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华夏文明文化的源流在道家对不对?

应该说鲁迅的话一针见血!中国的文化和信仰来源于“祭祀和占卜”。殷商后期的甲骨文、青铜器上的铭文就是用来祭祀和占卜的,甲骨文是用龟壳和牛骨刻符,作为卜辞,祭司用火烤看裂痕,与鬼神对话,就是与死去的祖先对话的。殷商后期的周文王姬昌的《周易》有三百八十四卦六十四爻,也是用来祭祀和占卜的,只不过甲骨文用火烤看裂痕,《周易》用卦和爻来卦算的。西周早期的甲骨文和青铜器上的铭文,都是用来祭祀的。西周中期的“遂公盨”记载着大禹的名字,也是用来祭祀祖先大禹的。

老子和孔子都生活在春秋末期,孔子的儒家是从周礼的“巫、卜、占、祭、礼”等分化出来的。所以孔子有弟子三千、有教无类、尊尊亲亲,办了一所丧葬学校。墨子骂他,自己赚的盆满钵满,别人破产。再加上孔子周游列国,主要是为了自己能当官。应该说,孔子在祭祀的环境中,比较讲究“世俗化”;老子与孔子是同时代的,当时还是相当原始,所以会有老子的“刍狗”论。老子说:刍狗作为祭品对它五体投地的祭拜,祭拜仪式结束,就一把火烧掉,然后从刍狗的灰堆中踏过去,是对刍狗的最大不敬。

战国末期的齐国邹衍,他是一个方士,方士提倡得道成仙、长生不老。秦始皇统一中国,也想求生长生不老之药,请方士觅仙草,这些都是老子的道家早期的杰作。到了汉初,治理国家,也用了“黄老之术”,轻徭薄赋,与民生养休息。汉武帝时颁布了“独尊儒术”,但是汉武帝老年时发生的“巫蛊事件”,离不开道家法术。西汉汉武帝以后的儒家以伪书今本《尚书》古本《尚书》和刘歆的《左传》,改变了孔子的祭祀文化,变成了厚古薄今的一脉相承的“炎黄子孙”传承文化。东汉的道家崛起,将方士的得道成仙、长生不老的神话变成了道家的养生术和房中术。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彭祖活到八百岁,有一百多个素女,每天与素女苟合达到长生不老。

汉武帝时,司马迁作为太史令为刘彻观天象;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也要经常观天象,这种观天象的来源于“占卜”文化;“占卜”文化到了魏晋时期,被七君子弄出来的玄学,那就是道家的八卦图和儒家的周易两者混合体。玄学有“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本末有无”,最后变成了《易经》。现代社会还喋喋不休的说《易经》是万源之本,科学中的科学,等等。实际上,主要来源于道家的八卦图引人入胜。

唐朝的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除了仙草变成了中医药方以外,那就是养生术和房中术。李唐王朝,说老子是他们的祖先,在科举考试时用的是老子的《道德经》,而不是儒家的经典。历代中医都离不开花花草草的中药,更离不开道家的法术。古代老百姓看病,除了中药就离不开巫婆和神汉的法术,这些与道家文化紧紧相连。明朝是儒家鼎盛时期,但是有许多皇帝与道家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皇帝老儿们不但吃道家的方士炼出来的仙丹,还用房中术折腾素女们身体健康。道家文化一直伴随着历代历朝老百姓的生活,老百姓离不开生老病死,生病吃药(中药)和死去(得道成仙)都与道家文化紧紧相连。

汉朝以后,儒家和道家的“祭祀”文化分道扬镳。儒家实重“一脉相承”炎黄子孙论;道家“祭祀”文化朝占卜和养生术方向跑去。儒家到了明清成为官方统治文化,那就是“灭天理、去人欲”的专制和严酷的统治;道家到了明清成为了民间“求神拜佛”文化,朝清心寡欲的精神寄托方向发展。

鲁迅:华夏文明文化的源流在道家对不对?

鲁迅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鲁迅这句话,出自其1918年8月20日写给同乡好友许寿裳的书信。信中,鲁迅提到了自己写作《狂人日记》的缘由,由此引出了这话。我们先来看信中原文:

《狂人日记》实为拙作,又有白话诗署唐俟者,亦仆所为。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后以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此种发现,关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也。

1918年11月15日,鲁迅在《随感录·三十八》里说道:我们几百代的祖先里面,昏乱的人,定然不少:有讲道学的儒生,也有讲阴阳五行的道士,有静坐炼丹的仙人,也有打脸打把子的戏子。

1920年7年,鲁迅二弟周作人撰文《乡村与道教思想》,他说:改良乡村的最大阻力,便在乡下人们自身的旧思想,这旧思想的主力是道教思想……平常讲中国宗教的人,总说有儒释道三教,其实儒教的纲常早已崩坏,佛教也只剩了轮回因果几件和道教同化了的信仰还流行民间,支配国民思想的已经完全是道教的势力了。我们不满意于儒教,说他贻害中国,这话虽非全无理由,但照事实看来,中国人的确都是道教徒了。

1928年,鲁迅在杂文《文学和出汗》里,与梁实秋探讨“文学是否应描写永恒人性”的话题时,在文章结尾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他说:在中国,从道士听论道,从批评家听谈文,都令人毛孔痉挛,汗不敢出。然而这也许倒是中国的永久不变的人性罢。

看明白了吧……那时正值“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倒一切旧文化,除旧迎新是口号,这是在批判“道教”。

鲁迅作为一位学者、新文化运动的战士,很令人敬佩。但是人就会缺点,犯错误,不必神话。

他说的中国根柢,其实应该是“道家”、“道学”,道教只是个附会在“道家”思想上的宗教,太狭隘了。

而“道家”其实定义也随时代在变化,秦以前,没有“儒家”一词,很多现在说的“诸子百家”其实那时都自称“道家”,韩非等法家、兵家都出自稷下学宫黄老之学。从汉以后,才分出“儒家”等,把“道家”定义缩小到黄老之学。

中华文化的根,在“道”,即认识、研究、追求“道”的学问上,诸子百家不出“道”学。中华名族其实从根本上是祖先崇拜,看上去拜祭神灵,其实神仙都是祖先演化而来,认为人本就是神之子孙,最终祭祀崇拜的是祖先。而“道”才是一切的根本,先“天地”,“象帝之先”。

这跟其他国家的宗教世界观很不一样,他们都认为先有一个人(或人化了的神)创造了世界。至于这个神从哪里来,不可知,不可问,因为他总是在人的认知能力之外,所以不可答。“第一因”就是神创世。

而中国道家不承认有第一因。外来的佛家也一样,这两家都是“究竟”学说,所以一拍即合,迅速融入中华文化。

所以,中华文化根在“道”。

而鲁迅看到的历史和社会上的乱象,很多源于道教,确实如此,因为道教很杂,三教九流很多都打着道教招牌行事,造成很多流弊,这也是事实。但道教不等于道家,更不等于“道”学。

鲁迅:华夏文明文化的源流在道家对不对?

基本算对,但不准确。

应该说是【古之道术】或以冠以周官学,古之道术出于庄子之口。庄子把文化分为道术和方术,因为他之前,根本没有所谓的“百家”,无非是姬朝事变后,周官学道术通过两个渠道流入民间罢了。

这两个渠道:一个是随着姬朝南下的人员,其中就包括老子本人。另一个是辗转得到当时截获他们所带书籍的孔丘。自此,先秦文化则分为道家和儒家。这其中只有老子的正统传承可以称为道术,其他学派只能称为方术。

道家以下,又分为墨家、杨朱、公孙龙、庄子等等。这几家中都有因为研究名学而出名的人,后来被统称为名家。儒家以下,参与政治决策的就成为法家,参与侵略战争的就成为兵家,挑唆战争的就被称之为纵横家等等。

鲁迅:华夏文明文化的源流在道家对不对?

哈哈哈。不知道题主这个题目的信息量竟然会如此之大?!真是惭愧,如果不是题主的问题,我真还不知道鲁迅先生有这种"惊人"的定论?!直到读过了一些大家的回答才多少了解了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

说实在的,当开始见到这个题目之时,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诧异,总觉得鲁迅先生应当不会如此武断吧!也不至于轻率到将一个华夏文明文化的源流和起源归之于某一家吧?!

虽则鲁迅先生的原话或许并非如此,但恐怕意思当也相差不离吧!果真如此,这种错误的说法真的不应该出自一位著名的教授之口。

说实在的,从华夏文化文明的源流而言,本就不属于哪家哪派。所谓的道家,鲜有人在其后面冠之为"道家文化"、"道家文明"吧。况且,真正的华夏文化文明起初并没有分门别派,所谓百家争鸣不过是后人的自立山头而已。

如果说,道家是华夏文明文化的传承者之一,或许没有什么毛病,但将之倒置于华夏文明文化之源,无疑已经本末倒置了。如此,其正确与否不是也已经一清二楚了吗?!

当然,这个结论仅仅是基于这句话本身所言的一种评判,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斧正!

鲁迅:华夏文明文化的源流在道家对不对?

不对!

鲁迅:华夏文明文化的源流在道家对不对?

对。九土神州,人类文明从此道而倡兴。道天乙杻,灵下天巫,依五岳五行,伏八卦合九天。盛岐黄集药方于国人至如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