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哪些国宝级的文物流失海外?

在国外哪些博物馆能看到?

关注老孟收藏不迷路,不定期更新钱币收藏价格表!

前言

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从古至今也是留下来很多文物,我国历朝历代都是到达鼎盛时期就开始收藏各种文物,因此到了清朝时期,我国的很多文物也是都集中收藏在皇宫里面,毕竟历代的皇帝都喜欢收藏好东西,清朝也是一样,因为这些文物高度集中,所以到了清朝末年,随着外国的入侵,也是导致很多文物都被侵略者卷走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到了现代,想要在收回来也是非常困难,毕竟这种东西,没有国家归还,再加上流失的非常多,如果真的要收回,那也是非常麻烦的,更何况所有的国家都默认这种现象的存在,毕竟任何国家可能都有掠夺来的收藏品,尤其是现在的一些发达国家,他们的财富其实说白了都是掠夺积累的,因此不可能在还给你!

国宝级文物

远的不说大家最熟知的十二兽首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就是国宝级的文物,但是这些除了咱们国家自己拍回来的,其他的都是在国外,并且这些回来的也是咱们自己花钱买回来的,本来就是咱们国家的东西,被外人抢走了,但是现在依然是要花钱才能买回来,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吗?当然还有很多东西都流落到了海外,不管是英国还是日本,都有很多我们国家珍贵的文物,这些东西可能都需要出国才能看到,当然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品,真品可能人家早就放到保险柜了,展出的可能就是一比一仿制的,真迹难寻,也许一辈子都看不到,更不用说回国了,真的太难了!

流落到海外的文物

除了十二兽首以外,圆明园中还有很多珍贵的文物都流落到海外,当然还有一些没有被发现的,以及一些损坏的,这些东西都不计其数,除了这些以外,最让人惋惜的应该就是敦煌莫高窟里面的文物了吧,这里面有很多经书石碑等重要的文物文献都被运往国外,这也是我们国家最大的损失,因为这里面的文物实在是太珍贵了,不仅是对于考古,对于文化的传承也是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这些东西都没有被运走,那么在我们国家的地位绝对也是国宝级的文物!除了这些还有很多也被运完了台北,近代这一段屈辱史真的不容多说,还好国家最后还是挺了过去,虽然损失了很多珍贵的文物,但是我相信后辈肯定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些东西一一要回来!

结束语

我们国家的文物太多了,毕竟几千年的历史沉淀,流传下来这么多文物也是正常的,不像一些国家才几百年的历史,他们有什么珍贵的文物,说不好听,我们国家随便地底下挖点东西都比那些国家历史悠久,但是落后就挨打,这也是没办法的,谁让当年一些问题导致日落西山,只能希望后人一直谨记吧,千万不要让我们国家再受损失!

谢谢大家观看,欢迎大家关注老孟,老孟每天更新收藏知识!

我国有哪些国宝级的文物流失海外?

流失海外的国家至少1000万件。

我们通常说的流失海外的国宝,是指近代被殖民以来,历次战争、偷盗、走私而丧失的文物。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在全世界47个国家和地区有200多座博物馆里,仅记录在案的文物就有167万件,而估计没有记录在案,民间流失的约为10倍。也就说至少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在世界各地,具体数字或许我们永远无法查清。这些国宝文物流失的时间大多在1840年至1949年以前,以及上世纪80年代后。

英国各大博物馆收藏文物约为130万件,其中大英博物馆有3万件。法国各博物馆约有260万件。日本博物馆收藏有200万件。德国博物馆收藏越有30万件。加拿大博物馆收藏有20万件。俄国带走了大量敦煌艺术品。美国收藏最多的是绘画文物。这些是有记录的。

而诸如有人提过的在日本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曜变天目茶盏、汉委奴国王金印和鉴真带去日本的王羲之《丧乱帖》都是近代以前正常文化交流和国家赠送前往日本的,而不是通过战争、偷盗、走私等。

著名的圆明园十二兽首。

本是圆明园海晏堂喷泉的一部分,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时,十二兽首也下落不明。截止目前,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马首、鼠首、兔首已经回国;龙首在台湾保存完好。蛇、鸡、狗、羊四首下落不明。

铜胎掐丝珐琅麒麟

原本为圆明园文物,流失于法国枫丹白露博物馆。2015年3月被盗走,以后下落不明。

甲骨文

流失海外的甲骨文有2.67万件。遍及日本、英国、美国、德国、瑞典、瑞士、法国、俄罗斯、比利时等十二国,其中日本有1.2万多片。

太宗昭陵六骏

六骏本是唐太宗在建立唐朝时期先后骑过的六匹战马,太宗死后把他们雕刻在陵墓里一次留作纪念。

1914年古董商卢芹斋以12.5万美元盗卖到国外。运走过程中,因为担心被查,美国人将六骏割裂以掩人耳目,于是就成为了下面的样子。

类似的损失还有大英博物馆的《女史箴图》,被大英博物馆人为的切割为两段。其他流失数不胜数。

为什么不追回呢?

抗日战争结束后,日本曾经归还一部分抗战时期的文物,总共有15万多车,其中珍贵文物有2000多年,但这仍然是很少的一部分。

另外,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相关的公约条文使得我们有权力追回非法流失的文物,但是公约没有明确规定有效时期。我国政府在签订公约时,保留了对历史上非法掠夺文物的追溯权力,但没有被国际法接受,也没有约束力,对于1949年丢失的文物,法律上很难追回。

另外,诸如走私文物,也是收藏者通过合法购买的,这种情况下就不能直接收回,直接通过协商购回。

还有的人有比较欠那啥的说法。他们认为既然是人类的文明,那么放在哪里不是放呢?放外国也不错嘛,至少人家保存得好嘛。请代我问候他。

另外,一般来说,除了至关重要的少数需要买回之外,也不主张私人购回,因为以合法的收入买回非法盗取的文物,是永远也买不完的。

就到这里,如果你觉得写得还不错,那就点个赞!如果有更好的看法,来评论区交流吧!

我国有哪些国宝级的文物流失海外?

嫦娥奔月

我国有哪些国宝级的文物流失海外?

明代,铜鎏金嵌碧玺未来佛胁侍菩萨连座佛像

高54厘米,长33厘米,宽22厘米,重32.8斤

我国有哪些国宝级的文物流失海外?

这个就太多了。

不管什么原因流失到海外的国宝,都是中国人心里的痛。但愿有朝一日,这些国宝能落叶归根,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下面简单说两个吧。

一、《丧乱帖》

《丧乱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创作于东晋永和年间的行草书书法作品,8行62字,与《二谢帖》和《得示帖》连成一纸,纵28.7厘米,横58.4厘米。收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

贴中内容为:“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丧乱帖》用笔挺劲,结体纵长,轻重缓疾极富变化,完全摆脱了隶书和章草的残余,成为十分纯粹的行草体。结字转折圆活流畅,字峰富于变化,墨色枯燥相间,整个书帖由行至草,活泼灵动。点画间淋漓尽致地反映了王羲之雄强风骨。

《丧乱帖》在唐代由日本遣唐使带回日本,具体过程不详。2006年3月,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中日书法珍品展"展览中展出了这年国宝。这是1300年后,中国人首次在自己的国家与国宝见面。

二、《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是中国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存世的为唐代摹本,现存仅剩9段,全卷长348.2cm,高24.8cm,为绢本设色,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女史箴图》,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笔法如春蚕吐丝,形神兼备。他所采用的游丝描手法,使得画面典雅、宁静又不失明丽、活泼。画面中的线条循环婉转,均匀优美,人物衣带飘洒,形象生动。女史们下摆宽大的衣裙修长飘逸,每款都配以形态各异、颜色艳丽的飘带,显现出飘飘欲仙、雍容华贵的气派。

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驻颐和园的英军第一孟加拉骑兵团的克劳伦斯·K。约翰逊上尉趁乱将《女史箴图》盗走,将其以25磅的价格卖给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按照日本画的方式进行装裱,且将其拦腰截为三段,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政府为感谢中国军队在缅甸解除日军之围,曾有意把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归还中国,让中国在潜水艇和《女史箴图》中二选一,做为谢礼。当时目光如炬的中国政府选择了潜水艇,现在想起来就是个笑话。

我国有哪些国宝级的文物流失海外?

马,是一种浪漫的动物,

长久以来,它与人类同行,

剽悍而灵动,

野性而柔和,

奔驰于草原,漫步于林间,

四蹄翻腾,鬃毛飞扬。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那是沙场喋血时的恢宏激荡。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那是飞将驰骋时的英姿飒爽。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那是边塞送别时的绵绵惆怅。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那是士子登科时的欣喜若狂。

最爱君今天想说的这六匹马,

来头可不小,它们的故事,

引人深思,荡气回肠。

▲群马奔腾,气势磅礴。

隋末豪杰并起,李渊于太原起兵,

唐朝立国,他的孩子们立下大功。

唐太宗李世民曾自称,

“吾十有八举义兵,二十四定天下”,

战功显赫,颇为自矜。

自古宝马配英雄,

伴随李世民征战四方的有六匹好马,

它们有着威风八面的名字,

分别叫:

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

特勒骠、青骓、飒露紫。

历史学者葛承雍认为,

这六匹马的名字都出自突厥语。

▲唐太宗李世民。

公元618年,

盘踞在西北一带的薛仁杲,

带兵东进,

与初定关中的唐军狭路相逢。

双方经过两个多月的僵持,

李世民派庞玉领兵,

诱敌深入至浅水原,

随后亲率大军击溃薛军,

并一夜疾行两百多里,

追击薛仁杲主力,一举平定陇东。

这一战中,李世民的坐骑,

是毛色纯黑、四蹄独白的白蹄乌,

李世民为其题赞语:

倚天长剑,追风骏足,

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白蹄乌。

当时,河东未定,

刘武周在突厥的相助下,

带兵南侵,唐军连败。

公元619年,

李世民反对李渊退守关中的策略,

带兵出击,乘冰渡过黄河,

连挫宋金刚、尉迟恭等部,

与刘军交战数十次,

曾一天连打八次硬仗。

这一战中,李世民的坐骑,

是黄毛黑喙的特勒骠。

李世民为其题赞语:

应策腾空,承声半汉,

入险摧敌,乘危济难。

公元620年,

唐军出兵河南,进攻洛阳的王世充。

邙山一战,李世民率数十骑出阵,

亲探对方虚实。

没想到李世民这回玩脱了,

他的的坐骑在交战中连中数箭,

转眼就要陷入绝境。

随行的侍臣丘行恭急忙翻身下马,

不顾生命危险,

为李世民的坐骑拔箭,

两人连斩数人,突围而出。

回到营中,李世民的马,

箭伤不愈,倒地不起。

这一战中,李世民的坐骑,

是“六骏”中最有名气的飒露紫。

李世民为其题赞语:

紫燕超跃,骨腾神骏,

气詟三川,威凌八阵。

▲飒露紫。

王世充见唐军势大,无力抵抗,

遂与河北的窦建德联合,

李世民在洛阳与虎牢关,

擒获二王,一战定中原。

这一战,李世民连损两匹战马,

一是浑身赤红,身中五箭的什伐赤,

李世民为其题赞语:

瀍涧未静,斧钺申威,

朱汗骋足,青旌凯归。

一是产自大秦,苍白杂色的青骓,

李世民为其题赞语:

足轻电影,神发天机,

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窦建德被处死后,河北舆论哗然,

窦建德的老铁刘黑闼再次起兵。

公元622年,

李世民率军与刘黑闼在洺水激战。

唐军毁堤放水,水淹刘黑闼军,

并趁机攻杀,大获全胜。

这一战,李世民的坐骑,

是黄色卷毛的拳毛騧。

李世民为其题赞语:

月精按辔,天驷横行,

孤矢载戢,氛埃廓清。

李世民对曾陪伴其戎马生涯,

劳苦功高的这六匹战马念念不忘。

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病危,

她留下遗言,请求薄葬。

李世民遵照皇后嘱托,

将她葬于九嵕山新凿之石窟,

陵名昭陵,

并决定自己去世后与皇后合葬与此。

建造昭陵时,

他命艺术家阎立德、阎立本兄弟,

雕刻六块高1.7米、宽约2米的骏马石刻,

分东西两列,

置于昭陵北麓司马门内,

此即“昭陵六骏”。

盛世大唐的能工巧匠,

大胆采用“高肉浮雕”工艺,

使得昭陵六骏显得磅礴大气。

六匹骏马,

或四蹄飞跃,

或昂首疾行,

其在战场上的英姿,

在石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六匹“战马”在昭陵中,

沉睡了一千多年。

▲昭陵六骏纪念邮票。

历朝历代,昭陵一直受到保护,

哪有人敢打六骏的主意。

唐高宗年间,

守陵的武卫将军权善才,

就因不小心砍了昭陵一棵树,

惹得李治龙颜大怒,

要把权善才处死方能解恨。

幸亏大理寺丞狄仁杰为他求情,

才免了一死。

明清时期,

帝王都以唐太宗为榜样,

为表明自己对偶像的崇拜,

十分重视对昭陵的保护,

不时派人祭祀,

不时进行维修。

清乾隆年间,

毕沅任陕西巡抚时,

命人为昭陵修筑围墙三十余丈,

在周边广植松柏,

并亲手撰写《清防护唐昭陵碑》。

在这样的条件下,

昭陵六骏风采不减当年。

时过境迁,到了清末,

法国古董商格鲁尚,

听说昭陵六骏的大名,

派心腹戈兰兹来中国打探情况。

1913年,

戈兰兹通过收买几个村民,

成功潜入到昭陵,

将六骏中的其中两尊打碎,

打算就这样偷偷运送出国。

由于石刻沉重,难以输送,

幸而被乡民及时追回。

这两尊石刻,

就是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

这两匹“骏马”,

展现大唐精湛的浮雕工艺,

都是名副其实的国之瑰宝。

飒露紫石刻,有一人一马,

再现丘行恭阵中救主之举。

丘行恭身穿战袍,俯首拔箭,

飒露紫低头站立,栩栩如生。

拳毛騧石刻,作按辔缓行状,

昂首扬鬃,气宇轩昂,

马身有从不同方向射来的箭,

真实还原当年战况之激烈。

▲昭陵六骏·拳毛騧。

辛亥革命后,

陕西成立军政府,

张云山任兵马都督。

张云山对昭陵瑰宝心向往之,

时常前去观赏,

尤其对昭陵六骏心动不已,

每次见到就驻足不前,

恨不得立马把它们运回家。

没过多久,

飒露紫和拳毛騧,

就被他搬到陕西督府中,

两尊石刻皆已“断泐不堪”。

一千多年来默然护主,

如今,却这样,

为人所夺,离乡失群。

1914年,

在袁世凯的干涉下,

陕西军政发生剧变,

陆建章出任陕西督军。

张云山失势,为求自保,

将自己偷出来的昭陵“二骏”,

飒露紫和拳毛騧献给陆建章。

1915年,

与袁世凯次子袁克文私交甚密的,

琉璃厂延古斋老板赵鹤舫,

打听到“二骏”在陆建章手中。

恰逢袁克文为修建花园,

搜罗奇花异草、怪石古树。

赵鹤舫遂借袁克文之手,

命陆建章将两尊石刻运来北京。

袁家人伸手要货,

陆建章不敢怠慢,

二骏一路畅通无阻,

运到北京。

据当时的古物陈列所所长周肇祥称,

袁克文为人豪放,挥霍无度,

有时手头拮据,需赵鹤舫相助。

有一次,

又将“二骏”归还给赵鹤舫。

赵鹤舫到底是生意人,

这两件国宝几番周转,

来到自己手里,

自然要待价而沽,

卖个好价钱。

此时,

另一个文物贩子卢芹斋,

注意到了离群的昭陵“二骏”。

卢芹斋年轻时在南浔张家为仆,

深受张家公子、革命党人张静江赏识。

他自小在文物鉴赏方面天赋过人,

从古董店学徒起步,

逐渐成为小有成就的文物鉴赏家,

关键是,这厮不忘大发国难财。

离开张静江后,

卢芹斋开始经营古玩公司,

并与欧美等国商人密切来往。

一大批珍贵文物,

经由卢芹斋之手,

被走私到海外。

经过一番周转,

流落民间的飒露紫和拳毛騧,

被卖给卢芹斋,

并因此经历另一番“劫难”。

▲文物贩子卢芹斋。

1916年2月,

美国费城,

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建成。

这座博物馆以收藏亚洲文明藏品著称,

尤其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可说是美国掠夺“战利品”的展览馆。

馆长高登与卢芹斋是故交。

此前,

美国文物商人毕士博

在西安游览昭陵后,

发现石刻雕琢精美,

遂为高登写信:

“最好的二骏由前督军盗走,

它们十有八九迟早会在美国市场出现。”

高登对这两匹“马”垂涎三尺,

经过一番打听,

得知它们就在老朋友卢芹斋手里。

经过一个多月的交涉,

卢芹斋愿意给老朋友面子,

将“二骏”借展于宾大博物馆。

1918年5月,飒露紫和拳毛騧,

被分成几大块运往费城。

宾大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再根据碎块编号,

将“二骏”拼接复原,

参与博物馆展览。

卢芹斋何等精明,

不会白白将珍宝拱手让人。

“二骏”到了美国后,

立马引来各方角逐,

波士顿博物馆有意收购。

高登费尽心思才借来,

自然不肯退让,

要让它们从此留在费城。

在高登的奔走下,

一个叫约翰逊的商人,

愿意为宾大博物馆慷慨解囊。

卢芹斋起初开价15万美元,

双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

最终在1920年底,

以12.5万美元成交。

此次“借展”,从此有借无还。

卢芹斋是这起交易的罪魁祸首。

据悉,目前流失海外的中国古董,

约有一半经过卢芹斋之手售出。

他在纽约开设美国最大的古董店,

自1915年起,

其公司向美国出口文物长达30年,

国宝不计其数。

卢芹斋声称,

这两件骏马雕像,

是他向中国“中央当局”购得的,

合法合规。

但事实上,1914年起,

中国就严令禁止古物出口。

卢芹斋公司的很多员工,

都曾因盗卖文物被警察局抓捕。

为了运送“二骏出境”,

狡诈的卢芹斋甚至制定了,

如何逃避海关干涉的详尽方案。

如此种种,足以证明,

当年宾大博物馆“购买”二骏,

实为赃物,并不受法律保护。

▲宾大博物馆的中国厅。

飒露紫和拳毛騧被掠夺后,

另外四骏差点儿也惨遭厄运。

1918年,又有洋商来到西安,

此时陕西督军已是陈树藩,

洋商托关系,

找到陈树藩的父亲陈配岳,

请他帮忙偷运“四骏”。

陈配岳让人拿着公文前往昭陵,

谎称要把这四尊石刻,

运到省城妥善保管。

负责看管昭陵的工作人员,

将信将疑,又不敢违抗,

只好装箱放行。

洋商在渭河边的草滩码头等候,

照他们的计划,

这几尊石刻将经由渭河运往洛阳,

再从洛阳用火车运至上海,

最后故技重施运到美国贩卖。

得到风声的当地乡民怒不可遏,

无论士绅,还是农民,

都自发地组织起来,

打响一场国宝保卫战。

西安一家古董店的老板老马,

及其儿子马振华通过多方途径,

得知运送路线,

带领部分民众,

分头行动,成功拦截,

阻止了洋商水运“四骏”的计划。

随后,

“四骏”被转移至陕西图书馆,

暂时得以安定。

抗日战争期间,

“四骏”得到保护,

为防止日军轰炸和搜刮,

一度被掩埋进地下。

“四骏”经过岁月侵蚀,

又在偷运过程中被分割,

早已断裂残缺。

1942年,

文史专家王子云率领文物考察团,

秘密将“四骏”挖掘出来,

进行石膏模铸,

由于战火频仍,

工作只能趁夜完成。

王子云及其同事,

冒着被敌人发现的危险,

对“四骏”进行修复。

1953年,陕西省博物馆成立,

对这四尊石刻进行接收。

从此之后,

“四骏”安家落户,

再无丢失之忧,

但它们的另外两个兄弟,

却仍流落海外。

自飒露紫和拳毛騧遭劫,

中国的有识之士从未忘记它们。

国民党元老、陕西人于右任,

于1918年回到家乡时,

发现六骏离散,不禁感慨,

“六骏失群图尚在,追怀名迹感无穷”。

于右任晚年身在台湾,

仍不忘四处奔走,

一心想促成“昭陵六骏”的重聚。

直到他去世,

六骏依旧天各一方。

▲昭陵六骏·飒露紫。

1972年,尼克松访华。

在来中国前,

他为要赠送什么礼物,

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杨振宁,

再三请求,

建议送回飒露紫和拳毛騧。

然而,

此事再没下文。

一直以来,

美方对华人的共同呼声,

置若罔闻。

▲1953年,“六骏”在西安碑林,其中二骏为复制品。

2017年1月,

陕西省昭陵博物馆正式发文:

《昭陵“二骏”,中国等你回家》,

据理力争,公开呼吁,

要求宾大博物馆归还“二骏”。

如今,

自飒露紫和拳毛騧漂洋过海,

被盗卖给宾大博物馆,

正好过去整整一个世纪。

它们的兄弟们,

还在西安,

等它们回家。

我们,

也在等它们回家。

还有无数因战乱、走私,

流落于海外的国宝,

我们,

在等你们回家!

参考文献:

葛承雍:《唐昭陵六骏与突厥葬俗研究》

马海舰、郭瑞:《唐太宗昭陵石刻瑰宝》

沈琍:《国宝春秋:雕塑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