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不写教学论文、教育论文?为什么不出书呢?

汉代儒家鼎盛时期,儒生们说孔子“述而不作(论)、信而好古”。其实儒生们为孔子遮羞,因为孔子出生在春秋末期,当时文字根本没有推广出来,有一部分人刚刚认识了钟鼎文(金文),就是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那就是篆刻字。现在我们知道的最早篆体字是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的魏国《竹书纪年》,这就是竹牍写字。

(汉代时期的孔子画像)

在春秋以前,中国人的信仰就是“祭祀和占卜”。孔子的儒家就是从周礼的“巫、卜、占、祭、礼”等分化出来的;老子的“刍狗”也是与祭祀息息相关。老子说:人们将刍狗当祭祀的礼义,对它磕头跪拜;当礼义结束一把火将刍狗烧成灰,人们从灰堆(刍狗)中踏过去,这些对祭祀大不敬!孔子和老子是同时代春秋末期的人,说明当时的祭祀风气相当浓厚。

(老子所称的刍狗祭品)

中国的祭祀和占卜的文化来源于殷商后期和西周早期的甲骨文,甲骨文用龟壳和牛骨刻符,作为卜辞,祭司用火烤看裂痕,与鬼神对话,作为“祭祀和占卜”的一种礼义。同时期周文王姬昌的《周易》有三百八十四卦六十四爻,也是用来“祭祀和占卜”的,只不过甲骨文用火烤看裂痕,《周易》用卦和爻来算计而已。西周的青铜器上的铭文,篆刻字也是用来祭祀和占卜的,祭祀祖先的丰功伟绩。西周灭亡,东周开始,周平王东迁到洛阳,祭司和巫史将这些篆刻字推广出去,各诸侯国才认识这些文字。所以,到了战国末期秦始皇统一中国,也统一了文字,那就是李斯的秦小篆,这些秦小篆与六国的文字没有什么区别,说明这些文字传播的时间并不长。

孔子当时有弟子三千,有教无类,办了一所丧葬学校。孔子主张“尊尊亲亲”提倡重(厚)葬,“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就是(弟子们)一边学习繁文缛节的葬礼,一边赚大钱,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所以,孔子的儒家的“儒”的含义就是人人都需要办的丧事。墨子骂孔子,自己赚的盆满钵满,别人破产。应该说,孔子当时办的丧葬学校与后来的私塾和汉代的太子院有本质的区别,不能将它们混淆在一起。

孔子的《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口口相传到汉代儒家鼎盛时期,有儒生们集思广益汇编而成,有多少孔子自己的东西,只有当时的儒生们自己知道。孔子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最早出现在汉朝;孔子的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在南宋出现。应该说,孔子的儒家思想开始诞生在汉代,成熟在南宋!所以根本不要幻想孔子本人有教学和教育论文了!

孔子为什么不写教学论文、教育论文?为什么不出书呢?

孔夫子被称为伟大的教育家。在春秋时代就是古代私人办学的先驱,以礼、乐、射、书、御、数六艺为教学内容。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提倡“学而不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一生培养弟子三千多人,这些人中出名的学生就是72人。被称为万世师表。不出书是因为洛阳纸贵,即使出版了老百姓也买不起,孔子担心收不回成本。

孔子为什么不写教学论文、教育论文?为什么不出书呢?

孔子和他的学生们都未回答的问题,我想应该是有的,可能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被人遗忘了吧

孔子为什么不写教学论文、教育论文?为什么不出书呢?

孔子虽没有教学论文和教育论语,但是他的三纲五常就是教育论语,两千多年前的教育思想至今还在流传,他的教育理念也带动了大批的学生,一代代相传,可以说是孔子的哲学理论基础,推动我们的社会不断的进步。

孔子为什么不写教学论文、教育论文?为什么不出书呢?

伟大的思想家都不能脱离当时的生产生活实际。2000多年前,人类还没有发明纸张和书写工具,不仅使用的象形文字较少,而且老百姓有99.9%都是文盲。不仅中国如此,世界上同时期涌现出的思想家,教授学生都是口碑传承。孔子、耶稣、默罕默德、释迦牟尼等人,都是开设讲堂,由学生们把老师的授课内容进行追记。形成《论语》《圣经》《古兰经》《大藏经》等传世精品。越往后来,造纸印刷技术兴起,后继学人有了更多阐释注解,就有更多的添盐加醋,使各种学派都离开原本教义。出书越多越糟糕。

孔子为什么不写教学论文、教育论文?为什么不出书呢?

你莫非把孔子视为现在普通中小学或者大学教师中的一员了?

孔子不评职称、鲁国教育主管部门更没有刚性规定(要求)他每年必须“写(出一定数量的)教学论文、教育论文”;孔子“办学”教书,是其政治理想破灭、政治追求野心挫败后迫不得已、退而求其次的行为,也可谓之是生活所迫(他要依赖收取“束脩”养家糊口),“从教”并非他的第一人生理想。

孔子“述而不作”(他没有“出书”的意愿);孔子“生不逢时”,处在“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是西周社会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死心塌地的膜拜者,认为其尽善尽美、不愧楷模;孔子不能做高官、不能躬亲实现其“克己复礼”的政治理想,才转而培养信徒(“弟子三千”),以期他们能赓继其志(“复礼”)改造社会、复活西周社会的政治制度。

把孔子视为现在的普通教师,显然大谬。你如果再问孔子为什么当时不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学校里去执教、为什么不买房子移居到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里,岂不更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