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之间“刷存在感”是一种怎样的心理?属于心理疾病吗?
一个人如果在其他领域有自卑感或者在被忽略太久,会在这个领域或者其他团体里出现“报复性”的刷存在感。
因为一个人不被“看见”是挺痛苦的一件事情,表示自己能力低,不被重视,没人爱,如果严重了连他自己都看不到自己。所以时不时的要炫一点什么,表达一点什么,来看看周边人对自己的反应。
刷一刷存在感,是想确定自己存在的意义和重要性,是可以理解的,大多数普通人多少都有点这样的现象。
但是,如果这个人真的是没什么闪光点,没有什么能力去帮助别人,没有太多值得关注的地方,一味的刷存在感,会令人生厌,特别是同感炫耀、出丑、夸张、卖惨这些伎俩来获得关注,会适得其反,别人会不想让他“存在”而踢出去或者屏蔽他。
所以,提高自己的水平才是获得关注的根本。
朋友之间“刷存在感”是一种怎样的心理?属于心理疾病吗?
如果表现形式过于夸张频繁,持续时间较长,影响到别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就要引起重视,及时去医院找专科医生诊断。
朋友间刷存在感,也是在刷价值感,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毕竟虚荣之心人人都有。
有些人越来越不愿意发朋友圈了,因为朋友圈有同事,领导和长辈,一旦有小情绪暴露,都会给自己找麻烦。
就拿我来说工作在北京,好朋友也在北京,我们三两年才见一面,有一次还是因为出差去了同一座城市才碰巧见了一面。
平时都是靠朋友圈了解彼此动态,维系感情。若一段时间看不到他们的消息还会特意去问候。
在快节奏的都市中,朋友之间见一面是很不容易的,如果又在不同的城市维系感情也只能靠朋友圈了。
单纯的从朋友间刷存在感,是不能判断心理疾病的。希望这个回答能帮到你。
朋友之间“刷存在感”是一种怎样的心理?属于心理疾病吗?
“刷存在感”是人类特有的神经网络指引行为的结果,目前其它哺乳动物没有发现。其心理原理,心理情绪识别到有成就感的行为疑是存在,就指引肢体行为来展现,从而获得相应的认同成就感。这是人类特别有的精神活动,也是特有神经网络存在指引的。在人群中,文化素质越低,成就感表现越加强烈,如幼小儿童,混世少年,普遍文化偏低,心理求认同需求活动强烈。人人都有需要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是心理情绪获得快意正常心理活动.只是情绪活动易活动的,知识认识偏低的群体强烈些。但少见露“阴”露隐私的个人身体部分与奇怪举动行为,是心理方面病症活动.
朋友之间“刷存在感”是一种怎样的心理?属于心理疾病吗?
刷存在感,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
人只要活着,就在找寻生命的意义,而刷存在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如果自己都不重视自己的存在感,很多时候就空虚,一空虚就瞎想,一瞎想就容易出事,甚至变态。刷存在感更不是心理疾病了,心理疾病的界定是全方位的,从表现到时间再到社会功能的影响,不是这么简单的。
当然,如果一个人沉迷于刷存在感,比如在微信圈拼命地给朋友点赞,一刻也不停,不看朋友圈就没着没落的,同时特别在意朋友对自己状态的关注,这个就属于过度了。尽管不能算心理疾病,但是却成了依赖,这种依赖会耽误很多“正事”。
所以,如果你刷存在感,对现实生活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你就尽管刷,注意手指不要戳断就好了。如果影响到了自己的现实生活,无心工作,总忘记重要的事情,那还是别刷了,还是多腾出点时间刷刷碗。
现代社会,人的压力大,现实的沟通明显不如以前,那么选择刷存在感,真的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只不过要适可而止。
朋友之间“刷存在感”是一种怎样的心理?属于心理疾病吗?
对方这种行为是寻求“心理安抚”的一种表现,说明对方没有安全感或者想体现自己的价值啦
朋友之间“刷存在感”是一种怎样的心理?属于心理疾病吗?
刷存在感本身是自卑、掩盖自己的弱点、试图通过他人和社会证明的行为。不是病。只是如果不改变自卑,建立自信,拥有独立的人格,将来可能会出现问题。尤其是遇到挫折,被人否定的时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