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今年上高二,去年9月份被查出了抑郁,不知道该不该上学?
谢邀!
为人父母,最怕的就是自己的孩子生病,就连感冒都害怕更不用说抑郁,很能理解这位家长的心情。
抑郁肯定有因素才会导致抑郁,一个孩子不可能一生下来就抑郁吧?
首先要弄清楚孩子因为什么而抑郁,如果是因为学习,因为老师,因为同学那干嘛还要继续上学?
不要觉得孩子进入紧张的学习阶段,不能让孩子休学,我想说的是既然孩子都抑郁了,他能好好学习吗?能让他自己好好听讲?恐怕不能,或许会使病情更加严重。
健康与学业比起来,健康应该排在首位,孩子都病了,不是应该立即马上停止一切加重病情的活动,排除所有的不利因素,为其创造促进疾病康复的条件。
我个人认为应该休学回家,父母像爱婴儿时期的他一样给他无微不至的关爱,注意是爱,不是溺爱。
结束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学习固然重要,但没有健康的学习能力而学习,最终是出发点与结果背道而驰。
我家孩子今年上高二,去年9月份被查出了抑郁,不知道该不该上学?
你好,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一名精神科医生,是专业治疗抑郁症的医生。我想给你一些关于孩子的建议,希望你能认真听一下。
先来说一说高中二年级的抑郁症有多大危害首先我要告诉你抑郁症是一种有明确生物学特征的精神医学疾病,并不是什么简单的单纯心理问题,所以抑郁症是哄不好的,也是劝不好的,反而过度的劝说和大道理很可能让人产生烦躁、焦虑的感觉,甚至这种说教本身就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由于工作性质,我接触过很多正在上中学的抑郁症患者,这个年龄的患者缺少完备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相较于成年人,更容易出现自残的行为。对于孩子们来说,抑郁症像心头的一座大山,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的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每一天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无助、无力、无望的。压抑的感觉时刻伴随左右。这样的精神状态,学习中很容易感受到脑子运转的速度明显降低,注意力、记忆力、精力都有明显的减退,所以很难维持日常的学习生活,而如果执意坚持学习生活,很有可能加重患者的悲观、厌世的感觉,甚至出现不利的后果。
作为一名父亲给你一些建议我也是一名父亲,所以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是我密切关注的问题,如果是我,我不会让孩子坚持上学,因为知道这样的危害,更知道是学业重要还是孩子的一生幸福重要。
首发抑郁症患者的首次系统治疗至关重要!如果治疗足剂量足疗程,是有50%的机会让孩子这一生从此摆脱抑郁症的困扰的。试想什么样的学业比孩子医生的健康与幸福重要?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谢谢!我家孩子今年上高二,去年9月份被查出了抑郁,不知道该不该上学?
我家孩子今年上初三,也是去年9月份被查出患有抑郁,由于当时不是很在意,认为很多孩子都患有抑郁,只是轻重问题,可后来我发现我错了,到了10月份,孩子的身体开始出现不良状况,全身开始疼痛、失眠、厌食。就这样有坚持了一个月,11月份办理了休学手续。你的孩子还在坚持上学,孩子很累、很苦,那是一种无语言表的痛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的到。
孩子的苦恼无处倾诉,来自学习的压力、来自家人的不理解、来自家人的自以为的爱,这些都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而此时的孩子又非常敏感,父母、同学不经意的一句话,都有可能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放下我们家长所谓的面子,放过孩子,也是放过自己。孩子休学后,我们家是这样做的,仅供参考。
1、到正规医院心理门诊进行积极诊治,结合药物进行治疗。我孩子从11月份开始进行药物治疗,到今年的3月份,已经停药,精神状态良好。
2、引导孩子进行体育锻炼。这一条也是许多心理医生给出的建议。我孩子不愿意出去跑步,买了个跑步机在家进行跑步,每天40分钟左右,或跑5千米左右。孩子一开始不愿意跑,没办法,和孩子商量跑步打卡奖励,第一天1元,第二天2元,……一个月为一个周期。
3、陪孩子多出去走走。家长或同龄人陪孩子出去走走,走进大自然,接受阳光的照射,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感受到人生的美。
4、家长不要过于焦虑。一开始,我也是非常焦虑,不知所措,一天的心情全由孩子的心情决定。家长要改变,这样反而又给了孩子压力。家长可以看点这方面的书,先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好,做自己情绪的管理者。如果自己都无法管理自己的情绪,又何谈孩子呢?
5、给孩子独处的空间。孩子需要安静独处的时候,家长不要去打扰。我们大人的情绪也不是整天都是积极的,所以孩子的情绪也有低落,甚至很糟糕的时候,不要太大惊小怪。
6、带孩子找心理咨询师(不是医院的心理门诊)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孩子走出泥潭。我觉得医院的心理医生和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师对孩子进行疏导的方式不一样,有的注重于生理方面,有的注重于家庭方面,有的注重于心理方面,还有的注重于细节方面。
7、不要主动与孩子谈学习。我们是爱孩子,不是爱孩子的学习。虽然我们无法排解我们对于孩子学习的重视,但我们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等到一定程度,孩子自己就会想到学习,让孩子意识到我们爱的是孩子本事,不管他学不学习。
8、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避风的港湾,我们的让孩子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试着接受孩子的一些想法,甚至是我们认为无聊、滑稽的。
9、转换角色,体验孩子的感受。父母都爱孩子,但父母的爱不能强加给孩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多从孩子的角度想想,也许许多事情我们就释然了。
希望我的经历能够帮助到家中患有抑郁的孩子,希望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我家孩子今年上高二,去年9月份被查出了抑郁,不知道该不该上学?
谢谢信任。孩子上高二,正值青春期,容易诱发青春期抑郁。抑郁也分轻度,中度,和重度。不知道你家孩子的情况如何。如果已经通过正规医院的确诊,就得听医生怎么说。不知道是否采取了药物干预。就我个人的观点,如果只是轻度抑郁,并且已经进行了药物治疗,而且没有自杀倾向。你可以观察孩子的生活状态,看看晚上能否正常休息,看看他的睡眠情况如何,白天能否正常活动,能否正常吃饭,能否正常交流,情绪是否有大的波动,再找心理医生进行评估一下,看是否可以上学,即使孩子可以上学,家长也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因为高中的学习压力大,容易使抑郁加重。如果孩子正处在抑郁期,已经影响睡眠,情绪也不十分稳定,就不是特别的适合去上学。最关键的也得看孩子自己的意见,如果他自己不想去,说明他还没有上学的能量,家长不能强迫孩子去,如果他自己想去上学,家长也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况。祝愿孩子早日恢复健康。
我家孩子今年上高二,去年9月份被查出了抑郁,不知道该不该上学?
我说一下我的想法,先看下面一段:
三年前,我一个客户女儿大三,她和老公很忙,女儿一直是姥姥姥爷带,高二下学期暑假,姥爷去世,姥姥整天哭双目失明,这件事直接把孩子击垮,之前刚入高一时,孩子在尖刀班,后来物理、数学不好调到普班,但成绩还可以,按理说二本一点问题没有,为有个双保险,学了美术,水平不是一般的好,前途光明,可姥爷去世让孩子心态变化厌学,干脆不去学校,让爸爸打了,这下雪上加霜。一天她和妈妈说患抑郁症了,网上答题测了好几次,一次比一次严重,她妈带她去长春吉大一院心理诊室,医生说很严重要住院,因没人护理,开了好多药在家吃,这些都是孩子知道的情况下做的,这倒好,越治越严重,给她妈愁坏了,我给出建议让她多和女儿聊天,让孩子和同学多玩一玩,出去旅旅游(她姨带孩子去的台湾),总之刚三开学孩子正常报到住的校,后来孩子考上了吉林美术学院,孩子妈妈特感谢我,我们一直也在联系,孩子目前一切正常。
因此,抑郁分级的,要重视但要给孩子减压,周围环境对孩子的重要程度不会比药差。
一个人心态会变化变得消极很正常,特别是叛逆期,如果因此让孩子退学极可能雪上加霜、适得其反,彻底毁了孩子。
以上自己体会,我身边好多朋友遇到事都喜欢和我讲,我会分析出招化解并且嘴严,孩子即使真的抑郁也别满世界宣传,这不好。
我家孩子今年上高二,去年9月份被查出了抑郁,不知道该不该上学?
心理咨询师溪姐回答你的问题。高二的孩子查出抑郁症,该不该坚持上学?
家有抑郁症的学生,作为父母,一般都很忐忑。一方面,担心孩子的病,害怕孩子上学会加重病情。另一方面,又忧心孩子的前途,休学或者辍学,影响孩子的发展。父母的这些矛盾心理,是可以理解的。
是否继续上学,需要根据孩子的状况和他本人的意愿。你对孩子抑郁症的程度没有描述,信息量不够,因此,我们并不能准确判断,他是否能坚持上学。
但不管是轻度中度或者重度抑郁,孩子自己的想法很重要,他如果自己愿意上学,父母应该尽力为他的上学提供支撑,同时需要评估他的自杀风险,吃药的同时,校内外的心理干预都要有。
若孩子不愿意上学,家长不可以勉强。先治疗再说。治疗方法,一般是药物+心理咨询。
改变家庭教养方法,改善家庭关系,对抑郁症的孩子,很重要。据我的工作经验,很多青少年的抑郁,都与父母不和,父母缺乏方法,不理解孩子,太强势有关。
改善孩子的生存环境,对抑郁症患者很有帮助。
负性事件的发生,如果青少年尚未形成成熟的应急机制,会出现情绪失控,甚至自伤自残。具有:突发、无措、失控等特点,医院也许会误诊。讲一个故事。一个高二的女孩,在省会城市念寄宿,家在下面的地市。某一段时间,她的情绪常常失控,教室里砸东西,回宿舍喝酒,用小刀划手腕。学校通知家长带她去省人民医院检查,诊断为重度抑郁。
医院开了药,建议同时辅以心理咨询。女孩在工作室营造的自由而安全的环境里,向我敞开了心扉。原来是失恋了,前男友很花心,与她最好的闺蜜好上了。女孩看到他们俩在班级、在校园卿卿我我,很愤怒、伤心,父母离得远,也担心受到批评不好跟父母说。更不能跟老师说,闺蜜和男友的背叛让她不信任任何人,她无助、孤独,不知如何应对,只好尝试网络小说里的方法~喝酒、割腕。
几次心理咨询过后,她找到了好的应对办法,父母也加强了对青春期孩子的理解,孩子的学习及生活恢复了正常。
这种情况,我内心把它当做危机干预来做,并不认为是抑郁症。但我无意去推翻医院的诊断。这里举例,也只是给家长提供一个参考。
很认真的回答了问题,觉得好点个赞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