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江苏盐城地区的人,说话口音和江苏其他地区人说话口音差距这么大?

盐城话差别有多大,这么说吧,出了我们县城,最好讲普通话,也不是听不懂,就是听起来太费劲了。

相邻的县城语言竟然如此之大

我老家是盐城滨海县,外地人眼中的穷地方,很多外地人听我们说话,总以为是讲的韩语,说到滨海就不得不提阜宁和响水,有句顺口溜,滨阜响,穷的叮当响,当年这3个县可谓是难兄难弟,其实现在也差不多,今天不说谁更穷,就说说方言的差别。

我有一个表姐夫是响水人,离我们那边也不是很远,中间隔了一条河,一边是响水,一边是滨海,但只要过了那条河【叫什么河我也不清楚】,说话的腔调马上就变了,我们都叫响水人“茆子”,不知道响水人怎么叫我们的,听他们说话就觉得很拧巴,总想把他们的舌头给捋直了【无意冒犯,个人感觉】。

我还有几个朋友是阜宁人,现在都在无锡谋生,他们和我们讲话大体一致,只是个别词语发音不太一样。

还有和我们紧挨着的射阳县,靠近我们镇的,说话发音都是一样的,但是到了县城就不同了,有一次我去射阳县里去换一个轮胎【离的比较近】,结果修车店老板讲话我都不太听的懂,之前一直以为射阳人说话和我们一样呢,而我们相聚不过才20来公里。

市区语言更是难懂

你看下面相邻的几个县城讲话都不同,就不要说相距更远的市区几个地方了,要说盐城的面积是真大,从我老家出发去市区有100多公里,这个距离可以从无锡跑到苏州了。家里有盐城的亲戚,如果说和响水人交流有捋舌头的想法,那么和盐城人就不仅仅是想法,而是一种冲动了。

每次亲戚从盐城回来,和他说话的时候,沟通的很不流畅,听他说话浑身不自在,听是听的懂的,就是有一种让你一拳打在棉花上,有劲没处发的感觉,太绵柔了。

但是如果和盐都那边比起来,我感觉盐城话还算好的了。之前有个盐都老头经常给我们店里送货,一开始他说的话我基本听不懂,完全就好像是听外语,接触的时间久了才好一点,不过还是要他说的慢一点。还有东台话,大丰话,都不太一样。

被赶散的苏南人

为什么盐城话会有这么多的差别,可能是和历史有一定的关系吧,父亲说在他年少的时候,经常有苏州浒关那边的亲戚来探亲,后来爷爷奶奶不在了,苏州人也不来了,再后来这层关系就断了。当时我也不清楚为什么会有苏州的亲戚,老爸也说不清,直到读了朱元璋的“洪武赶散”。

当年很多生活在苏南水乡的苏州人被赶到了一片荒芜的苏北大地,经过几代人的辛劳付出,繁衍生息,才有了今天的苏北平原,应该是当年被赶散的人在和当地人长时间的接触,以及自我的一个语言环境的变化,让不同地区的人有了不太一样的说话口音,才有了今天这种多样化。

不过说到这个“赶散”,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现在好像又开始反流了,我们那边绝大多少人都在苏锡常,上海等延沪宁线一带打工,安家落户,其中又以苏州为最多,我就有好几个亲戚定居在了苏州。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啊,即便当年我们的祖先是从苏南被赶到苏北的,但是现在他们的后代再从苏北回到苏南,却只能以外地人的身份生存,免不了遭遇到了一些白眼,排外,冷嘲热讽的歧视。

不过虽然很多人背井离乡外出谋生,但他们都有一个有朝一日从回故乡的想法,虽然故乡很穷,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灯红酒绿,但那里的乡间小路,池塘河沟,红砖瓦房,是每一个游子魂牵梦萦的牵挂。

苏北老乡们,你们想回家了吗?

为什么江苏盐城地区的人,说话口音和江苏其他地区人说话口音差距这么大?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盐城市是江苏省最大的行政市之一,也是红色革命根据地,而且土地以平原湿地为主,是一个农业大市,工业并不十分发达。盐城古往今来,人口移居量特别大,最明显的对比,在上海,苏南大中城市都有盐城人的足迹。无论你路过上海或苏锡常及其他省份都能遇到咱的老乡,家里人。当然上海和苏锡常尤为居多。因为曾经苏南也是我们盐城的老家,老祖宗生活的地方。

为什么江苏盐城地区的人,说话口音和江苏其他地区人说话口音差距那么大?

盐城汇聚四面八方的人移居在一起,可算是南来冒子,北来侉子。

盐城当地人有时不甘命运的屈服,移居他乡,而盐城过去地多人少,一望无际的荒滩,荒无人烟。曾经可算是兔子不拉屎的地方,盐碱薄滩,茅草,芦苇随风飘荡。记得小时候我们家从阜宁搬迁到射阳,在我们住的村只有十几户人家,开荒种地。渐渐的从各个地方搬迁到这里的人逐一增加,也有外省的,还有南通海门,兴化,泰州,还有北方人,在这里安居乐业,垦荒种粮。

就以射阳为例,在我们运棉河北海门人居多,而运棉河南黄沙河北,居住的人大多数都是本地口音,一批人带动一批人到这里居住。盐城祖籍并非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而是带着不同方言汇聚到这里。真正海门人讲海门话那你可是一句也听不懂,和我们交流就跟着学习地方口音,于是洋夹土,各种各样的南腔北调就出来了,在盐城范围内大部分人都是冒腔,而滨海阜宁人口音带着侉腔,很多人都说是山芋腔。而盐城中部腔调又有一点不同,冒中带侉,真正是群英荟萃,凝聚了盐城地方特色。

盐城口音和江苏其他地区口音差距如此之大,是因为夹杂着很多地方特色,因利互补。

盐城人口外流量比较多,而且汇聚了四面八方的投资爱好者来盐城,走的走,进的进,把不同地方特色方言汇聚到一起,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盐城方言,在吐词中带有浓浓的家乡味道,把有些词变了一种亲切的传递问候。代表了一个盐城以盐命名的城市,淡不了。一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一个让人不能忘怀的城市,那就是我们的"大盐城,我们家“!

如今的盐城今非昔比了,你如果来盐城探亲访友或者旅游,或者说,安居乐业,美丽富饶的盐城呈现在你面前,世界湿地滩涂欢迎你,盐城人民欢迎你,崭新的面貌那就是大美盐城,我的家乡。如果不嫌弃,可以到我家做客,我带你领略盐城地方特色。棒棒滴,杠杠滴,肯定让你流连忘返,记住我们的大美盐城。

为什么江苏盐城地区的人,说话口音和江苏其他地区人说话口音差距这么大?

盐城地区口音复杂性在于:

盐城地区在江苏属于新生地,在春秋战国时期盐城地区大量土地还不存在,它是后来的冲击平原,不象江苏其他地区那样古老。

这地理特征就决定了盐城地区人口来源多样化。

金元时期北方人口而下。虽然如此,元末明初盐城地区仍然处于蛮荒状态。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镇压张士诚势力,也为了拓垦农业,将江苏特别是苏州地区大量人口赶散到盐城地区,史称洪武赶散。所以从语言角度看,盐城话中带有大量苏州方言。

但盐城经过明清民国几百年洗礼,由于地理接近淮安安徽,在交流中又渗入江淮方言。同时还受徐州北方方言的影响,这就决定盐城口音与江苏其他地区异同。

此外,盐城属水乡地区,湖河分隔家族团聚,久而久之,盐城内部方言也有软硬区别!

为什么江苏盐城地区的人,说话口音和江苏其他地区人说话口音差距这么大?

盐城话很复杂,虽然盐城话属于江淮官话,但盐城处于江苏中部,许多盐城人都是从苏州阊门迁移而来,加上清末南通启海人迁移到这片土地上,几个地方的人通过几百年的交流和融合,所以,盐城话有许多发音与其它江淮官话区域又有差别,形成了独特的盐城话。比如,蚯蚓盐城就有几种说法,亭湖一带都叫huo仙,其实蚯蚓有寒欣的别称,盐城人把寒叫做huo,比如寒天就huo尼天,盐城北边几个县把蚯蚓叫蛐线,其实,蚯蚓又叫蛐蟮,这种叫法跟江阴话有点类似,只是发音略有不同。盐城人会把一共、所有,叫做哈不啷当,一塌刮子,这个和吴语里的说法差不多,也是发音上略有区别。等等。

题主说盐城话和江苏其它地区的人说话区别大,是因为江苏方言很多,不同区域方言不同,就是同一区域,方言还有不同,盐城南东台,大丰与市区不同,市区又与阜宁,滨海,射阳的黄沙港以北不一样,响水又不同,他与连云港南部口音类似,把小孩叫做小纠,这是连云港南部的说法。

为什么江苏盐城地区的人,说话口音和江苏其他地区人说话口音差距这么大?

差别大吗?我看盐城话与镇江、南京、扬州话基本差不多,都是江准官话,与苏南苏、锡、常的吴方言和连云港,徐州的北方语言差别较大,与泰州,南通的大多数方言有差别,但尚能听懂。

为什么江苏盐城地区的人,说话口音和江苏其他地区人说话口音差距这么大?

为什么盐城地区说话口音不同,甚至用词不同,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是阜宁县人,到盐城人喊侉子,实际中央电视台播节目主持人声音完全听一样,好听。射阳河南几个乡镇,我们阜宁人声音接近普通话,我们声音有点硬,斩脆,不拖泥带水。向北至滨海声音真侉,我们感觉到。

盐城向南声音也变化。完全水土有切切相关,盐城市也不小,声音肯定有差别。

我有好奇心,才到盐城,盐城人把蚕豆叫船豆,我听不懂,还把裤头叫坤子,还有雨靴叫碎字,我搞不懂,反正拿普通话有不同。对不起,我不叫批评,中国地广人多,文化语言绚丽多彩,各有千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