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取暖方式是地暖,装修时是铺地板砖好?还是铺木地板好?
答:谢谢邀请回答!家里地暖,关于地面材质的问题,我认为是首选地板砖,然后才是木地板。原因是从导热性和环保性来说,地板砖都比木地板要好很多,从而带来的节能性和安全性要高得多。
在地暖中,哪一种导热性最好?既然是使用地暖,我们的地面材质最直接要考虑的就是它的散热性能,当然是希望导热性越快越好的材质。在我的长期实践中得知,地砖的导热性要大大高于木地板。
虽然地暖属于慢热型产品,但是热量在通过地面传导给沙灰地砖的速度明显高于木地板;这其中,就算木地板使用最薄8mm的强化木地板,其使用了木地板的区域初始温度要晚3-5小时,即地砖区域在6小时地表就会有温度呈现,而木地板至少需要差不多10小时才会有温度呈现。
另外,木地板区域与地砖区域会长期存在3-5度的温差现象。这样的现象我认为是一是木地板本身的阻热性所致,二是木地板下方均会有2毫米的泡沫防潮垫层。
木地板本身的阻热性大家可以从相关资料中可以查到,而垫层我们可以看看在铺装时,几乎每一块垫层都是搭接的,几乎是没有缝隙的,也就是说地暖的热度只有靠把泡沫垫层加热之后,再把木地板变热之后,才会与冷空气接触,不难想象,经过这两道关卡之后,热量的传递会慢多少。
总之,使用地砖,由于地砖及沙灰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所以热量的传导是很快的;而木地板本身的透气性要比地砖低很多,再加上防潮垫层的加入,几乎把热量硬生生的隔开了。
我曾经接到一个用户的投诉说地暖漏水,理由是运行地暖半月左右,有一间屋子的两面墙的踢脚线起翘且墙角以上的腻子墙纸返碱起霉了,他说只有漏水才会这样。虽然我们给用户解释了,只要采暖的系统压力没有问题,且还能运行,就不会是地暖漏水所致,但是用户还是让到现场查看。
我们到现场,把木地板取开,再把泡沫垫层揭开看到,垫层与地面接触的面已经有很多霉点,还有一些水蒸气附着在地垫的表面上,也就是地面里的水份受到地暖的烘烤,变成了水蒸气,而水蒸气无法正常的排出,只能向墙边的踢脚线位置挤出,由于踢脚线为木制,吸收水分后遇热变形,所以导致踢脚线变形,墙角的腻子墙纸也是一样的道理,才会返碱起霉。
地砖和木地板哪一种环保性更好?由于地暖会在冬季升高室内的温度,所以对地面材质的环保性,我们也是要主动考虑的。地砖主要是泥土成份,只有不含放射性物质,几乎是最环保安全的;而常规木地板几乎内部都会含有胶水,自然甲醛成份是成立的,只是说甲醛含多含少的问题了。
甲醛挥发在常温下挥发是3-10年,当然在地暖的温度加热下,会加快它的挥发,缩短时间,很显然,地砖材质比木地板更加环保。正因为木地板的环保问题,所以现在市面上也有地暖专用的木地板,它在抗变形、环保性上做了很大的提升。
总结家里安装地暖的初衷是因为它舒服,地暖为啥舒服呢?是因为它的温度,地砖材质带来的温度舒适度是高于木质材质的。另外,从节能性、导热性和环保性来说,卧室推荐使用地砖的;就算使用地暖专用的木地板,它所带来的阻热性也是很高的。
最后,如果大家确实喜欢木质材质的地面材料,一是可以采用地砖仿木地板纹路的地砖(我家里就是这样的),二是在使用泡沫地垫时,一定记得使用地暖散热孔的地垫,同时木地板的厚度尽量选择薄一点。
【专注分享暖通技巧,欢迎关注收藏讨论】
家里取暖方式是地暖,装修时是铺地板砖好?还是铺木地板好?
感谢邀请。
不仅注重美观性,更加关注幸福感,我是为您答疑解惑的尊道设计师~如果你觉得我的回答有趣实用,记得点个赞哦~解答:
1、先从视觉和心理层面卧室铺地板,给人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要好些,总觉得在地板上打滚都没问题而瓷砖不行。这可能跟人类最早生活在森林里有关系,总觉得木质的材料比较温馨,更适合卧室的环境。(看下图感受下)
2、从环保和性能方面冬天地暖一开,温度一高,木地板的甲醛就可能开始散发了,而瓷砖呢,是由粘土、石英砂等混合、烧制而成,不含任何有毒物质。性能方面,瓷砖的导热性也比地板要好些。
3、美观和环保可并存现在有种木地板是地暖卧室专用的,既不用担心环保问题,视觉和心理上也能满足。但是地暖专用的实木地板,价格也稍微略高些。如果资金并不充足,为了环保选择瓷砖的情况下,又觉得铺瓷砖暖意不够,也容易解决,可以铺一块大地毯或者那种边毯,一下子就会『温暖』不少,颜值上也会有所提升。
总结: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家里取暖方式是地暖,装修时是铺地板砖好?还是铺木地板好?
我来回答吧,我家正在装修,为这个问题,朋友们充分讨论过。若是卧室装了地暖,我觉得还是选择使用地砖比较好。很多家庭在装修时会选择木地板,特别是在卧室中,因为木地板跟脚的贴合性和舒适度更高,光脚踩在木地板上感觉更柔软。木地板的保温性的确是要比瓷砖好,当达到同样的温度,关闭地暖之后,铺木地板能够使屋内保持相对较长的温暖。但是木地板的优秀的保温性也意味着其较差的散热性,所以当打开地暖之后,铺木地板的室内温度上升会比较慢。木地板又分为实木地板和复合地板,实木地板比较环保,但不适合作为地暖地板使用,因为实木地板即使是普通环境下,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之后,会存在变形、开胶、开缝等现象,而如果铺了地暖,实木板受热变形的几率会更大,甚至有可能整块翘起。更稳定的复合地板和强化地板则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复合地板和强化地板被作为地暖专用地板得到广泛使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复合地板和强化地板中含有化学添加如甲醛等,经过加热散发到室内,难免会对人体造成健康威胁,在选择时应谨慎选择无甲醛的环保复合地板和强化地板。
所以我选择瓷砖,因为其良好的散热性,能够在地暖开启后的短时间内就使室内温度升高,并且温度一般要比铺木地板高3-5℃,但也更快的使室内温度散发掉,不能够长时间保温,由于瓷砖的质地较硬,特别是在不开地暖的时候,很多用户会抱怨光脚感受又冷又硬。因为需要长时间的受热,硬度较大的瓷砖由于含水率底,受热后也能保持稳定的,不用担心长时间使用会产生霉变、虫蛀、腐蚀、变形,也不用担心进水、加热后导致变形、翘起,更不用担心加热后有有害气体或者放射物质散发,既省事好打理又比较健康环保。建议如果家中人比较多,或者经常有客人来串门,可以选择市场上的仿古砖和玻化砖,既美观大众,又便于清洁。
家里取暖方式是地暖,装修时是铺地板砖好?还是铺木地板好?
感谢邀请!很多网友表示自己家中铺设了地暖,一开始是挺不错的,可是时间一长就出现问题了。有的网友家中铺设的木质地板,经过地暖的加温,边缘开始翘起来。而铺设瓷砖的网友也表示,虽然瓷砖受热比较均匀,可是容易裂开,这也非常苦恼。而且地暖卧室适合铺地砖还是木地板?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为什么大家现在会在卧室选择铺设地暖?原来地暖的好处这么多:
1. 增加舒适度
冬天的地板非常寒冷,尤其是没有暖气的南方城市。地面辐射供暖是最舒适的供暖方式,能从脚底开始发热均匀,,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增加舒适度。
2. 调节室内空气
不会带来干燥和浑浊的空气,同时还能改善南方回潮的情况,有助于调节室内空气,减少闷热和潮湿。
3. 热稳定性好
从地板开始发热,受热均匀,热稳定性好,不会出现局部供暖的情况,室内温度变化缓慢,不易受到空气影响。
4. 费用较低
供暖设备比较节能,相比空调、暖气的价格,地暖的使用费用较低,价格合理。
5. 使用年限长
地暖铺设在地下,不容易受到腐蚀和人为的破坏,非常的安全环保,使用年限比较长。
那么地暖上铺设木质地板好,还是瓷砖好呢?其实各有各的优点,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
1. 受热情况
相对木质地板而言,瓷砖受热速度更快,而且均匀,但是散热也比较快,保温性较差。
2. 安全环保
瓷砖是经过高温烧制而成,不含任何添加剂。但劣质木质地板在高温加热之下,会加快有害物质的挥发。选用木质地板的时候,应该选择质量有保障的,同时价格也会比较高。
3. 使用年限
瓷砖的使用年限很长,稳定性好,而木质地板时间长了容易出现虫蛀、翘边的情况。
4. 感官视觉
瓷砖表面光滑,给人一种干净、清爽的感觉,触摸的时候也会觉得格外的清凉。而木质地板给人一种舒适温暖的感觉,质地较软,感觉非常舒适。
以上的信息仅供参考,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铺设木质地板还是瓷砖,不过一定要注重材料的安全性和质量,这样才能保证地暖发挥最大的作用。
家里取暖方式是地暖,装修时是铺地板砖好?还是铺木地板好?
谢邀。其实前几年小福家也装修,当时也纠结过装地暖的问题。当时是向一个北方朋友咨询的,他的回答是——不要轻易装地暖!因为地暖长期不用会坏。即使在使用也容易坏!
朋友还告诉我,导致地暖局部破坏漏水的原因有以上几个:比如木工射钉,回填找平,楼梯打桩,重物砸伤,业主或参观人员高跟鞋误伤。
那地暖是可能坏的,且导致地暖出问题的原因也不少,那么如果楼主真的需要安地板,就必须注意到这点,坏了要维修,所以当然是铺木地板。
其实,这点小福是有印象的,之前在北方住过,特别是北京,清一色木地板,那时没注意,但咨询后,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因为你不可能等地暖一坏就撬瓷砖吧!
那问题又来了,地暖上铺木地板到底环保不?
答案是:不环保!首先所有的木材加工成家具后都难做到无污染,其次地暖的热气烘烤,实木地板也会烤裂的,所以北方人在安地暖上的木地板只会选择不好的,所以污染是有的,因而如果楼主家有小孩和老人,就坚决不用就是了。
其实如果楼主在考虑到环保和后期维护,这两个问题本来就是相悖的。所以很难兼得。我们在装修时想要做到环保,也就是控制污染的总量的问题,墙面如果选择了有污染的墙纸,地板就尽量避免,选择瓷砖更佳。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楼主!
家里取暖方式是地暖,装修时是铺地板砖好?还是铺木地板好?
地砖好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