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家为什么一定要盖大观园迎接省亲?

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十六回回前总批第四条:“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

对这条批语,有各种各样的解释,索隐派更是以此索出许多隐秘之事,把好好的一本小说解读成了玄学秘码。

我觉得这段评语说出了文学创作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小说,持别是现实主义小说,必然是反映现实又高于现实的。

《红楼梦》中的元妃省亲,决不是康熙南巡,这是毫无问题的。但这个小说情节与历史事件确有相似之处。

历史上康熙曾经六次南巡,其中四次住在江宁织造曹家。皇帝出巡是有排场的,决不是电视剧《私访记》演的那样。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所有的排场都要花钱,正如《红楼梦》中一个老嬷嬷说的,“银子花的像趟海水一样”,“也不过是皇帝的钱花在皇帝的身上”。这些银子,都是江宁织造府花的。在皇帝身上花了钱,他老人家却并不管报帐的事,江宁织造府的亏空只能在后边的日子里慢慢填平,可是巨额的亏空哪有那么好解决的?所以,曹家后两位织造继承人一直没能解决好此问题。这个情况,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反映。

现实中曹家的败落与亏空有关,亏空最大的原因就是南巡。

康熙南巡就是元妃省亲的现实版。小说中的贾家位居国公,女儿当了贵妃,又得皇帝隆恩回家探亲,皇家排场是不能省的。这是皇家体面,这就是贾府建造省亲别墅的原因。

根据历史记载,明清时期没有过皇妃奉旨回娘家省亲的记录。所以元妃省亲纯属小说家的艺术创造,与历史无关。

艺术形象要写的真实,必须有生活基础与体验,于是曹家在康熙南巡时接驾的经历,就可以用在贾家省亲接驾上,康熙是皇帝,元春是贵妃,身份虽有差别,但都是皇家排场,都是接驾。所以贾府建造大观园也就理所当然了。

大观园的建造是省亲所必须的。除了这个直接用处之处,大观园的建造在《红楼梦》的艺术结构中起码还有两个作用:一,《红楼梦》的主题是写情的,这在第一回中,作者就说了,“此书大旨谈情",在十六回我们前边提到的那条“脂评”还有下半段说:“极热闹极忙中写秦钟夭逝,可知除情字俱非宝玉正文。”既然要写情,贾宝玉与一大群青春少女必须要有一个活动的舞台,好上演他们的爱情故事。大观园正是最合适的场所。封建社会,男女之间授受不亲,社会关闭了男女青年自由恋爱的通道。因为有了大观园,为这些年轻人提供了一个短暂的世外桃源,使得情感的交流与恋爱的发生成为可能。

其二,大观园的建造,掏空了贾府的老底,动摇了贾府的经济基础。贾府最后的败落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经济上的困难都会为其产生加速的作用。这种情况,在《红楼梦》六十回之后表现很明显了。

大观园既是书中主人公们展示美丽青春的地方,又是她们爱情婚姻悲剧组成部分。既为他们提供了恋爱的场所,又包含着家族败落的诱因。家族的败落又影响到了她们的婚姻与情感。这就是修建大观园的原因。

红楼梦中贾家为什么一定要盖大观园迎接省亲?

显示权高位重。显示财富实力 。

红楼梦中贾家为什么一定要盖大观园迎接省亲?

第一、修建大观园能体现贾府的经济实力。

贾府到贾赦,贾政这一代,已经退出了权力中枢,他们家唯一值得骄傲的地方就是富有,不是那些靠着皇帝春祭赏银过年的世袭穷官。

贾珍骄傲地说:“除咱们这样一二家之外,那些世袭穷官儿家,若不仗着这银子,拿什么上供过年?”

豪门贵族过日子,过的是脸面。

为元妃娘娘修建省亲别院,可以证明贾府的经济实力。因此贾府不惜巨资,修建省亲别院,后来改名大观园。就是为了证明贾府雄厚的经济实力,可以给贾府长脸。

第二,修建大观园,能提高贾府知名度。

一个国家里,女人众多,能成为皇上的女人屈指可数。贾府有幸出了一位娘娘,那是贾府的荣耀。

普通百姓不知道贾府有一位贵妃娘娘,如果建造大观园,迎接贵妃娘娘省亲,则可以让更多人知道,贾府是皇亲国戚。能提高贾府的知名度。

老百姓一见大观园就会羡慕地说,这是元妃娘娘的别院!能和皇家沾边,附近老百姓都会沾沾自喜。说不定还会和别人吹嘘,自己看见了娘娘省亲的盛况。

第三、修建大观园可以彰显皇恩浩荡。

太上皇下旨,“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不妨启请内廷鸾舆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这道圣旨是对妃嫔和妃嫔父母的恩典,能体现皇恩浩荡。

太上皇下旨,如果贾府不执行,太上皇会很尴尬。

为了表示对太上皇和皇帝感恩戴德,贾府积极贯彻执行省亲圣旨。不惜一切代价,修建大观园,迎接元春省亲。

第四、贾府不能甘居人后。

贾琏说:“现今周贵人的父亲已在家里动了工了,修盖省亲别院呢。又有吴贵妃的父亲吴天佑家,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

既然周贵人和吴贵妃的家人都开始行动了,贾府也不能甘居人后,必须行动起来修建别院,迎接贵妃娘娘省亲。

贾府希望通过修建大观园,捞一把。

甄家,贾家和王家都曾经接驾皇帝,他们接驾虽然花了流水般的银子,但是都捞回来了。

第十六回,赵嬷嬷道:“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

贾府人认为,接驾贵妃娘娘,也会和接驾皇帝一样,大捞一把。

元春省亲后,皇帝一高兴,给贾家人加官进爵,再封赏一些。贾家花的钱就赚回来了。

结语

正因为有以上考虑,贾府用了一年的时间修建了一座人间仙境用来接待娘娘省亲。

至于因为修建大观园,娘娘省亲后,贾府依然如故,丝毫没得到皇上器重,也没得到皇帝赏赐,则是贾府没想到的。

元春把省亲时题写的,讴歌太平盛世的诗文给皇帝看,可是皇帝没赏赐一分一厘。

贾府偷鸡不成蚀把米,经济开始走下坡路。

第五十三回,贾蓉对乌进孝说:“这二年,哪一年不多赔出几千银子来!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两年,再省一回亲,只怕就精穷了”。

修建大观园,掏空了贾府的家底。连林家的遗产也赔进去了。贾府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都没得到,反而失去很多。

红楼梦中贾家为什么一定要盖大观园迎接省亲?

有重宇别院贵妃的娘家才可以省亲这是一个硬性指标

特降谕诸椒房贵戚,每月逢二六日期,准椒房眷属入宫请候。于是太上皇皇太后大喜,深赞当今至孝纯仁,体天格物。因此,二位老圣人又下谕旨说:椒房眷属入宫,未免有关国体仪制,母女尚未能惬怀。首先是皇帝恩准嫔妃的家属可以入宫相见,

然后是太上皇和皇太后也开恩降脂,竟大开方便之恩,特降谕诸椒房贵戚,除二六日入宫之恩外,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者,不妨启请内廷銮舆入其私第,庶可尽骨肉私情,共享天伦之乐事。

元春省亲是在什么情况得到皇上的恩准实现的,上面一段文字给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不是像有人认为的元春没有听从皇帝的每月逢二六日期家属可以入宫看望妃子而招致皇上的不高兴,真实的情况是皇上有两种妃子和家属见面的方案,

第一种就是每月逢二六日期准家属看望妃子,第二种除了每月逢二六日期家属进宫探望妃子外,凡是有两个条件的就可以省亲,第一是有重宇别院的,第二是可以驻跸关防者,什么是驻跸关防是指皇帝和后妃在宫外停留时为安全加强防守。就是安全得到保障的,

一个是进宫去探望妃子,一个是把妃子请到家里来,要请到家里来就必须有一套适合妃子皇家身份的重宇别院,并有一套严密周全的加强安全防守的措施保证妃子的绝对安全才可以回家省亲。这就是皇帝开恩颁布的新规则,是从贾琏说给王熙凤的话里透露了这些情况。

也就是说有重宇别院贵妃的娘家才可以省亲是个硬性指标,这也不难理解,皇妃是代表了皇家的地位和身份,不可能随随便便就在就算贾府很奢华的很多大大小小的房子和高大上的建筑也是没有达标,因为必须要有适合皇妃的专门的休息的地方才叫重宇别院。

第二个原因就是相互的攀比

从贾琏给王熙凤说的话就可以知道有两家妃子的娘家在行动了,此旨下了,谁不踊跃感戴?现今周贵妃的父亲已在家里动了工,修盖省亲的别院呢。又有吴贵妃的父亲吴天佑家,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这岂非有八九分了?”贾琏提供了最新最详细的具体人家在行动了。

攀比是一个由来已久不太好的观念,尤其是像贾府这样的人家,也许不是完全的攀比,是最起码的要对等,什么对等?都是贵妃的家属,都受了浩荡的皇恩,如果两家贵妃都在大兴土木修建别院,你说贾府就甘愿落后,就只能去皇宫里探望元妃,是不是很丢人对吧。

因为贵妃娘家里没有重宇别院就只能适合进宫探望的条件,几乎可以肯定所有的贵妃娘家都会选择修建省亲别院对吧,要是你家有贵妃娘娘也会这样选择是吧,不可能那么寒酸地坐上马车到宫里去看望自己家的贵妃娘娘,修建别院贵妃娘家应该都有这个能力。

贾府修别院耗尽了绝大部分的财力也还是攀比心理在作祟,就是建造的太奢华了,连见过很多大场面比如皇宫里的高大上宏伟建造和宫廷建造的元妃都大呼太奢华了,所以贾府建造省亲别院应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其实建造一个合乎贵妃身份正常的别院贾府不会很快就衰败了,大概贾府用两三个正常的省亲别院的费用全部用在了一个别院的项目里,当然就奢侈到了极点,这里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省亲别院是自费不可能皇上给你买单的,贾府的人不可能不知道这点。

省亲别院的费用是自费不可能皇帝给你买单

这应该是有规定的,并不是贾府认为皇帝要给省亲别院的建造买单才如此按照世界顶级级别来建造的,自费这个概念贾府是一定知道的,那么有人说贾府原来以为皇宫要给贾府报销建造别院的开支是不正确的,我们看到了就还有另外两家贵妃家也在建造别院,

还有贾琏没有说的贵妃也应该不是一家二家,如果都要皇帝买单是不可能的也不现实,而持这样的观点的人就说了贾琏的奶妈赵嬷嬷不是说过一句话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但这是针对什么情况说的,

是皇帝巡视地方,地方上的官员为了接驾所花费的银子,简单地说就是皇帝出公差,当然皇帝的吃喝拉撒睡和游玩观光包括泡妞的一切费用当然是由皇宫财政部门买单了,就像当年的乾隆皇帝下江南,赵嬷嬷说的根本就和贵妃家省亲建造别院是两个概念不一样的事情,结果当然就不一样了。

你想想按照赵嬷嬷说的如今还有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好势派!--独他们家接驾四次。要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粪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是堆山积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每一次要多少银子?四次要多少银子?

皇宫不报销的话谁有能力接驾四次,一次就可能搞垮甄家的财富就像贾府一样,所以建造省亲别院贾府不可能认为皇帝会买单,皇帝要买单就不是贾府一家,想想也不可能。你自己回娘家我给你买单可能吗?这又不是一张飞机票一张高铁票,一张豪华游艇票,是省亲别院,

别院是个什么观念,大观园是个什么观念,就算把大观园的奢侈程度降低很多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建造得起的,而当初皇帝的开恩是妃子的家属进宫来看望就可以了,而所有的贵妃都让皇帝买单,而且是每年都有,根本就不可能。而皇帝出差当然就应该享受公费这很正常,

综上所述,首先省亲别院是省亲的刚性指标,必须要修才能让贵妃娘娘回家省亲,要不就让家属到宫里看望自己家里的贵妃,第二别的贵妃都修建了别院,贾府不可能不修建,贾府还要建造的比其他的人家还要奢侈,根本不管量力而行,第三就算是自费贾府也要修建别院。

因为除了刚性指标和攀比的因素,还有可以光耀门楣,给列祖列宗贴金增光的社会效应,毕竟贾府是京城四大豪富之一,怎么能比别人差。所以才导致了贾府最终走向衰败,这笔巨资就是元妃不倒也不可能从皇宫里赚取回来,所以修建大观园是压死贾府这头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谢谢大家

红楼梦中贾家为什么一定要盖大观园迎接省亲?

大观园无论是对十二钗来说,还是对宝、钗、黛的爱情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场所。薄命司里的女孩们齐聚在贾府,后来一起住进大观园,这里有最美的景,也有最美的人,因此,这些豆蔻年华的女孩们在这里吟诗作赋,对月赏花,一起开诗社,一起开宴会。可以说,那些最美的画面几乎都发生在大观园里,宝钗戏蝶,黛玉葬花,开海棠社,踏雪寻梅等。

那么贾家当初为什么一定要盖大观园呢?原因如下:

省亲别院,并不是只有贾家盖了

小说中的第十六回,王熙凤和贾琏的谈话里,就说到省亲的前因,是太上皇和皇太后给的恩典,让那些贵人可以回家省亲,原文是这样写的:

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者,不妨启请内廷鸾舆入其私第。。。

贵妃省亲,怎么可能跟普通女子回娘家一样,她既要代表皇家的威严,又必须遵守该有的仪制。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便提出了以礼治国。封建社会体制下,尤其是皇家,都必须尊照一定的仪制来行动,什么品级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用什么车,用什么仪仗等,都是有规定的。

因此,贵妃省亲,家里就要准备重宇别院来接驾,要能够驻跸关防。驻跸的意思是皇帝后妃外出,途中暂停小住或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

贾琏也提到了其他两家:周贵人的父亲已经在家里动工了,修盖省亲别院呢。又有吴贵妃的父亲吴天祐家,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

换句话说,只要元春省亲,那么这大观园就必须得盖。

大观园是故事发生的最重要场所,也见证了十二钗的命运

元妃省亲,是《红楼梦》里最富贵华丽的场面,也是贾府最后的高光。从此之后,贾府开始走下坡路。而大观园便是为这个场面而准备的,之后,除了去世的秦可卿,宫里的贾元春,王熙凤和巧姐母女,其她八位和贾宝玉,都住进了大观园,在这里,她们度过最为美好的少女时期。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也是在这里发生。

十二钗的命运走向,也是《红楼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这些如花般女遭遇悲惨命运之前,她们先应该有最美好的时光。而在大观园修建之前,探春三姐妹住在王夫人屋后的三间小抱厦内,薛宝钗跟薛姨妈住在梨香园,贾宝玉和林黛玉跟着贾母住。大观园的修建,给这一群姐妹提供了最好的乐园。这里景致优美,环境优雅,又没有长辈在跟前,在这里,她们度过了最美好的少女时期。

而之后的抄检大观园,既标志着贾府的衰败,也标志着十二钗悲剧命运的到来。

红楼梦中贾家为什么一定要盖大观园迎接省亲?

贾元春省亲大观园是《红楼梦》浓墨重彩的一场盛事。秦可卿死后托梦形容“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虽不是好话到底盛极。元春省亲是《红楼梦》贾家最后的狂欢。贾家至此极速衰败并一蹶不振直至抄家。根源就是元春省亲耗光了家底。那么,明知道修建大观园会花费巨大,根本不是贾家能独立承受,为什么还要斥巨资不惜一切打造这场“败家”的省亲盛事,并因此家毁人亡呢?下面说说个人看法。

首先,贾家不得不迎接省亲

贾元春晋升贤德妃事出突然,超乎贾家所有人预料。原本一家人对进宫数年默默无闻的贾元春根本不报任何希望,不想却突然晋升贵妃。幸运来的太突然,以至于贾家欣喜若狂。

(原文第十六回)赖大禀道:“小的们只在临敬门外伺候,里头的信息一概不能得知。后来还是夏太监出来道喜,说咱们家大小姐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后来老爷出来亦如此吩咐小的。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速请老太太领着太太们去谢恩。”贾母等听了方心神安定,不免又都洋洋喜气盈腮。

这段描写突出的重点,正是贾家修建大观园,迎接省亲的关键。贾政进宫听旨后“又往东宫去了”。《红楼梦》中皇帝继位没多久,所谓东宫绝非“太子东宫”,而是指太上皇居住的“大明宫”。秦可卿死后大明宫内相戴权出来,不是代表皇帝,却是太上皇身边人,从他与贾珍叙旧可知戴权是极老的资格。唐代大明宫前身是李世民给太上皇李渊修建,此后几任太上皇李旦住过,太上皇李隆基也住过。大明宫又俗称“东内”,贾政去“东宫”拜见的人正是太上皇。皇帝册封贤德妃却谢太上皇,指明太上皇才是贾元春晋升的幕后推手。随后太上皇提议妃嫔可以回家省亲。贾家饮水思源如何敢不响应?

其次,贾家以为羊毛出在羊身上

修建大观园耗资巨大,贾蓉五十三回对乌进孝说“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两年再一回省亲,只怕就精穷了”。贾蓉基本说出贾家明明在贾元春晋升贵妃前还一副富贵气象,却在省亲后迅速穷了的真实原因。本来第三代贾家就没有挣钱只有花钱,再操办省亲,彻底掏空了两代国公积攒的家底。

(原文第十六回)凤姐道:“常听见我们太爷们也这样说,岂有不信的。只纳罕他家怎么就这么富贵呢?”赵嬷嬷道:“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

赵嬷嬷此言说出贾家上下心理。他们本奢望元春省亲能像当年接驾皇帝一样,“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自家不过提前垫付。等元春省亲后,皇帝给贾家几人加官进爵,还怕贾家赚不回来这笔钱?可笑贾家彻底打错了算盘。他们迎接元春省亲大观园后,皇帝对贾家悄无声息,别说加官进爵,连个屁都没放。眼看着大观园掏空了贾家,一分钱捞不回来,贾家真真是欲哭无泪。

最后,省亲大观园背后代表贾家站队错误

贾元春省亲是太上皇幕后推手。不排除还有那个逝去的老太妃。之前北静王等四王八公又悉数出场参加秦可卿葬礼。传达的意思非常明确,贾元春虽是皇帝的妃子,贾家是皇帝的老丈人。但贾家却是彻头彻尾太上皇的老臣,跟随北静王一伙的。

这就尴尬了。贾元春晋升贤德妃,贾家对太上皇感恩戴德,太上皇一说省亲,贾家马上大兴土木建造大观园。皇帝怎么想?尤其太上皇明明退休了,身边还跟着这些几十年的老臣,放个屁老臣就屁颠屁颠的接着。皇帝明明说每个月逢二、六日可以进宫六次会见,贾家都不听。这种对太上皇忠心,对皇帝阴奉阳违的臣子,皇帝能不憎恨?能不除之后快?贾家还想“羊毛出在羊身上”,纯属做梦!

事实上,贾家抄家就是站队错误被清洗了。四王八公作为太上皇老臣,一直悖逆,骄狂自大(焦大的隐喻)。对新皇帝全面执政是个拦路虎。双方最后刺刀见红,虎兕相逢,贾元春被赐死,贾家抄家了事不可避免。【文/君笺雅侃红楼】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君笺雅侃红楼,

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