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话是胡语吗?
普通话应该是胡语!原因是中国从古至今,应该都是说的胡语!话说中国的炎黄,他们是姓姬和姓姜,都是以“女性”为族群,她们本在4000年前从欧洲的黑海通过高加索进入蒙古,从蒙古的河套走廊进入中原。在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着黄帝是一个女性。
在今天的陕西周原有一个叫“古公亶父”,他是周文王的祖父,周武王的高祖父。古公亶父是黄帝16代子孙,按照25岁为一代,古公亶父离黄帝只有400年的时间,离周武王只有475年时间。(没有按照20-25岁为一代,否则的话,时间还要短。)西周建立是以姓姬和姓姜的诸侯国为华夏,从西周到东周的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游说都没有语言隔合,说明他们当时说的是同一种语言。
西汉时期,是以“非刘氏为天下,天下共击之”,所以各诸侯国都是刘氏,他们讲的应该是楚国方言。东汉延续西汉,三国、魏晋也延续两汉。到了魏晋南北朝时,由于“五胡乱华”,汉人大批被屠杀,汉人南逃到长江以南地区,历史上第一次“衣冠南渡”。在中原地区没有汉人存在,出现了16个胡人政权,由于彼此都是从河西走廊、河套地区、山海关等地进入中原的胡人,没有统一的语言,彼此都听不懂对方的话,那时叫做“胡言乱语”。
鲜卑拓跋珪在山西大同建立了北魏,将汉字的隶书改为魏书。鲜卑孝文帝迁都洛阳,大举汉化,将110个鲜卑姓改为汉姓,那就是后来北宋的百家姓。隋唐本是延续了北魏的鲜卑,唐朝时将魏书改为楷书,就是我们现在用的汉字繁体字。与此同时,李白是碎城人,就是现在的中亚的吉尔吉斯人,但是他到中原没有语言隔合,并用汉字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唐诗》,流传到至今。说明当时的语言和文字与今天是相通的!
唐朝本是鲜卑人,在长安周围居住着大量“突厥、回纥、匈奴、羯、羌、氐、柔然、粟特”等胡人,许多胡人被赐汉姓变为汉人,在第二次和第三次“衣冠南渡”时,这些汉化的客家人都变成了南方的汉人。但是在山西、河北、河南地区胡化严重,安禄山(粟特人)和史思明(突厥人)都各居一方作为唐朝的藩镇,“安史之乱”就是两位胡人挑起的!安史之乱以后,赵匡胤的高祖赵眺本是安禄山的部将,他们长期树立和祭拜安禄山和史思明的祠堂和牌位。原因是赵眺是沙陀人,他是突厥别部。
“五代十国”基本是沙陀人,到了北宋建立,赵匡胤变成了汉人,但是他们家族不吃猪肉只吃羊肉的,到宋仁宗时期,还有“女子相扑”,就是女子裸体下身遮块布进行相扑,被司马光当裸戏给禁止掉了。所以说,北宋赵家的生活习惯与风俗与汉人儒家格格不入的。北宋周围有辽国和西夏,前金女真灭了辽国契丹,又灭了北宋。北宋历史上发生“靖康之难”,女真对北宋进行了一次大屠杀,北宋的人纷纷南下,历史上发生了第四次“衣冠南渡”。
蒙元忽必烈灭掉了前金女真,又灭掉了西夏党项和南宋,先杀戮后融合,将留在中原的人分四级。由于蒙古人分不清在中原的“回鹘、突厥、党项、契丹、女真、沙陀”等人,所以将他们都称为汉人,原因是他们都汉化了,用的是汉字,说的各地方言的汉语。蒙古人在中原将人分为四级,“蒙古、色目、汉人、南人”,这样为中华民族的汉人奠定了基础。到了满清入侵中原,留在中原的蒙古人都变成了汉人,“京戏”女真人留下来的,“元剧”蒙古人留下来的,北京的京片子是满清人改汉语留下来的!所以说,普通话就是满清的胡语!
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话是胡语吗?
我直接复制别人的劳动成果吧,自己懒得分析,摘自《古代人的日常生活》。
根据古汉语学者的研究,历史上古代汉语的发音大致经过三个时期的变化,分别是上古音、中古音和近古音。上古音指从西周到汉朝的汉语发音;中古音指从南北朝到唐朝的汉语发音;近古音指从宋朝到清朝的汉语发音。(关于古汉语的发音分期,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此处只采用这种较为广泛的说法。)
这三种发音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和现代汉语的发音更是天壤之别。比如说同样是“青青子衿”这句话,三个时期的古汉语发音分别是:
上古音(周朝、秦朝、汉朝):cen cen cilumu kelumu
中古音(南北朝、隋朝、唐朝):ceng ceng ci ginmu
近古音(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初年):cing cing zi gin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蒙,有点像外语?为什么古汉语的发音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南迁,他们讲的胡语与中原汉语融合,导致了汉语发音发生了重大变化。有的语言学家认为,今天的闽南语、粤语、广东客家话和江浙吴语保留了一些古汉语的发音。原因就是最初的汉语使用者,在胡人入主中原的时候,不断地向南迁,衣冠南渡,把最初的古汉语的发音带到了南方,经过千百年的世事沧桑,至今还残存着一些。比如,古汉语发音中有个入声,在今天的普通话四个声调中已经没有了,但是在吴语粤语等方言里依然还有入声。今天的日语和韩语里也保留着一些古汉语发音的元素,所以南方人在学日语发音时会感到一丝亲切,学起来很顺口。
有的人会感到疑惑:古代又没有录音机,你是怎么知道古汉语发音的?其实用不着录音机,用拼音的方式就可以拼出古汉语的发音。古代没有今天的汉语拼音,却有一套类似拼音的文字注音体系,叫“反切法”。简单地说,就是用两个字为一个字注音。一般都会选择两个常用字来反切,前面的字取其声母,后面的字取其韵母和声调。比如山峰的峰,反切法注音为“房生切”,取“房”字的声母f,取“生”字的韵母enɡ和声调“一声”,反切出来就是fēnɡ了。
中国人早在两千年前就使用反切法了,今天学者通过隋朝的《切韵》等韵书可以复推出中古音系,但上古音的复推比较麻烦,还要借助亲属语言(比如藏语)的发音规律。但这些都是复推,不可能和古人完全一致。
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话是胡语吗?
汉语古诗词有平上去入,普通话如果有入声字,我就不说它是胡言!
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话是胡语吗?
今天普通话的传承上没有清晰的继承脉络,是胡语无疑。但单音单字的语言系统和汉字的发音规则相通,所以一样可以通用汉字,只是在语言美感和文言文转述中存在差异,比如我们都知道古代诗词是用来歌唱的,但是唱法却早已经中断了。
相比一般定义的古汉语来说,今天普通话的构成中不仅有胡语及古汉语,其中50%以上的词汇更来自日语以及其他西方语言,因为近代以来新事物太多,且大多是外国来命名的,我们只能音译。
叶嘉莹先生再传授古典诗词的时候一直号召学生用古音来吟诵,这个古音更偏向闽南和两广地区的发音,其中的韵律感更强,只是单美感来说因为时代的变迁已经很难被现代人人理解欣赏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