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喜欢明朝?

清朝文人钱谦益说过一句话:崖山之后无华夏。实际上是指南宋崖山之战,南宋军队被蒙元张柔所灭,文天祥被捕,汉唐宋以来开放怀柔的风气一扫而光,蒙元带来的是“专制和严酷”。与此同时,汉人开始向蒙古人种转移,到了1644年后,满清入关,彻底转化为蒙古人种。

(钱谦益明末清初的大学士,东林党!)

实际上,明清实行的同一种统治政策,那就是儒家的“专制和严酷”。明朝的朱元璋实行的是蒙古人或色目人那种“剥皮、活人殉葬、灭九族”刑法,所以鲁迅称明朝为“始也剥皮、亡也剥皮”。(明最后一个剥皮的是袁崇焕千刀万剐。)清朝入关就开始“剃头易服、满清十大酷刑、文字狱、主子与奴才”杀杀杀到灭亡。

(袁崇焕辽兵总督,被崇祯皇帝千刀万剐。)

女真在灭辽国契丹后,又灭了北宋,进行了“靖康之难”杀得中原汉人第四次衣冠南渡。前金在中原统治了120年,在中原的党项、契丹、女真、回鹘、沙陀、突厥等等胡人都汉化了,他们都汉姓、汉字、汉文化(儒释道)。蒙古人灭了前金女真,又灭了南宋。忽必烈分不清谁是汉人,谁是胡人,就将中原的汉化的胡人认定为汉人,将留在南宋的人,认定为“南人”。

跟着蒙古人到中原的有色目人,他们是西亚和中亚人,他们一共有33个人种,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和说突厥语。但是有部分是讲突厥语,不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其中之一的有个叫“钦察.土土哈”部落,他们信仰摩尼教,讲突厥语,并有人当过蒙元的丞相,他是朱元璋的祖先。这些来源于朱元璋早期在川东作为色目人活动有关,他在那儿还留下了他的一首诗。朱元璋参加红巾军时信仰摩尼教,到了明初时改信儒家,被儒生们认为是道统,那就是正宗的中原王朝了。

(汉化的胡人,契丹人!)

朱元璋建立明朝,一部分信仰摩尼教和其他中亚的宗教的色目人改为信仰儒家,变成了汉人;另一部分色目人信仰伊斯兰教的改为回民。在中原汉化的胡人都为汉人,留在中原的蒙古人将168个蒙古姓改为汉姓,他们也是汉人了。所以说,在1644年后满清入关,整个中国的人种都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中国人的文化也彻底改变,变成了“专制和严酷”了。应该说,明清统治没有什么可以区分,只不过有些人被儒家的一脉相承的“炎黄子孙”论所意淫了!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喜欢明朝?

喜欢大明就是在欣赏气节所在吧,争取千古的文天祥,誓死以明志,而大明倒下了,不单单是一个朝代的更迭,而是一个中原民族气节在这场战争中的消亡,从卢象升、崇祯帝到史可法、南明弘光帝,一个名臣、皇帝到黎明百姓为了自己的家园和心中不畏外敌之勇气,谁不为之感叹缅怀?就如崖山十万军民跳海赴国难,陆秀夫及幼帝殉国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决心一样。我们缅怀的不是一个朝代所带来的什么盛世、领土的物质事物,而是那种精神的振奋。

想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那句: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从北向南一扫中原民族之耻,收复燕云十六州,使汉民族从新得到修养生息,再到永乐大帝朱棣的五扫北元,郑和下西洋,万国来朝之壮举,千古留名于少保,粉身醉骨皆不怕,但只留清白在人间的英雄气节。沈琏、杨继盛为了那一口正气悲壮赴死,或徐阶、高拱、张居正在帝国昔日的光辉凭一己之力再造盛况。亦有万历朝鲜战争中我大明将士,在排除万难的情况下,留下了“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的佳话,使东岛三百年不敢与华夏动武。再到帝国落日,崇祯皇帝殉国于煤山的壮烈。我们可以一无虽有,甚至身家性命也可丢掉,只是为了那一口誓不妥协,永不低头的正气。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喜欢明朝?

首先,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明朝的形象在明朝灭亡后也经历了一个塑造的过程。作为中国封建王朝中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王朝,明亡后,明朝的遗民对于明朝非常怀念,而实际上一般普通的百姓和汉族地主大多选择了承认清朝统治的合法性,特别是在清王朝的统治者们也开始推崇中华文化后。明朝形象的突然跃升始于清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以民族主义为号召,反对满清贵族的统治,革命党的宣传家们为配合革命行动,先后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一批反满书籍进行了大力宣传,明朝的正统形象就逐渐建立,并一直流传至今。

其次,造成这种现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汉族中心主义的作祟,许多人坚持汉族正统论,对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王朝如元朝、清朝都很轻视,实际上,中华民族的形成就是一个各民族不断融合的过程,真正的血统意义上的汉族并不存在,自五胡乱华后,我们就经历了多次的民族融合,“以夷变夏,用夏变夷”都是其中的常态,网络上经常出现的“明粉”就是在汉民族中心主义的心态下,过度拔高明朝的表现。

再次,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使得清王朝的形象非常低。应对列强入侵时,割地赔款成为常态,人们很自然的就会将清朝统治者的做为与明朝相比,虽然明朝昏君较多,但明朝没有出现过割地赔款,纳金称臣这样的事件,因而网络上经常会出现“天子御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样对于明朝君王的评价。

明朝的最终灭亡有其内在的必然性,没有必要刻意拔高明朝,其他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朝也是中国封建王朝之一,也为中国的统一和强盛做出过努力。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喜欢明朝?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喜欢明朝是必然,这是汉民族文化回暖的标志。

虽然这20年辫子戏泛滥,但仍然挡不住民间对于明朝的喜爱。

然而,为什么今天很少有明朝的戏呢?

原因主要这么几点:

第一,辫子戏好拍。

满清和今天距离不太远,很多东西很接近。

大家看看话剧茶馆就知道,晚晴和民国就北京来说,变化并不大,很多东西换汤不换药,只是换了个名字。

所以,写清朝的剧本和拍戏,都非常容易。编剧完全可以按照现代剧来写,然后胡乱加上一些满清的色彩即可,不会有什么问题。

然而,明朝距离现在则有400年,很多东西都有很大区别。

比如明朝的军制不同,地方存在军警合一的卫所等等。

如果写明朝的剧本,就必须懂得一些明朝的历史,这对于普通编剧不太容易。

第二,民族问题。

之前有过很多穿越回明朝的小说,其中一些直接被禁掉了。

萨沙记得一部是说他穿越回到明末,目睹满清鞑子对汉人的屠杀、虐待,愤然抵抗。

这小说写的很精彩,却被人投诉为破坏民族团结,导致被封禁。

北京文化界,有不少以满族后代甚至八旗贵族后代自居的人!

拍明朝、歌颂明朝以及反清复明,有些人会不乐意。

你千辛万苦拍片,投资几亿,结果片子因所谓民族问题被禁播,就彻底完蛋了。

第三,明朝没有什么宫斗。

现在大部分看古装戏的,都是娱乐,尤其是女人很多。

女人看的主要是宫斗戏,一群嫔妃互相斗来斗去。

然而,明朝则基本没有这种情况。

明代除了皇后以外,嫔妃出生都很卑贱,文化程度低,没有外戚势力支持,基本斗不起来。

皇上和皇后随便一句话,嫔妃就得死。

那么没有宫斗了,观众会少了一大半。

第四,明朝的战争题材也不好拍。

明朝的战争主要是对付蒙古人、女真人以及内部各种平叛,比如西北、西南地区。

说来说去,对象主要都是今天的少数民族。

还是所谓民族团结问题,不能随便拍。

战争不拍,宫内不拍,还拍什么?难道派纪录片吗?

真实的明朝历史,因为明朝的电影电视剧较少,才没有发展起来。

相反,辫子戏却很多。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喜欢明朝?

为什么明朝会遭到那么多人的喜欢!明朝的到底有什么好,成就那么大批的粉丝。目前百度历史吧粉丝总数是131万人,累计发帖3533万。而光明朝吧粉丝就有29万,累计发帖957万。其中唐朝才6万粉丝,清朝才4万粉丝。这也就是说:每4.5个历史爱好者中就有一个人喜欢明朝。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明朝呢!

点击看大图

我先说一个客观的原因!

明粉中基本都是汉人,而明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汉人大一统的王朝,在与清朝外族政权的对比之后,当然受到钟爱。而清朝又把近代中国拖入历史的深渊,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成了他的标签。这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大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正是这种的对比。让明朝的优点得到放大!

我知道评论区肯定又要有人黑我啦 !。什么小编是鞑子,小编是**!,你们怎么说都行,因为这是我的观点。

那我们现在回到历史,看看明粉们都喜欢大明天朝哪些!

首当其冲的就是明朝的不妥协的风骨。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即使兵临城下,皇帝自缢殉国也不做丝毫退让!即使外戚几次破关而入,也不议和苟延残喘。用明粉的话说就是:明朝是站着死,清朝跪着亡。

点击看大图

再者就的人物,列举几个,明太祖朱元璋自然是明粉的最爱,从西放牛娃到一朝天子,他的神话吸引了大批明粉!战神徐达,朱元璋的同乡,智勇双全,开国勋臣。明成祖朱棣,虽是夺了侄子的王位,但是励精图治,四方宾服。抗倭名将戚继光,扫平倭患,保家卫国。蓟辽总督袁崇焕,完败清军,.....。太多了,我不一一介绍!

点击看大图

明朝时期,火炮的生产使用技术是世界一流,清末时期用的还是明朝的火器。宋应星的《天工物》,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吴敬撰《九章算法比类大全》,这都说明朝在科技领域的进步。

在外交方面有郑和下西洋,医学方面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思想方面有王阴阳的心学!

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也非常繁荣,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期。可以与当时的世界霸主荷兰匹敌!

这样“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王朝自然得到很多人的喜爱,以上如有疏漏,还请明粉见谅!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喜欢明朝?

喜欢明朝这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么?同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意味着我们汉民族的民族意识的回归。

无可否认明朝是一个伟大的朝代,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如果不是明朝华夏文明必将被摧毁,它的意义无比重大,这值得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骄傲。

首先明朝“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这一点让我们很燃烧,要知道这是强汉盛唐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大明做到了!几千年来也只有大明做到了,所以喜欢明朝。

其次我们在来说说经济领域,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资本沸腾的年代,与太祖、成祖恤商政策,终明一代民间商业活动实则活跃于宋。

再次明得国之正,“匹夫起事,无凭借威炳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自始皇以来,得国正者,唯汉与明”。朱元璋一个乞丐出身,为民除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延续华夏文明。这样一个朝代我怎能不喜欢?

接着明成祖朱棣,五征漠北,扫平北方蛮夷,郑和七下西洋造就“万国来朝”,无数的国家向我大明俯首称臣,这样的一个朝代我为何不喜欢?

“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虏,瓦剌大军兵临城下,大明不迁都、不纳贡、立新帝、战瓦剌,取得最终的胜利。对比起北宋“靖康之难”和唐朝被吐蕃攻陷长安时皇帝的仓皇出逃,大明不知硬气多少倍!

……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像素并非明粉,只是一个历史爱好者,明朝是我们汉人建立起的最后一个王朝。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明朝,这也证明了汉民族文化的崛起,这事好事。喜欢明朝也好,不喜欢也罢,毕竟明朝已经灭亡快四百年了,只求正视历史即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