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为什么不是宗教,满足什么条件才算宗教呢?
儒家为什么不是宗教?那么什么才是宗教!宗教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方的中世纪,词源来于拉丁文religion。1874年,日本将它译为“宗教”一词为日文,由于汉字与日文是同文同种,19世纪末“宗教”一词由汉字传入中国。宗教的意思解释为: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一般人根本不能理解它的含义!按照佛典通俗易懂的解释:“以宗为主、以教为辅、以教阐宗”,那就是宗教。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有百家争鸣,那就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兵家、医家等等。孔子的儒家是从周礼的“巫卜占祭礼”等分化出来的,孔子一生办了两件事:一是办了一所丧葬学校,墨子骂他,自己赚的盆满钵满,别人破产;二、孔子周游列国,克己复礼,想恢复600年前西周周公旦的周礼,处处碰壁,被小人们(老百姓)骂是“丧家之犬”。
战国时期有著名的儒家思想两位大师,他们分别是孟子和荀子。孟子提倡(人)性本善;荀子主张(人)性本恶。汉武帝时出现了大儒董仲舒,董仲舒将儒家、法家、道家、阴阳家、杂家揉和在一起的儒家,向汉武帝推出“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汉武帝颁布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术”就是一个诈术,从今以后,儒家在中国历史上站稳脚跟,延续了二千年。
北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程颢、程颐为代表儒家理学,他们的宗旨是“灭天理去人欲”。南宋的朱熹延续了二程的儒家理学,被称为“程朱理学”。朱熹为儒家歌功颂德奠定了基础,他办了67所书院,大量招收儒学门生,汇编了《四书五经》。朱熹提倡“万恶淫为首”,但是他自己养两个小尼姑、藏小寡妇、将死去儿子的儿媳睡成大肚子,被沈继祖参奏了一本,宋宁宗没有杀他。但是朱熹的“灭天理去人欲”作为伪学没有被推广下去。
明清两朝是儒家鼎盛时期,儒家的“灭天理去人欲”被推广出来。到了清末,中国社会彻底变成了“专制和严酷”奴才与主子的关系了。儒家本是约束人的行为方式的思想,但是儒家思想与西方宗教不同,它不约束皇权,只约束百姓。譬如:西汉大儒董仲舒在一年时间发现长安发生了三次大火,就向汉武帝刘彻提出“天人感应”,以此来约束皇权,想不到汉武帝要他的脑袋,尽管董仲舒的脑袋没有被砍下来,吓得董仲舒再也不敢发声了。所以说,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的术,是他自己要用的诈术。
由于,宗教一词来源于西方,并与西方的各宗教紧紧相连,传到中国已是19世纪末。所以,没有办法与儒家联系在一起!
儒家为什么不是宗教,满足什么条件才算宗教呢?
儒家在中国是宗教。
在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没有儒教和道教。在中国三大教有儒教,道教,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在中国发展壮大。
宗教是一个时代,也就是一个朝代的产物,君主皇帝的钦点和民众的信仰,随之而产生的。
这里宗教的宗,有点,祖宗,宗庙的意思,但宗教是以一个大的集团而信仰所定的。
儒家为什么不是宗教,满足什么条件才算宗教呢?
儒家算不算宗教?历代历史学家早有定论:儒学不是宗教。因为儒家思想的目的性很明确,那就是为人群服务,为社会秩序而诞生的学问。台湾历史学家许倬云有段话很能说明问题:“儒家意念并不是上天神谕,而是经世的使命。”虽然儒家诞生时,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非常有限,也曾将“上天”、“天命”看作是最高意志,但儒家较早就意识到这是自然现象,是自然的力量,是人与自然的关糸,并没有把自然变化当成诸神的意志来奴役民众,而是强调“天降大任于人”,而人主必须修身养德,并有教化民众的义务。这些主张都与宗教毫不沾边。何况儒家没有组织形式,沒有行动纲领,不建楼台庙宇,更无须膜拜,那些条件能说明儒家是宗教呢?
费尔巴哈关于宗教的形成有段说法:“如果太阳老是待在天上不动,它就不会在人的心中燃起宗教热情的火焰。只有当太阳从人眼中消失,把黑夜的恐惧加到人们头上,然后再度在天上出现,人们才向它跪下......”可见宗教的诞生与人们对生命所产生恐惧有关联,这些问题与儒家思想和理论更不沾边,如何就认定儒家是宗教呢?其实“儒教”这个词汇本身就值得商榷,没有那本历史书有这样的称呼,似乎是有了网络才出现了这个词,使人们很容易混淆视听,无意中把儒家与宗教联糸起来,才会造成这样一个误会。
儒家为什么不是宗教,满足什么条件才算宗教呢?
我来讲几点看法:
一是所有的宗教信仰都是有神论,儒家不谈鬼神。
所以宗教都对人从哪里来,死往哪里去的问题作出回答。儒家思想不谈鬼神,不谈人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的问题,只讲人活着的这一段时间,如何建功立业?如何让人在他们建立的三纲五常制度下生活?对于鬼神问题有如下论述,"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侍人,焉能侍鬼?敬鬼神而远之"等等。
二是儒家因为不谈死后的事,留下一个大漏洞,就给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留下生存空间。人是万物之灵,灵就灵在人有理性思考能力,比如,人生的意义,一个好人死了和一个坏人死结果一样吗?如果好人和坏人死了都一样,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做一个好人?做一坏人不是更痛快吗?可以不必遵守社会规定的框框套套,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宗教告诉我们不行?佛教有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等着你,死了还没完,灵魂要受到审判,好人有好报,坏人有恶报。
天主教基督教告诉我们,人死了上帝还要审判,做好人上天堂,做坏人下地狱。
儒家思想有宗教情坏,让人行善避恶,但缺少最关键因素,就是神的要素。
儒家为什么不是宗教,满足什么条件才算宗教呢?
雨兄好,我不请自来,因为雨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
好像千百年来,中国的读书人都遵循着儒家的思想,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被尊为“圣人”,一代代的读书人也都自称“孔子门生”。
明明也是有所传承,可为什么儒家不是“宗教”呢。
我思考了很久这个问题,我对比了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世界三大宗教,也对比了佛教、道教。
我想到了一点,就是这些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点,而“儒教”没有,在此我且以“儒教”来称呼。
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有一个世界观,一个独立于现实世界的世界。宗教的创始者及后来的继承者们为信徒们描绘了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远比现世要好,在现世得不到的,可以在那个世界得到。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在乱世得到发展,生活在乱世的人们总是苦不堪言,但再痛苦也不能去死啊,这就使人生处在一种进退两难的地步,现世太痛苦,可是无法摆脱。于是宗教出现在身边,那是一个死后可以到达的美好世界,是不是真有这么个世界没人知道,但至少使得来生不那么痛苦,人好歹能有活下去的希望。越是痛苦的乱世,宗教发展越迅速,因为受苦的人越多,渴望救赎的人也越多,信徒就越多。
大家说说宗教是不是这样。
反观“儒教”,并没有描绘什么世界,儒家学说是服务于现世的,告诉人们行为举止,言谈操守该遵循怎样的教化。儒家致力于构建现世的秩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同的人用儒家思想做不同的事,帝王用儒家平天下,臣子用儒家取得功名以治国,一家或一族的家长用儒家来团结血脉,放于个人,则用儒家思想来修身。
所以,儒家是一种思想,是一种工具,他可能会改变现世,但却不会独立于现世。
所以,“儒教”不是宗教。
兴之所至,随口胡诌,不足之处,还请雨兄指正。
儒家为什么不是宗教,满足什么条件才算宗教呢?
谢谢题主的提问。这个一个好问题,也是一个一直以来都不好回答的问题。估计很难有让所有人都认可的答案。根据有关资料和个人粗浅理解,试着简要分析一下。
首先,“儒家”与“儒教”不是一个概念。“儒家”作为一种重要且影响深远的学说,从孔子创立之初一直延续至今。这一点没有任何疑问。但“儒教”是不是一种宗教甚至“儒教”这种提法,从古至今无论在文化领域和宗教领域,还是在学术界尚存很大争议。儒、释、道在中国古代并称“三教”。因此很多人认为,正如道家和道教并存一样,有儒家肯定就有儒教。时至今日,除我国(准确的说是中国大陆,因为港澳台对宗教的界定一直与大陆有所不同)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历来都承认儒教(有的叫做孔教)的存在。个人觉得,儒教就是儒家学说与传统宗教相结合的产物。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而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则标志着儒教的诞生。儒学是释经之学,是对儒经的注释,儒学就是儒教的灵魂。在传统文化研究领域,学者们往往难以接受“儒教”的提法(担心与神学混为一谈),但在宗教研究领域,“儒教”的提法则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同。事实上,近年来,关于“儒教”的提法已得到官方承认(有关论述可参见2012年至2014年中国社科院《宗教蓝皮书:中国宗教报告》)。
其次,关于“宗教”的界定标准,我国与国外也有所不同。这是由于中国和西方的文化背景历来不同。很多朋友都知道,“宗教”(religion)一词源于拉丁文reiligo,是指“对某种能够决定人类命运的超自然能力或强大力量的信仰”。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一般认为儒学在本质上是不相信超自然能力的。儒家不相信神,因此很多人认为儒教不是宗教。简单点儿说,就是宗教信奉“有神论”,而“儒家”信仰“无神论”。但是,从目前主流的“宗教三要素”(教义、教仪、教团)评定,“儒教”也属于宗教,与是否信仰“有神论”并无直接关联。
综上分析,不难得出结论,“儒家”是一种传统学说不属于宗教,但“儒教”不仅属于宗教的范畴,且已被国内外承认并将逐渐被认可。
以上个人观点,难免肤浅偏颇。欢迎各位留言发表您的观点。原创和码字不易,若有所启发敬请点赞或转发。我是漫步世界遗产,斧正更多拙作,欢迎点击右上角添加关注。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