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年纪大了,手上又没有什么积蓄靠什么生存?
农民工是被遗忘的一个职业说起来非常的心酸。
农村种田的农民工
八九十年代农民工在家里种田,辛辛苦苦的种上十几二十亩地。这些农活都非常辛苦黄天晒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唯一作伴的是一条耕田用的大水牛。那时候没有大规模机械化操作都是农民工一手种作出来的粮食。而且那时候产量并没有现在的高有时候遇到天灾收成减半也经常见。
还有一个就是“缴公余粮”去掉一大半的粮食。每年七月份的时候是缴公余粮的季节,只见每家每户都请了拖拉机装的满满一车去缴公余粮。
剩下的粮食自己留一些,另外的全卖掉作为生活开支用,小孩上学的学费等都在里面。那时候学费也很贵,一个小孩一学期九百一千块钱的学费,加学杂费、补课费等等。家里有两三个小孩的一年种植下来的粮食都卖掉还不够学费。以前粮食便宜我记得是50----60元一百斤的谷子出售价。
现在那时候的农民现在已经老了没有社保,在城里上班的或者有职位的都有社保老了退休领薪养老。农民工呢啥都没有,只能盼望子女成才,养儿防老。有本事的小孩还好对老人家照顾的周到,那些事业不是很好自身都生活困难的小孩就麻烦了根本照顾不了家里的农民工父母亲。
这样就此也没有办法,平常这些上了年纪的农民工就留守在老家养点鸡、鸭、鹅,鱼等家禽动物。平时生活开支就是靠出售这些家禽换取金济来源。有些养的比较好比较多的,还会攒起来给儿子做结婚聘金。
生病医疗方面,国家有新农村医疗合作社可以报销百分之八十。但是新农村医疗合作的一年比一年高今年涨到三百二十元一年了,很多农民都叹气!养老并没有保障,被遗忘了。
在外打工做房子做建筑的农民工
曾经的基础建设和建筑都是很大一批农民工亲历亲为的,他们出门在外哪里能赚到钱就往哪里走不辞辛苦不辞劳累是他们工作的宗旨,只要不生病就得干活赚钱养家。
大城市是他们的落脚处,那时候大城市干活都要暂住证,很多人条件达不到办不到的都要东躲西藏的,防止丢了工作被谴散而回。
赚了钱往家里寄,给小孩上学,生活开支等。
到了现在他们也老了干不了活了。也没有社保,退休金更是没有。
现在唯一的来钱方法是在农村打点零时工拿出以前的老本行比如切切砖头,做做木工、女的就领取一点手工操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干活省吃俭用的过生活。平时过年过节的子女多少的也会给点生活费。
以上是我个人看到农民工老了赚取生活费用的过程,如果别的观点欢迎留言评论谢谢大家!
农民工年纪大了,手上又没有什么积蓄靠什么生存?
这个问题问别人,是不是让人觉得你脑子不好使嘛,农民工就是农民呀,有田有地有收入的,还愁没法生存,至于有无积蓄,只有你自己清楚,别人也不知道呀。守着金山银山还愁生存不了,那只能说你没本事了,或者是懒汉了。
农民工年纪大了,手上又没有什么积蓄靠什么生存?
谢邀:
我作为一个农民,生活在农村,周围都是年龄大了的农民,对你这个问题有切身体会,农民年龄大了,体力活干不了,一辈子的辛苦钱全给儿子娶媳妇卖房了,手里不仅没积蓄,有大部分还有外债。平时就种一亩三分地,领着国家发的百十元的养老金,帮儿子照看娃,或农闲时做点力所能及的活,贴补生活。那真是一分钱掰开花,如果一旦生病那就苦不堪言,大病儿女可以负担,合作医疗可以报点,头痛发热的小病就把他们折腾的不行,十元八块钱的药向孩子要吧不好意思,自己掏钱买吧口袋里没钱。
总之,老人难活,不过现在社会制度好了,至少不缺吃少喝,倒也挺知足的。
农民工年纪大了,手上又没有什么积蓄靠什么生存?
谁告诉你工人都有社保?不交的也没有退休金,你还是停留在八九十年代国企的时候看问题那吧?现在工人大多数都在私企打工,只有大的私企给交养老保险,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很多工人都得自己全额交养老保险,一年最低档交8000元,女的交30年退休,得交20多万,男的交40年左右,得交三十多万,延迟退休后得交的更多,不交老了啥也没有,你了解一下再说话,别信口开河。
农民工年纪大了,手上又没有什么积蓄靠什么生存?
工人缴社保,你也可以缴社保呀,多缴长缴多得,你总想着每年交200块最低农保忽悠村里面,老了当然领得少了,城里人灵活就业一年缴一万多呢,你怎么不去缴?手里没积蓄,那么你应该反省反省,这一辈子都干嘛去了,钱花哪去了,心里有数吧,至于老了怎么办?没钱就过苦日子呗,谁叫你目光短浅,不计划老来养老,送你两个字,活该。
农民工年纪大了,手上又没有什么积蓄靠什么生存?
这也是我这两年考虑的问题。
已经五十岁了,工地上超过五十五岁的不要。大儿子已经结婚,还有一个小儿子,房、车没有一样,努力几年把小儿子的婚事解决了,就到了工地不要的年纪。
我现在每天的个人花销平均下来不到三十,每个月就得九百块钱,这没算吃饭的钱,一年万把块钱。
等到小儿子结了婚,我手里的钱可能是负数,更别说积蓄。
虽然每年有交最低档的养老保险,到时候每个月领个百十块钱,恐怕是杯水车薪。
怎么生存,别想那么长远了,走一步看一步吧,你说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