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人举全国上下都借用了汉姓,他们现在的后裔也成汉族了吗?

最早“华夷之辩”是春秋时期的齐恒公的丞相管仲,他将姓姬和姓姜的诸侯国称为华夏,他们是炎黄子孙,周围都是夷狄,那就西戎、北狄、东夷、南蛮。到了战国末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刘邦建立汉朝,两人都称炎黄是外来的,蚩尤是本地。原因是,秦被认为是西戎,楚国的刘邦被认为是南蛮。所以,汉初时刘邦、惠帝、吕氏、文帝、景帝都建蚩尤庙,不拜孔庙的。

其实,大约在4000年前第一批从欧洲的高加索地区,通过黑海到达蒙古高原,经过河套地区进入中原的被称为“大月氏”,他们就是黄帝的祖先。在3500年前,第二批从东波斯经过昆仑山,再到达西域(今南疆),通过河西走廊进入中原的人,被称为斯基太人(或塞人),他们是回纥的祖先(今维吾尔的祖先)。

(司马迁的《史记》称黄帝是一个女的)

这些胡人进入中原是东汉时期,他们在陕西、甘肃、山西、河南、河北等地与汉人混居在一起,将佛教带进中原,并在当地建造了大量的佛窟。140多年的混居,在南北朝时,十六国尽管是胡人政权,但是建立的朝代名称却是汉人名称。譬如:成汉、前燕、后燕、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北魏,说明他们已经部分汉化了。到了北魏拓跋宏孝文帝迁都洛阳,大举汉化,将110个鲜卑姓改为汉姓,成了北宋的百家姓。

(山西的佛窟,据说此像是唐代的武则天。)

鲜卑进入中原有三大姓,他们分别是拓跋、慕容、宇文。“拓跋”来源于西域,他们与回纥(回鹘)同出一源,你现在到新疆乌鲁木齐历史博物馆去参观一下就知道了,那里挖出来的地下文物比西安历史博物馆还多。“慕容”来源于今天的蒙古;“宇文”来源东北地区,他们与高丽为同一族源,所以今天的韩国会大声啷啷。

(新疆乌鲁木齐历史博物馆的文物)

统一中国建立隋朝的是普六茹坚,鲜卑小字:那罗延。为了政权的合法性,普六茹坚自称是“望族弘农杨氏”,改自己的姓名为“杨坚”。隋文帝杨坚登基称帝后,关陇贵族纷纷改胡姓为汉姓。大野渊自称是“五姓七望族陇西李氏后裔”,大野渊变成了李渊。唐朝建立,李渊、李世民都坚称是汉朝李广,南北朝时李暠,或者是老子的后代。但是西魏的李虎是李渊的祖父,李虎其兄叫“起头”,其弟叫“乞豆”,都是鲜卑人的名字。再则,唐初,有一个和尚指出,李渊、李世民的祖先是北魏弘农太守李初古拔的后裔,根正苗红的鲜卑人。

从汉晋时期,河北地区作为历史上的边区,长期是粟特和沙陀人居住地区,赵匡胤祖籍是河北清苑(宋称保州),祖宗数代都在河北藩镇任官。据《宋史》记载:赵匡胤的曾祖父赵珽在唐时,是安禄山(粟特人)和史思明(沙陀人)手下的大将,并是河北三镇中最强大的幽州(范阳)的将军。安史之乱以后,一部分沙陀人开始汉化了,不管在语言、服装、文化方面汉化的非常彻底,只有他们自己能分的清。赵匡胤在后周成为禁军前点检,这么大的权力给赵匡胤,如果不是沙陀人,是难以想象的。赵匡胤黄袍加身后祭拜祖庙,看见青铜器就一脚踢翻,说这是什么东西,我祖宗怎么会知道这些东西?说明他无需汉人祭器。两宋期间,皇宫里只食羊肉不登彘(猪)肉,这是沙陀祖宗习俗。

(宋太祖赵匡胤)

色目人是一种统称,他们来自于西亚和中亚,他们有粟特人、党项人、吐蕃人、亚述人、阿拉伯人、畏兀儿人(维吾尔)、波斯人、犹太人、突厥人、回纥人、斯拉夫人等等,一共有33种色目人。其中钦察、康里、阿兰说突厥语,不信仰伊斯兰教,信仰摩尼教。朱元璋的祖先是钦察.土土哈家族,朱元璋早期也信仰摩尼教,在与蒙元作战时,将同为色目人的畏兀儿(维吾尔)一起拉进来作战。建立明朝后,论功行赏时将这支畏兀儿部队安排在湖南桃源,与其他色目人同住在一个地方,现在这地方被称为“桃源维吾尔、回族自治区”,同时赐姓为“翦”。与此同时,将湖南浏阳知道他色目人底细的人全部杀光。尽管朱元璋建立明朝时改信儒家,但是他的杀戮还是显出了他的色目人的本质。他喜欢剥皮、活人殉葬、灭九族、车裂等等,都是几千年来摩尼教的杀法。

中国有14亿人口,92%的人口是汉族,大约有12亿是汉族。为何会有那么许多汉族人口呢?其实就是汉字、汉姓、汉文化(儒释道),在一代接一代的胡人汉化中产生的,生命的生生不息,产生了中华民族最大的族群“汉族”!

鲜卑人举全国上下都借用了汉姓,他们现在的后裔也成汉族了吗?

謝邀!我囯的汉族应是典型的混血民族。古代很多民族都先后融入汉族!秦汉时期的:百越人,南越人,羌人。隋唐时期的鲜卑人,沙陀人。两宋,蒙元时期的契丹人,党项人等都部分或全部融入了汉族。一一为了使鲜卑族的文化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大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北魏孝文帝为巩固国家统治。太和十八年(495年)十二月下诏。禁止土民穿胡服规定鲜卑人和北方其他少数民族一律改穿汉服装。朝延百官改着汉族官史朝服。全国废除鲜卑语改用汉语,汉字!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师令。迁都洛阳改变易汉俗等!这就是历史上"孝文帝中兴"。这使鲜卑族彻底走上汉化之路。鲜卑入汉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融入中原汉化最典型成功的例子!一一五千多年中国一直以和平为主调促进,东亚中华文明的发展。也是世界唯一流传至还活着的古文明体!一一谢谢🙏!

鲜卑人举全国上下都借用了汉姓,他们现在的后裔也成汉族了吗?

感谢邀请,对于楼主的问题,我的回答可能是出乎意料的,那就是鲜卑族并大规模没有融入汉族。

我们的历史课本只告诉了我们鲜卑汉化,但却并没有说鲜卑汉化是失败的。

实际上鲜卑族只有在北魏孝文帝时期大规模汉化,而且就这还遭到鲜卑贵族的排斥,而孝文帝之后,鲜卑族的汉化更无从谈起。

其次,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也并没有我们想的那样融洽,事实上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双方有很强的民族矛盾,由于鲜卑族是统治阶级,鲜卑族享有特权,对汉人相当歧视,视汉人为猪狗,因此汉人也非常仇视鲜卑族,所以有许多汉人杀过鲜卑人,比如冉闵,刘裕,杨坚,李世民,甚至高欢为了夺权也杀鲜卑人,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杨坚,再建立隋朝后,再汉人虞庆则,高颎的建议下,大规模屠杀鲜卑人,极大的重创了鲜卑人。

此外,鲜卑族内战和与其他胡人的战争也造成了鲜卑人的人口锐减。

所以综上所述,鲜卑族其实并没有大规模与汉族融合

鲜卑人举全国上下都借用了汉姓,他们现在的后裔也成汉族了吗?

南北朝时鲜卑人是鲜卑人,汉人是汉人,但现在汉人就是鲜卑人,鲜卑人就是汉人,大家同意吗?答案就是民族融合,鲜卑人从西晋末年进入中原,到杨坚建立隋朝,活动历史三百年,留在中原的鲜卑人,隋唐时就被汉化了,成了汉人了。所以隋唐后称鲜卑人的,一是基本没人认为是鲜卑人,二是认为是的周围人会满脸疑问看他,会觉得他别有目的。

为什么现代汉人都是鲜卑人,因为现代汉人含有鲜卑人血统,而且鲜卑族已消失了,汉人当然继承鲜卑人的一切历史。可能有人不同意,说怎么现代汉人都有鲜卑血统呢?汉人与鲜卑人融合早在鲜卑人到中原之初就开始了,公元三百多年东晋一位汉人皇帝的妈就是白鲜卑人,北魏孝文帝,他要改革有个原因就是他也有位汉人妈。也有反向融合的,汉人的高欢,家族迁到内蒙古北魏六镇后,鲜卑化了,他的日常用语就是鲜卑语了,高欢有个爱好就是唱鲜卑语敕勒歌。

隋唐是汉人王朝,但皇室都有鲜卑血统,这个大家不否认吧。杨坚母亲叫吕苦桃,山东贫苦人,可能是位汉人,但他老婆独孤皇后,太有名了,鲜卑人里的半边天。唐朝李渊的妈、李世民的妈都是鲜卑人,直到武则天当皇后,唐朝皇帝的汉人血统占了绝大部份。隋唐离现在1100年到1400年,传了五六十代人吧,现代人在隋唐时候祖先,可以用2的次方来计算,再稍为修正下,大概数字就出来了。除了一千多年与世隔绝,不与外面人通婚地方,现代汉人每个人都有鲜卑血统,正常得很。

写到这,也想说下鲜卑人进入中原,形成的族群,实际也是多民族融合而成。你想在北方草原时鲜卑人才多少人,而且他是由一个小部落,慢慢征服周边部落变大了,吞并匈奴人、丁零人、高车人等,具体情节可参考女真人崛起的情形。鲜卑入中原人口数,相对中原汉人是真正的少数了,当他居于正统王朝统治时,很容易就被同化了。

最后说下古汉人的发展历史,古汉人是汉朝时形成的,是由更早的华夏族发展壮大的。华夏族是夏商周这么传承,华夏族有历史资料的一次最最关键的一次发展,就是周文王、周武王的代商。文王、武王时的周部落,最初住在陕西宝鸡的周原,人口几千到几万人之间,在短短几百年时间就是中原的主要民族了。周朝建立时,周人很少,打个比方,西安与洛阳,除了城池里是周人,周边全是野人与胡人,但是文王、武王的封建制和宗法制,华夏族逐渐发展变大,又对土地搞了井田制,西周与春秋时期,周人与夏人、商人融合,华夏化楚人、东夷、北狄、西戎、南越,华夏文明繁荣昌盛。战国时代,大打大闹,领土扩张,向外发展,到秦统一六国,华夏文明遍布全国了。现代汉人身上都带有文王、武王的基因,所以要记住民族的一个根,就是宝鸡周原,他在民族中的地位就相当于其他民族之于耶路撒冷吧。对于周原,不是要开发他,而是要保护他,让他尽可能呈现古时的面貌,让人有回忆有沉思。

鲜卑人举全国上下都借用了汉姓,他们现在的后裔也成汉族了吗?

鲜卑并没有大规模融入汉族,而是还保留了他们的民族属性,现在的锡伯族应该就是古时候的鲜卑。

鲜卑大规模进入北方是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当时的各个民族之间的防备心里都非常强,也经常会发生各种暴乱,民族之间的仇杀也非常多。

于是乎各个族群基本都保留着固有的形态,汉族更是建立了各种的堡垒用来御敌,现在很多的地名还带有堡字,很多就是当时名称流传下来的。

当时少数民族基本不务农业,而是以行军打仗为生,杀伐不断,各族人口都在迅速减员。汉族的忍耐力到达临界点以后,冉闵发布杀胡令,大家群起响应。这时大部分少数民族重新被赶了回去,一部分死于战乱,还有极少数的留了下来融入汉族。

五胡中匈奴人是最多的,但也仅仅只有三十万人。鲜卑具体人数我没有查到记载,但想来只会比这个数字更少。

匈奴人在经历了战乱以后这个民族彻底消失了,很多融入了蒙古,成了其中的小部落,总之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鲜卑要好一些,除了战乱被杀的,剩下的还基本保持了民族的形态。而后一直到乾隆年间,乾隆将准噶尔灭族,八十万蒙古人彻底被满清屠杀,大片的土地空了出来,于是就迁了许多人口过去填补空虚,其中就有鲜卑族,建国后他们的名字是锡伯族,比如著名影星佟丽娅就是锡伯族的。

鲜卑人举全国上下都借用了汉姓,他们现在的后裔也成汉族了吗?

据我们家族的族谱记载,魏文帝改姓元后命令他的弟弟豆真折.丘敦改姓丘,后来在洛阳聚集,代表人物有丘和,丘和后代有一人叫丘行恭,此人是李世民的部将,昭陵六骏中唯一有人物像的就是此人,辞官后世居陕西扶风,称之为扶风丘氏,为当地望族,明初有一支迁往河北,现已传二十几代,身份证是都是汉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