行。
简直超美腻的。
黄轩
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男子
曾出演《芈月传》
《翻译官》
俘虏了不少的少女心
水均益
毕业于兰州大学的水均益
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主持人。
主持了《焦点访谈》
《东方时空》
等著名节目
李欣汝
曾出演了《丑女无敌》的林无敌
转身一变成了嫦娥仙子
可驾驭完全不同角色的她
绝对是演技派的一员。
魏晨
大家应该不陌生
曾参加《快乐男声》出道
在青春偶像剧《一起来看流星雨》演叶烁。
歌曲《千方百计》
现在有不少迷妹。
罗海琼
她是美丽善良的陶春
她是单纯可爱的方紫仪
她也是电影节提名的女主角
她就是兰州姑娘罗海琼
王新军
作品《历史的天空》
出演了不少硬汉与军人形象
兰州籍贯的名人你知道几个?
同学李修平、采访柴天佑院士,知性大气的央视著名主持人李修平,国内自动化领域顶尖的科学家柴天佑院士,是我熟悉的两位兰州籍贯名人。
说到名人,兰州的“现代名人录”中就有李修平、柴天佑,两位都是我的老熟人。
首先,谈一谈李修平。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李修平,与我是同窗,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生同学两年。
李修平在新闻联播岗位多年无一次错报,敬业精神令人钦佩。记得当年班里老师布置作业,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分别采访一个同学,李修平是那个小组的被采访对象,当有“记者”提问她的理想时,我记得她发自内心深有感触地说,她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却阴差阳错成为了央视主持人。她回答“记者”们的每一个提问都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共鸣,她的回答不仅亲切、真实,而且大方、风趣。给我的印象深刻。
李修平素以沉稳、大气、知性主持人而著称。
图1 李修平(网络图片)
其次,再谈一谈柴天佑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是我国自动化控制领域顶尖的科学家。特别是在EMS创新领域为我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大约10年前我作为《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杂志社执行主编曾几次采访柴院士。
印象深刻,我第一次采访他是在北京京西宾馆,柴院士刚好来北京参加“两院院士会议”,对于EMS领域发展柴院士娓娓道来,那一次,我的报道文章在杂志上发表后,得到柴院士的首肯和赞扬。以后,又在相关会议上、在东北大学柴院士的办公室对他进行了采访。
柴院士以学识渊博、儒雅风度、平易近人著称。
图2 2008年柴天佑院士在东北大学接受我的专访
就我知道,甘肃兰州籍贯的名人有不少,一个地灵人杰的好地方。
兰州籍贯的名人你知道几个?
介绍几位兰州籍名人与读者朋友交流。
▲杨静仁(1918—2001),甘肃省兰州市人。1937年入党,国务院原副总理、全国政协原副主席。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骑兵团政委,陇东外情组副组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族委员会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主席,国家民委主任,国务院副总理,第五指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2001年10月19日在京病逝。
▲侯世奎(1911-1976.01.24),甘肃省皋兰县人。1932年10月入党,开国少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军第五军团13军38师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参加了赣州、水口、金溪等战役及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
1934年11月,在突破湘江封中负伤被俘,被关押达3年之久。遭受敌人多种酷刑,患了癫痫症。卢沟桥事变后获释,历尽艰难险阻, 1938年3月到达延安,后任115师第7团2营营长、山东纵队教导2旅6团副团长、滨海军区第1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辽南纵队第5旅旅长、纵队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第10师副师长、师长,辽东军区参谋长等职。参加过本溪、海城、梅河口、辽沈、平津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甘肃省军区参谋长,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6年1月24日在兰州病逝世。
▲康健民(1916—1977),甘肃省榆中县人。1933年入党,开国少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骑兵团连指导员、代团长、团长,红一军团骑兵团副团长。
抗战时期,曾任抗大2大队3队副队长、队长,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团团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骑兵团团长兼政委,骑兵旅旅长,绥远绥中军分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晋绥野战军骑兵旅旅长,一野骑兵师师长。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绥远军区军政委,志愿军军政委,河北省石家庄卫戍区司令员,宁夏回族自治区第1书记,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靳 虎(1911—1989),原名李文昌。甘肃省榆中县(原金县)人,1932年入党,开国少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5军团13军38师1团排长、连长、副营长,红28军2团副团长、团长等职。参加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抗大第5中队中队长,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3纵队第9团团长,延安警卫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西满军区绥化军分区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后勤部东线后勤司令部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4分部部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海军炮兵学校副校长,海军预科学校校长,海军军械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海军大校军衔,1961年8月晋升为海军少将军衔。1989年8月9日在京逝病逝。
▲李世杰(1895-1979),甘肃省皋兰县人。内蒙古自治区原政协副主席。曾任山西陆军第5旅中校参谋,第15师参谋处上校处长,国民革命军北方军第15师参谋处上校处长,第3集团军第15师少将参谋长,第5军少将参谋长,第3集团军暂编第5师少将参谋长,第36师少将参谋长,第3方面军第4军少将参谋长,东北边防军第9师少将参谋长,第72师少将参谋长,第19军少将参谋长兼第72师参谋长,1935年4月叙任陆军少将。后任第35军军政干部训练所少将教育长,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部干部训练团教育处少将处长,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部中将参谋长,第12战区司令长官部中将参谋长,张垣绥靖公署中将参谋长,华北剿匪总司令部中将参谋长等职。
1949年1月22日在北平随部接受和平改编后,曾任绥远省军区军政干部训练团教育长,内蒙古自治区二至四届政协副主席等职。1979年4月22日在呼和浩特病逝。
▲房西苓(1879—1948),甘肃省西固区人。1921年考入陇南军事学校炮科。1926年入冯玉祥部,任吉鸿昌师参谋,冯玉祥部教导队长、营长、团长、副旅长等职。参加过喜峰口、台儿庄、鄂西等战役。后以少将参议衔,任后勤支前站长职。抗战胜利后,因患肺病和厌倦内战,1948年5月回归故土,12月28日病卒。
兰州籍贯的名人你知道几个?
兰州,甘肃省省会,是有千年历史的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传播新石器文化文明马家窑彩陶就是历史文化的物证。正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古往今来我国都有很多杰出的人物。每个时期都有为国家作出很大贡献的杰出人物。有诗人、古代帝王、将军……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为我们创造历史。兰州的厉史名人西征大将军霍去病征讨河西匈奴。是年秋,在返回长安途中,命麾下将军李息在黄河岸边筑城。时称金城,也就是现在的兰州。霍去病和李息被称为兰州这座城市最初的缔造者,现在兰州的五泉山公园大门口.省政协旁边的小公园,都'可看到一尊身穿盔甲,英姿飒爽的霍去病塑像。
当游客走进黄河南岸金雁大桥下的水车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段续的塑像,段续,兰州段家滩人,历任云南道御史,湖广参议后升密云兵备副使等。在治理地方时,不畏权势,革除积弊,公而忘私,颂声载道。他任湖广参议时,见当地竹木所制的筒车,利用水力激轮旋转,提水灌田,功效显著,便详察其构造原理,绘制图样,走访农户,求教工匠,学习制造方法。晚年辞官后,返回兰州,深感兰州地区黄河两岸农民屡遭干旱之苦,便自备木料,聘请工匠,按图仿制。但因对构造原理未尽精通,几番失败,几经修改图纸,终告成功。兰州历史至今人物辈出如刘尔炘.曹蓉江等等都是兰州历史名人。
兰州籍贯的名人你知道几个?
我是甘肃兰州人榆中县人,今天我来给大家说说我们兰州榆中县的这位历史名人——张一悟。
走进我们榆中的兴隆山,就走进了陇右第一名片,同时,也走进了一段气壮山河的革命历史,这里有我们榆中的革命烈士张一悟的英雄纪念馆。
“张一悟”是最早的共产党员,共产党组织创始人之一。甘肃特别支部第一任书记……。
张一悟,1895年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我们榆中县为了今年“张一悟”把一所小学命名为“一悟小学”。
榆中自古注重教育,至清代,更是书院林立,人才辈出。
榆中县城关镇北关村的张家就重视读书,诗礼传家。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张一悟的父亲张继祖考中举人,在京城任礼部主事,还曾给摄政王载沣教过书。1904年,张继祖因看不惯朝廷的腐败,辞官回乡。
张继祖儿子张一悟1895年3月3日出生。有这样的父亲张一悟自小学习成绩优异,3岁接受启蒙教育,7岁进入学堂读书,12岁考入甘肃省法政学堂,不久又转入甘肃文高学堂。
在兰州上学期间,正值中华名族反帝反封建斗争云涌的时期。1911年,黄花岗起义失败,10月辛亥革命爆发,全国纷纷响应,影响了张一悟,他萌生了走出去的愿望。张一悟、张亚衡、丁益三,经常在革命斗争中活跃在第一线,因而被陇籍学子亲切地称为“榆中三杰”。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搜捕共产党员。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张一悟召集在兰州的30多名共产党员,在兰州五泉山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即疏散党员,转入地下工作。
1927年11月,张一悟撤往西安。
1932年3月20日,由于叛徒出卖,张一悟被捕,关押在山东济南第一监狱。
在狱中,敌人残酷地使用了皮鞭抽打,压杠子,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等酷刑,要他供出组织和同志,但张一悟始终坚贞不屈,还写下了“无话可说,速我一死”的豪言壮语。
七七事变后,在党组织的营救下,张一悟终于走出了国名党的监狱。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其时,张一悟在大连疗养,医生诊断出他的左肺叶全部溃烂,右肺叶上有三个空洞,张一悟听到兰州解放的消息后,心情十分激动,一再请求出院回兰州工作,组织同意了。
1950年12月26日,张一悟回到兰州,但因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狱中酷刑留下的顽疾,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1951年1月3日10时40分,张一悟在兰州逝世,终年57岁。
青山有辛,英魂不朽。甘肃省委、省政府将张一悟安葬在风景秀丽的兴隆山西山脚下,立碑纪念。
我们榆中县还将“一悟小学”门前的马路改为“一悟路”就是为了纪念革命烈士“张一悟”。
张一悟走了,永远地走了,在他57岁的时候,张一悟还没走,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挺拔高大,像兴隆山直入云霄的青松。
每年的清明节家长们都会带着孩子们给张一悟扫墓,让孩子们永远记住我们兰州榆中的这位伟大的革命烈士。让孩子们都要好好学习,将来要建设祖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