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你如何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闺女月考过后,心情很低落,我说你平时的成绩和月考差不多,要想提高成绩,只能再努力。
“凭什么,我同桌天天玩,还考那么好”闺女气嘟嘟地说,原来她是觉得不公平。
“每个人成绩都不一样,你看他天天玩,说不定他也在努力呐,只是你没看到而已”闺女上了初中以后,都很少主动说起学校的事,今天看她主动和我说,我也不想打击她的积极性。
“一到上课,他就在那说话,都打扰我上课,但是他每次都考得很好,凭什么!”闺女还是不满同桌的行为。
闺女很不服同桌的行为,我也只能耐心开导。
“你可以仔细观察他的学习方法,他能边玩边学,还考得这么好,说明人家还是有实力的”我继续开导闺女。
一二年级的时候,闺女成绩还算可以,三年级出现分水岭,逐渐跟不上了。四、五年级的时候数学更是跟不上,六年级时数学只有七八十的水平。闺女的成绩越来越差,现在上了初一,我已经能平静地接受她考试成绩的不理想。
和多数家长一样,我也有盼子成龙,盼女程凤的心愿,但是孩子真正达不到这个目标,也只能接受孩子的平庸。很多时候还是想再拉孩子一把,再三思考好继续和闺女聊天。
“你们班有没有成绩特别好的?”抓住闺女的心思,继续引导。
“有呀,我们班学霸考了全市第一,周末又要到外地参加数学竞赛了”闺女羡慕地说着。
“那他上课是不是特别认真呐?”
“也不是,也喜欢讲话,老师都说了,家长会上他爸爸和老师也说了,有一次作业没写完,他爸给他胳膊都打肿了”
“哦,怪不得,看来我是对你不严厉呀!”和闺女开了一个玩笑。
闺女听了也哈哈大笑,看她没有抵触心理,继续和她聊。
“你看人家成绩好,也是父母要求严格,或者就是自己对自己比较严格,很少有不认真学习成绩就很好的。妈妈上学的时候,班里也有一个学霸,他上课的时候就直接睡大觉,我们也是在开家长会时才知道他是偷偷在家学习的,他妈妈说他学习很自觉,预习,复习他都做的很好,其实每个人成绩特别突出的人都是付出自己努力的”
也不知闺女有没有听进去,我说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闺女刚上初一,但是比起五六年级的时候,虽然成绩还是不理想,但是能与我交流,我已经很欣慰了。六年级的时候,面临小升初,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是非常焦虑的。
闺女成绩不理想不说,那一年里,她我行我素,夜里偷偷玩手机,打游戏,我虽然制止,效果明显不好,她的叛逆心理很严重,也从来没有问过我作业什么的,考试也从来不说,我都是从别的家长那里才知道他们考试了。
那一年,我一度觉得自己要抑郁了,孩子成绩跟不上,还不能交流,一说就吵,小时的乖巧都不知跑哪去了。
现在上初一,从开学到现在,几次考试依然不理想,但她知道学了,遇到不会的题目也会问我了。
现在面对孩子,我更多的是做到平和心态,孩子成才先成人,只要她不再那么叛逆,能和我沟通,我也知足了。
我一个表妹,因为成绩不好,加上我三姨的不听唠叨,表妹精神出问题了。
每次想到那个表妹,我觉得对于孩子的教育我尽量做到佛性,自己上学那会也不是成绩太好。
成绩这件事,勤奋是一部分,天赋也是一部分,只要孩子尽力了,做家长的也要知足。现在学校也越来越注重体育了,这个我很赞成,毕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周末的时候我尽量抽时间带孩子出去玩,打打球,跳跳绳。
以后如果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就学个技术吧。
这个社会,只要不懒,都不好饿着。
作为家长,你如何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上周,孩子的小学刚进行完期中考试。昨天下午,公布考试成绩,去学校看完试卷走出校门,看到一位等孙子出来的爷爷,接到孙子问的第一句话就是,“得了多少分,考100分了没有......”。回到家,打开手机看到有同事小程发来的微信,告诉我说孩子期末考试语文和数学都是100分,问我会不会是试卷太简单了。虽是征询的语气,但文字中却透露出对孩子取得“高分”而无法掩饰的自豪感。随手打开孩子班级的家长微信群,看到家长们也在群里就孩子的考试成绩讨论得热火朝天。孩子分数高的家长志得意满、满心喜欢;孩子分数低的家长心有不甘、颇多抱怨......。
其实,在应试教育仍为主流的今天,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是正常自然和无可厚非的。毕竟,在目前的体制下,分数仍是名校的“敲门砖”。但实际生活中,不少家长对孩子成绩的关心关注仅仅停留在考试“分数”上,而忽略了分数背后孩子“成长”的信息。 美国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过:“身为父母,千万不能太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而应该注重孩子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尽量留住孩子最宝贵的兴趣与好奇心。绝对不能用考试分数去判断一个孩子的优劣,更不能让孩子有以此为荣辱的意识。”考试只是检验孩子学习情况的一种辅助手段,是对孩子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检验。考试分数的确能够反映出一个阶段孩子对书本知识学习的一些情况,但并不能反映出孩子在思想品德、智力发展等课本知识以外健康成长方面的信息。家长过分看重考试成绩,会给孩子健康成长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过分看重成绩,会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辽宁省教委关心下一代协会和《家庭教育》编辑部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者中,90.83%的家长期望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为了使这种期望不致落空,家长纷纷为孩子请家教,让孩子参加特长班,有的家长还额外为孩子布置家庭作业。对学生成绩的过高期望和过分投入,无形地影响和挤占了品德培养、体育锻炼、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时间,为孩子长远发展埋下隐忧。
另一方面,过分看重分数,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绝大多数的孩子,即使学习不佳的孩子,内心深处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都想取得好成绩和好名次。但正如俗语所说:“有人群的地方,就能分出三六九等。”一个班里几十个孩子,总要有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如果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不问青红皂白,轻则训斥一番,重则采取一些过激行为,结果会使孩子感到委屈,自尊心受到伤害。长此以往,会使孩子自暴自弃,导致孩子厌学,甚至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有鉴于些,作为家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成绩相比,成长才是第一位的。那么,对于考试成绩,家长应该怎样处理才能给孩子传递积极的信息,帮助孩子不断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呢?我觉得,以下三点是作为家长应该注意的。
一是“期望”不宜过高。必须承认,由于个体差异和成长环境不同,每个孩子生理、心理的发展水平也是不平衡的。因此,家长在确定对孩子成绩的期望值时,一定要考虑自己孩子的实际况,而不能盲目追求高分。如果期望值高于孩子的实际水平,不但会给孩子造成沉重的精神与学习负担,让孩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会剥夺孩子本应拥有的童年生活乐趣,使他们长期处于超负荷生活状态,影响其身心发育,损害其身体健康。正如一首歌曲里唱的那样:“人生就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强迫孩子始终呆在“波峰”呢?
二是“夸赞”不可过度。如果孩子考了高分,适度的表扬和奖励是必要的,但不能没有评价标准,认为只学习好就是好孩子,就一好百好,更不能“只要学习好,要什么给什么”,用超出孩子成长必须的物质化奖励将孩子“捧”得飘飘然。这样会无形中扭曲孩子的价值观、滋生自满情绪。我们完全可以带孩子到书店去买几本书、满足孩子一次合理的要求,甚至给一个大大的拥抱、几个吻,就可以当作奖励了。此外,我们还应该帮助孩子分析卷面的得失情况,进一步总结经验。告诉孩子“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让孩子在胜利面前能够保持清醒头脑。
三是“惩戒”不能过苛。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善的教育。”考试成绩不好,如果是因为态度不端正、学习不认真等原因造成的,适当的惩戒是有必要的。但惩戒的出发点应该是有利于孩子成长和进步,而不能是为发泄家长自己的不满情绪。考试分数低的时候,大多孩子都是很难过的。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长和风细雨般的安慰与鼓励。我们要先在语言上给予安慰与鼓励,然后帮助孩子分析分数低的原因,是基础掌握不牢、还是方法不对、或者是时间未能合理分配等等,进而引导孩子找到提高成绩的方法。
愿我们每位家长都能以更加温和、务实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每一次考试成绩,为孩子营造一个润物无声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在和风细雨中茁壮成长。
作为家长,你如何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身为家长,千万不能太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应该注重孩子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尽量留住孩子最宝贵的兴趣与好奇心。考试分数虽能反映孩子的一些情况,但也不能仅仅依靠学校考试成绩去衡量学生的优劣。
但是,在目前国内的教育过程中,不少家长是缺乏正确对待孩子考试成绩的态度的,盲目的依靠考试成绩去衡量孩子的学习,而忽略了对孩子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
过于注重孩子的考试成绩,往往会带来许多不良的后果。
首先:家长、老师过于看重考试成绩,则会令孩子惧怕学习,从而躲避学习。
其次:家长过于看重考试成绩 ,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信心。
第三:家长过于看重考试成绩,还会拉大家长、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不易于学生与家长、老师沟通。
对于家长遇到的这类问题,在教育过程中还是比较普遍的。
那家长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学生的成绩呢?
我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两点去看待:
1.不要片面夸大分数的作用,不能以分数高低作为判断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而是要用一颗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家长要善于从考试成绩的分析中,发现孩子的进步,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表扬,以充分发挥分数的激励功能。当孩子学习成绩进步时,家长的肯定与表扬能使孩子体会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2.我认为,明智的家长应该适当的提醒孩子不要骄傲,不要轻浮,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迎接更艰巨的挑战。当孩子学习成绩后退时,更需要家长的鼓励与帮助。
这时,家长帮助他分析失利的原因,从孩子的诸多不足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优点,找到孩子的长处,优势的地方,这样才能体现家长更关爱孩子,更会教育孩子。
作为家长,你如何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现在家长陪孩子学习似乎成了孩子折磨家长的手段,好多被拍成了段子让家长哭笑不得。强硬的陪孩子学习,逼孩子写作业可能并不是陪伴学习的初衷。家长的陪伴,对于孩子学习是很重要的。刚开始接触学习,孩子肯定会有不明白的地方,并不是家长看着,什么也不干,把孩子骂哭孩子就能掌握知识点的。反而觉得,应该是家长放下手机,放下工作,和孩子一起学习,看看书。孩子更需要的是榜样,是陪伴,而不是命令,不是强硬的让写这写那。不会的问题,家长也不用告诉答案,可以一起想办法和孩子去探索答案。家长需要有一颗耐心去陪伴孩子,而且一定要注意需要,家长是孩子的天,可能一句玩笑式的责骂都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创伤。所以放下手机,陪孩子学习而不是教孩子学习可能才更适合孩子的成长。
作为家长,你如何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考出好成绩,主要是孩子自己的事。要我说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考出好成绩,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帮孩子调适心里减压。很多孩子在高考、中考的时候心理压力很大,总担心考不好。这个时候,做家长的要从侧面提醒孩子从容面对。从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考场上也是一样,既要从容面对,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越紧张越容易出错。
2、注意孩子身体。随时关注孩子吃喝拉撒,穿衣吃饭,不能吃对身体有影响的食物,不能喝酒和有刺激的饮料。根据天气变化注意添加衣服,不能感冒和生病。女孩子的话家长还得关注是否经期。
3、注意休息和生物钟。高考、中考前半个月,家长就得根据高考、中考的时间安排孩子的起居睡眠,注意生物钟紊乱,调节到适应高考、中考的节奏上来。
其实,孩子是主要因素,家长做好后期保障工作就可以了,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孩子就能考出最佳成绩。
作为家长,你如何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有一个顺口溜叫:“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相信每位望子成龙的家长对这句流行多年的顺口溜都很熟悉并且感触很深。
当今,许多父母与孩子相处时的焦点只有一个,那就是考试成绩。家长们觉得,只要孩子考试成绩好了,什么都好说;如果考试成绩不好,怎么都不行。似乎孩子生命的全部意义就是考试成绩。对成绩好的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极其宠爱;对成绩不好的孩子,咒骂声不绝于耳,有的孩子还免不了受皮肉之苦。考试是每个孩子必须经历的事,但正确看待考试成绩却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做到的。
考试只是孩子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和组成部分,但有些家长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把考试看作是学习的结果和终点,因而更看重考试成绩本身,而不去分析孩子取得成绩的前因后果。实际上,考试不仅仅是检查孩子的学习效果的手段,而且对孩子的学习起着一种刺激和推动作用。没有考试,就没有压力,孩子就会因为没有动力而停步不前。
比如在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在期末考试中考了全班第五名,成绩比较理想。可是回到家后,她爸爸却大发脾气,埋怨孩子没能进入前三名。其实这个孩子考试前一天也非常努力去复习了,做题做到深夜,头昏脑胀,体力不支,取得这个名次已经很不容易。由于家庭的压力,渐渐地孩子的脸上笑容消失了,父亲的要求使她不堪重负,心理上的压力和身体上的疲劳,致使她的成绩由原来的名列前茅变为班上的下游。
家长们为了使孩子取得好的成绩,使出浑身解数,请家教、陪读或者以高压的方式给孩子加码,使孩子一切活动都围绕着考试进行。但是考试成绩的好坏也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情绪,考好了家长当宝贝,考不好受到家长的埋怨和训斥。
在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调查研究中发现,孩子最高兴的事和最烦恼的事,排在首位的都自己的考试成绩有关。百分之五十的学生生活中最烦恼的事就是“考试没考好,成绩不理想”。考试对孩子和家长来说,真可谓“让人欢喜让人愁”、“几家欢乐几家愁”。
实际上,考试成绩的好坏并不是衡量孩子学习的唯一标准,也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学习水平。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有趣的现象:一些在国内总得高分的学生在美国教授那里,却没有得到预想的好成绩;而一些在国内总是得不到高分的学生却在美国教授那里意外的得到了高分。原因是中国和美国不同的评价标准,导致了极为不同的评价结果。美国教师认为学生能高水平的阐明一种观点,就可以给高的评价;中国教师侧重面面俱到和符合标准答案。
孩子如果常年累月的在一种机械刻板的教学模式里学习,必然会严重的影响他的想象力。有孩子尽管考试成绩不理想,但是头脑灵活,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很强,他们并不拘泥于死记硬背和标准答案。因此家长不要仅用一百分来衡量孩子的学习好坏,而是还要看孩子是否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
正确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还要允许孩子的成绩有所起伏。初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情绪起伏较大,这是影响孩子考试成绩的一个原因。再加上考试成绩受许多偶然因素的影响,考试难易程度不一,考试类型不熟悉,试卷要求不明确等等,都会影响孩子真实水平的发挥。
因此,家长不要只看分数本身,考试仅仅作为参考,要允许孩子的成绩有起伏,改变“无错误”的教育念,并帮助孩子分析出错的原因。到底是粗心大意,还是没读懂题意,还是努力程度不够,还是临场发挥太紧张,让孩子在吸取教训中不断进步。
正确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还要避免用绝对、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六十分对于一个一贯考试不及格的孩子来讲,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同样对一个总是考一百分的孩子,九十分的成绩也许会说明一些问题。如果把分数看成是绝对的静止,就会使前者不管进步了没有都要受到批评指责,从而丧失信心;后者虽以暴露出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却因成绩不错得到赞扬奖励,从而沾沾自喜。因此,家长要知指导孩子以动态的眼光来看待分数,对考试成绩有正确的认识。
每次考试过后,不要简单的对孩子的成绩加以指责或赞扬、惩罚或奖励。对于成绩较差的孩子,要细心观察并鼓励他的点滴进步;对于成绩好的孩子,要观察孩子的缺点和不足,避免孩子骄傲自满的心理滋生。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考试不仅是对智力的检验,也是对意志品行的检验。孩子学习的好坏不能只看所取得的分数,还要看他是否有勤勤恳恳的学习态度,扎扎实实的学风,真正意义分数里面,还应该包含孩子人格的成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