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70年代还在外打工的兄弟姐妹们,敢晒一晒你现在最为真实没水份的工资收入吗?
我不是打工佬,但与打工佬没什么差距。
说起工资,是妹妹找哥一一泪花流。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地地道道的农民。
一所乡村学校初中毕业,说是毕业,不如说是"混业",就是混毕业了。除学过今天孩子不学的打算盘(珠算)外,未见到过英语之类的东西。
这就是我们这代农民的受文化教水准。八十年代中期,二十岁时,去当了三年兵。于是才走出大山,认识新的世界,开始自已读些书,学点文化。
退伍回来,被政府聘为治安员,乡村不通车,无手机电话,连电视都没得,信息不灵,这治安员一干就干了很多年,其中转了名称两次,一次是撒县并区建镇,乡撒了并大了,设立了派出所,由于治安办撤了,改聘治安联防队,巡防队,今天叫辅警或警务助理。
三十多年,见证了社会变迁,和社会发速发展。乡村有了翻天复地的变化,电视电话(手机)家家有,公路到农家,车子几乎家家有,可工资确不化不大。
今年上半年,拿1680元的最低工资,扣个养老保险,得1400多元,现增了点,每月拿到手2000元,加点单位补贴有2500多元。
想起干了三十多年的工作,当年的毛头小伙,青春阳光,如今一头白霜,确只拿这点工资和除养老险外,无其它险和一金,满脸都是泪。
60 70年代还在外打工的兄弟姐妹们,敢晒一晒你现在最为真实没水份的工资收入吗?
我是69年的,灵活就业人员!自己买社保,还没有退休,要到55周岁!现在在大学食堂打工,每天早7点到晚上七点,一个月休息四个下午。每月工资3000元!寒暑假放假没有工资,国庆节放假五天扣工资。
60 70年代还在外打工的兄弟姐妹们,敢晒一晒你现在最为真实没水份的工资收入吗?
这是个复杂的情感问题,因为包含了太多的因素在里面,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如在外成功的,衣锦还乡;在外受挫的,愧对亲朋;在外成家的,面对红包人情,不堪重负,使归家之路裹足不前;在外单身的,又面对家长、亲友、甚至是同学的或隐晦或直白的担心叨唠,不怀好意者的揶揄,使心情像翻滚的五味瓶。就算没有上述问题出现,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在外打工者来说,在回家前遭到克扣工资,在火车站通宵排队买票,七大妈八大姨的手信,旅途的疲惫,也炽烤着归家的意志,考验着归家的耐力。所以,本人认为,无论在外打拼得好与坏,能在春节平安归家,也是一种成功与别样的幸福。所以,春节能归家无论面对的是什么状况,应该感谢这稳稳的幸福,用感恩的心来珍惜这短暂的团聚时光,好好给自己的心充一次电,放一个假。
60 70年代还在外打工的兄弟姐妹们,敢晒一晒你现在最为真实没水份的工资收入吗?
六七十年代出生的我们,经历过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太多人没学历,没技术,只能靠务农和外出打工贴补家用。我从87年去工厂打工,每个月几十元到几百元,99年辞职回家修摩托,每个月能赚几千元,10年去市里打工做摩托销售依然是三五千块钱。看看身边的人有成功的,有失败的。人生的路很短暂,平平淡淡才是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