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有些单位临时工的工资低却要干更多的工作?
我认为,今天的社会工作制度和体系已经开始慢慢发生改变。凡是临时工较多的单,不但同工不同酬,而是拿钱少的临时工们,总干着越来越多的工作,担负的责任层层加码最好加在临时工生上,正式有编制的一员,真正在一傍"当官做起了老爷来″。
正式工基本成了临时工的领导,每天拿着"鞭子″给临时工们加鞭干工作。有一个单位,4名正式工,八各临时工,正式工工资8000多到一万,临时工的工项3000多一点,工资这样少,其它待遇就跟着低。
然而,这八个临时工,干了单位的全部工作,而正式工,只有"负责人″,这个"负责人″人人都知道,就是"指挥你干活的人"。
于是正式工拿着高工资,拿着"负责人″这根鞭子,指挥着临时工,今天完成这样工作,明天给我这个数据,今天报送这个资料,明天又下到底层去高哪样宣传。上级考核工作不过,单位领导放下脸一顿批一顿骂一顿恐吓,不是开除解聘就是扣工资,于是,可怜的临时工们又忍气吞声埋头加班熬夜。
让人气愤的是考核临时工工作的细则达上百条几百个细化小项,临时工干的工作,受到的工作压力,比正式工高出几倍,而且受尽了正式工和领导的期凌恐吓!
临时工不但工资低,地位低,还成了正式工和领导的"出气筒"和"背锅侠″。工资低,待遇不好,为了生活,没办法,可以承受,但让人受尽屈辱的是临时工成了单位领导的"出气筒″,一旦不如意,正式工不敢骂不敢吼,就拿临时工出气,好歹不敢哼声,于是临时工忍气吞心,受尽委屈。
干工作不出气,还要背锅,一旦单位出现什么问题,领导不会承担什么责任,方法是来个"层层追责″,实际时"层层推责″一番推下来,最后落在了临时工的头上。于是上报或向社会公布:临时工素质低下,工作不力或不听招呼,不听指挥,给予开除!
临时工含泪离开,正式工们毫发未损,于是去了一个两个,又公开招两个临时工来继后为他们"出马使"。
临时工,受尽工作的苦,成了出气筒,背锅侠,替罪羊,他们干的工作,是正式工的几倍,受的气和心里的压力是正式工的几倍,不但待遇差,还受尽了委屈,这其中的苦楚根本无人知道。
我们呼唤体制改革,编制改革,同工同酬落到实处,取消临时工和合同工之类的用工方式和等级差别。正式工与合同工,临时工,在单位的存在实际人等级关系的好在,即正式工是高级工人,而合同工与临时工是低级工人。
高级工人有高待遇,还有话语权,而低级工人只有最低待遇和"少说废话″的权利。
所以,同在一起工作,出现了高级压制低级的情况。出现了严格的等级区别。
要改变这种方式,建议和呼唤国家进行体制改革,用工制度改开,取消一切合同工临时工,把同工同酬落到实处。用制度法律来保障每一个人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真正做到"工作平等,无等级区别,同工同酬″,让踏踏实实辛苦干工作的人,能在苦后累后不心酸,不婢微。
(图自网络,侵权删除)
你怎么看待有些单位临时工的工资低却要干更多的工作?
事业单位临时工和正式工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量,根本原因在于编制问题。没有正式编制,导致出现了临时工的各种问题。
一、临时工的尴尬地位。临时工,也叫雇员,是事业单位内部招聘的临时工作人员,没有国家的编制。
临时工的工资很低,我们县里的临时工,普通事业单位的临时工只有2500元左右,代课教师的工资稍微高一些,在4000元左右。而且,临时工的五险一金都不是按照事业单位员工的缴纳比例和数额缴纳的,一般是三险。在工资待遇方面,临时工和正式工比起来,差距太大了。
临时工的工作很多。临时工在单位里的地位很低,领导可以随意的安排工作,干完这里,又安排干那里,活是一个接一个。临时工的工作比正式工还要多,要帮助正式工完成很多他们的工作。
临时工的责任很大。临时工很多时候会成为问责的对象。事业单位因为某个工作出现了问题,被追责,很多时候是由临时工来承担。当然,并不是指的替罪羊,而是临时工本是辅助性的开展工作,本来不应该承担全部责任,可往往是由临时工承担全责。
临时工的工作,是非常尴尬的。
二、为什么事业单位需要这么多的临时工?很多人会疑惑,事业单位缺人,直接通过事业单位考试招录就可以,为什么要雇用临时工呢?
这还是与编制有关系。根据国家规定,每个事业单位有编制的员工数量,都是有明确规定的,领导多少人,普通员工多少人,都是提前核定好的。任何想要更改,只能向主管部门申请。
但是,现实是,没有充足的理由,根本申请不到增人。而且,事业单位的工作非常多,业务工作、机关党建、办公室等等。仅仅依靠有编制的人员,根本完不成任务。
为了缓解缺人的现状,事业单位就按照规定,招录临时工,来帮助完成相关工作。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的事业单位都在大批量的招录临时工。
三、为什么临时工仍然这么多人做呢?前几天,济南市某单位招聘临时工,报名考试的场面一点也不比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差,考试竞争激烈程度一点也不低。临时工如此尴尬,为何仍然有这么多人来竞争呢?
一是就业压力大。当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力多,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每年毕业季都会出现很多新的就业人员。他们的就业压力比较大,有时候很难找到自己中意的工作。这种临时工,虽然像是鸡肋,但是仍然受欢迎。
二是便于准备考试。热衷于临时工工作的人,不是为了当一辈子的临时工,而是想边工作边考公务员、事业编等公考。在事业单位干临时工,工作环境好,晚上的时间充裕,非常有利于备考。同时,也是相当于提前熟悉未来的工作,有利于自己的备考。这才是很多人热衷于临时工工作的根本原因。
我们也不难发现,很多单位的临时工,尤其是近几年的大学生临时工,都不会在单位工作很长时间,一般没几年就考走了。
三是社会地位高。虽然是临时工,但是也是让其他人羡慕的工作,社会地位是比较高的。比如代课教师,也是临时工,但是,在学校里,和正式的老师是一样的待遇,学生家长依然很尊敬他们。
总之,临时工就是事业单位里的雇员,临时工作者,不具备编制。工作不少,工资不多,压力不低,工作非常的尴尬。
你怎么看待有些单位临时工的工资低却要干更多的工作?
记得刚看到过【中铁建】的新闻,称赞其的企业规模大,排名ⅩX强,业绩辉煌(具体数据我记不住,也不是此题的重点)。
其中宣传文章中的有一组人员数据:企业正式工30万,拥有农民工280万人!
这个就是【人口红利】的最好说明:农民工队伍连【临时工】的都不够格,他们除了干一天算一天的工钱之外,还能有什么福利待遇?鉴于和谐社会的正能量守恒定律,在此我不做一己之见!
欢迎农民工朋友实话实说,跟帖说明?
你怎么看待有些单位临时工的工资低却要干更多的工作?
委屈求全
你怎么看待有些单位临时工的工资低却要干更多的工作?
这个现象已经很常见了,特别是事业单位,或者行政部门很多都是临时工。而且我也是做过一段时间的临时工,基本上单位里至少八成的工作都是临时工来造成的,总的来说就是临时工没有闲的时候,正式工没有忙的时候。
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就是当初单位里搞活动,我们这些临时工忙里忙外的,又是搭台子,又是摆凳子,铺红毯,等所有工作都完成了,领导就让我们去旁边的仓库里待着,美其名曰是给我们休息时间,实际上就是怕临时工的身份给单位掉价。
就是这样,连参与活动的资格都没有,现在想想都心寒,看着那群穿得人模狗样的一个个上台领奖,谁又知道他们的功劳绝大多数都是临时工干出来的。
所以要做就做有编制的,现在的用工制度还不算成熟,根本没有办法保障临时工的权益,很多领导招聘临时工的目的就是为了钻空子,为自己谋取利益。
大幅度降低用人成本。编制那是国家规定的,但是工作量的多少却不是能掌控的,所以临时工的作用主要就是缓解正式员工的工作压力,不过现在却要变成了领导们“赚外快”的工具。
干过临时工的都应该知道,一个临时工的工作量不吹不黑,至少抵得上两个正式工,再加上临时工的待遇本身就低,那这里面得有多少油水?雇的临时工越多,上级批下来的钱就越多,光想想都他妈刺激。
完美逃避责任。临时工签的合同都是跟第三方签约的,所以临时工的一切待遇是与第三方公司挂钩的,不过工作量是由用人单位决定的。
“同工不同酬”这个概念根本就无从谈起,第三方不可能因为用人单位给你太多的活而提高待遇,同样用人单位也不可能因为你待遇低就减少工作量。
“同工不同酬”只不过在“情理”上成立,在法律上可一定,涉及到两个单位,要想微软,人家光是开会踢皮球你就受不住了。
我觉得临时工的制度肯定会改,而且会越改越好,不然肯定会崩溃,只不过这个时间,估计要等好久。还是那句话,现在就是没出事,所以没人会在乎,等出事了,离修正就不远了。
你怎么看待有些单位临时工的工资低却要干更多的工作?
这就是所谓的同工不同酬嘛,我认为其实挺正常的。
这种现象一般是在事业单位比较多,而且还挺常见。
我一个朋友就是这样的,他目前就在一个事业单位里做临时工,工资比正式工少了一半还不止,而且确实很多活都派给他做,因为单位里都是一些比他年长的人,作为资历小的晚辈,以及总觉得低人一等的身份,他也只能默默承担更多的工作。
他在这里做下去的理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单位的正式编制员工,也就是边工作边准备考试,反正只要笔试过关了,凭着自己几年来在单位的积累,面试肯定是不成问题的,这是他认为的自己的加分项,所以他告诉自己现在好好表现,为未来铺路。这也是他能默默忍受和坚持不离职的重要原因。
然而今年已经是他考试的第4年了,在上半年结束的事业单位招录考试中,他又一次名落孙山了,单位里每年都有招录一名正式编制员工的机会,也就是他迎来了4名他这个岗位上的正式工,但他自己却一直都没有考上,每年的笔试都差那么几分。
这其实挺公平的一件事情,虽然很多人觉得考试不一定能真实反应一个人的能力,但正是因为这样的一场考试,能够公平工资筛选合适的人的条件。考试就是判断一个人行不行的关键,这没有什么暗箱操作,比那些所谓的面试确定一个人要来得公平多了,考上了就上,考不上就算关系再强也不能上,没有那么能力考上,自然拿不到那个能力所能匹配的工资,哪怕是你做了4年,哪怕是得到所有人的好评,但考不上就是转不了正。
最后这个朋友也是彻底死了心,辞职不在事业单位干了,去市面上找了一家企业的工作,虽然累点但比之前拿的多多了。
每个人总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平台,多大能力吃多大的饭,没什么不公平的。
春风HR,专注分享人力资源和职场信息,如果对你有一点帮助,欢迎点赞转发支持。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