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假如三个傻子在一起,成立吗?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客套话,也就是说是“俗话”。如果你当真,那就只能回到幼儿园当小朋友去了!譬如:孔子在鲁国当司寇时,将不同政见的少正卯给杀了,并暴尸街头;再譬如:孔子的弟子樊迟问他如何种庄稼,孔子骂他是小人。难道少正卯和樊迟不能成为三人行中两位?其实孔子不是一个温良恭俭让的人,他认为与自己观点不同,就会火冒三丈。所以说:“三人行,必有必有我师焉”。是一句空话、假话、大话、俗话!

综观儒家的学者,都喜欢大话和假话!譬如:朱熹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朱熹是南宋人,不说汉以前没有儒家,就是从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在其中有1300年间没有儒家孔子的,他们信仰的是“道教和佛教”,在现在的山西、甘肃、河南、河北等地,到处到是“佛窟和道观”。朱熹难道不知道?真是闭着眼睛说瞎话。

清朝康熙大帝,将孔子列为“万世师表”,要求读书人信仰儒教,读圣贤书。但是其中之一的目的就是要汉人认可满清不是蛮夷,满清是儒家的“道统”,也就是“炎黄子孙”,是中原王朝正统的朝代。所以说,儒家是提倡各有所需,只要你想获得成功,大话、套话、俗话满嘴跑火车,被人触穿也没有问题,只要成功就是胜利!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假如三个傻子在一起,成立吗?

伪问题,不成立。说跟三个傻子在一起行走的,是钻牛角尖,是在故意找先哲言语纰漏,是在故意贬损儒家教育思想。与其问成不成立,莫不如说是喷子说傻话。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假如三个傻子在一起,成立吗?

不是你的故意安排,三个真傻还凑不到一块。

如果三个真傻是自愿结合在一起,这智商还真不比你低多少。

至少他们懂得尊重古训“一根筷子容易断,一把筷子就是力量”!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假如三个傻子在一起,成立吗?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成立。

其实这句话也可以称为反意词,三个傻子同行,做錯了,另外二个可借鉴,不再重犯,这岂能是教员吗?比方说第一个踩在水坑倒地,另二个决不会在踩坑里。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假如三个傻子在一起,成立吗?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算如同题主说的三个傻子在一起!亦能成立!

为什么呢,傻子本身就是缺心眼,而往往他们缺的是坏心眼,反而是不傻的人不缺坏心眼!由此可见,正常人应该向傻子学习少用坏心眼!每个人都傻一点,少一些刁钻刻薄!这个世界就会充满爱的希望!

孔老先生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无懈可击的!师友们您说呢?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假如三个傻子在一起,成立吗?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假如三个傻子在一起,成立吗?。这种提法,曲解了孔子原意,鸡蛋里挑骨头,没事找事。此话出自《论语.述之》“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说:三个人同行,必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选择好的地方我学习,不好的地方可对照、借鉴自己而改正不足。这里三人行,并非真正的三个人一块走路?,只是借鉴说明:凡善于学习的人,总会看到别人好地方而学,别人不足的地方,用来借鉴,检查对照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已。

汉语语言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有些词汇有多种含意,这大概也是在世界文字语言中最难的一种语系,例如:毛主席诗词“我失骄楊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宵九”中的杨柳既是人又是树,轻飏似乎又是杨柳絮,国人好理解,如果外国人,大概就不太好理解了。联系该题“三人行”“三”只是大多数的意思,并非具体“三”个。当然更不可能又由题主进一步发挥,突发奇想“三人行”变成“三个傻子”。改变了这句话的原意。做为一个问题又怎能成立?,俗话说,也不过是“抬杠”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